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独上兰舟

[[转贴]] 词学基础讲座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晚上好!
舍得词学基础讲座(十六)
舍得用了二个多月的时间,对宋词做了一些粗浅的介绍,基本是围绕着基础性的知识和认识而来的,这期间,舍得也是在和大家一起学习。词学很复杂也很深,作为基础性的普及讲座,词学基础讲座暂时就先做这些,以后我们可以做深一步的探讨。今天拟做一总结性的概括,随意谈谈,算是和大家作一漫谈性的交流。
在词的系列讲座中,舍得总是强调词的音乐属性,期间还对词乐做了部分介绍。所谓的“宫、商、角、徵、羽”,我们初学者可能还是不很熟悉。这不要紧,只要对其有个最基本的了解,知道词是按音乐的谱子来填的这样的性质,就可以了。填词,是要按谱来填的,所谓的“词谱”,其实就是过去的乐谱,有了这个概念,那么,我们在填词或者欣赏词作品时,至少可以抱有一种音乐般的情感旋律,来抒发我们自己的情感脉络。不论是婉约风格的,还是所谓豪迈风格的,词的第一特点,就是乐感,没有这种音乐般的感觉存在,是很难填出有真词味的好作品。
词,不仅仅具有音乐的属性,对我们来说,更重要的,它还具有独立的文学性。在过去的词乐大多散佚之后,我们现在所做的,其实就不仅仅是倚声填词了,主要是按谱填词了,也就是所谓的按“句”填字了。那么,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它的文学性,更多的是从属于近体诗。词,也被称为律词,为什么呢?因为从我们对词的来源的分析而看,诗,是词的文辞之本源,所谓长短句,其实就是在律诗文句的基础上,依音乐的旋律而加长或截短的。其文辞运用规律,主要依据的还是平仄谱。
所以,词中所用的文句,基本上是属于律句的,也就是说按照近体诗那样平仄分配规律而形成的句子。不论是从词的结构角度看,还是从炼字炼意的角度分析,词所遵循的,与近体诗是同出一脉,还有比如对仗,比兴等文法上的修辞手段,也是具有诗一样的要求。因为体裁上的区别,只是有所变化而已。从文法上,基本要求还是基本相同。那么,这说明了什么?至少,说明一点,要想学好填词,首先你得先学会近体诗的写作。没有近体诗的基础,词,你是填不好的。我们看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词人,其实个个都是优秀的诗人,没有哪个词人不懂诗而只会词的。
词还有个名称,叫做“诗余”,我们且不论它与诗孰轻孰重,只从这个名称上,至少能体会到它与诗具有割舍不断的血脉关系。其实,广义上说,词,就是诗。所以,在文学分类的时候,把词也看做是一种诗体。那么,我们就知道了,如果有人对你说,某某对近体诗不很在行,但是填词还是很厉害的,你就不要相信他了。诗都写不好,还填什么词呢?曾经有位朋友就对舍得谈过这样的体会,对近体诗没怎么研究透,就奔着填词去了,因为实在喜欢词这种文学形式。但是,在学填词日久之后,越来越感觉吃力了,还得回过头来重新修习近体诗。学好近体诗,是学会填词的基础,这一点一定要理解。
我们还可以品味一个词儿,叫“诗感”。词的音乐属性是什么?是旋律美。那么诗歌呢?它的美学意义,其实也是取决于其旋律美。所谓的节奏感,其实也是旋律美的一部分。诗歌注重的是那种节奏性,而词,则更注重其整体的旋律感,那么,诗和词,其实是具有通感之美的。但是诗歌适合吟诵,而词更适合歌唱。这样一些具有通感美学意义的文体,文辞文法上具有一致性,也就不奇怪了。
舍得所做的《词学基础讲座》,就是在诗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在之前做过比较全面的近体诗基础讲座。对于基础而言,近十万字的舍得词学讲座,其实已经超出了基础的层面。所以,有些初学的朋友可能听着有点吃力,这不要紧,我们会继续对诗学基础进行反复交流学习的。
从最基本的声韵开始,从最基本的格律知识开始,打好牢固的诗学基础,那么,就不仅仅是学习填词了,即使面对大家都喜闻乐见的对联,写起来也会驾轻就熟的。“格律”如此的重要,是因为,它是所有古典诗歌体裁的基础,诗词曲赋,其实都是遵循着格律的基本规律而繁衍发展的起来的,学习好格律知识,是我们跨入古典诗歌领域,乃至学习领略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要的一步。别嫌格律枯燥,也别烦,其实,静下心来,赏玩文字的平平仄仄,掌握文字声调那具有节奏性的音乐般美感的规律,何尝又不是一种乐趣呢?舍得曾改过一个名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趣’做舟”。静下心来,所谓的枯燥感,都会化为一种乐趣的,搬弄文字,总比玩积木有趣的多吧,呵呵。
对于宋词的喜欢,应该说,是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所以,我们不少人都喜欢学习填词,这里探讨的,就是如何学习的方法问题。学习方法很重要,比具体的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感觉。认识词到底是什么东西,理解它的性质,才能更好地寻求学习的方法。所以,包括词的起源,词的分类,词的一些基本概念性的知识,舍得都做了大致的介绍。根据前期做的讲座,我们体会一下,首先,填词的要点,就是要有词味儿,要使自己写的东西首先是词,而不是其他文体。
怎么才能整出这个词味儿呢?说句实在的,并不是把句子分成长长短短的一些句子组合就算是词了,即使你按照词谱来填,如果对词的性质没有一定的基础认识,你填出来的,也不叫词。如前所说,要有近体诗的基础,那么,词的用句,就基本是按律句而来的了。最基本的,要识别每个字的声韵。在学习近体诗的时候,基础要求是先要识别每个字的平仄,这个要求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区别出字的平仄就可以了,至于哪个字用的是什么声,不是那么重要的。
有的诗学讲义中,强调什么写诗时用的“四声递用法”,也就是怎么有序的利用平上去入这四声,其实,这是没必要的。四声递用,严格地说,不算做格律的范畴,它只能被看做是一种技巧,而不是基本的要求。写诗时过于追求这种声的要求,反而走向偏狭了。所以,写诗时,对声韵的要求,只是要求区分平仄。但是,对于填词而言,就严格多了,平上去入,是要有讲究的,甚至字的阴阳清浊之区分,也要有讲究的。所以,我们平时看《词林正韵》貌似用韵很宽,比那《平水韵》宽泛多了,但是,其实这也给填词写作增加了难度。
如何取舍,该用哪个声的字,选择范围越宽,选择难度反而越大。词为什么对字的声调要求如此之严呢?根本原因,还是在它的音乐性。词,是跟着音乐走的,即使你不知道它原来的音乐是什么样的旋律,你也要依原谱要求的字的声韵走。没办法,这至少是得尊体。前人制的谱,所用之字是谐音的,不按原规定的来,至少是不尊体的。填词就是讲究这个,呵呵,想玩词,就先得守词规。其实,这也没什么大的难度,我们在查谱的时候,多留意一下原例词,尤其注意他使用没使用入声等字,特别是在字句的关节点处,比如韵脚。
声韵的正确使用,是体现词味的基本面,想出词味,首先不能忽略声韵。
其次,在句法上,要多注意。在讲词的句型的时候,我多次讲到所谓的一字豆,二字豆,三字豆等,这样的领字,对于词味的体现很重要。诗的句法不那么复杂,近体诗,也不过就是分为七言句和五言句二种,再折腾,也翻不出更多的花样来。而词,可以从一字句,二字句,直到十一字句,那么,词句所表现的节奏就复杂的多了。如何断句,也就是所谓的“句读”,就很重要了。比如我们举过的例子,“渐霜风凄紧”、“奈华岳烧丹”“看万山红遍”。这里的第一字,就是“一字豆”,要单独成一个音节的。如果和后面不加区分的连读,就会很乱了而不成句了,丧失了合理优美的节奏旋律。其实,谱上曲子,也是要把音节拉开的。而这现象,在近体诗里,就不存在。这种领字的意义,其实就是词味所表现的美感特点。
我还在讲座中,列出了常用的一些领字所用的字,说明了什么样的字适合做领字,比如“但、又、正、更、渐、尚、甚、况、且、乍、方、纵”等,以及动词“望、对、叹、看、念、料、算、想、恨、怕、怅、问”等等。善于用它们,不仅可以增强语气的感染力,更可以让你的词读来更有节奏感和旋律美。
关于句式问题,再强调一下,词的句子分为律句和非律句,非律句,多数会出现领字的,非律句的恰当使用,是词味体现的重要因素。如果需要使用律句的地方,一定要严格按照正规的平仄谱填写,而绝不允许出现“拗句”。词,不存在什么近体诗中的那种“拗救”的问题。拗了就是出律了,不可救的,尤其所谓的“对句救”是不允许的。所以,套用近体诗的格律规律也不能死板的。词为什么这么严呢?还是那句话,是它的音乐性决定的。每一句都有每一句的旋律,是定格。你拗来救去的,无疑是对其音乐性的一种破坏,于此词而言,禁止通行!
舍得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谋篇和炼字,是永远的课题”。对于填词,也不外如此。舍得素常点评诗词作品,第一要看的就是作品的结构如何。写诗填词,就如在盖一座房子,如果房子的地基、斗拱和大梁都不正,那么,装修的再豪华又有什么用?房子的第一要求是要稳健牢固,能抗得住八级地震,才是好房子。我们写作词,其实就是在作文。一般的行文要求,尚且需要有起头,有主文,有结尾呢,很自然的要求啊,至少,最基本要求的是一个有序性。作为文章之冠华的诗词,对其结构的要求,更应该很讲究的。最最基本的,要有其工稳有序性。
我们都熟悉一个成语,叫做“触景生情”,其实,这个成语就是最基本的章法要求。有所见,便有所思,人类很自然的反映啊,所以,大多数情况下,先景后情的设计安排,是最稳健的结构设计了,也是最常见的。那么,这也是一种通感的体会,所以,在写诗歌的时候,我们也常常是先写景色,进而根据景色铺垫,再来抒情言志。填词,不外如此。
如果是双调的词,一般而言,上阕基本是在做景色描写,下阕则可以尽情的言情了。如果采用这种大众化的设计,那么,在上阕中,就多做景色的艺术化构思,不要过早的把自己的情绪直接的宣泄出来。一定要沉的住气,很多初学者没这个耐心,过早的宣泄情绪,其实是达不到最佳的表现效果的。
试着憋一下,把这情绪的宣泄劲头,用来设计景色的情感味道,把情,融到景色中去,让景物来说话,让景物来拟人,则可以达到一种含蓄的婉转优美的效果来了。前期表述,要移情入景,我一再说过,写景,就是写情,其实,这样做一点都不耽误你情感的表达。尤其注意的是,不要用过于明显的情感语言来表述。舍得前期曾领读过几篇前人的作品,特别是上期的小山的《临江仙》,我们也做了比较详细的赏析了,看他是怎么设计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多优美的句子啊!整个上阕,基本是用景物人事来说话的,也就是所谓的“意象”组合,艺术性非常强。这一点都不影响他在下阕的直抒心绪。下面的直白表露“琵琶弦上说相思”,只有在上片的足够的铺垫和渲染之后,才能达到一种最高潮的效果。小令还好说,如果是三叠四叠的长调大篇,那么,整体上的安排设计,也就是所谓的谋篇,一定要事前有所谋划的。咱这是在艺术创造啊,当然要有所构思的,呵。
其实,先景后情,不是唯一的模式,词的结构比较复杂,一个词牌一个样,但是,只要是有所设计,就不一定是一定之规的。重要的,是注意三个节点,一个是开端,一个是煞尾,还一个就是过变。三者间的如何互动呼应,以及内在的脉络联系,才是最最重要的。至于各种起或结的手法,那就根据词意自己适当设计安排了,比如起,就可以有以景起、以情起、以事起、以问起等等多种方法,同样,结尾,也就是我所说的煞尾,也可以以景结、以情结、以问结等等。我说过的那几种“辞意俱尽”“辞尽意不尽”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在写作时多加考虑的。有所思,才能有所为。即兴的激情,需要艺术的锤炼,才能变成艺术品,仅仅是即兴随意之笔,只能算做一种冲动,没有艺术加工,则毫无价值可言。
关于词的遣词造句,也就是所谓的炼字,和近体诗是一样的,主要是要注意在它的虚字上的,重点考虑虚字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和近体诗不同的是,要注意清浅的特点,要提炼清空的味道。灵活易懂而不直白,巧妙贴切而不堆砌。方法上,还是我以前讲过的,在换位思考上多下工夫,灵感自然就来了。换一个角度,就是一个新境界,再换个角度,又是一个新境界,炼字的好坏,不在于你选多么炫目的词汇,而在于你描写的角度是否恰当和新颖。视角如何,决定着你炼字以及炼意是否成功。
这里,尤其要提醒的是,辞汇的选用,真的不要去追求那些所谓的“华丽”。构思到了,华丽的气质自然就体现出来了,所谓词的佳美与否,与你选用的辞汇是否华丽没直接关系,要构成整体的协调,才是最关键的。涂个红脸蛋,挂着大钻石,不代表你就是个大美人,如果具有那种自然和谐之美,即使是素衣浅妆,也能表现出真正的风韵所在。
关于宋词,有太多的优秀词人和优秀的作品,如果我们挨个赏析,一年也读不完的。各种词学理论,也非常多。其实,细揣摩来,词学,不单单是一种诗体形式,它本身就是一个综合性的文体。要想填好词,仅仅是搬个词谱来填字,是不够的。要学词,需要学的可不仅仅是词的一些基本的技法。
诗词形式本身没什么更多的东西,但是其背后承载的底蕴和意义,却远非词表面所表现的那么简单,挖掘词之美感,是需要进行更多的学习和修炼。其实,学习本身,又何尝不是对自己文化底蕴的充实和丰富呢?舍得讲诗论词,仅仅是抛砖引玉而已,如果能为大家的学习探讨起到一点借鉴和启发的作用,舍得本人当是非常开心的。
词学基础讲座到此就全部结束了,谢谢大家!




[ 本帖最后由 独上兰舟 于 2010-12-3 20:0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3 19:53 , Processed in 0.011811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