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每年春节将至,就会有邮递员上门,把从遥远的江苏阜宁寄过来的整整一纸箱阜宁大糕送进家门,给如今越来越觉得沉闷无聊的节日,增添上几丝喜庆的气息。最高兴的,当属年纪已过七旬的老妈,每逢此时,她都会高兴得像个小孩子,急不可待地将大糕的外包装拆开,小心翼翼地拈起一片放入口中,然后闭起眼睛,慢慢地咀嚼品尝,喃喃地说道:这么香,这么甜!和我小时候吃过的一模一样! 妈妈说,她小时候在上海,阜宁大糕曾是她口中流连不去的美食,而自从到了北方,这东西就再不见了踪影,后来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乃至文革期间,人连肚子都难得填饱,再度品尝阜宁大糕的念头,简直不亚于痴人说梦。妈说,阜宁大糕又有御赐的“玉带糕”之名,是古城阜宁的特产,起源于二百多年前的清朝乾隆年间,皎白如月,绵软如棉,入口香甜,滋润细腻,绝妙之处难以言喻,美不胜收。有人说,童年的记忆会伴随人走过一生。妈说着上面的话,眼睛晶晶发亮,闪烁出孩子般天真的光彩,仿佛,她真的回到了孩提时代。 老妈固然是阜宁大糕的忠实拥趸坚定粉丝,我对其倒不是特别喜欢,觉得大糕的口味过于寡淡,倒有几次烂醉后几天没了胃口,啥都不想吃的时候,想起了大糕,抓起几片放进嘴里,这才真切地感受到了那种恬淡的,恍惚飘远于桃源内的甘甜芳香。有促狭跟风者,捧着大糕吃上几片,也许会作诗一般言道:哥吃的不是大糕,是寂寞。哈哈哈。而对于我,吃的当然也不是大糕,是友情,是那浓浓的醉里情。每每想起提及阜宁大糕,为醉里挑灯论坛长期默默耕耘、不计回报地付出,总是寄给我大糕的人,论坛坛主天涯倦客曹艳春女士的音容笑貌,便会出现在我面前,清秀端庄,仿佛弱不禁风,而身体内又似蕴含着无穷的力量,极富亲和力感染力,一经想起,便令人心中一暖。 弹指间,老牛来醉里挑灯论坛已经有六年多的时间了,做版主也有不下五年的时间,耕耘不多,倒嚼不少。对文学,对论坛的事务,常因俗事羁绊而懈怠甚至心灰意冷,但每一次,却又在论坛的一干文朋诗友的勉励下,重新振作,又投入到文字创作之中,尤其是坛主曹艳春,我总惊异于她一个弱质女流,那纤纤瘦弱的身躯中,为什么竟似包含着永远不泯的激情与火焰。这是一种难能的气质,一种大境界。牛虽不能至,心实向往之。 后现代的芸芸众生,常有此种不良心态,即,别人对其不管有过多少恩惠,都是转眼就忘,不萦于怀;而对于别人哪怕一点点的过错,甚至无心之失,也会记恨上一辈子。真是惟我独尊到冥顽不化。这样的心态屡屡对撞,造成了人与人之间日益加深的冷漠、误解和隔阂,人和人之间越来越缺乏信任理解,不再相信沟通,不再相信爱。这是多么可悲的现实。 而我,我还没有被这摩登年代铜臭泛滥彻底地同化,还没有变得极度物欲自私、金属般冷硬,对此,醉里挑灯论坛毕竟功不可没-------那可爱的阜宁大糕啊,那些可爱的人人啊,举不胜举、写不完道不尽的天涯倦客啊、姜桦啊、陶天真啊、华子啊、胡子啊、极限啊、斜阳啊、戚涤尘啊、单国顺啊、蓝色天空啊、分析家啊、苏桃源啊、松飚啊、凤飞啊、寰宇啊、林慧妮啊、朱石领啊、吴茂华啊,等等等等等等,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厚厚的大书,都是我心头有血有肉、永不过时的名著,那相见欢聚的一点一滴啊,那些如梦之蓝一般醇厚芳香的深情厚谊啊,让人心醉心动不已,让我今生今世都难以忘怀,无法停止为你们奔走歌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