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27|回复: 4

许湾庄轶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2-19 11:0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许大官人 于 2018-12-19 11:06 编辑

                                                                           许  湾  庄  轶  事
       在俗世红尘的大千世界中,许湾庄是块微不足道的方寸之地,劳碌在这片土地上的芸芸众生只不过是时光隧道里的一群匆匆过客。大凡王侯将相都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而乡野村夫却也会有半部传奇曲折的生活经历,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有诗云: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王万荣割股孝亲
        出许湾庄沿力气沟北堤东行约三里,见一村庄突兀,庄上居住20多户农家,王姓居多,故乡民称之为王庄。据当地老人相传,明末清初,连云港东海县一户王姓人家迁移于许湾东庄耕种渔猎,由于此地土壤肥沃,水网密布,少兵匪战乱,故而王姓人家在此安居,子孙繁茂。年岁更始,民国初年,王姓家族的王万荣以贤孝之举名震乡里,享誉一方。王万荣出身书香门庭,其父亲开设私塾,家资虽不富殷,一家人倒也可以勉强糊口。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年满二十的王万荣跟随乡邻去上海做苦力谋生,一年到底省吃俭用辛苦下来也能攒些积蓄带回给父母贴补家用。一九五四年冬天,时值中年的父亲突染重症,卧床不起,由于当时医疗条件的限制,无法检查出确切的病因。王万荣听到乡邻带来的口信后,星夜搭乘顺船从上海赶回。他虽然有兄弟七人,但上面两个哥哥已经结婚成家分居生活,拖家带小,手头经济拮据,日子过得窘迫,底下面的几个弟弟尚且年幼,还不能分挑家庭的重担。从上海一到家,他就到亲朋好友家里东借西凑筹备医药费,随后冒着凛冽的寒风,在冰河冻水中摇着小木船带父亲去建湖及盐城等地去求医,怎奈其父已病入膏肓,药石罔效,日渐垂危。忽一日,他去东沟镇上抓药,途中歇脚,遇一老僧闲聊,老僧提示,患绝症者以子女股肉做药引共煎可医愈,他遂信其言,救父心切,急回家中沐首焚香,跪拜祷告后用剪刀剐股肉放入汤药中,父母明真相后泣不成声。割股肉入药按现代医学证明毫无科学依据,但其孝行可嘉,时至今日仍为美谈。
      王万荣生养三子,俱秉承其淳朴孝道之家风,九十年代初去浙江打拼,均事业有成。
                                                                         鳌四爹修行得道
        许正鳌,生于清朝同治9年,兄弟中排行老四,又因其在许氏家族中年老辈分高,庄里庄外的人都称叫他鳌四爹。
        听庄上的老辈人回忆,鳌四爹一生乐善好施,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一年四季无论风霜雨雪,他出门都是带把小铁锹,看到道路上有坑洼不平的地方,他会随即修补填平,以便路人行走。每碰到行乞或落难之人,他都要接济钱粮衣物,远近庄邻都说他是菩萨心肠的人。1954年初春,年逾八旬的鳌四爹无疾而终,家人将其安葬在板沟口对面的射阳河拐弯处。
       1957年晚秋,射阳海口的赵姓渔民夫妇专程来许湾庄寻访鳌四爹,乡邻答告鳌四爹已经辞世三年有余,赵姓渔民摇头不信,乡邻大惑,惊问其故,赵姓渔民述说道,月前逢海啸,渔船翻覆,家人俱落水挣扎,生命垂危,九死一生之际,巨浪中见一老者驾船飘然而至,救其一家人送至岸边,赵姓一家深感救命之恩,求问老者姓名,老者笑而不答,追问再三,老者方告知曰:我是阜宁南乡许湾庄的许正鳌,言毕解开船头缆绳,离岸逐浪远去。乡邻惊诧,问老者何等长相,赵氏渔民述老者之面貌及衣着形态竟于鳌四爹生前无异。鳌四爹的家人更是满怀疑惑,其子女随同赵姓渔民去海边寻探踪迹,历时数月终无果而归,于是众人揣测一定是鳌四爹多年的潜心修行已经得道入仙了。
       鳌四爹的后世子孙繁盛,有在地方从政,有从事教育,还有商界大咖,他们在每个行业都是出类拔萃的精英,这也许是上苍对他家后代子孙的庇佑,也许是他一生修行积德的福报。
                                                                                 说书艺人袁先生
        许湾庄的居民以许姓、滕姓的占多数,有家唯一姓袁的人叫袁正堂,他也是许湾庄周围十乡八里方圆内唯一会表演的评书艺人,正是因为他能断文识字,大家都叫他袁先生。
       在“文革”后期的那个年代,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当的枯燥乏味,平时一个月最多能看上一场露天电影就不错了,一年忙下来,过年时间难得闲暇,大家只能相互串门聊天,打扑克、睡懒觉,玩耍个三两天又得忙碌地里的农活,于是,在过年这几天能听上袁先生说书那可是最奢侈的精神大餐了。
      记得那时候,听说袁先生晚上要来说书,庄上的男女老少就急匆匆地吃完晚饭,搬着板凳来到生产队的大仓库里。在昏暗的煤油灯下,袁先生端坐桌前,闭目养神,不时呷饮一口茶水,仓库的每个角落都坐满人,大家围坐在一起焦急地等待,在人们的窃窃私语中他感觉差不多到点了,他起身站立,右手抓起惊堂木猛地拍一下,屋里肃然安静,鸦雀无声,评书表演就此开场了。 袁先生的表演声情并茂,表情夸张,时而扮男,时而扮女,嬉笑怒骂,幽默滑稽,说到高潮时,场内不时爆发出哄堂大笑,说到悲苦时,声音嘶哑,如泣如诉,声泪俱下,听者也往往情不自禁,泪流满面,仿佛身临其境之中。
       村里老辈人讲,袁先生老家是建湖南边湖荡里的,十几岁的时候去上海闯荡,先在闸北的一家茶馆拜师学说书,后来经人介绍加入青帮,成为杜月笙的徒弟。上海解放前夕,杜月笙去了香港,五十年代初期,全国大范围肃清帮会残余势力,袁先生在上海无法存身,在建湖荡区老家,人们也都知道他的底细,于是他就到许湾庄投靠一个远房亲戚,在此隐姓埋名,重新操持起说书这个老行当来维持生活。
       袁先生一直活到90多岁才去世,现在村庄上的老辈人只要见到影视画面中有上海滩杜月笙形象都会这样说道:当年这个人是袁先生的师父。
        
                  
发表于 2018-12-19 14: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发表于 2018-12-19 16:15:2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平凡人,传奇善孝义。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9:3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慧妮 发表于 2018-12-19 14:42
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谢谢林老师
发表于 2018-12-26 18:45: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讲得好,文从字顺,满满的正能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3 02:55 , Processed in 0.033089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