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328|回复: 0

煤油炉·绿军毯·小镜子(作品编号:04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26 12:3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煤油炉·绿军毯·小镜子
  文/云舒


  写下这题目,不禁哑然失笑,煤油炉,绿军毯,小镜子,这好像哪也不挨哪儿呀,可我知道,它们是父亲的三件宝贝。
  上世纪60年代末,当军人的父亲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新婚不久就离开了母亲,转业到地处河北涉县老区的天津天铁集团当了一名光荣的钢铁工人。那时候的天铁还是一片荒蛮之地,视线所及,除了山还是山。当时的工地上流行着一句话,叫“出门看山头,低头看石头,啃的是窝窝头,睡的是凉炕头”,可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父亲和他的工友们一干就是十几年,硬是在深山沟里竖起了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之城。这其中,一直跟随父亲的煤油炉、绿军毯、小镜子功不可没。
  先说那个煤油炉,它体积小,操作方便,使用卫生,正好适合像父亲那样的单身职工用。在一般情况下,父亲很少用它,煤油供应紧张,要凭本到专门商店定量购买常用煤油炉会增加开支,比用煤球炉子费钱。只有在父亲下班回来晚了,或者,母亲带我们来探亲的时候,父亲才把它拿出来用。
  我记得那个是深绿色铁制烤漆的炉子,下面是用来盛油的圆形油箱,上面是炉架。中间有双层活动的铁罩,夹着12个绒线头,有旋钮开关调节火苗的大小。煤油炉燃烧不充分会散发出一股呛人的煤油味,一般要在室外背风处使用。我记得那时的火舌舔着锅底,锅内的食物冒着香气,我饥肠辘辘地蹲在那耐心地等待,那种滋味真是让人难忘。幼年的我最爱看的是父亲收拾煤油炉。往里灌油,剪炉芯,换绒线。神奇的火苗是怎样燃烧的?它让我充满了好奇。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家家用上了煤气炉,那台煤油炉才逐渐退出了生活的舞台。
  绿军毯是父亲转业时带过来的,不过是一条黄绿色的毡毛毯子,且因为用的时间太久了,黄绿的颜色已经褪得有些发白,军毯上的毛已经掉了,光秃秃的,边也磨破了,却一直被父亲宝贝一样珍藏着。曾几何时,冷了,它当被子搭在父亲身上御寒;热了,它又当褥子铺在父亲身子底下吸汗,始终不离父亲左右。建厂初期,没有房子,父亲他们就住在工地上的席棚里。席棚四面透风,又赶上正值深秋,人在里面冻得睡不着。父亲就把除了被子以外仅有的这条绿军毯拿出来裹在身上,才觉得暖和多了。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条绿军毯的陪伴,父亲才和工友们一起,顺利完成了移山填壑的任务。我上班以后,曾给父亲买回来一条上面绣着大红牡丹的毛毯,却被父亲放置一边,父亲说,还是那条绿军毯用着习惯。
     除了煤油炉和绿军毯之外,父亲最喜欢的还有那面小镜子,几乎每天的清晨,父亲起床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那面小镜子,照了又照。刚和父亲团聚那阵,我对父亲的这个习惯大为不解:一个大男人,总照镜子干什么?!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终于发现了父亲爱照镜子的原因:他不是在照镜子,而是在偷偷地端详镜子后面的那张两寸的黑白照片!照片上的父亲穿着军装,一幅神采奕奕的样子,母亲则是短发齐耳,眼神里透着无限的温柔,夹在他们中间的是刚满周岁的我,虎头虎脑的像个假小子,父亲看着看着就笑了……就在那一瞬间,我突然理解了父亲,18年的漫长单身岁月啊,父亲是怎么熬过来的?那面小镜子,确切地说,是小镜子背面的那张照片,无疑给了父亲最为温馨的慰藉,以至于后来父亲留下了一个喜欢照镜子的习惯。
  煤油炉,绿军毯,小镜子,不过是三件最为普通的物什,却陪伴着父亲度过了人生中最为艰苦的岁月,值得我们永远珍藏。




作者:闫金莲
通联:056404 河北涉县天铁集团炼铁厂机修车间  

[ 本帖最后由 云舒 于 2009-8-26 17:57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5 15:16 , Processed in 0.00852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