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13|回复: 1

乡村宅变【编号:09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 21: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2-5-1 21:14 编辑

                            乡村宅变
  我生长在苏北农村。孩提时老家的房屋是清一色的“灰色风景”,羞怯地躲藏于一片高大稠密的绿树中……
 打我记事起,年轻的父母就一直不停地为住房操心。年年修房房还漏,岁岁泥墙墙还倒。那三间低矮的土墙草盖的破房子,宛若一风烛残年的老人,随时可能倒下!可屋顶上一群怎么也赶不走的麻雀依然叽叽喳喳、幸福快乐地在那扎营;蜂儿更不怜悯土墙的破烂,嗡嗡地吟唱着在那钻出一个个小孔。一到刮风下雨天,父母便提心吊胆、彻夜不眠。他们将我们这群孩子转移到家中最安全的地方:堂屋心的地铺上。因为东房间漏雨十分严重,桶啊盆呀一切可盛水的器具,挨挨挤挤、嘀嘀嗒嗒地在那接水;西房间的西墙“走动身”了,用几根大树棍顶着呢!父亲发狠说,明天就找泥瓦匠修!可还是让兄长们常出去“借宿”。
 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家终于有了两大间厨屋,在堂屋的西南方。为这座新房,父母整整忙碌了两个月。
 他们起早贪黑、披星戴月(白天要赶工分),自很远的荒地挖泥、挑泥、做屋基、夯实,再挖泥、作泥、脱土坯、晒干,准备了二十多天后,请来泥瓦匠砌墙、盖顶。亮滑滑、齐刷刷的新麦秸,乌溜溜、板铮铮的黑泥墙,令人耳目一新,引来左邻右舍惊羡不已。他们调侃地对父母说,这下,你们家的两个儿子结婚有房住了!兄长们没等屋干,立马搬进了新屋的南房间,隔着柴笆,北间作厨屋,更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温暖。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家的房屋居然跟人家一样“走红”:红砖红瓦房。母亲噙着泪花,高兴地说,她嫁我父亲几十年来,第一次住上不漏的房子!还是改革开放好啊!此时,两位兄长先后考进了大中专学校,吃起了“公家饭”,我高考落榜进了社办厂(工作六年后复进城读书)。几年后,小妹也升学离家。母亲望着高高大大、清清爽爽的房子,不无感叹:现在房子又大又好,却“没人”住了。邻居对母亲说,孩子大了,有出息了才会离开家的,他们到城里会住上更好的房子呀!
 九十年代末,我们兄妹几个相继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住所,逢年过节回趟老家时,更发现家乡住宅又发生了巨变:清一色的青砖青瓦房,前三间、后三间中间连着偌大的院墙天井,还有几家居然悄悄住上了小洋楼!
 尤其是我们家的好邻居“帮大爷”家,过去与我们家一样,穷得叮当响,住的只是一间土墙草盖的“丁头屋”,现也住上了大楼房。听父亲说,他家两儿子在无锡打工,常年不归,准备购房在那安家了。
  如今,在我的老家,一座座别墅,一幢幢洋楼,一排排独门大院,在大自然绿色的风景中傲然矗立,俨然一幅幅如诗如画的乡村美景!
 “灰色”——“红色”——“青色”——“彩色”的乡村宅变,充分说明了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农民生活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啊!
发表于 2012-5-16 13:5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年那景那岁月,不错的好文字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22 03:46 , Processed in 0.02252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