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飞与马家荡的情缘
(市区)陈晓明
雪飞,原名皋宇,祖籍江苏省滨海县,1926年1月出生。她的童年是在阜宁蛤蜊港度过的。参加了新四军后,被分配到驻扎在阜宁县陈集乡的盐阜文工团工作。1945年7月,她和战友们到阜宁县马家荡演出,看到那里百草丰茂,芦苇成海,百鸟云集,感到十分愉悦。1953年,雪飞转业到江苏省歌舞团(江苏歌舞剧院的前身)工作,担任副团长。
1954年,时任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钱静人、江苏歌舞团团长费克与雪飞谈起,想到农村采风,收集民歌,再进行加工改造。雪飞便介绍了阜宁县马家荡的风景。于是,钱静人、费克来到了扬州、江都、高邮等地,又来到了阜宁县的马家荡,实地观赏了这些地方的秀丽的风光。他们在苏北收集了大量民歌,《拔根芦柴花》就是其中一首。钱静人、费克两个人,一个写词,一个改编曲调,并指定雪飞试唱。1955年初,重新改造加工后的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终于诞生了。1956年,北京举行全国民间文艺调演,雪飞演唱《拔根芦柴花》,她的歌声高亢甜美,圆润悠扬,音色丰富,音域宽广,具有浓郁的江苏乡土情调,受到空前欢迎。周恩来总理上台接见演员时对雪飞说:“你唱得很好,家乡的民歌真好听啊!”之后,国家领导人先后接见了雪飞。中央广播电台为雪飞录制了唱片。
从此,《拔根芦柴花》是雪飞每次演出必唱的歌曲,不唱这首歌,观众就不让她下台。她先后演唱了近千场。
雪飞曾任江苏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歌舞剧院副院长。她唱了一辈子《拔根芦柴花》。她说,我一唱起这首歌,就想起了家乡阜宁,想起了美丽的马家荡,就情飞扬、志高昂,我爱家乡的马家荡。
1983年,雪飞在即将离休前,带领歌舞团回到了魂牵梦萦的家乡,再一次游览了马家荡,被今日更加秀美的马家荡所陶醉。在阜宁作告别舞台演出时,她说,我在阜宁参加新四军,今天又在阜宁作告别舞台的演出,心情无比激动。我爱家乡阜宁,我爱秀美的马家荡,让我高歌一曲《拔根芦柴花》,酬谢、报答生我养我的这片土地上的父老乡亲。
《拔根芦柴花》歌声响起,雪飞唱得激情澎湃,热泪滚滚。台下爆发出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