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405|回复: 2

[原创]浅析秋波的千秋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23 23:27: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浅析秋波的千秋叶》 

 

附:秋波渡月原文------千秋叶  

千秋叶,千秋叶 你轻的不能再轻的告别 惊飞了月下的鸣蝉 这世间,你何苦这般 恋着秋天,归期坐怀不乱 静静的等待唇边的这朵花 在露水中绽开 千秋叶,千秋叶 那春天细雨的缠绵 那夏日骄阳的盛情 都经不住你的流连 你摇曳 有风在山谷共鸣 你飘零 有流云在夜空相伴 那摘花人的手 如月光般苍白 

这是一首情思超逸,声韵流丽而略带意蕴深睿的诗歌,有着精巧的特质,还有着余味的不绝,犹如嚼的口香糖,越嚼越有味,而嚼至无味之时,我们的口腔似乎还在品赏着什么。 

 

在这个充满诗意人生的今天,我走在诗歌的边缘,叩响了这扇具有活力与魅力的门坎。我喜欢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喜欢用自己有点稚气的心去感悟其中的真挚,喜欢在字斟句酌之后用自己粗糙的笔勾画心中的所思所想。 

 

秋波摒弃了以往诗歌通感、曲折等常用的技巧,而是一叙到底的。且看题目------千秋叶,这样的题头,读者一般不易破题,对于其抽象,他很巧妙运用“千秋叶“这意象,把抽象的主旨具体化,并贯穿全程。感觉作者像是活在中国古典诗词里,在清新俊逸温柔意象中来塑造典雅的意境,让我们体味那种意境离我们越来越遥远的美丽。 

 

走近他的笔下“千秋叶,千秋叶/你轻的不能再轻的告别/惊飞了月下的鸣蝉”,看似轻柔平淡和散漫的词句,却仿佛感知作者的内心的法则,意识流的流动,“告别”,理应是沉重的,可这份感觉则以“浅”入“沉”,是那么的惆怅又是那么的可人,描绘了一个依旧典雅美丽的世界,尽管满怀忧伤,但如此静谧,其意境也由此形成一种恬淡,因此也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第二节,“这世间,你何苦这般/恋着秋天,归期坐怀不乱/静静的等待唇边的这朵花/在露水中绽开”,更会发现作者心底涌动着幽幽千年的命定和不平静的潮汐,无论春夏仰或秋冬,他仍在这样漫漫的场景中痴痴地守护那朵心中的花儿,他没把胸臆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当然也没什么华丽的辞藻,但犹如掘土机一般掘开了诗意深层的泥土,直抒出来的秋恋,别样的情深意绵。秋天虽然枫叶撒落,却具一种有别于其他三个季节截然不同的特质,相对于春天的绿意盎然,夏日的绚烂华丽,冬天的寒风凛洌,秋季近乎疯狂,秋天的内核由此而变得充盈斑斓,还有它也正孕育着冬天的雪瓣的迭来,这是诗人注重细节上的不断推进,在自己的语境世界里风起云生。风过无语,枫落无声,那枫红与枫落的境里,可以想象诗人“坐怀不乱”对生活对理想对信念的生生的期待、世世的执著,并赋有西方诗体的神秘色彩,且看那个长句“静静的等待唇边的这朵花”,如永久的平平仄仄的音调,即使灼眼的枫红褪了它所有色彩,徒留心中还盼企明日于“露水中绽放”,何等的秋风吹尽,那一楼烟雨中伤春悲秋人,意志也! 

 

一朵花一片叶,更进一步给予读者原生态的味道,写到这里,他还嫌不够“春天细雨的缠绵/夏日骄阳的盛情”,这两句还可以想象到它的美质,而更深一层的涵义在它的“都经不住你的流连”,花与叶是相衬的,花与叶彼此互相依附中,其纯真已达到水乳交融,深然一体的境界,这是对情感的升华与延伸。“经不住你的流连”也为下面的句子埋下了伏笔,还是他心中的,虽然微微风中“或摇曳”,流年似水中“或飘零”,仍倘徉在“风在山谷的共鸣,流云在夜空的相伴”,如此的景语,拉开了我阅读的目光,通过将山谷共鸣的音像与悬挂于天际流浪的云端,捕捉在诗中,悠然天地间,相互辉映,相互和融,相互交汇,拓宽了诗意的表达空间和动感的扑面,那种枝叶贯通,使人感受到有着一个凝聚的灵魂所在,给人以切肤的长久的动容,我不得不感佩他埋藏着对花与叶彼此眷恋情愫的混沌与厚重,哪怕是不经意的回眸,哪怕是来年风雨的侵蚀,以至多少年都挥之不去的千转百回! 

 

那摘花人的手/如月光般苍白”,和着空灵流轻忧郁之旋律,浸透在骨子里依然有着那种不可臆说的轻柔醉态,诚然没听到撕心裂肺的呼叫喊声,悄悄地,静静地,无声的呼吸与缀泣,象绚丽的油画褪色成淡淡的素描,“七分趣味三分深度”,却如玻璃碎片渗入我们的体内的每一寸,慢慢地割裂着每一条血管,流出的与其说是血液不如说更似琼浆。此处的描写又相当于是艺术的留白,心门与心门的击掌,低蕴中掩饰不住的愁残,如醒似醉,如醉似醒,是愁非怨,非怨还愁,寂空残月,大江烟树下绒绒幽幽的意境。不由地想起了郑板桥一首题画录“除文长先生画雪竹,纯以瘦笔、破笔、躁笔为之,绝不类竹,然后以淡墨水勾染而出,枝间叶上罔非积雪,竹之全体在隐跃间矣!”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那是人世间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最难得最执着最专一最动人的情,那朵花儿始终是属于叶子的,叶子的绿予以花儿生命的姹紫嫣红,正因为惊骇的唯美,谁都想捧有那朵花,摘花亦成自然。纵然,寒来暑往花叶的聚倚,任何摘花手都显得多么地无奈,摘不着也不忍摘去,苍白------勾出悲悯的回问,道出辛酸的宿命,或许,一切皆是尘埃落定,仰或亚当---斯密形容经济社会一般,在我们的人生生活中也有一双看不见的隐型的手,这将是阅读者无法穷尽其意蕴的。 

 

欣赏当此,回过头再凝视诗题“千秋叶“时,感受到从原本很嫩很纯很美的柔软现象,迅即转换成就像苗圃里有了鲜花绽放的喧闹,而一根藤蔓更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苦寂和真实。 

 

以上所及,仅仅就秋波“千秋叶“一个小小的侧面,感受到他历阅了长久酝酿的省思,从技术上诚然为一种质的突破,突破了直白、单一的诗风,描攀式的细腻,指向性的模糊,手法上的玄幻,修饰里的精致,对诗情的驾轻就熟,在不断的内敛中展示了一种词语的张力和纯粹。一个文字是一堆意义的可能性,一个诗人是一个王字,秋波兼有传统的文人气度和现代感,把千年之前风流名士与诗人精神的相通,把“拟古”与“现代”与“西式”的写作相融合,这首诗不仅是情感的流泻,乃是以现代凝炼与深度,成为了一种现代的“水粉与铅笔”的抒情诗。 

 

再通读全诗,秋波的表现手法与后现代诗歌,尤其当下流行的风欲而言相对还略显传统,未必能讨巧目前网络风行的风格,其实细观其中,在诗意以及语境前后的呼应上也略感零乱,具有多层的歧义,优劣均亦此。 

 

我想,诗歌写作总是关乎心灵的,而这首诗纯净的没什么杂质,且精致有余,这是秋波生活阅历、思想信仰、生命灵魂和诗态美学的沉淀的一个代表作的印记吧。我又想如果存在一种纯诗的话,“千秋叶”应归为此类。  

  

发表于 2007-8-24 00:3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07-9-3 23: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2 18:14 , Processed in 0.03924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