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山好汉 于 2020-5-5 11:22 编辑
水乡“茶”礼
陈以忠
我的家乡在苏北里下河福地,那里民风淳朴、崇尚礼仪,人们在平日的亲情交往中,流行着种种水乡特色的“茶”礼。 “清汤糕”——里下河水乡有鱼米之乡的美称,盛产晶莹剔透的优质大米,在将稻谷加工成米的碾米过程中,会产生一部分的细小碎米,人们喜欢将这些碎米磨成米粉,储存在家中的坛坛罐罐里,在家里到客人时好“做人”——烧一碗“清汤糕”茶来招待客人。 “清汤糕”的做法很简单,将碎米面用冷水和成米糊状,在铁锅里倒点菜籽油烧热,把米糊放入微热的铁锅里,摊压成一大块厚厚的面饼,文火加热将面饼烤熟变微黄,再翻过来烤熟,待菜籽油在面饼上吐着金黄的小油泡时,舀上一勺清水倒进锅里,再用铜铲子把熟米饼切成一块块四方形的米糕,等水烧开了起锅,一碗热气腾腾带着菜籽油香的清清爽爽的米糕就成了,那就是一碗表面逸糊香里面雪白的待客“茶”——“清汤糕”。 “麦面皮子”——用里下河水乡黑土地上长的冬小麦磨成小麦面,直接倒入铁锅里搅和成糊,用稻草文火悠悠加热,铜铲子贴着锅底慢慢地向上摊压成薄薄的麦面皮,再将透亮的菜籽油沿着锅边倒进与面皮之间的缝隙,随着火力增加面皮烤熟后,翻过来再烤成金黄,待起微糊疤子的时候倒进清水煮开,一碗氤氲着面糊香与菜油味的“麦面皮子”茶就出锅了,那种“津拽拽”的口感忒爽滑、带劲。 “鸡蛋碧子”——上世纪我们里下河水乡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多数人家是没什么钱的,家里养几只鸡生蛋,多数是用来换一些盐巴、针头线脑的。只有当家里来了贵客,才舍得用鸡蛋烧茶的。 做“鸡蛋碧子”茶是有讲究的,先将水烧开后停火,打一个鸡蛋放在小碗里,顺着锅沿慢慢将鸡蛋倒入开水里,再打第二个鸡蛋倒进去,等一会功夫,看到蛋白把淡黄完整包裹起来,再起火烧开,这碗洁白的“蛋碧子”茶,加上一勺细白糖,飘着土鸡蛋的香,一定会让贵客很感动的。不过要记住鸡蛋的数量是有讲究的啊,一个不好看——小气,两个是“忌讳”——你懂的,三个挺尴尬——吃一个不尽兴,吃两个“不作兴”,全吃了难堪,通常是煮四五只鸡蛋,吃三个留一两个,既客气又大气,还可以让躲在旁边早就哈喇子泛滥的“相食鬼”也解解馋。 “圆子茶”——糯米制成的又称“汤圆”,是我们里下河水乡在隆重节日或是重大活动时待客的茶礼,有“大圆子”和“小圆子”之分。 “大圆子”一般是在春节等重要节日祈福“敬菩萨”,蕴含新年大团圆的吉祥寓意,或者是建房子招待重体力劳动者的实惠美食。有纯糯米粉和水拌成湿团后,双手用力紧揉捏压成圆球状的实心大圆子,也有用温开水和成面团,做成小碗状将芝麻、豆沙、荠菜等馅心放入后揉搓成包心大圆子。通常一碗盛上两只大圆子,有团团圆圆、成双成对、好事成双的美好愿望。 “小圆子”一般是在家人过生日、乔迁之喜、婚嫁之喜等活动时,用温开水和面团,再摘成小块搓成精致的小圆子,放在镂空的筛子或者簸箕里,在到客时根据人数确定下锅的数量,很快就能煮熟了,方便快捷容易熟,一碗盛上“六六顺”的六个小圆子,一波又一波的客人随到就能受到热情的接待,一派热气腾腾的好氛围。 还有期盼“早生贵子”的小红枣子茶、白糖果子茶,敬重老人的“藕粉圆子”茶、“红糖莲子”茶…… 现在人们生活的节奏加快了,喜欢在招待客人时泡一杯绿茶或红茶,既敬客养生又修心养性。 不过,我还是喜欢家乡特有的“茶”礼,喜欢那浓浓的水乡情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