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91|回复: 4

赡养旧案忆思(编号:13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8 20: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阜宁法院  缪大军

       在人民法庭办案期间,赡养案是最棘手也是最常见的的案件,办的多了,才真正体会到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实在是一厢情愿的谬语,相反“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子谁见了”却是深悟人生的警语。在自己参与办理的赡养案件中,儿女虽多,却相互推诿,不肯履行法定义务的大有人在,甚至还有不少从小被娇生惯养的独子,在父母的赡养问题上讨价还价,毫不让步,而家庭矛盾演化成流血冲突的也不罕见。在笔者自己参与办理的赡养案件中,就曾发生过一起老人当庭服毒,险些酿成命案的事件,其中的原委曲折,至今让我感慨不已。
       多年前的一个冬天,某村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妪,拄着拐杖来到法庭起诉自己的儿子。听老人讲,当初丈夫为了传宗接代,在连生了四个女儿之后,不顾家庭贫困,坚持生了这个小老巴子儿子。当时全家如愿以偿、欣喜若狂。从此,夫妇俩对宝贝儿子真是捧在手里怕跌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偶而家里煮两个咸鸭蛋,一个切四瓣,四个姐姐分,一个给儿子独享。现在丈夫过世了,剩下一个孤老婆子,独居在破烂不堪的老屋里,而儿子全家却住在新瓦房里,每年只供给老人二百斤粮食和一些柴草,其他花销一概全无,再想多要,就会受到儿媳呵斥:“找你闺女去要”。最近几个月连粮草都不能按时供给,无奈之下,老人只好到法庭口头起诉儿子,要求判令其履行赡养义务。
       我们帮其整理诉状时告知老人:根据法律规定,赡养案件必须将所有子女列为当事人。但老人当即拒绝,据她讲,家中的老房子、树木、自留地都给了儿子,四个女儿没有得到家中的一砖一瓦,而且早已远嫁他乡,虽然家境都不太好,但逢年过节还常孝敬她一些钱物。见老人一时没能接受我们的建议,我们决定先传唤其子应诉,因其子家中没有安装电话,只好改为邮寄送达。
       但此后老人天天到法庭询问案件的进展,到了传票指定的到庭日期,见儿子没有到庭,老人顿时变得焦躁起来,一会儿骂儿子忤逆,一会儿骂法庭包庇坏人。我们随即打电话与当地邮政局和儿子住所地的村干部取得了联系,得知传票确实送达到位。当我们正在了解其拒不到庭的原因时,就听到法庭的门口突然传来一声玻璃器皿爆裂的脆响,我们连忙跑出去一看,只见老人躺在地上呻吟,身旁是一个摔碎的农药瓶,一股刺鼻的农药味四处弥漫。事发突然,庭长连忙安排大家将老人抬上警车送往乡卫生院。到了卫生院,见过世面的老医生镇静地询问老人究竟喝没喝农药,老人一声不吭,紧闭的眼角渗出了几滴浑浊的老泪。医生和我们简单地商量了一下,谁也不能确定老人是否真的服了毒,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只能按操作程序对老人进行洗胃。但老人却不配合,医护人员无奈中只好动了点强制手段,摁住老人的四肢,强行将插管插了老人的鼻孔,不一会儿老人的口鼻中涌出大量的带着血丝的液体,估计是插管插伤了胃粘膜所致。当我们听医生说老人已无性命之虞,就连忙打电话将情况通知老人所在村的村支书,要求转告其子,再不到庭就要进行依法拘传。三个小时后,一辆拖拉机载着六七个人急匆匆地赶到卫生院,一个衣衫破旧、满脸病容的中年汉子一进病房扑通一声跪在老人的床前:“妈,儿子不孝,儿子无能,让您老受苦了,儿子该死!”听那声音,仿佛是从一口破风箱里发出的。据同行的村干部介绍,他就是老人的儿子,听到母亲服毒后,带着媳妇和儿女一路痛哭赶往医院。当我们质问老人的儿子为什么不按时到庭,村支书帮着拙口笨腮的他解释道:“他得肺气肿已经多年了,经常卧床不起,加上超生了小儿子之后(真是子承父志),家里一直穷得叮当响,所谓的新房子还是几个姐姐借钱帮助建的。这次接到传票,实在是因为无钱坐车才不能到庭的。现在出了人命关天的大事,我们村里一定想办法帮法庭解决矛盾。”
       几天后,我们几经辗转,找到了老人的四个女儿。经过交谈才发现他们姐弟五人基本上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半文盲,除了土里刨食外,基本没有其他生活来源,而四姐还为弟弟娶亲,作出过“换亲”的牺牲。眼见老妈妈身陷困境,衣食无着,四个女儿经过商量,一致表示哪怕要饭,一定不再让母亲受罪。她们决定,每人每月出资50元给母亲养老。老人的儿子见到姐姐们如此孝顺,满面羞惭地表示,今后一定将母亲安置在新房里生活,保证不再让老人家挨冻受饿。村支书打断了他的话:“你自己的温饱还解决不了,就不要说大话了,能让你老娘住新房子就是进步了,我今天也表个态,老人家的粮食柴草今后全部由我们村部解决!”老人见此情景,也通情达理撤回了起诉。
       此案件虽圆满了结,但老人一句 “儿多老命苦”的悲叹,却使我一直难以忘怀:这句广泛流传的俗语,不知凝聚着多少代人的泪水啊!如果为了所谓的传宗接代,一味地超生,对大多数家庭来说,必然会影响家庭的经济状况,往往只能以牺牲子女的教育质量为代价,这样就容易导致子女今后的生存能力下降,将来养家糊口都成问题,又怎能为父母防老呢?而我们所见所闻的子孙满堂还要自谋生路的老人难道还少吗?难道现在的“啃老族”现象不也是普遍存在吗?但愿大家都能够从这些事例和现象中改变自己的生育观,摒弃“多子多福”的陈腐愚昧之见。尤其是作为所谓“无后”的父母,应当把自己对将来生活的希望寄托给社会保障系统,依靠国家养老制度确保晚年衣食无忧,病痛无愁。由此看来,人人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从大道理上讲是执行国策,有利于民族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从小道理上讲也是为关爱自身、福泽子孙的明智之举。
发表于 2010-11-9 07:4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16 09:39:45 | 显示全部楼层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子谁见了”
《红楼梦》中的“好了歌”是中国第一等好诗歌。
发表于 2011-2-21 21:57: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天涯倦客 于 2010-11-8 20:06 发表
阜宁法院  缪大军

       在人民法庭办案期间,赡养案是最棘手也是最常见的的案件,办的多了,才真正体会到人们常说的“养儿防老”,实在是一厢情愿的谬语,相反“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子谁见了”却是深悟人生的 ...
发表于 2011-2-21 21:57:55 | 显示全部楼层
美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5 15:05 , Processed in 0.01095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