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03|回复: 0

[[转贴]] 近体诗基础知识(讲座手记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5 19: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舍得之间

今天我们只说两个词儿---意象和意境。

我们喜欢古典诗词的朋友都会经常说起或者听人说起这两个词,一个叫“意象”,一个叫“意境”。它们究竟是指着什么?它们对古典诗词有什么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因为,对于欣赏和创作古典诗词来说,这两个字看起来平平常常,也常被我们挂在嘴边,但是我们真的懂它吗?真的会运用它吗?不懂得它就根本无法入得门径,不理解它,就会使自己始终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这两个字,关系到我们学习古典诗词的根本所在。

先说一下“意象”的概念,如果细究,这个“意象”二字还真的不好解释,我查了一下汉典,竟然有七八种解释,笼统点说,意象---是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从诗学的角度讲,就是诗人内心的情志和外在景物的融合在一起所构成的艺术具象。再白点的话说,意象是指实在的景物,但不是冷冰冰的呆板景物陈列,而是被诗人用来进行艺术构思的一个元素。因此,意象其实是含有诗人心理要素的景物。我们写的诗,我们看到的诗,其实都是由一个个意象组成的。“意象”这个词,是古典诗学及古典美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概念。因此我们必须要把它的意义搞懂,吃透。

从绘画的角度来理解一下,我们画了座山,我们又画了条河,我们再画了河上一条小船,同时,我们还可能会再画上岸柳,画上蓝天和白云。这每一样景物都可以称之为“意象”,把这不同的意象经过艺术处理组合起来,我们就看到了一幅完整的画面---山脚下流淌着河流,河上行驶着一条船,河岸上柳枝轻摆,透过柳梢,我们又看到了那一朵朵的白云。这样完整的画面,就是由不同的 “意象”组合而成的,而这画面则形成了一个境象(境),这个境象又使我们产生了一种美好的遐想或感触(意),这境和意融而合一,我们叫它什么?我们就叫它“意境”。

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对意象进行艺术处理后才能构成意境。例如,山、水、树、船、云等景物都有其自然的规律,你把船给画到树上去了,合适不?乱来的,强凑的不叫艺术,当然也就没什么“意境”可言了。

所以,我们又可以给出了“意境”这个词的概念解释。从诗歌创作的角度上看,意境包含“意”和“境”两个方面。意---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境---是客观的自然和社会活动。意境,就是这二者的浑然相契。意象是比较实在的具象,而意境则是一种虚的感念上的抽象了。

这么说总觉得有点费劲,呵呵,我们现在通过几个作品来说明一下吧。我们来看这首大家都熟悉的《天净沙·秋思》(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看看这前三句: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发现了吧,这几句完全是用名词构成的。一句三个名词,三句九个名词,一个动词都没有用,完全是一个名词的组合,也就是一种纯景色的排布。这“枯藤”啊,“老树”啊,“瘦马”啊等等就是一个个“意象”了。

“意象”的合理而艺术的组合,自然就构成了一种“意境”。“枯藤”“老树”给人以凄凉的感觉,“昏鸦”的“昏”字又点出了时间背景是傍晚。“小桥流水人家”,这分明是一幅闲适清居图,给人感到幽雅闲致,深秋僻野的景致。“古道西风瘦马”,则写出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使村野图之僻静又增加一份荒凉之感。

再举个例子是〈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选候骑,都护在燕然。

我们看这里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我们在以前的炼字讲座时引用过它。现在还来看这句,“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几个意象的排列组合,了了数笔就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境界大,气象雄。

这联写景,其实是写了两个画面,一是“大漠孤烟直”,一是“长河落日圆”,用的两个形容词“直”和“圆”之精到老辣,看是平俗,实在是无可替代,这自不必说。我们现在注意到的是他这场景的安排,沙漠浩瀚广大,所以一缕孤烟则分外醒目,这孤烟之孤直,更衬托了大漠之浩瀚无垠。“长河落日”,也构成了无可替代的风景线。这样的句子都是很典型地使用意象的范例。意象如何有效的组合,就取决于你自己的构思了。但是有一点不能不提醒,那就是要合理。在合理的前提下,再追求奇妙和神韵。

我们前面用做画来说明了一下意象以及意境的概念,但是,我们学习写作及欣赏古典诗词,不是绘画,我们是需要用文字来表达的。那么,我们就需要把这意象所构成的境象用精确的文字来固化下来,而作品欣赏,则是把这文字再通过想象还原回去。再领略这是什么样的意象,

通过这种意象的艺术构成,来领略其中的意境。我们写诗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表现出一种意境,这是我们写诗的目的所在。有没有意境,以及意境的深与浅,是判断我们的作品质量的重要标准。所以,我们下面来对意境的构成要素以及如何运用,做一简单的介绍,以利于我们在创作时有所借鉴。

诗词作品的意境是如何生成的呢?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触景生情。这种意境产生的方式很常见。先见到景物,因景物而触及心思,进而思绪萦怀。借着外物的描写,再把自己内心的情志表达出来,以达到意与境的融合。我们这里还用以前用过的一个例子,王昌龄的《闺怨》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面几句写的什么,写一个少妇本来悠闲自在的情景,又是化装啊,又是上翠楼,这很平常啊。但是,当她登楼而望“忽见陌头杨柳色”,忽然就触景生情了,想起了去年送丈夫去赶考时的情景。大好春光里只有自己一人孤单的欣赏,

真后悔当初逼着丈夫去考什么秀才举人的功名啊---悔教夫婿觅封侯。本来无事,因景而触引起的情思,进而就构成了这种意境上的情致。这样的写法,触景生情,也叫“意境随生”。

我们写作时,一般也常采取这样的写法,先写景色如何如何,然后由景色引升到自己的情绪反应,或者感叹,或者欣喜,或者展开想象,或者追忆什么这一类的思想活动。这种意境生成的方式,很好理解,也常被我们采用。

2,借景生情。也叫做移情入境。就是诗人自己本已有一定的主观上的情感,当他触遇到外物之时,就把这情感贯注到这外物之中。让景物具有了感情的色彩,也相当与修辞上的那中拟人化。比如杜牧写的一首七绝《赠别》: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 替人垂泪到天明

看这后两句,作者把情感贯注到了蜡烛之上了。那么,蜡烛就成了情感的代言人。蜡烛流淌的红泪,替主人哭呢?还有李商隐的那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春蚕”和“蜡炬”无意也是在替主人吐丝,替主人流泪也。

借景物而生情,让景物替自己去说去做去喜怒哀乐,也是一种含蓄的写作手法哦。

3,即景见意。这样的写法,是只写景色不写情。把自己的情感藏而不露,写出来让别人猜去吧,呵。把要表达的意境藏匿起来,用景色说话,用景色启发读者,让读者自己去觉悟这种意境。最典型的例子是杜甫的《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里写什么心绪活动了吗?字面上纯是写景色啊,四句皆景。作者把这景色描写的有如镜头远近的推拉和切换,远(万里)(窗)、大小、各样的景物,有声的,飞的,静的,静而欲动的,都一一给呈现在了自己的草堂周围。这样多姿多彩和谐生动的画面描写,会给人什么印象?好美啊,大自然真好,祖国的山河真好,活着真好。这种情感的抒发不用任何情感上的字眼,只是铺陈景色,用景物说话。

再看一个以前也举过的例子: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四句里写的也都是景哦,这里作者没有写自己。但是作者通过这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孤傲不羁的性格和清高傲世的一种态度。用一种野旷,用一种孤冷之境,其实涵藏的是自己的情致。这就是用景代意,用景言意。

4,意境互生。也就是意中含景,景中有意,和谐互生,相契相谐。也就是所说的那种天人合一。这是一种写作的高境界,不是因谁生谁,也不是刻意的隐晦什么而表现什么,其实就是一种意和景的天然混合。这种意境,境界比较自然通达。我们来看一下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我们注意一下这里的几个意象,“羌笛何须怨杨柳”,玉门关外有杨柳吗?没有,那是春风都度不到的地方,那这句什么意思呢?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怨杨柳”,其实是指着羌笛所吹的曲调是《折杨柳》,这应该是一支忧伤的曲子。

“羌笛”是乐器,“杨柳”是曲子,“春风”又是“杨柳”引申出来的意象。“羌笛何须怨杨柳”不写人而有人,写景物也同时写了情。“春风不度玉门关”也是写景即喻情。再看这诗里意象的排列,黄河-白云-孤城-山-羌笛-杨柳-春风-玉门关。

其实,意境的生成,方式方法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需要一种“精心”。先注意意象选取的合理性。这种合理,要合的是诗理。诗里的境是造出来的设计出来的,是生活原型的提炼,提炼选取后才称之为意象。不一定要一定去写实,也不适合写的过于细致。意象的选用是为了形成意境。这种合理性要求其实很严,包括不要重复意象,写了云,你就尽量不要再去写什么烟和雾了。写了夕阳就不要再来个落日了。

意象的构造,也关系到我们前面说过的炼字,比如我们前面举例的《天净沙·秋思》,枯、老、昏、古、西、瘦等这类修饰的词儿,会渲染或定性我们所选取的意象,也会形成一种意脉而使诗之脉络具有内在的筋骨。熟练掌握诗词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住选取锻造意象的规律,才能更好地把握对意境的提炼。意境有了,深了高了,那么所写的诗作也自然精彩了。

今天讲座到此结束,谢谢各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3 19:38 , Processed in 0.01969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