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050|回复: 4

(计划生育征文)上海的亲戚【编号044】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4 09: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激情冬阳 于 2011-10-24 10:31 编辑

“上海的亲戚是上个星期回来的,住了4天就回去了,大姨爹爹90多岁身体还硬邦邦的”。周日回老家,母亲唠唠叨叨的说起上海亲戚回来的事。
    对于上海的亲戚,我并不感兴趣。并不是我感情浅薄,或贬低上海人。而是在我过往的记忆中,零零碎碎的片断现在想起来仍有些许“心酸”。
    母亲姐妹4人,没有哥兄。她大姐一家50年代就逃荒要饭到上海。为了生个男孩,先后生了6个子女,家庭过得非常艰难,仅在闸北区的一个弄堂里搭起棚子过日子。
    上初一的那一年暑假,我到上海的亲戚家去玩。虽然白天没有吃到我想像中的大鱼大肉,晚上也仅睡在亲戚家用木板搭起的阁楼上,但是我仍很兴奋:晚饭后,我就可以到西边的一户人家看电视了。那时的上海,有电视机的人家也不多,一条马路上偶尔有一、二家有电视机。为了让大家都过过眼福,有的人家晚上直接将电视机搬到门口的马路边上播放。我站在马路边上有时看到深夜。但是这样的“惬意”时光没有多久便烟消云散了。亲戚家的三姐有一次乘大人不备,用白铁皮做的水端子敲我的“头”,逼我回来。这一幕虽过几十年,但我仍记忆犹新。可那时,由于年幼,我实在无法容忍这样的事情,也无法理解亲戚一家生活的艰辛,多一口人要多一口饭吃啊。
    记忆中,大姨爹爹每天凌晨三、四点钟就起床去菜场买菜。说是买,其实是捡。因为他早晨回来的时候就会肩上扛着满袋的大白菜皮回来。家中人口多,实在没有办法。现在想起来,真是难为他老人家了。
    母亲的生活同上海的亲戚家差不多。我们是姊妹3人,要吃要穿要上学,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每年开学的时候,便是我们“头痛”的时候,父亲一时无法凑足我们3人的学费,我们很着慌。现在40多岁的小妹回想起小时候读书的情景仍然“耿耿于怀”。殊不知生活在那个时代的父辈们真的辛苦了。
    没有哥兄,这是母亲一生中最“纠心”的事。每年清明、过冬、年三十这样的“鬼节日”,母亲总要“伙同”在老家的姐妹3人到外公外婆的坟上烧纸钱。可由于家里穷,在这样的日子里总是听到父亲和母亲的吵架声。这时候的母亲也常常会迁怒于上海的亲戚,这个“绝八代”的人家,人不回来也不寄点钱回来。
    待到我们兄妹都成家的时候,母亲便发誓让我们都生个男孩。可事与愿违,大哥生了女儿,母亲便极力“劝说”,要大哥再生个男孩。说她要是有个哥兄,也不至于在“鬼节”到外公、外婆的坟上烧纸钱。这些话,常常像针一样扎进大哥的心里。大哥理解母亲的想法,可是却无法赞同母亲的做法,难道还要像过去一样走越生越穷的路吗?
    在母亲的埋怨中,大哥一家总算熬过去几年。前几年,大哥一家“狠心”的到一座城市去打工。几年过去了一家人倒也生活得很好,隔三差五的请生活在老家的父母亲去小住。父母亲每次从大哥家回来,总要夸赞一番,说城市的美好,说大哥家的幸福。有时我会插进一句话“ 那您还要大哥再生个男孩不”?母亲不语,哈哈大笑:我人老了。
    “听大姨爹爹说,现在交通便利了,乡村的生活也和城里差不多,以后每年都要到老家走走,看看,串串门。”母亲对上海的亲戚回来一事,很长时间仍唠唠叨叨,却再也听不见她老人家唠叨要大哥再生个男孩了。
发表于 2011-10-24 19: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09: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多生惹的祸。一代人的悲剧。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15:5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又一村
敬请赐教。
发表于 2011-11-24 19: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时代的缩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7 10:20 , Processed in 0.01313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