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18|回复: 2

云生结海楼【编号02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7 10: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严海峰 于 2012-4-17 10:36 编辑

我姑且把射阳新城区叫做东城吧。其实,射阳原本是没有东城西城可言,只有城东城西之说,现在所说东城,实指黄海路以东,过去称之为城东的地方,但她又比过去的城东大了许多,她不仅包括过去称之为城东的射东村,还包括了原来海通镇和大兴乡的一部分。

在射阳人的概念里,城东就是指城郊,除有几个工厂外,实与农村无太大区别。十六年前,我在当时的射阳磷肥厂工作,刚去的时候感觉到了荒郊野外,那时,黄海路以东除了供电公司、农药厂、磷肥厂三家企业外都是农居,特别是到了磷肥厂那段,周围实质已经是标准的农村了。厂子后面是小洋河,前面是大片的农田和几排农舍,民居多以平房为主,杂树绕户,晨鸡暮犬,秋丛绕篱,野菊争秀,典型的苏北农家形象,百姓也是种地为生,过着“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田园生活,雨天田野蛙声一片,闲妇聚谈家长里短,与其他地方农村并无差异。再说路吧,那时,黄海路向东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因磷肥厂大门在小洋河边面朝北,去磷肥厂得从黄海桥南向东,走沿河东路,那是一条几公尺宽的砂石路,被乡镇来购买肥料的拖拉机刨的坑坑洼洼,雨天泥泞难行,要是现在的孩子看到,肯定认为那是一个工地而不是一条公路。人民东路那时也是砂石路,宽不过丈余,是县城通海通的,同样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不过,他是城东最先得到改造的路,九六年前后吧,就变成黑色路面了。解放路到了黄海路向东就伸了一个小尾巴,一条砂石路刚好客车宽,伸到电厂小区就没了,那是方便电厂工人上下班厂车通行。那时候,电厂小区是建在棉田里的,有了小区以后,才有了那条砂石路。要说那时候城东的标志性建筑,就要数海都大桥了,只有提起来人人皆知,当时射阳人编了一句民谣:“射阳一大怪,立交桥在城外”。可见,人们并没有把那块地方算作城里。那时海都大桥的确建在荒郊野外,桥的周围荒无人家,桥北是清末状元、射阳这块土地上的垦棉先人张謇的铜像,桥南是两爿小厂,西南则是一畦池塘,几叶荷花。因桥高风畅,地偏人稀,每至夏夜,总有不少城里的情侣到桥上纳凉谈情。后来,桥南的池塘边建了十几栋两层小楼,射阳人称之为别墅,这恐怕也是射阳县城最早的别墅区。

一别十年。六年前,我报名学习驾驶,驾校把路考练车地点选择在城东,使得我有机会再次深入了解了这片熟悉而有陌生的土地,面貌已经与十年前大不一样了,道路纵横交错,宽阔平坦,但地广人稀,确实是练车的好地方。供电公司向东到兴阳路之间,到处是在建的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原来分散的农居都已经搬迁,磷肥厂周围已经建了许多工厂。兴阳路向东只有外国语学校,外国语的前面、西面都是已经拆迁和征用的空地,用围墙围着,尚未施工。我们在外国语前面向东,再从人民路折回,兴阳路向南这样绕着,整整跑了一个星期。除了外国语学校放学时门口路上人多以外,平时路上少有人走动,让刚刚学车的我们放心不少。那时,城东给我的印象是以兴阳路为界,一边是工地,一边是荒地。

几个月前,去新射中办事,再次来到城东,我顺着解放路直向东,越走越惊叹,这已经不是我印象中的城东了,着俨然就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一座座三十多层的高楼拔地而起,原来围墙圈着的土地已经不见了,替代他的是宽阔平坦的公路和雄伟的楼群,公路两旁,绿草茵茵,花团景秀,漂亮的太阳能路灯,彰显着科技与文明的力量;典雅大气的大型东都天润生活小区,展示了美好的射阳宜居佳地,射阳中学、少年科技中心等一批建筑雄伟气派,一个集现代、科技、人文的新东城呼之欲出。是什么力量让这块土地发生了如此块的变化,我想,是天润,是党恩惠泽,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是人勤,是勤劳的射阳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这一奇迹。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里的海楼不是诗中的海市蜃楼,而是一个通向大海,通向未来的新型射阳海滨新城这一人间胜景。

射阳红旗西路2号   Email:yan_2981002844@163.com
发表于 2012-4-17 10: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新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10: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5 15:17 , Processed in 0.00877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