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0|回复: 2

【醉里飞花令 运动】且走且珍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1 09: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闻石8071 于 2021-5-1 09:43 编辑

走友图.jpg

汤寅老师(上)于从爱、何志宽、本人(下图左起)

  2017年1月1日,QQ运动给我发来一份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6年我坚持运动314天,行走3236662步,约等于1.2个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达2427公里;日均10307步,其中2月13日单日行走27285步,为全年最高;击败了全国67%的用户,在46位好友中名列第三……
  面对这份详尽至极的报告,我不得不感叹现代科技的神奇。尽管数据不是太精确,若我某天忘了点QQ,当天就不计步。说来我实际行走天数、步数和里程数,显然还高于报告上的数据。
  元旦当晚,我在朋友圈发布这份年度报告,立马引来众多亲朋好友的关注和点赞。回想19年来的坚持,我甚至都有点佩服我自己了:按每年2500公里计,19年4.75万公里;“度娘”说,绕赤道一圈为40075.7公里。也就是说,我的行走里程比地球周长还多出7500公里。这表明,我现在的行走已是绕地球第二圈的开始了!
  因为我的第三位走伴、学长何志宽左膝盖出了点小问题(非走路所致),他自2017年1月9日开始治疗,暂停行走。这一个多月来,我又开始了一人的独行。
  独行的好处是心无旁骛,只管大步行走,从锻炼的角度看效果更好。当然,这也是一个独立思考的空间。连日来,自1999年起,19个年头步行健身的往事,像电影那般一幕幕显现……
  1999年春,我开始把走路作为主要健身手段,那年我49岁。第一位走伴是我中学语文老师、班主任汤寅先生,他62岁。每天早上,我骑自行车到他家,和他一起走路再各自回家。饭后,我去上班。这段行走持续了半年,天冷了,汤老师因鼻子有疾,不宜早起受寒而改为下午自行锻炼。和汤老师的这段“走缘”,既是我行走健身的开始,更是一段难忘的旅程。在半年左右的晨练中,他分征战、思乡等多个专题,每天为我讲一首古诗词,让我受益匪浅。我的散文《诗意的散步》,记述了这段经历,此文后来不仅在《人民文学》公众号发表,还被盐城广播电台配乐朗诵,在较大范围内传播。在与汤老师的行走告一段落之际,在我提议下,我们师生二人以《擦肩而过》为题,作了一次同题散文创作的尝试并得以发表,受到众多读者和同学老师的好评。
  从2000年起,我开始了独自一人的行走。这一走,就是四年。因为还在职,行走仍是安排在早晨。无固定路线,随机行走,几乎走遍了城区及近郊的所有道路。这期间,因为有了相机,常常且走且拍,留下了许多珍贵瞬间:如老车站、水文站、轮船站等,现早已拆除;再如所拍摄的雕塑专题,把县城数十处雕塑拍了个遍,几无遗漏。如今,多处雕塑早已不复存在。前不久,我把这组雕塑照片整理发到响水网上,引来众网友一片惊叹,那些90后特别是00后的孩子,哪里记得和见过这些雕塑?
  2003年,在农村小学任校长的高中同学于从爱,从乡下搬家到了县城。于是,他成了第二任走伴,时间跨度长达11年。
  老同学在一起,话题广泛、随意,青春记忆、世态炎凉、天文地理、家事国事,无所不谈。11个春夏秋冬,县城的各条道路、大街小巷都留下了我们的足迹。这期间,我们不仅目睹了县城日新月异,变大变美,更增进了友谊。当年同学时仅仅两年,而现在却是11年!聊天、观察与思考,自然也成了我写作的重要素材来源之一。他家新装了电话,线务员室内线居然不用卡钉固定,影响美观不说,也造成诸多不便,我除了帮助解决问题,还写了《卡钉上面看服务》,提醒其他电信企业注意做好服务细节;一起到浴室洗澡,看到一位年长的服务员每天西装革履,很是好奇,问问,竟聊出一个精彩的故事,创作了散文《不经意间的感动》;一起去邻近的小镇游玩,有了《小镇三口一瞥》;一起看到有人闯红灯,聊出了随笔《红绿灯随想》;他儿子闹离婚,心急上火,我开导劝慰之时余,写下了《沮丧时刻》;在我的鼓动下他家买了电脑、装了宽带,他的名字叫从爱,给我的文章标题带来灵感,索性就叫《人人爱的美好生活》;走路途中采摘野菜,谈小时候挖野菜的往事,有了散文《饭谷菜》;师生聚餐,回忆往事,忆起多年前老师处理一起学生偷钱的事,有了歌颂老师的作品《善良的智慧》;他居住的小区有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经常牵手散步、买菜,让居民们很感动,我写了《执子之手》……
  2011年5月我退休后,又结识了长我3岁的学长何志宽。在校时,他高我两届,互不相识。他60岁后学电脑和写作,时有文章见诸于报端。当然,他也时常看到我的文章。后来,他从报社打听到我的号码,取得了联系并成为至交。他随即也加入到行走行列中,我与老于的“二人转”至此成了“三人行”。
  “三人行”持续4年。2014年10月,老师出身的于从爱因每晚要辅导孙子作业,中止行走,我和老何又开始了“二人转”。
  学长何志宽出身农村,当过兵,做过工人、也当过单位领导。上世纪90年代初成了下岗职工。当时,他妻子在乡下、3个孩子在读书,正是家庭最困难的时期。可老何没有被困难击倒。他放下“身段”,抛弃“面子”,靠蹬三轮车、修自行车,愣是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把三个孩子抚养成大,成人成才……
  与何志宽学长走路的6年,成了两人的“文学沙龙”,也成就了老何文学创作的“黄金六年”。这期间,他先后创作、发表了数十篇以乡村题材为主的文学作品,并成为市作协会员。他的乡村书写得到广泛认同和赞赏,目前已准备结集出版,以作为明年70周岁的纪念。在为他的书写作序言《重负之下的优雅》时,开头我是这样写的:“此刻,我刚刚读完的《何志宽文集》的书稿,静置于案头。闭目沉思中,我忽然想起一位美国评论家曾经评论说,海明威的作品‘表现了重负之下男人的优雅。’回味《老人与海》,你不得不佩服,此话的确一语中的。我想说的是,何志宽的作品也表现出了与此类似的优雅。哪怕是与他所经历的那些肉体和内心的苦难相连,作者也没有成为苦难的搬运工,而是被真善美所滋养、所浸润……”。
  与志宽兄一路走来的这6年,我的写作也由原来消息、通讯等多种题材都写的“杂家”,逐步“转型”为以文学创作为主。发表量虽比在职时少了许多,但到我写作这篇文章时截止,亦有238篇之多。其中,与志宽兄在路上发现、谈论而产生灵感的作品即有多篇:写另外一位同学黄耀成在商业系统下岗后,心态平和,以拖三轮车谋生的《心态好才幸福》,分获2011年度江苏省专业报副刊作品二等奖、江苏省报纸副刊协会作品三等奖;走路途中我丢了钥匙,经回忆确认丢失的地方,轻易找回的《丢钥匙》;一起去浴室,听到一个修脚工和姐姐通电话,商量为母亲治病的《‘被偷听’的亲情电话》;一起拜访另一位老学长,记述他服侍卧床多年老母的感人事迹的《唯其疾之忧》;我们和赵楷老师相约一起去无锡拜访汤寅老师,回来后 我写了《为赵楷师搓澡记》;一起走路时碰到一位乞丐在昏暗的路灯下看书,写作了《“破烂哥”阅读者》;一起游开山岛,创作了《半日小游开山岛》;一起去台湾,我创作了一个系列5篇散文,其中《台湾三章》等3篇得以发表……
  步行健身19年,先后有汤寅老师以及于从爱、何志宽三位相对固定的走伴。偶尔加入进来的,还有从初中到高中同学8年(含“文革”停课两年)的老同学、原文化系统退休的陆培铮。通过陆,我又结识了省内颇有名气的本土剧作家孙智宏,先后两次应邀观赏他的小戏专场,我都分别写作、发表了剧评,亦成了好友……
  行走,不仅让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增进了师生情谊,还开拓了写作资源,丰富了晚年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且走且珍惜,端的无比美好。此刻,我最想表达的一个心愿是:祝愿志宽兄腿疾早日康复,再续“走缘”,一同赏花开花落,云卷云舒,一起看夕阳西下,晚霞满天。

 楼主| 发表于 2021-5-2 07: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行走,不仅让我们拥有了健康的体魄,增进了师生情谊,还开拓了写作资源,丰富了晚年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发表于 2021-5-5 20: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路走一路收货,这样的走路真的很好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2 05:03 , Processed in 0.037955 second(s), 13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