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986|回复: 0

顾骧的故乡情[03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4 19: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一树一树花开的人间四月天里,一位耄耋老人不远千里不畏辛劳从北京独自乘车来到阜宁,寻找镶嵌在故乡大地上的脚印。他就是顾骧,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家。苏北阜宁是先生出生、成长的地方。
                                                                      乡音•记忆•寻找
     4月20日,84岁的顾骧先生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记者看望了先生,并陪同先生在阜宁大地上走一走,寻找久远的记忆,感受现在的家乡。先生动情地说,北京的雾霾很严重,回来呼吸家乡的空气、喝家乡的水多好哟,年轻时越走越远,晚年要一路找回来。现代城市容易使人忘掉记忆,我现在就是要一路走,一路慢慢回想,穿越时空把过去的家乡、现在的阜宁联系起来。
顾骧先生首先来到了金沙湖,感受家乡近年来的新变化。先生观看了金沙湖宣传片,慢慢拄杖来到浴场沙滩,眺望了广阔的湖面,并在金沙湖留下了墨宝,他挥毫写下“金沙碧水”和“苏北风光好”两幅字。
顾骧先生祖居喻口古镇,曾祖父曾做过淮安府官吏,祖父也是清末贡生,家道殷实。先生回忆,家中在喻口有200多亩田地,在滨海有3000亩土地,祖母和母亲都是带着陪嫁丫鬟和保姆嫁过来的。1944年,14年的少年顾骧参加了苏北文工团,成为一名新四军抗日战士。这样优裕的家庭出生的孩子为什么还能勇于参加革命?先生说,那时民族处于危亡关头,有志青年参加革命,具有一种民族的牺牲精神。阜宁大地上很多热血青年参加了新四军。后来新四军转战东北后,在四平战役中牺牲的阜宁战士很多。
先生想起了烽火连天的岁月,他犹记得苏北文工团在滨海演过一出大戏《渔滨河的故事》,“马家荡哎水茫茫,鱼虾荡漾水茫茫……”先生随口唱来。
     因为家世良好,顾骧先生自幼聪颖好学,从小学习《纲鉴易知录》、《古文观止》、《昭明文选》,稍大对四大名著爱不释手,12岁,开始阅读很多现代作家的作品。因此少年顾骧参加革命后,才华尽显,1948年,他到中共华中工委工作;1949年在苏南日报社工作。1959年,先生在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后来研究了多年的马列主义理论。他还先后在政务院、中央音乐学院、国务院文化组、文化部、中宣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过,也曾当过记者,可谓一生和文化工作打交道,在文化方面也颇有建树,有《顾骧文学评论选》、《新时期文学纵论》《夜籁——散文随笔选》、《晚年周扬》等多部作品。
无论走多远,游子的心在故乡。顾骧先生说,年轻时一心往外走,年龄长了要往回走,慢慢看,慢慢回想,把亲人把家乡联系起来。
沿着喻口新建古街的石板路,先生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行走,但他的思绪却飘飞到久远的记忆,当年先生参加新四军时,满庄都在相传,童大奶奶的孙子当兵了!当年的乡邻不能理解好日子不过的顾骧去当新四军,去出生入死闹革命,他们不能理解一个富家少年的爱国情怀。当年的祖父母、父母俱长眠在喻口的土地下,早已找不到任何踪迹。先生走进农家,慢慢享用了一顿故乡的菜肴。
顾骧先生还记得“兴国寺”、“盐市口”等老地方,记者陪同他走进庙湾古城,县老年艺术团票友为先生送上两出淮戏,先生听得泪沾襟,他说,我从小就是听淮戏唱淮戏长大的,在这里找到了乡音……
                                                                 文化•发展•乡情
     顾骧先生在谈及阜宁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文化时说:“文化新旧无所谓好与不好,新旧各有各的好,例如希腊文化具有永久的魅力,再如阜宁的牛歌文化也搞得很好,现在还想起小时候见到的场景,秧田里放水白茫茫的一片,风车在转动,农人在牵牛耕田、耙田,田野间响起哎嘞嘞悠长的号子声,就好像船工号子一样,千里苏北平原上牛歌声没有确定的旋律,兴之所至,却很美很动听,体现了人和自然、人和动物之间和谐协调的关系。我在苏北文工团时演过《小放牛》……阜宁即将举办第五届牛歌节,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打捞和整理。保留牛歌文化功德无量啊。”
顾骧先生特地来到阜宁日报社,给大家讲课。顾骧先生先后在苏北文工团、苏南日报社、中央音乐学院、文化部、中宣部、中国作协等单位工作,他把自己的一生总结为三句话:读书、思考、写作。作为一个老报人,顾骧先生对阜宁日报“自强不息、风华远鸣”的办报理念、“大气、文气、灵气”的报纸风格、“速度、角度、厚度、温度”的采编要求, 都给予充分肯定,提出许多有益的建议。顾骧先生说,阜宁日报是全国绝无仅有的陈毅元帅亲笔题写报头的报纸,能够办这一张报纸,大家很光荣。他用自身的经历,勉励年轻记者、编辑和文学爱好者树立远大理想,传承民族精神,增强道德荣誉感,用“性灵”写作创作,以“共鸣”凝聚力量,担当起时代责任。顾骧先生为阜宁日报社欣然题字:“厚德修身,砥柱中流”。
     在县文广新局召开的阜宁电视专题片座谈会上,顾骧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提出要多写文化,多宣传文化,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同时,他还为家乡写下了“阜宁文化之乡”的题字,既是对家乡阜宁的感受,也是对阜宁明天的期待。
     这次回家乡,顾骧先生有个心愿,想要把自己珍贵的藏书捐鲜给家乡新图书馆。先生的藏书都是自己一本一本购进用心读过研究过的书,他的书分为三类,一类是线装书,大多在文革中被抄;二类是系列经典著作;三类是文化类书,这类书上有很多和文友往来签名互题互赠的印迹。北京一家图书馆一心想要先生的图书,他们想看到文化人士之间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印迹有茅盾、夏衍、张光严等,以及现在很多的年轻作家等。先生将藏书捐赠给阜宁,倡导家乡人要多读书。
顾骧先生说,家乡阜宁在现代化道路上有了很大进展,过去的印象已经少了,但家乡永远在我的心中,祝愿家乡发展更加兴旺。
     故乡情,浓似酒,乡音在,乡情在,乡愁在。顾骧先生带上了家乡人民的深情,带上了十块擦酥饼,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家乡,我们希望先生常回家看看!家乡人民期待您!   (凤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7 10:48 , Processed in 0.01581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