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691|回复: 0

诗词格律自学教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27 10: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词格律自学教程

第一章  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二、四声  
三、平仄  
四、对仗

第二章  诗韵和词韵
一、平水韵(旧韵)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二、五言和七言  
三、律诗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
五、粘与对  
六、拗句和拗救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八、古风式的律诗
九、近体诗的避忌  
十、近体诗的对仗  
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第四章  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

一、词和词牌(什么是词?词牌的来历;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二、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
三、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同调异名,同名异调
四、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
五、词的平仄规律
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
七、词的押韵和对仗
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九、《朱天王*词律新编》(一百○八个常见词牌,含部分变体)

★ 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二、格律极端化
三、多填词牌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五、贪图长度
六、贪图数量
七、追求华丽辞藻
八、自创词牌

第一章  诗词的四大要素

 一、押韵

  韵是诗词的基本要素之一。诗词中所谓的韵,大致等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
  所谓押韵,是指把同韵部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到同一位置上,一般都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
  押韵的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这就构成了声音的回环的美。
  古人押韵是按韵书的。古人所谓的“官韵”,就是朝廷颁布的韵书。这种韵书,在唐代,和口语是基本上一致的,按韵书压韵也是很和谐的。宋代以后,由于语音的变化较大,诗人仍然按旧韵书压韵,就不那么和谐了!今天如果我们写旧体诗,并不一定要按古人的韵书,但是如果要学习旧体诗词,还是要了解古代的韵书的,这样,我们才不致误认为古人写诗不押韵!

 二、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下面我们;来讨论平仄的问题。

 三、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四、对仗

  诗词中的对偶,叫做对仗。就是把同类的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一般讲对偶,指两句相对。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一般规则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等。下文将详细讨论。
……

第二章  诗韵和词韵

 一、平水韵(旧韵)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韵书押韵的。韵书有诗韵和词韵之分,词韵比诗韵宽松。
  诗韵共106个韵: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词韵则将诗韵合并成19部。


  律诗一般只用平声韵,古体诗则可用仄声韵。诗韵如下:

  上平声15韵:
  一东,二冬,三江,四支,五微,六鱼,七虞,八齐,九佳,十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十四寒,十五删。
  下平声15韵:
  一先,二萧,三肴,四豪,五歌,六麻,七阳,八庚,九青,十蒸,十一尤,十二侵,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
  上声29韵:
  一董,二肿,三讲,四纸,五尾,六语,七麌(音语),八荠,九蟹,十贿,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十四旱,十五潸(音闪),十六铣,十七篠(音小),十八巧,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音现)。
  去声30韵:
  一送,二宋,三绛,四寘(音制),五未,六御,七遇,八霁,九泰,十卦,十一队,十二震,十三问,十四願(音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音个),二十二祃(音骂),二十三漾,二十四敬,二十五径,二十六宥,二十七沁,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
入声17韵:
  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药,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辑,十五合,十六枼(音叶),十七洽

  东冬等字都只是韵的代表字,他们只表示韵母的种类。至于东冬这两个韵(以及其它相似的韵)读音上有什么分别,现在我们不需要追究它。我们只需要知道:最初时候可能是有区别的,后来混而为一了,但是古代诗人们依照韵书,写律诗时还不能把它们混用。但是在古体诗和词里,可以把近似的韵(称为邻韵)合并使用。

  例如词韵:

第一部 平声:一东二冬通用,仄声:上声一董二肿、去声一送二宋通用
第二部 平声:三江七阳通用,仄声:上声三讲二十二养、去声三绛二十三漾通用
第三部 平声:四支五微八齐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四纸五尾八荠十贿[半]、去声四寘五未八霁九泰[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四部 平声:六鱼七虞通用,仄声:上声六语七麌、去声六御七遇通用
第五部 平声:九佳(半)十灰(半)通用,仄声:上声九蟹十贿(半)、去声九泰(半)十卦(半)十一队(半)通用
第六部 平声:十一真十二文十三元(半)通用,仄声:上声十一轸十二吻十三阮(半)、去声十二震十三问十四愿(半)通用
第七部 平声:十三元(半)十四寒十五删一先通用,仄声:上声十三阮(半)十四旱十五潸十六铣、去声十四願(半)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通用
第八部 平声:二萧三肴四豪通用,仄声:上声十七篠十八巧十九皓、去声十八啸十九效二十号通用
第九部 平声:五歌[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哿、去声二十一箇通用
第十部 平声:九佳(半)六麻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一马、去声十卦(半)二十二祃通用
第十一部 平声:八庚九青十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三梗二十四迥、去声二十四敬二十五径通用
第十二部 平声:十一尤[独用],仄声:上声二十五有 去声二十六宥通用
第十三部 平声:十二侵[独用],仄声:上声二十六寝、去声二十七沁通用
第十四部 平声:十三覃十四盐十五咸通用,仄声:上声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 去声二十八勘二十九艳三十陷通用
第十五部 入声:一屋二沃通用
第十六部 入声:三觉十药通用
第十七部 入声:四质十一陌十二锡十三职十四缉通用
第十八部 入声:五物六月七曷八黠九屑十六枼通用
第十九部 入声:十五合十七洽通用

 二、普通话韵表(新韵)

  现在写诗词,不必按照古音写,用普通话即可!关于普通话押韵表,各家大同小异,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
 新韵部   韵母及韵母组合      对应的古词韵
————————————————————————————————————————
 一、佳麻   a ia ua       第十部 麻、佳半,部分入声
 二、开来   ai uai       第五部 佳半、灰半
 三、先寒   an ian uan üan   第七部 寒、删、先、元半,十四部 覃、盐、咸
 四、江阳   ang iang uang    第二部 江阳
 五、逍遥   ao iao       第八部 萧肴豪
 六、国歌   e o uo       第九部 歌,部分入声
 七、灰微   ei ui        第三部 支微齐,部分入声
 八、森林   en in un ün     第六部 真、文、元半,十三部 侵
 九、冬青   eng ing ong iong  第一部 东冬,十一部 庚青蒸
十、希奇(儿) i(er并入)     第三部 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一、诗词   i(整体认读)    第三部 支微齐,部分入声
十二、别叠   ie (y)e       部分入声,佳麻二韵部分字
十三、忧愁   ou iu        十二部 尤
十四、读书   u          第四部 鱼虞,部分入声
十五、须臾   ü          第四部 鱼虞,部分入声
十六、绝学   üe         部分入声
———————————————————————————————————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一、古体和近体

  从格律上看,诗可以分成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从字数上看,可以分成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六言诗很少见的)。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一般诗集只分成五言和七言两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写的,在唐朝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诗,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依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束缚的,都是古体诗!它包括隋唐以前的诗,还有后人写的古风。例如:李白的《蜀道难》、白居易的《卖炭翁》、《琵琶行》,杜甫的《石壕吏》等。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它有以下特点:
  1、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2、押平声韵。
  3、每句平仄都有规定。
  4、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也有七言的,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的《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五绝只有二十字,七绝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古绝可以用仄韵,即使用平韵,也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这可以归入古体诗这一类。律绝不但押平声韵,而且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在形式上相当于半首律诗,所以可以归入近体诗。
  总括起来,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绝句里律绝属于近体,古绝属于古体。

 二、五言和七言

  五言就是五个字一句,七言就是七个字一句。五言古诗称为五古,七言古诗称为七古;五言律诗称为五律,七言律诗称为七律;五言绝句成为五绝,七言绝句称为七绝。
  古体诗除了五古和七古外,还有所谓杂言。杂言指长短句杂混在一起主要是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然也有四字句、六字句、甚至七言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列一类,而是归入七古(即使没有七字句)。

 三、律诗

  举例的诗里有一些入声字,在必须用仄声的位置上的已经注明,其它的入声字不再标注。

格式说明:
  注“*”的字可平可仄,注“•”的必须入韵!

 (一)五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别,入声。

  2、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注:竹,入声。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注:疾,入声。看,平仄两读。第七句是拗句(详见下文)。

  3、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石、歇,入声。

     [唐]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4、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
  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注:出、国、学、一,入声。

 (二)七言律诗:分平起和仄起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古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啄、足、白,入声。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礴、拍,入声。

  2、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李商隐《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蜀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十、笛,入声。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宋]陆游《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注:那,平声。

  4、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峡,入声。

 四、绝句(律绝和古绝)

  上文说过,绝句实际可以分成律绝和古绝两类。我们分开讨论。

(一)律绝
 五言绝句:分平起和仄起入韵与否四种

  1、平起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例句:[唐]柳宗元《零陵早春》
  问春从此去,几日到秦原?凭寄还乡梦,殷勤入故园。

     [无名氏]《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看、听都是平仄两读!

  2、平起首句入韵,首句换“平平仄仄平”,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例句:[唐]李益《鹧鸪词》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注:竹、合,入声。

  3、仄起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例句:[唐]王之焕《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仄起首句入韵,首句换成“仄仄仄平平”,其余不变。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例句:卢伦《塞下曲》
  夜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注:黑,入声。骑,名词,仄声。

 七言绝句:分平起和仄起入韵与否四种

  1、平起首句入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例句:[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平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平平仄仄平平仄”,其余不变。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句:[唐]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3、仄起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例句:[唐]张继《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4、仄起首句不入韵,首句换成“仄仄平平平仄仄”,其余不变。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例句:[唐]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泊,入声。

(二)古绝

  古绝是和律绝对立的,它是不受格律束缚的。凡符合下面情况之一的(或都具备的),应该认为属于古绝:
  (1)用仄韵;
  (2)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即使用平声韵,也属于古绝。
例如:
  [唐]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孟浩然《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唐]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第三章  诗律(律诗和绝句)

 五、“粘”和“对”

  律诗和绝句讲究“粘”和“对”。
  “粘”指出句(单数句)和前一个对句(双数句)的第二字平仄一致!“对”指对句(双数句)和出句(单数句)的第二字平仄相反!
  知道了这个规律,记律诗和绝句的格式就很容易了!不论长律有多长,都要符合粘对规则!
  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失对”。唐朝前期,由于律诗尚未定型,有些诗人的一些作品就有失粘、失对的情况。
  例如:
    [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2、3句失粘。4、5句失粘。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到了后代,失粘的情况非常罕见。至于失对,更是诗人们所留心避免的了!

 六、拗句和拗救

  凡是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拗句。如果拗了,就要“救”!一般来说,前面该用平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位置补偿一个平声。常见的有:
 1、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在五言“(平)平平仄仄”这个句型中,可以换成“平平仄平仄”。七言则变成“(仄)仄平平仄平仄”。 但是要注意,一旦用了这种格式,五言句第一字,七言句第三字就不再是可平可仄的了!
  这种格式在唐宋的律诗里是很常见的,几乎和常规的律句一样常见:
  [唐]王维《观 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唐]杜甫《恨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到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这两首的第七句就是这种格式!

 2、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这是本句自救。
  例如:[唐]李白《夜宿山寺》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拗)惊天(救)上人。

 3、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四字用了仄声(或三、四两字都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第三字改平声来补偿。这样就成了“(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七言则成为“(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拗)尽,春风吹(救)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4、第2、3种拗救情况可以联合使用!

 5、在该用“仄仄平平仄”的地方,第三字用了仄声,七言是第五字用了仄声,这是半拗,可救可不救。
 
6、还有一种罕见的拗句“平平仄仄仄”,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仄”,不要救,但是很少用。
  例如:[唐]杜甫《八阵图》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入声)不(入声)转,遣恨失吞吴。
第三句就是“平平仄仄仄”。

 七、所谓“一三五不论”

  关于律诗的平仄,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和七绝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自然也要分明的。如果就五律和五绝来说,就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这个口诀对于初学者是有用的,因为它简单明了。但是,它也是不全面的,很容易引起误导,且影响很大,所以不能不批评!
  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五言“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同样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这个格式里,第三字也是不能不论的,否则要犯孤平。在五言“平平仄平仄”这个特定格式中,第一字也不能不论,同理,七言“仄仄平平仄平仄”的第三字也不能不论。以上讲的是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在一定情况下不能不论。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
  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同理,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平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
  再看“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但是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依五言“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四字并不一定分明;又依“仄仄平平仄平仄”来看,第六字并不一定分明。又如“仄仄平平仄”这个格式可以换成“仄仄(平)仄仄”,只需要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平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是不对的!

 八、古风式的律诗

  在律诗还未定型化的时候,有些律诗还没有完全依照律诗的平仄格式,而且对仗也不完全工整。例如:
  [唐]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馀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 *             *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前半首是古风的格调,后半首才是律诗。按照上文律诗的格式用*标注的四个字都“出律”了。当然这种“出律”是按后人的眼光看的,在律诗未定型化的时代,根本没有“出律”的问题。
  后来也有一些诗人有意识地写一些古风式的律诗,古人称之为“拗体”。当然拗体不是律诗的正轨,后代模仿这种诗体的人是很少的。

 九、近体诗的避忌

  1、孤平,是格律诗的大忌!
 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叫孤平,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了。七言则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声。在词、曲之中也一样。
 2、三平调
 在平脚的句子里,末尾三子都是平声,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或“(仄)仄(平)平平平平”,叫“三平调”,也是大忌!绝对不允许的!在古风和古绝里则可以使用。
 3、重字
  重字损伤诗的意境,所以要回避!但如果不损伤意境,可以重字!例如: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           •   •

 十、近体诗的对仗

  律诗第一二句叫首联,第三四句叫颔联,第五六句叫颈联,第七八句叫尾联。颔联和颈联一般是必须对仗的,而首联和尾联是可对可不对的。绝句形式上等于律诗的一半,对仗与否是自由的。
  对仗要求同类的词相对,词大约可分为下列九类:
  1、名词 2、形容词 3、数词(数目字) 4、颜色词 5、方位词 6、动词 7、副词 8、虚词 9、代词
 注:a、数目自成一类,“孤”“半”等字也算数目。b、颜色自成一类。c、方位自成一类。d、不及物动词常常和形容词对。e、代词“之”“其”归入虚词。
  连绵字只能和联绵字对,而且词性同类。如:鹦鹉对鸳鸯(名词),逶迤对磅礴(形容词),踌躇对踊跃(动词)。
  专名只能对专名,最好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
  名词还可以细分:
  1、天文 2、时令 3、地理 4、宫室 5、服饰 6、器用 7、植物 8、动物 9、人伦 10、人事 11、形体……

 十一、如何记住近体诗的格式?

  其实诗的基本句式就四种,七言只是五言的扩展(可平可仄字有规律)。记住这些后,再掌握粘对规律和拗句拗救,诗律就掌握了!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
朋友:
  你掌握诗律了吗?如果已经熟练掌握了律诗和绝句,那么我们现在就进入词律的学习!如果你还没有掌握,就不要急着学词律,否则你很难理解词律的!

第四章  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

 一、词和词牌

 (一)什么是词?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和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馀”。由于文人的词深受律诗的影响,所以词中的律句特别多。
  词是长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数、句数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数、平仄也是一定的!
  词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小令;(2)中调;(3)长调。有人认为: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这种分法未免太绝对化了,但是,大概情况还是如此的。
  在敦煌曲子词中,已经有了一些中调和长调。宋初柳永创造了一些长调。苏轼、秦观、黄庭坚等人继起,长调就盛行起来的。长调的特点,除了字数较多外,就是一般用韵较疏。


 (二)词牌的来历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词的格式和律诗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
 (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这是最普遍的。凡是词牌下面注明“本意”的,就是说,词牌同时是词题,不另有题目了。
  但是,绝大多数的词都不是用“本意”的,因此,词牌之外还有词题。一般在词牌下面或后面注明词题。这种情况下,词题和词牌没有任何联系。一首《浪淘沙》可以完全不提到浪和沙;一首《忆江南》也可以完全不提到江南。这样,词牌只不过是词谱的代号罢了。

 (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1、单调的词往往就是一首小令,它很象一首诗,不过是长短句罢了。例如: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2、双调的词可以是小令、中调或长调。双调就是把一首词分成前后(或上下)两阕。两阕的字数相等或基本相等平仄、句式相同或部分相同,也可以完全不同。字数、平仄、句式相同的就象一首曲子配着两段歌词。字数、平仄、句式不相同的,往往是开头几句不一样,叫做“换头”。双调是词中最常见的形式。例如: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强外行人,强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三叠就是三段,如《兰陵王》、《西河》等。四叠就是四段,仅《莺啼序》一调。不再详述!

……

 二、词谱(常见的12个词牌的词谱:忆江南、浣溪沙、菩萨蛮、卜算子、西江月、鹧鸪天、临江仙、蝶恋花、满江红、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
  每一词牌的格式,叫做词谱。依照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以及其它格式来写词,叫做“填词”。
  下面,我们举一些常见的词牌来说明,为了显示古人填词的严格,所以举例不止一首。举例全部选正体。

            《忆江南》

  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例:《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注:“出”是入声。

  《梦江南 》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浣溪沙》
?
  四十二字,双调,平韵。别名:《减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满园春》等。四、五两句常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例:《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浣溪沙 》宋•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一作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注: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菩萨蛮》

  四十四字 双调 别名:《子夜歌》《重叠金》《梅花句》等。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共用四个韵上下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末句不能犯孤平。有人认为上下阕末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大误!)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青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间闻鹧鸪。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入声)倚门。

  《菩萨蛮 》五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入声)头誓(去声)不归。

  注:有人拿“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理论来证明上下阕第三字必平,还说温庭筠12首菩萨蛮此处全部用平声(眼睛有毛病),但是温庭筠这首末句第三字用的却是入声(连入声都弄不明白,有什么资格谈格律?),韦庄第一字用入声(代替平声,否则犯孤平;这种情况仅见2例,另一例是辛弃疾的《破阵子》),第三字用去声,其他名家的作品第三字用上声入声者不胜枚举,纵然“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但是“去声绝对不能代替平声”!下文还有更多论述!

            《卜算子》

  四十四字 双调。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例:《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西江月》

  五十字 双调 一、二句,五、六句例用对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注:“七、八、说”是入声。

  《西江月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鹧鸪天》

五十五字 双调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注:上下阕末句不能犯孤平!
 例:《鹧鸪天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左革右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鹧鸪天》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临江仙》

又名《谢新恩》、《庭院深深》等。六十字 双调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例句:《临江仙 •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仗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馀生。

  《临江仙 •送王缄 》宋•苏轼
忘却成都来十载,因君未免思量。凭将清泪洒江阳。故山知好在,孤客自悲凉。
坐上别愁君未见,归来欲断无肠。殷勤且更尽离觞。此身如传舍,何处是吾乡?

   《三国演义》开篇词 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观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注:“看”古代读平声。“夕”是入声字。

            《蝶恋花》

初名《鹊踏枝》,又名《凤栖梧》、《黄金缕》等。六十字 双调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例句:《蝶恋花》宋•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蝶恋花》 宋•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絮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强外行人,强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杳。多情却被无情恼。

        《满江红》——朱天王校对

 九十三字 双调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①、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仄平仄,平仄仄;平仄仄,
* *   •  ** *       •   **   *• ** 
平平仄②。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④、
  •   * *   * *• * *     * *   • **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
*       •
(此调常用入声韵,而且往往用一些对仗。①少数用仄平平;②有人用仄平仄;③句法照例是上一下四,也有用平平平仄仄的,罕见;④宋词人填此调以柳永“暮雨初收”为准,但是仅柳永用平仄平。)
例:《满江红》 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阕。

  《满江红 》宋•柳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蔬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一本作将)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水调歌头》 ——朱天王校对

九十五字 双调 别名:《台城游》《元会曲》《凯歌》等。
仄仄仄平仄①,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②(或上四下七)。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仄平仄④,平仄仄⑤,仄平平⑥。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②(或上六下五)。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③,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注:上下阕后七句相同!①可以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上下阕②句实际是个十一字句,可以是上五下六或上四下七。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上下阕③均可以用“(仄)仄(平)仄仄”。
④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还可以用平仄平(未见到例子),切记不能用平平平!
⑤可以用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⑥多用仄平平,少用仄仄平(见三例)、平仄平(见二例)。
例:《水调歌头》 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和时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水调歌头》宋•刘过
  弓剑出榆塞,铅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鴞鸾。

        《念奴娇》 ——朱天王校对

又名《百字令》、《大江东去》、《酹江月》等,一百字 双调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①,平平平仄}。
*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    * *  *   • * *  * *  •
  平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③,仄平平仄。 (或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④)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⑤。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②。
*    * *  *   •  * *  * *  •
注:此调较灵活,常用入声韵。上下阕后七句相同;
①用上一下四句法;
上下阕②第二字可以用仄,或者用“(仄)仄(仄)平平仄”;
③可以是律句或上一下四句法;
④可以用上一下四“仄平平平仄”;
⑤可以用上一下四。
例:《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一本作“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念奴娇》宋•辛弃疾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念奴娇》宋•辛弃疾
  野棠花落,又匆匆过了,清明时节。刬地东风欺客梦,一夜云屏寒怯。曲岸持觞,垂杨系马,此地曾轻别。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长见,帘底纤纤月。旧恨春江流不断,新恨云山千叠。料得明朝,尊前重见,镜里花难折。也应惊问,近来多少华发。

  《酹江月》宋•文天祥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虫四壁。横槊题诗,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沁园春》 ——朱天王校对

一百一十四字 双调 别名:《寿星明》《洞庭春色》《东仙》
仄仄平平①,仄仄平平②,仄平仄平③。
****  ****  ***•
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⑧,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⑨。
  * *  •  **  * * •
仄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⑤。平平仄⑥、仄平平仄仄⑦,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
上下阕后十句相同;
①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少用“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②常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少用“平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
③常用“(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①②③都禁止用“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④必须是上一下四句法,少用“仄(仄)仄(平)平”仍然是上一下四;
⑤不能犯孤平!
⑥可以用仄平仄;
⑦是上一下四句法,上阕这句有人首字用平声,(三例,文天祥“为子死孝”属此)
⑧可以拆成两句:平平,仄仄平平。
         • *  • 
⑨三字豆可以是“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不能用“平平仄”。或用上一下七句法,首字必须用仄声。后五字绝对不许犯孤平!
例:《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宋•苏轼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团团(一作漙漙)。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沁园春》宋•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沁园春》宋•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留取声名万古香。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烈烈轰轰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安得留芳。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雄过此,仔细思量。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弛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惜秦皇汉武,略疏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第四章  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

 三、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同调异名,同名异调

 (一)正体和变体,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大家在读宋词时,有时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一样,但是字数、句数、句读、押韵等方面却不完全相同,这是因为词牌有正体和变体之分。下面我们看看《卜算子》:

《卜算子》
四十四字 双调。别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例:《卜算子》宋•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变体(一)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例:《卜算子》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变体(二)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例:《卜算子》宋•杨冠清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变体(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例:《卜算子》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变体(四)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例句:李之仪《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我住长江头”的“长”字未拘格律。因为前后两句都要用“长江”才能更好表达意境,就只好破例了!

●变体(五)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末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例:《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变体(六)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    •
例:《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变体(七)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
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 *   •
例:《眉峰碧》宋•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在下共见到其中七种变体。 但是众多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

  正体和变体之间,既有相同之处,使它们共有一个词牌名,又有不同之处,区别成许多变体,还生成一些别名。

 (二)同调异名

  同样一个词牌,可以有不同的名称,《忆江南》又名《望江南》《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等。《菩萨蛮》 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梅花句》等。《卜算子》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等。
  贺铸是一个比较喜欢新创别名的词人,很多词牌的多数别名都是贺铸创造的!这反而给读者带来不少麻烦。这种做法不足取,我们写词时,最好用正名,不要用别名!有人喜欢用别名,借以炫耀自己知识渊博,不足取!

 (三)同名异调

  还有一种情况,两首词的词牌名一样,可是格式迥然不同!这属于同名异调。例如:《如梦令》和《阮郎归》都有一个别名叫《宴桃源》;《浪淘沙》和《谢池春》都有一个别名叫《卖花声》。这样的情况还有许多。

 四、填词(依声填词、依句填词、依数填词、自度曲、自过腔、创调;可平可仄字的问题)

 (一)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二)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三)依数填词

  明清时有些词人,仅满足于字数、句数与古人作品相同,有时连压韵都不顾!根本谈不上“填词”!在下称之为“依数(字数、句数)填词”!现在多数朋友都属此!

 (四)自度曲和自过腔

  通晓音律的词人,自摆歌词,又能自己谱写新的曲调,这叫做自度曲。此 语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赞》:“元帝多村艺,善史书,鼓琴瑟,吹洞萧, 自度曲,被歌声。”应勘注曰:“自隐度作新曲,因持新曲以为歌诗声也。” 苟悦注曰:“被声,能播乐也。刀臣喷注臼:“度曲,谓歌终更援其次,谓之 度曲。《西京赋》曰:‘度曲未终,云起雪飞。’张衡《舞赋》:‘度终复位, 次受二八。’”师古注曰:“应、苟二说皆是也。度,音大谷反。”按:应劭 以此“度”字为“隐度”之义。师古用应劭说,故读此“度”字为“大谷反”, 即令“铎”字音,臣瓒引《西京赋》为注,李善注《西京赋》,又引用臣瓒之 说,他们都把这个“度”字解释为“过度”的意思,于是可知他们把“度”字 读作“杜”字音。但是应劭所注释的是:“自度曲”三个字,他以为“自度曲” 就是“自制曲”。”臣瓒、李善所注释的,仅为“度曲”二字,他们以为“度 曲” 即“唱曲”。可是“度曲” 二字,早已见于宋玉的《笛赋》:“度曲举 盼。”宋玉用这两个字,也是“唱曲”的意思。故后世以“度曲”为“唱曲”, 以“自度曲”为“自制曲”,乃是各取一说,二者不可混淆。“自度曲”是一个名词。“度曲” 是一个动宾结构的语词。不能把“自度曲” 解释为“自唱曲”。

  宋代有不少词人,都深通音乐,他们做了词,便自己能够作曲,故词集中 常见有“自度曲”。旧本姜白石词集第五卷,标目云:“自度曲”,这里所收 都是姜白石自己创作的曲调,第六卷标目云:“自制曲” 。其实就是“自度 曲”,当时编集时偶然没有统一。陆钟辉刻本就已经统一为“自度曲”了。柳 永、周邦彦深于音律,他们的词集中有不少自度曲,但并不都标明。不过,凡是自度曲:至少都应当注明这个曲子的宫调,或者在词序中说明,柳永的《乐 章集》按照宫调编辑,姜夔的自度曲都有小序。这个办法最有交代,其他词集 中未有说明的自度曲,后世读者就无法知道了。

  自度曲亦称“自度腔”,吴文英西子妆慢注曰:“梦窗自度腔。”张仲举 虞美人词序云:“题临川叶宋英《千林白雪》,多自度腔。”也有称“自撰腔” 的,张先劝金船词序曰:“流杯堂唱和,翰林主人元素自撰腔。”苏东坡和作 序亦云:“和元素韵,自撰腔,命名。”这是说:劝金船是他们的朋友杨元素 自己作的曲调, 劝金船这个调名也是杨元素取定的。 自度曲有时亦称“自制 腔”。 例如苏东坡翻香令词小序云:“此词苏次言传于伯固家, 云老人自制 腔。”又黄花庵云:“冯伟寿精于律吕,词多自制腔。”

  又有称为“自过腔” 的,其含义就不同了。 晁无咎消息词题下自注曰: “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姜夔有一首湘月词,自序曰:“予度此曲,即念 奴娇同指声也。于双调中吹之。鬲指,亦谓之过腔,见晁无咎集。凡能吹竹者, 便能过腔也。”据此可知,晁无咎的消息,就是用鬲指声来吹奏的永遇乐。姜 夔的湘月词,句格仍与念奴娇一样,晁无咎的消息,句法亦与永遇乐没有不同。 可知所谓“过腔”,仅是音律上的改变, 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 因此万树编 《词律》,径自以湘月为念奴娇的别名,而不再另外收录湘月这个曲调。万氏 解释云:“白石湘月一调。自注即念奴娇鬲指声,其字句无不相合。今人不晓 宫调,亦不知鬲指为何义,若欲填湘月,即仍是填念奴娇,不必巧徇其名也, 故本谱不另收湘月调。”万氏亦不收消息,即在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 其解释云:“晁无咎题名消息,注云:‘自过腔,即越调永遇乐。’故知入某 调即异其腔,因即异其名。如白石之湘月,即念奴娇,而腔自不同,此理今不 传矣。”

  所谓“过腔”者,是从此一腔调过入另一腔调,“鬲指”者。指吹笛的指 法可以高一孔,或低一孔。指法稍变,腔调即异。故念奴娇的腔调稍变,即可 另外题一个调名曰湘月。但这仅是歌曲腔调的改动,并不影响到歌词句格。后 世词家,已不懂宋词音律,作词只能依照句法填字。念奴娇和湘月,永遇乐和 消息,句法既然一样,从文学形式的角度来看,当然不妨说:湘月即念奴娇, 消息即永遇乐。至于二者之间,腔调不同,却不能从字句中看得出来。《词律》 《词谱》,只能以词调的句格同异为类别,无法从句法相同的两首词中区别其 腔调之不同。可是,周之畸的《心日斋词选》、江顺詒的《词学集成》,都极 力排低万树不懂宫调。其实,万树在《词律》卷端 《发凡》中已明白说了: “宫调失传,作者依腔填句,不必另收湘月。”万氏正因为无法从字句中区别 宫调,故只能就词论词。如周之畸、江顺詒之自以为能知二词有宫调不同的区 别,但他们也不可能作字句相同的湘月及念奴娇各一阕,而使读者知其有宫调 之不同。不过,以文词句法而论,则湘月即念奴娇,消息即永遇乐,从音律而 论,则湘月非念奴娇,消息亦非永遇乐,万氏在念奴娇下注百字令、酹江月、 大江东去等异名,而湘月亦在其中,似乎湘月亦是念奴娇的一个别名,又在永遇乐下注云:“一名消息”,这样注法,确是失于考虑的。

  自过腔既然不是创调,它就和自度曲不同。但姜白石以湘月编入词集第六卷自制曲中,可见宋朝人还是把自过腔作为自度曲的。

 (五)自由作词、创调

  自己已经精通诗词格律(必须条件),按古人填词的规律(句式、平仄、压韵等),自己组织句子,不受词谱约束!不受字数限制!可惜没有谱曲!
  或者按现代的歌曲的曲调,根据填词规律自己创调(没那么容易!自己必须精通诗词格律!还要懂一些音乐!)在下的《红梅曲》属此——仅玩玩而已,不可滥用!

《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
依《红梅赞》曲调填词。用本意。 ?

群芳摇落北风寒, ?
雨剑霜刀若等闲。 ?
雪海冰山何所惧, ?
玉树丛中绽笑颜。 ?
清香飘万里, ?
冉冉入云端。 ?
飒爽英姿无媚骨, ?
代代有名篇。 ?
唤醒春花竟开放, ?
香销玉殒亦安然。

词早期是用来歌唱的——必须有一定的格律,
现在虽不能歌唱,却要人诵读——也要一定格律,读起来才有音乐感!否则总觉得不流畅!
例如现代的民歌、流行歌曲,虽然唱起来没有什么不和谐(实际上,歌唱时已经把一些平声转成仄声,一些仄声转成平声),但是诵读时总拗口!就是因为没有了格律!
大家可以比较我的《红梅曲》(体验依声填词)和原《红梅赞》歌词:
红岩上、红梅开。
千里冰霜脚下踩。
三九严寒何所惧,
一片丹心向阳开。
红梅花儿开,
朵朵放光彩,
昂首怒放花万朵,
香飘云天外。
唤醒百花齐开放,
高歌欢庆新春来。

 (六)依句填词、依数填词的区别——数据比较

  诗词中每增加一个可平可仄字,平仄组合格式便会增加一倍!
如果有5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32种,
如果有1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有1024种,
如果有2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过100万种,
如果有30个可平可仄字,格式变化超过10亿种,

 五、词的平仄规律;“句”与“豆”;律句,拗句(常见拗句、少见拗句、罕见拗句),词的拗救。1~11字句的规律。
  词的平仄句法是有规律的,但是又比律诗复杂许多。下面我们来仔细讲解。

 (一)“句”与“豆”

  词的句法里有“句”和“豆(读)”。句,大家都不难理解。豆是什么呢?它是词的特点之一。
 1、一字豆
  前面介绍词谱时,有的句子是上一下四,这第一个字就是一字豆!这种五字句相当于一字豆加上一个四字句,和律诗中的律句是不一样的。例如:辛弃疾《沁园春》“正惊湍直下”应该读成“正——惊湍直下”而不能读成“正惊——湍直下”。一字豆常用仄声,仄声中又常用去声,很少用平声。
 2、三字豆
  还有的句子是上三下四、上三下五、上三下六等等。例如:《满江红》“凭栏处、潇潇雨歇。”就是上三下四,前三字就是三字豆!不能读成“凭栏——处潇——潇雨歇。”三字豆常用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少用平仄平,禁止用平平平!切记!

 (二)律句和拗句;1~11字句的规律。

  介绍诗律时我们谈论过律诗的句子有律句和拗句之分,同样,词的句子也有律句和拗句之分。而且有许多相似点,此外,词的拗句还可以细分为常见拗句、少见拗句和罕见拗句!
  常见拗句使用频率高,接近某些律句。少见拗句频率低,一般不用,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罕见拗句很罕见,往往见于少见词牌(特别是长调),而且是该词调的特征性句子!
  下面我们根据句的字数来分别介绍:
1、一字句 律句:平 仄
  一字句很罕见,《十六字令》的第一句是一字句“平。”《钗头凤》上下阕末句可以看作叠用的三个一字句“仄、仄、仄。”除此以外,没有见到一字句。

2、二字句
  律句:平平、平仄。 少见拗句:仄仄。 罕见拗句:仄平
  “平平”、“平仄”常用,往往要入韵。而“仄仄”很少见,“仄平”更罕见!
 (1)用“平平”的例如《南乡子》上下阕第四句: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用“平仄”的例如《如梦令》第五、六句,而且常用叠句: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3)有些词调下阕首句是五字句或六字句,可以拆成2+3或2+4的句式。这时的二字句必须入韵!例如:
  《满庭芳》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平,平仄仄。”
  《霜天晓角》下阕首句“(平)平平仄仄”可以变成“(平)仄、平仄仄。”“仄仄”也见于这句。
  《沁园春》下阕首句可以变成“平平,(仄)仄平平。”

3、三字句
  律句: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常见拗句: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仄平、平平平
 (1)律句如果单独使用,往往不用“仄仄平”。“平平仄”和“平仄仄”往往可以变通。
 (2)拗句“仄平仄”往往可以替换“平(仄)仄”。“仄仄仄”往往可以用“仄平仄”、“平仄仄”等变通。
 (3)“平仄平”、“平平平”较少见,《长相思》上下阕首句可以用。例如:
  林逋《长相思》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4)两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捣练子》、《渔父》、《鹧鸪天》等。在小令里,这种格式非常严格,不能变通。在长调里,前句前2字往往可平可仄。切记:后句第二字不能用仄!
  仄平平,平仄仄。《苏幕遮》、《祝英台近》等。
  (仄)(仄)仄,(仄)平仄。《相见欢》、《满江红》等。
  仄平平,仄平平。《江城子》。
  仄仄平,仄仄平。《长相思》。
 (5)三个、四个三字句组合。常见的有: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诉衷情》
  (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水调歌头》、《六州歌头》
  一字豆领四个三字句,如《六州歌头》下阕首句: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

4、四字句
  律句:(平)平(仄)仄(含: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含:平仄平平) 
  常见拗句: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平。
  少见拗句:仄平仄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1)律句和“特种律”句
  律句常见“(平)平(仄)仄”和“(仄)仄平平”。前者有二种格式是“仄平平仄”和“平平平仄”,合起来是“(仄)平平仄”,有的格律研究家(王力等人)认为这是一种“特种律”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翻开王力主编的《诗词格律》等有关书籍上的词谱,有许多“特种律”句。但是经过严格的校对,这些所谓的“特种律”句,一个接一个地被否定!如果每个词牌用16首作品校对,90%以上的特种律都被推翻!如果用32首作品,则99%以上的都被推翻。综合大量校对结果,古人喜欢使用“仄平平仄”这种格式,但是仍然可以用“平平仄仄”、“仄平仄仄”;除了极少数句子因语法要求必须用“仄平平仄”外,几乎没有“特种律”!六字句情况也大致相同!

 (2)常见拗句:
  平仄仄平 《一丛花》上下阕倒数第三句。
  仄仄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平仄平仄 《永遇乐》第三句。
  平平仄平 《太常引》上下阕末句。

 (3)少见拗句:
  仄平仄平 《沁园春》第三句。
  仄仄平仄 《雨霖铃》第三句。
  平仄仄仄 《沁园春》第一句。

 (4)罕见拗句: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这三种句式非常罕见,常见半常见词调是见不到的。史达祖《寿楼春》中罕见拗句很多,其中就有“平平平平”、“仄平平平”。

5、五字句
 (1)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常见拗句: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一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仄)仄仄平仄。
少见拗句:(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
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五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一下四的五字句除外)。

 (2)五字句(上一下四)首字多用仄,很少用平声。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3)注意:五字句律句和上一下四句有时可以互换,但是可平可仄字的位置要相应变化,
仄(平)平(仄)仄(上一下四)←→(仄)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
例如:
  《摸鱼儿》辛弃疾
  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且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休去倚危栏是上二下三“(仄)仄仄平平”,但一般都是上一下四“仄(仄)仄平平”,辛弃疾另两首也是上一下四。)

6、六字句,可以看作二字句加四字句或四字句加二字句。
 (1)律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六字句是四字句的扩展,它也和四字句一样,有所谓的“特种律”句“(仄)仄(仄)平平仄”,但是严格校对后,“特种律”还是被推翻了!例如:
  《如梦令》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等。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  •
例句:《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这肯定不可能的!经过校对后发现,虽然词人喜欢用“特种律”,仍然可以用律句!二者仅是统计学上的差别!

 (2)常见拗句:
 (仄)仄(仄)仄平平 《念奴娇》下阕第一句。
 (平)平(仄)仄平仄 《念奴娇》上下阕末句。
 (平)平(仄)仄仄仄 《水调歌头》上阕第三句,下阕第四句。

 (3)少见拗句:
 (平)平(仄)平(平)仄 《齐天乐》上阕第二句,下阕首句。
 (仄)仄(平)平仄平 《一萼红》下阕倒数第二句。

 (4)罕见拗句:其它都属于罕见拗句。

7、七字句
  七字句是五字句的扩展,所以变化基本相同。
 (1)律句(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2)常见拗句:(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与律诗不同,在词里本句第三字有时是可以用仄的)、(平)平(仄)仄仄平仄。

 (3)少见拗句:
 (平)平(仄)仄(平)仄仄 《西河》第三段首句。
 (仄)仄(平)平仄仄仄
 (仄)仄(平)平平平仄 《贺新郎》有四个七字句可以用这种格式。

 (4)罕见拗句:其它组合的七字句都是罕见拗句!(上三下四的七字句除外)。

 (5)七字句(上三下四)三字豆情况前面已经介绍。后四字同四字句,常用律句,少用常见拗句,其它极罕见(没有见到)。


8、八字句
  多用上三下五,即三字豆加五字律句(也可用上一下七)。一般来说,三字豆末字为平,五字律句仄起。三字豆末字为仄,五字律句平起。但是不是绝对的。
  岳飞《满江红》: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毛泽东《沁园春》: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9、九字句
  常用上二下七、上四下五或上六下三,也可以是三字豆加六字律句(可以换一字豆加两个四字句)。
最常见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例如《虞美人》、《相见欢》、《南歌子》等。

10、十字句
  罕见,《摸鱼儿》上下阕各有一个十字句。格式为三字豆加七字律句: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11、十一字句
  常用上四下七或上六下五,后五字往往是律句。如《水调歌头》的上下阕各有一个十一字句。如果是上五下六,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如果是上四下七,则为:
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
* *  ***   • 

 (三)词的拗救。

  词的拗救和律诗有所不同:律诗拗了,往往必须救,而词往往是拗而不救。词中仅有本句自救,即律诗中孤平的自救!该用“平平仄仄平”的地方,第一字用了仄声(孤平,即:仄平仄仄平),第三字应该补偿一个平声,变成“仄平平仄平”。七言则是由“(仄)仄平平仄仄平”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平”。出现这样的情况,不能算作“出律”的!


第四章  词律(破译宋词的遗传密码)

 六、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的问题

  有人认为古人写词时常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使用,许多词牌的一些字必须用平声!例如:
各家词谱,基本都把《如梦令》的四个四字句标注成“特种律”的格式(第五字必平!)当我们读李清照另一首《如梦令》时却难以理解: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一句第五字“日”是入声,难道李清照出律吗?——有人说这是因为入声可以代替平声。其它一些词人在四个四字句第五字用仄声时也多是入声或上声。
  再看看其它词牌,也有许多类似的例子。《菩萨蛮》上下阕末句第三字有人认为必须用平,理由就是入声、上声可以代替平声!(多数词人用仄时用的都是入声或上声)。此外,《好事近》《更漏子》等词牌中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等句式,明明倒数第二字有人用仄声(多数是入声和上声),词谱却非要规定必须平!——看起来很有道理呀!?可实际上是不对的!
  古人确实有用入声、上声代替平声的情况,但是不是常规。如韦庄的“白头誓不归”(《菩萨蛮》)、辛弃疾的“可怜白发生”(《破阵子》)、杨万里的“看十五十六”(《好事近》)等,如果不用这个理论解释,肯定是出律的!但是,这种情况很少见!
  综合以上情况,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确实存在,但是是在不得已情况下的补救办法,并非常规。绝大多数情况下,入声和上声仍然是作仄声的!至于为什么有人认为入声和上声代替平声很常见,实际上这些所谓的“格律专家”(首推龙榆生)根本没有仔细校对过词谱!却把古人的话曲解并当成不可违反的理论!

 七、词的押韵和对仗

 (一)、词的押韵和对仗

  和律诗一样,词也讲究押韵,平声、入声单用,上声去声通用。
  由于有许多词牌,所以词的押韵和律诗有些不同,有的词牌必须用平声韵,有的必须用仄声韵,还有的是平仄韵交替押韵。某词牌规定用平声韵,就不能用仄声韵;规定用仄声韵,就不能用平声韵。除非有另一体。
  同时用平声韵和仄声韵的词牌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平仄韵同部,另一种是平仄韵不同部。同部的如《西江月》: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例:《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韵脚“蝉、年、片、前、边、见”都是同部的。

不同部的如《菩萨蛮》: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换平)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换平)
*   • *   •
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例:《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有些词牌习惯上是用入声韵的,例如:《忆秦娥》、《念奴娇》、《满江红》等。但是并非不能用上声和去声韵。

 (二)词的对仗

  词的对仗,有固定的,有一般用对仗的,也有自由的。
  固定的对仗,例如《西江月》上下阕的前两句。此类固定的对仗是很少见的。(实际上,西江月这两句也有少数的词人没有用对仗)
  一般用对仗的(也可不用),例如《沁园春》上阕第二三句,第四五句和第六七句,第八九句;下阕第三四句和第五六句,第七八句。又如《浣溪沙》下阕头两句。再如《满江红》上阕第五六句,下阕第六七句。
  凡是前后句字数相同的,都有用对仗的可能。但是用不用对仗是完全自由的!
  词的对仗,有两点与律诗不同。第一,词的对仗不一定要以平对仄,以仄对平。第二,词的对仗允许同字相对。如:“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

 八、词谱的制定(例作的选择;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一)例作的选择

  制定词谱,先要选例作。例作的选择直接影响到词谱的准确性。一般应选唐朝、五代、宋朝的作品。宋朝以后,由于元朝统治者重武轻文,词的格律规则部分失传,词人对格律的理解已经和前人不同,有的词人仅仅满足于字数和句数的相同,平仄全然不顾,所以不能使用他们的作品。至于现代的作品,更不能作为例作来校对词谱了(少数合律的还是可以用来举例的,)!

 (二)古人制定词谱的方法和局限

  古人制定词谱,将古人同词牌的作品放在一起,比较其句读、押韵、平仄以及变通与否,制成词谱,规定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对仗等要求,以及哪些字可平可仄等。格式有不同的,另列一体,选最早或最常见的名家所作一体作正体。
  但是这种方法有缺陷:第一,有的词牌例作太少,或者编者见到的作品太少,词谱中就会有许多可平可仄字校对不出来!严重影响词谱的准确性。第二,正体和变体区分不合理,区分过于严格,反而使正体的例作更加缺乏!如《满江红》,戴复古有首作品比正常格式多押一个韵,其它格式根本没有明显区别,就被另立一体。又如《水调歌头》,贺铸又一首作品用了平仄韵同部通押(他喜欢这样做,其它词牌也好如此),也被另立一体!还有什么样的体是正体,有人认为最早的是正体,名家作品是正体。实际上有的作品出现虽早,但是格律没有定型,后人模仿者极少,根本不能做正体!如李煜的《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韩幄的《生查子》(侍女动妆奁)等。还有的词牌,格律根本没有定型,各家,甚至同一词人的各首作品格式都不一致,根本没有正体可选!
  那么正体和变体如何区分呢?

 (三)正体和变体的区分

 1、正体的特点:(1)符合格律规则,以律句为主或基本用律句。(2)使用频率最高和(或)出现最早。

 2、变体特点:在正体基础上,出现字数、句读、平仄、押韵等变化,但是大部分格式仍然与正体一致的变调称为变体,变化过多,就不再是变体,而是同名异调!

 3、成为正体的条件:正体的使用频率最好能占该词牌的50%以上或更高。而且使用频率最好明显高于使用频率最高的变体。出现最早并不是正体的决定条件。

 4、正体和变体如何划分?
  总则:按格律严格程度,小令>中调>长调,正体变体划分的严格程度亦相同。
(1)字数变化:某句字数的增减都能成为变体,如《卜算子》。不过有人认为是衬字。
(2)平仄句式的变化:如果某一句的平仄格式变化,如“平平仄仄”变成“仄仄平平”,就可能是变体。变化可以是一种律句变成另一种律句,也可以是律句和拗句的转换。在小令里很严格,在长调里如果不涉及关键句子,且多个句子变化交织,可以不算变体。如《水调歌头》、《念奴娇》、《沁园春》等。
(3)押韵变化:平仄韵全篇变动,同时拌有句式平仄变化,肯定是变体!如《满江红》、《忆秦娥》等词牌有平韵、仄韵两体。如果只是1、2句押韵的增减,往往可以不算变体。例如《沁园春》首句可以入韵,但是这是完全自由的,所以不算变体。
(4)句读变化:明显的句读变化肯定是变体。但是要注意:五字句可以拆成2+3,六字句可以拆成2+4,九字句可以由上三下六变成上六下四。十一字句可以是上四下七或上五下六。等等。一般可以不认为是变体。
 九、《朱天王*词律新编》(一百○八个常见词牌,含部分变体)

目前网上最权威的词谱! ?
  鉴于目前的诗词格律书籍疏漏太多(无论市面上的还是网上的),各家作者和网站又互相抄袭,对初学者常常产生误导,在下自己经过大量唐宋词校对,制定了《朱天王*词律新编》,供大家查询使用!如有疏漏,敬请指出!谢谢!
第五章  诗词创作的八大误区

 一、不要格律的误区——这是最大的误区!

  格律是旧体诗词创作要过的第一关,没有了格律,律诗就不成律诗,绝句就不成绝句,词也就不成词了。当然,古风和古绝是不拘格律的。
  现在写诗词的人很多,数以百万(甚至千万),但是不懂格律或不肯学格律的却占很大部分。有许多人认为格律束缚太严,不肯学,还以“突破格律”自诩。事实上,这些“突破”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对音韵的无知和在词汇组织方面的无能!汉语里同意词,近意词相当多,这给了作者很大的选择余地,同一意思完全可以用平仄相反的词来表达。如果词汇严重匮乏,自然无法适应格律的要求!
  有人认为格律可有可无,实际上他根本没有领会格律在诗词发展史上的作用。格律是古人总结了上千年经验才制定的,它使得诗词不但歌唱时优美动听,还使得诗词在朗读时一样拥有抑扬顿挫的音韵美,所以,即使乐谱失传,歌词仍然可以流传至今。现代的歌曲,虽然歌唱时很动听,但是一旦用来朗读,顿时觉得拗口——正是因为没有了格律的缘故。如果没有了曲谱,几百年后谁还会记得现在的这些歌词?

 二、格律极端化

  与第一种误区相反,有的创作者走向了相反的极端。
  格律虽然严格,却仍然有许多可以变通的地方供作者自由发挥。无论律诗、绝句、词、曲都有许多字是可平可仄的。但是仍然有少数(实际上也不少)为了追求绝对的完美,填词时竟然要求一个字的平仄都不许变通,甚至连四声都要限制。例如宋朝的方千里,把周邦彦的一百多首词全部和了一遍,不但韵脚,连每个字的四声都一样。还有许多人制作的词谱(作者自诩是格律专家,还有许多人对这样的词谱奉若神明),没有用多首作品校验,仅把例作的平仄、韵脚、句读标注了一遍,要求大家一个字平仄都不能错地照填(龙榆生《唐宋词格律》最甚),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种做法严重束缚了作者的手脚,使得诗词创作完全失去了意义,成了文字游戏。大家可以看看名家(方千里之流除外)的作品,同一名家同一词牌(尤其是中长调)的几首作品,有没有平仄完全一样的?答案肯定是“没有”!

 三、多填词牌

  据《钦定词谱》,词牌有800多个,加变体共2000多个体。但是常见的仅100个左右。有的作者,为了炫耀自己学识渊博,誓将全部词牌都填一遍。今天填一个,明天填一个,后天再填一个,到头来如同狗熊掰玉米,掰一个丢一个,最后一个词牌也没有熟练掌握!这也是一大误区!古代名家词人,作品虽多,词牌并非很多,除了少数几个创调大户(柳永、周邦彦等),所用词牌很少能超过100个,有谁能把词牌填完了?
  另一方面,填少见词牌,更容易逃避格律(词谱难找,还有的格律根本就没有定型,变体很多),使得许多对格律了解不深的人无法看出他有没有出律,因此反对格律或不懂格律的人更喜欢填少见词牌。于是,填少见词牌就成了逃避格律的绝好办法!(不过,想逃过我的眼睛是很难的!)
  因此我建议:禁止使用少见词牌!尤其是罕见词牌!非要使用,必须附带古人例作和词谱!

 四、和韵、回文等文字游戏

  和韵,又叫“步韵”,就是写诗词时所用的韵脚完全和某篇前人的作品一样。在韵脚全部被限定的情况下,作者组织词汇将受到比格律严十倍的限制,因此自古以来,几乎没有绝世名篇出现!众多名家的传世名篇,全是靠自由发挥创作的,即使是苏轼、秦观等步韵高手,也都是靠自由创作的作品,而非靠步韵作品闻名于世。宋朝的方千里可谓步韵专家,可是作品多数都是垃圾!因此古代名家对步韵多数持否定态度。但是此风越演越烈,竟把文字游戏当作衡量诗词水平的标准。现代的诗词作者,为炫耀自己的学识,追求步韵者极多。自由创作尚没有佳作,况步韵乎?无异于舍本逐末!至于不懂格律的人写步韵诗词,更是东施效颦了!
  此外,回文、鹤顶、辘轳体等情况都属于文字游戏,但是总有许多人借以炫耀自己的“才华”。
  步韵的作品,我仅写了一首《念奴娇•纪念抗美援朝50周年》(苏轼原韵)
  史书一册,忆当初,多少风云人物。朝鲜鏖兵,三八线,筑起铜墙铁壁。立马横刀,饥餐渴饮,笑卧江边雪。青山座座,长眠多少英杰。  难忘彭大将军,似廉颇未老,六军齐发。排壑怒涛难遏抑,滚滚狼烟淹灭。旧日功臣,斑斑双鬓,后继青青发。长缨在手,岂容妖雾遮月?
  虽然经过深思熟虑,顺利完成,格律合格,语句通顺,而且发表在《军旗颂》里,但是我还是要说:今生今世再不和第二首!如果要我当诗词主编,我肯定要对这些文字游戏(尤其是步韵)下封杀令!

 五、贪图长度

  诗词贵精不贵长。由于受现代文学长大之风的影响,有的人偏好写长调和长古,结果语言拖沓,内容空洞,又臭又长,令人反胃。长调和长古的创作,必须有足够的内容作基础,还要考虑整篇结构的平衡,难度实际上比律诗、绝句、小令、中调更大。有人说绝句和小令易成不易工,这没有错误,但是长调和长古既不易成也不易工,易放难收,弄不好会结构失衡,虎头蛇尾——绝非字数多了就好!

 六、贪图数量

  诗词贵精不贵多,李白留下的作品有700多,杜甫有1000多,佳作只是一部分,绝世名篇更占少数,其他名家亦类同。名家尚且如此,何况我等?清朝乾隆皇帝写诗几万首,可是没有一首是佳作!全部是垃圾!我们的作品又能如何?有的人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只怕连乾隆都不如也!

 七、追求华丽辞藻

  有人喜欢华丽的辞藻,写的作品虽然漂亮,实际上却做作得很!古人的许多绝世名篇,并没有什么华丽辞藻,反而浅显易懂,语言流畅,浑然天成!并广为流传。当然,“浅显易懂”、“浑然天成”的背后,实际上隐含了深厚的语言文字功底,绝非信手得来!

 八、自创词牌

  每个学诗词的人肯定都有过这个念头:“我什么时候也能创造词牌呀?”随着诗词学习的深入,有的人真的创造了自己的“词牌”。请问:你对诗词格律真正了解了多少?格律的许多规则你熟练掌握了没有?常见词牌的词谱你能熟记多少?可平可仄字的位置有什么规律?律句和拗句转换又有什么要求?别人的一首作品拿给你,你能否在几分钟内准确判定是否出律?还是用拗句?你敢不敢否定“专家”制定的词谱?——只怕没有多少人能全部做到!如果做不到,那你还没有创造词牌的资格!
  还有一条非常重要:你创造的词牌能否流行?如果不能流行,还是不要创造为好!柳永、周邦彦、姜夔等人创造了那么多词牌,多数都没有流行起来,反而成了垃圾!况且,常见的100多个词牌已经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没有再造词牌的必要了。偶尔玩玩还可以。
……
《词律新编》——小令 第一卷

〖十六字令〗〖忆江南〗〖渔父〗〖捣练子〗〖江南春〗〖忆王孙〗


※※※※※※※※※※※※※※※※※※※※※※※※※※※※※※※※※※※※※※


《十六字令》

十六字,单调,平韵。又名:《苍梧谣》《归字谣》《花娇女》等。
●正体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苍梧谣》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注:第三句前二字有的词谱标注成可平可仄字,但是本人还没有见到唐宋词人的例作。

●变体:末句变“平平仄仄平”不可犯孤平!
        * *   
    《十六字令》毛泽东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


《忆江南》

原为单调二十七字,平韵。宋人改双调。又名:《望江南》《谢秋娘》《江南好》《春去也》《望江楼》《梦江南》《望江梅》《归来曲》《望蓬莱》《归塞北》《思晴好》《滇春好》《南徐好》《梦江口》《安阳好》《梦仙游》《步虚生》《壶山好》等,双凋又名《江南柳》《逍遥令》等。
●正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忆江南》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正体,双调,五十四字,平韵。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首句可以换“仄平仄”
    《望江南》宋•戴复古
  石屏老,家住海东云。本是寻常田舍子,如何呼唤作诗人。无益费精神。  千首富,不救一生贫。贾岛形模元自瘦,杜陵言语不妨村。谁解学西昆。





※※※※※※※※※※※※※※※※※※※※※※※※※※※※※※※※※※※※※※


《渔父》

二十七字,单调,平韵。又名:《渔父乐》《君不悟》《君看取》《无一事》《谁学得》等。《词律》把它与《渔歌子》混为一调,实误!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渔父》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渔父》五代蜀•李珣
  避世垂纶不记年,官高争得似君闲。倾白酒,对青山。笑指柴门待月还。

●变体有多种组合:一、二、四句分别可以用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渔父》宋•陆游
  石帆山下雨空濛,三扇香新翠箬篷。苹叶绿,蓼花红,回首功名一梦中。





※※※※※※※※※※※※※※※※※※※※※※※※※※※※※※※※※※※※※※


《捣练子》

二十七字 单调,平韵。又名:《深院月》《夜捣衣》《夜如年》《杵声齐》《剪征袍》《望书归》等。
●正体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捣练子》南唐•李煜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


《江南春》

寇准小令三十字,平韵。吴文英慢词一百○六/一百○九字,仄韵。
●小令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江南春》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景离肠断,蘋满汀洲人未归。?





※※※※※※※※※※※※※※※※※※※※※※※※※※※※※※※※※※※※※※


《忆王孙》

三十一字 单调,平韵。 别名:《独脚令》《忆君王》《豆叶黄》《化娥眉》《阑干万里心》等。另一体名《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实际是另一词调。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
    《忆王孙》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怨王孙》双调五十四字,仄韵。实际是另一词调!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怨王孙》宋•李清照
  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少。水光山色与人亲,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词律新编》——小令 第二卷

〖调笑令〗〖如梦令〗〖长相思〗〖相见欢〗〖生查子〗〖昭君怨〗


※※※※※※※※※※※※※※※※※※※※※※※※※※※※※※※※※※※※※※


《调笑令》

三十二字,单调,又名:《转应曲》《三台令》《宫中调笑令》《古调笑》等。
●正体
平仄,平仄(叠句)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 •
平仄(颠倒前句末二字) ,平仄(叠句) ,仄仄平平平仄。
 •            •      *** *•
(共用三个韵,两头两个仄韵,中间一个平韵。可平可仄字十六个,占50%,比率为所有词牌中最高者。其它词谱书籍,还没有达到如此完备的程度。)
    《转应曲》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阏氏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宫中调笑》唐•王建
  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玉颜憔悴三年,无复商量管弦。弦管,弦管,春草昭阳路断。
(调笑令平仄韵律都比较复杂,所以举三个例句!)

●变体,又名《调笑令转踏》,三十八字,仄韵,与此调不同。倒数第二句可用“(平)平(仄)仄平仄仄”。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调笑令》宋•秦观
  春梦,神仙洞。冉冉拂墙花影动。西厢待月知谁共?更觉玉人情重。红娘深夜行云送。困□钗横金凤。





※※※※※※※※※※※※※※※※※※※※※※※※※※※※※※※※※※※※※※


《如梦令》

三十三字 单调,仄韵。别名:《忆仙姿》《宴桃源》《比梅》《无梦令》《不见》《古记》《玩华胥》等。双凋六十六字,又名《如意令》。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仄(叠句) ,
* *  • * *  •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
* *  •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四个六字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少用“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长相思》

三十六字,双调,平韵。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双红豆》《忆多娇》《琴凋相思令》《吴山青》《越山青》《青山相送迎》《山渐青》《长思仙》等。
●正体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
(末句不能犯孤平。)
    《长相思》唐•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长相思》宋•万俟咏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  梦难成,恨难平,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长相思》宋•林逋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变体(和正体仅一字可平可仄之差,但是朗读效果明显不同,正体抑扬顿挫,变体却平和许多)
‖仄仄平,仄仄平(叠后二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
    《长相思》宋•晏几道
  长相思,长相思。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注:上下阕前二句后二字多叠用或用二叠字(如:一声声,一更更。)





※※※※※※※※※※※※※※※※※※※※※※※※※※※※※※※※※※※※※※


《相见欢》 ?

三十六字,双调,平韵。又名:《乌夜啼》《月上瓜州》《上西楼》《秋夜月》《西楼子》《忆真妃》《乌啼月》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仄平仄(换仄) ,仄平仄,仄平平(复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注:上下阕末句可以是上二下七、上四下五、上六下三。
    《相见欢》南唐•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


《生查子》

又名:《绿罗裙》《愁风月》《楚云深》《梅和柳》《陌上郎》《晴色入青山》《遇仙楂》等。
●正体四十字,双调,仄韵。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第一句不能犯孤平。)
    《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一本作“满”)春衫袖!

●变体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字,双调,仄韵。已知道六种:
(一)四十字,下阕首句变“仄仄仄平平”
             *    
    《生查子》宋•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鱼雁音尘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梦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二)四十字,上阕首句变“仄仄仄平平”
             *    
    《生查子》宋•晏几道
  长恨涉江遥,移近溪头住。闲荡木兰舟,误入双鸳浦。  无端轻薄云,暗作廉纤雨。翠袖不胜寒,欲向荷花语。

(三)四十字,上下阕首句变“仄仄仄平平”
              *    
    《生查子》宋•晏几道
  坠雨已辞云,流水难归浦。遗恨几时休,心抵秋莲苦。  忍泪不能歌,试托哀弦语。弦语愿相逢,知有相逢否。

(四)四十字,或作五言诗,《钦定词谱》以此为正体,大误!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仄。
*     *   • *         •
    《生查子》唐•韩偓
  侍女动妆奁,故故惊人睡。那知本未眠,背面偷垂泪。  懒卸凤凰钗,羞入鸳鸯被。时复见残灯,和烟坠金穗。

(五)四十一字,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仄”
                    •
    《生查子》宋•牛希济
  春山烟欲收,天淡稀星小,残月脸边明,别泪临清晓。  语已多,情未了。回首犹重道: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六)四十二字,下阕前二句变“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生查子•药名闺情》宋•陈亚
  相思意已深,白纸书难足。字字苦参商,故要檀朗读。  分明记得约当归,远至樱桃熟。何事菊花时,犹未回乡曲?
注:本作用了“相思”、“薏苡”、“白芷”、“苦参”、“狼毒”、“当归”、“远志”、“樱桃”、“菊花”、“茴香”十个药名。





※※※※※※※※※※※※※※※※※※※※※※※※※※※※※※※※※※※※※※


《昭君怨》

四十字,双调,两仄韵两平韵。又名:《洛妃怨》《宴西园》《一痕沙》《明妃怨》《道无情》《德抱怨》《一叶舟》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换平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换仄韵)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换平韵)仄仄仄平平,仄平平。
* * *• * * *•      *   •   •
●注:末句有人用“仄仄平”,但不是常规!
    《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蓬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词律新编》——小令 第三卷

〖点绛唇〗〖浣溪沙〗〖霜天晓角〗〖菩萨蛮〗〖诉衷情〗〖采桑子〗


※※※※※※※※※※※※※※※※※※※※※※※※※※※※※※※※※※※※※※


《点绛唇》

●正体 :四十一字 双调,仄韵。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乐府乌衣怨》《寻瑶草》《沙头雨》《万年春》等。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注:上下阕倒数第二句多用“仄平平仄”。
    《点绛唇》 宋•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人来,袜划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浣溪沙》

四十二字,双调,平韵。别名:《减字浣溪沙》《浣沙溪》《小庭花》《满园春》《试香罗》《广寒枝》《庆双椿》《玩丹砂》《玩溪纱》《怨啼鹃》等。四、五两句常对仗。南唐李煜有仄韵之作,用者不多。
●正体,平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注:首句可以用“仄仄仄平平仄平”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变体(一)平韵。首句变“(仄)仄(平)平平仄仄”
    《浣溪沙》五代•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变体(二)仄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浣溪沙》南唐•李煜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


《霜天晓角》

又名:《月当窗》《踏月》《长桥月》《山庄劝酒》等。四十三/四十四字。有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例用入声!
●正体仄韵四十三字
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 *• *   • * * *  **  **•
仄平平仄仄(或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
*   •  *•   •   *   • * * *  **  **•
注:第二句可以用仄仄平平仄。
        * * •
上下阕倒数第二句多用“平平仄,平仄仄”,末句多用“仄平仄、平平仄”。
下阕首句分成两句时多用“平仄,平仄仄。”
    《霜天晓角•梅》宋•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
    《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宋•韩元吉
  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  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

●变体,平韵四十三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或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
注: “平平仄仄平”的句子不能犯孤平!
    * *  
    《霜天晓角》宋•蒋捷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


《菩萨蛮》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子夜歌》《重叠金》《梅花句》《花间意》《花溪碧》《城里钟》《晚云烘日》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换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换仄)
* *   • * *   •      *   • * * •
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 (换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共用四个韵,上下阕后二句字数平仄相同,末句不能犯孤平。有人认为上下阕末句第三字必须用平声,大误!)
    《菩萨蛮》唐•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菩萨蛮 》唐•温庭筠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聊独(入声)倚门。
    《菩萨蛮 》五代•韦庄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此度见花枝,白(入声代平声)头誓(去声)不归。
●注:温庭筠(杏花含露团香雪)第六句曾用“平仄仄平仄”,高观国(春风吹绿湖边草)第三句曾用“仄仄仄仄平”。都是特例,非常规用法!

●变体,四十九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菩萨蛮》无名氏——敦煌曲子词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


《诉衷情》

正体四十四字,双调。变体三十七字,单调。四十一、四十五字,双调。又名:《桃花水》(四十一字)《诉衷情令》《鱼父家风》《步花间》《一丝风》《画楼空》《偶相逢》《试周郎》等。另有《诉衷情近》双调七十五字,仄韵。
●正体,四十四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第五句例用“平仄仄”,罕见“仄仄仄”等。
    《诉衷情》宋•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四十四字变体(一)
第三句变“仄仄平平仄仄”
     * * * 
    《诉衷情》宋•张先
  花前月下暂相逢。苦恨阻从容。何况酒醒(平仄两读)梦断,花谢月朦胧。  花不尽,月无穷。两心同。此时愿作,杨柳千丝,绊惹春风。

●四十四字变体(二)
第二、三句变“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 • *
    《诉衷情》宋•仲殊
  楚江南岸小青楼,楼前人檥舟。别来后庭花晚,花上梦悠悠。  山不断,水空流,谩凝眸。建康宫殿,燕子来时,多少闲愁。

●四十四字变体(三)
第二、三句变“平平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第九句变“仄平平仄”
         * • *           * *
    《诉衷情》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四十四字变体(三)
第九句变“仄平平仄”
     * *
    《诉衷情》宋•仲殊
  长桥春水拍堤沙,疏雨带残霞。几声脆管何处,桥下有人家。  宫树绿,晚烟斜,噪闲鸦。山光无尽,水风长在,满面杨花。

●四十四字变体(四)
第三句变“平平仄平平仄”
    《诉衷情》宋•仲殊
  涌金门外小瀛洲,寒食更风流。红船满湖歌吹,花外有高楼。  晴日暖,淡烟浮,恣嬉游。三千粉黛,十二栏杆,一片云头。

●综述:第二句可以变“平平仄仄平”
            * •
第三句可以变“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第九句可以变“仄平平仄”
       * *
以上情况可单独出现,也可以同时出现。不再一一列举!

●三十七字体


●四十一字体,又名:《桃花水》

●四十五字体
第四句五字变六字“仄仄仄,仄平平”
         **    •
    《诉衷情》宋•欧阳修
  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光,易成伤。未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


《采桑子》

四十四字 双调 平韵 别名:《丑奴儿》《丑奴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另有《添字采桑子》/《添字丑奴儿》,四十八/五十四字;《促拍采桑子》,五十字;《摊破采桑子》六十字;皆平韵。还有《采桑子慢》/《丑奴儿慢》/《丑奴儿近》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丑奴儿》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尝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意:上下阕二三句不一定要叠句。)

●变体《添字采桑子》四十八字,上下阕末句变成“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添字采桑子》宋•李清照
  窗前种得(一作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一作展)有馀情(一作清)。  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凄清(一作霖霪),点滴凄清(一作霖霪)。愁损离(一作北)人,不惯起来听。


《词律新编》——小令 第四卷

〖卜算子〗〖减字木兰花〗〖巫山一段云〗〖谒金门〗〖好事近〗〖忆秦娥〗


※※※※※※※※※※※※※※※※※※※※※※※※※※※※※※※※※※※※※※


《卜算子》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缺月挂疏桐》《百尺楼》《楚天遥》《眉峰碧》《卜算子令》《黄鹤洞中仙》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卜算子》宋•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卜算子 》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咏梅》 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它在丛中笑。

●变体(一)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卜算子》宋•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满头,莫问奴归处。

●变体(二)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四十四字
    《卜算子》宋•杨冠清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变体(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四十四字
             *   •
    《卜算子》宋•石孝友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别也应难见也难,后会无凭据。  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变体(四)下阕末句变“仄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卜算子》宋•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注:“我住长江头”的“长”字未拘格律。因为前后两句都要用“长江”才能更好表达意境,就只好破例了!

●变体(五)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末句变成“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五字。
     **    •
    《卜算子》宋•徐俯
  天生百种愁,挂在斜阳树。绿叶阴阴自得春,草满莺啼处。  不见凌波步,空忆如簧语。柳外重重叠叠山,遮不断、愁来路。

●变体(六)上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   •
上下阕末句变成“仄平仄,平平仄”。四十六字
        **    •
    《卜算子》宋•杜安世
  尊前歌一曲,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变体(七)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仄” 上阕末句“仄仄仄,平平仄”,
             *   •       **    •
下阕末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四十七字
     * *   •
    《眉峰碧》宋•无名氏
  蹙破眉峰碧,纤手还重执。镇日相看未足时,忍便使鸳鸯隻!  薄暮投村驿,风雨愁通夕。窗外芭蕉窗里人,分明叶上心头滴。

●综述:上下阕首句可以换“(仄)仄平平仄”,并入韵;或者用“平平仄仄平”。上下阕末句可以换成“(仄)(仄)仄,平平仄”。在《眉峰碧》里,下阕末句变成了“平平仄仄平平仄”。除掉《眉峰碧》以外,44~46字体总共变化组合为36种。据《唐宋词学大辞典》,《卜算子》有变体30余种。在下共见到其中七种变体。 但是众多的体,只有一种使用最多,便成了正体!





※※※※※※※※※※※※※※※※※※※※※※※※※※※※※※※※※※※※※※


《减字木兰花》

四十四字,双调。又名:《减兰》《木兰香》《天下乐令》《金莲出玉花》《益寿美金花》《四仙韵》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每两句一换韵)
    《减字木兰花》宋•秦观
  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金金炉小篆香。  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因困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变体《偷声木兰花》,五十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 *  • * * * •
(每两句一换韵)
    《偷声木兰花》宋•张先
  画桥浅映横塘路,流水滔滔春共去。目送残(一作斜)晖,燕子双高蝶对飞。  风花将尽持杯送,往事只成清夜梦。莫更登楼,坐想行思已是愁。





※※※※※※※※※※※※※※※※※※※※※※※※※※※※※※※※※※※※※※


《巫山一段云》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平韵。变体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又名:《金鼎一溪云》。

●正体双调四十四字,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上下阕第二句没有见到“仄平平仄平”的用法,如果有用的,不算出律。但是不可犯孤平!
    《巫山一段云》五代•李珣
  古庙依青嶂,行宫枕碧流。水声山色锁妆楼,往事思悠悠!  云雨朝还暮,烟花春复秋。啼猿何必近孤舟,行客自多愁。

●变体四十六字,上阕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换仄韵)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换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三个“平平仄仄平”都不可犯孤平!
    《巫山一段云》唐•李晔
  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





※※※※※※※※※※※※※※※※※※※※※※※※※※※※※※※※※※※※※※


《谒金门》

四十五字,双调,仄韵。又名:《闻鹊喜》《空相忆》《出塞》《花自落》《扬花落》《东风吹酒面》《不怕醉》《垂杨碧》《春早湖山》《醉花春》等。
●正体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谒金门》五代•冯延巳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闲引鸳鸯芳径里,手捋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搔头斜坠。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


《好事近》

四十五字,双调,仄韵,例用入声!又名:《钓船笛》《翠园枝》《秦刷子》《倚秋千》等。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上一下四)。
*     * * *• * * *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上一下四)。
* *     **  • * * *   * *•
注:三个“仄仄仄平平仄”句多用“仄仄仄平平仄”。
     * * *      * *
上下阕末句“仄仄平平仄(上一下四) ”多用“仄仄平平仄”。
       * *             *
    《好事近》宋•胡铨
  富贵本无心,何事故乡轻别。空使猿惊鹤怨,误薜萝秋月。  囊锥刚要出头来,不道甚时节。欲驾巾车归去,有豺狼当辙。

●变体:下阕首句变“平平仄仄平平仄”
          * *
    《好事近》宋•杨万里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上声代平声)十六。





※※※※※※※※※※※※※※※※※※※※※※※※※※※※※※※※※※※※※※


《忆秦娥》

四十六字,双调,平韵仄韵两体,仄韵体例用入声。又名:《秦楼月》《碧云深》《双荷叶》《蓬莱阁》《庾楼月》《双荷叶》《华溪仄》《子夜歌》《花深深(平韵体)》等。

●仄韵,例用入声。
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叠三字)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上下阕后三句字数、平仄相同;末句多用“仄平平仄”。)
    《忆秦娥•思秋》唐•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变体,平韵
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叠三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平平(叠三字)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忆秦娥》贺铸
  晓朦胧。前溪百鸟啼匆匆。啼匆匆。凌波人去,拜月楼空。  去年今日东门东。鲜妆辉映桃花红。桃花红。吹开吹落,一任东风。



《词律新编》——小令 第五卷

〖清平乐〗〖一络索〗〖更漏子〗〖阮郎归〗〖画堂春〗〖喜迁莺〗


※※※※※※※※※※※※※※※※※※※※※※※※※※※※※※※※※※※※※※


《清平乐》

四十六字,双调,又名:《忆萝月》《醉东风》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下阕换平声韵。)
    《清平乐》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


《一络索》

别名:《一落索》《洛阳春》《玉连环》《上林春》《窗下绣》《金络索》等。四十四字到五十字多体,双调,仄韵。
●四十六字体
‖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
 * *  • * *• * *     **    •
    《一落索》宋•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


《更漏子》

四十六字,双调。又名:《付金钗》《独依楼》《翻翠袖》《无漏子》等。
●正体
仄平平(或平仄平) ,平仄仄(或仄平仄) ,仄仄仄平平仄。
            *•        * * *•
(换平韵)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换仄韵)平仄仄(或仄平平),仄平仄(或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仄。
        *•(可不入韵) * •        * * *•
(换平韵)平仄仄(或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不可犯孤平)。
     *            • * * •
    《更漏子》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更漏子》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帘垂,梦君君不知。





※※※※※※※※※※※※※※※※※※※※※※※※※※※※※※※※※※※※※※


《阮郎归》

四十七字,双调,平韵。 又名:《碧春桃》《醉桃源》《宴桃源》《忆桃源》《好溪山》《濯缨曲》《道成归》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
注意:四个五字句不能犯孤平!
    《阮郎归•踏青》欧阳修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清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  花露重,草烟低,人家帘幕垂。秋千慵困解罗衣,画堂双燕归。





※※※※※※※※※※※※※※※※※※※※※※※※※※※※※※※※※※※※※※


《画堂春》

双调,仄韵。四十六至四十九字四体。

●四十七字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画堂春•本意》宋•秦观
  东风吹柳日初长,雨余芳草斜阳。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损红妆。  宝篆烟销龙凤,画屏云锁潇湘。夜寒微透薄罗裳,无限思量。

●四十七字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画堂春》宋•张先
  外湖莲子长参差,霁山青处鸥飞。水天溶漾画 迟,人影鉴中移。  桃叶浅声双唱,杏红深色轻衣。小荷障面避斜晖,分得翠阴归。





※※※※※※※※※※※※※※※※※※※※※※※※※※※※※※※※※※※※※※


《喜迁莺》

有小令、长调二体。小令又名《春光好》、《鹤冲天》、《万年枝》等。双调四十七字,上阕四平韵,下阕两仄韵两平韵。长调双调一百○三字,仄韵。
●小令
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喜迁莺》南唐•李煜
晓月堕,宿云微,无语枕频攲。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词律新编》——小令 第六卷

〖摊破浣溪沙〗〖桃源忆故人〗〖乌夜啼〗〖眼儿媚〗〖朝中措〗〖人月圆〗


※※※※※※※※※※※※※※※※※※※※※※※※※※※※※※※※※※※※※※


《摊破浣溪沙》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山花子》《添字浣溪沙》《南唐浣溪沙》《感恩多令》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摊破浣溪沙》南唐•李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还与韶光共憔悴”用了拗句仄仄平平仄平仄,但一般都用仄仄平平平仄仄。)





※※※※※※※※※※※※※※※※※※※※※※※※※※※※※※※※※※※※※※


《桃源忆故人》

四十八字,双调,仄韵。又名《虞美人影》《转声虞美人》《杏花风》《胡捣练》《醉桃园》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上下阕2、3句第五字常用平声,暂没有见到用仄声者。
    《桃源忆故人》宋•陆游
  中原当日三川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乌夜啼》

双调,四十七字,平韵。又有四十八字体,首句较前者多一字,或名《锦堂春》。此调与《相见欢》之别名《乌夜啼》不同。
●四十八字体,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乌夜啼》宋•陆游
  纨扇婵娟素月,纱巾缥渺轻烟。高槐叶长阴初合,清润雨余天。  弄笔斜行小草,钩帘浅醉闲眠。更无一点尘埃到,枕上听新蝉。

●四十七字体
首句六字变五字“(仄)仄平平仄”
    《乌夜啼》南唐•李煜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滴(一作断)频攲枕,起坐不能平 。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一作梦里)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


《眼儿媚》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秋波媚》《小阑干》《东风寒》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上下阕后四句同调。首句前四字可以是“(平)平(仄)仄”或“(仄)仄平平”,不能用其它格式!切记!
    《眼儿媚》宋•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一作枝)畔,红杏梢头。





※※※※※※※※※※※※※※※※※※※※※※※※※※※※※※※※※※※※※※


《朝中措》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始见于欧阳修词。又名《照红梅》《芙蓉曲》《梅月圆》《醉偎香》等。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朝中措(一作醉偎香)》宋•欧阳修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垂(一作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


《人月圆》

四十八字,双调,平韵。又名《人月圆令》《青衫湿》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上下阕后三句同调。
    《人月圆》宋•李持正
  小桃枝上春风早,初试薄罗衣。年年乐事,华灯竞处,人月圆时。  禁街箫鼓,寒轻夜永,纤手重携。更阑人散,千门笑语,声在帘帏。

《词律新编》——小令 第七卷

〖太常引〗〖柳梢青〗〖武陵春〗〖酒泉子〗〖西江月〗〖少年游〗


※※※※※※※※※※※※※※※※※※※※※※※※※※※※※※※※※※※※※※


《太常引》

四十九/五十字,双调,平韵。又名:《太清引》《腊前梅》等
●正体四十九字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
* *  * *  *   • *   • **     •
    《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桓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五十字体,第二句变六字“仄仄仄、仄平平”
    《太常引》宋•辛弃疾
  君王著意履声间。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韩。道吏部、文章泰山。  一杯千岁,问公何事,早伴赤松闲。功业後来看。似江左、风流谢安。





※※※※※※※※※※※※※※※※※※※※※※※※※※※※※※※※※※※※※※


《柳梢青》

四十九字,平韵、仄韵两体。又名:《陇头月》《早春怨》《玉水明沙》《云淡秋空》《雨洗云霄》等。
●平韵体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柳梢青》宋•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雪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仄韵体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柳梢青》宋•贺铸
  子规啼血,可怜又是,春归时节。满院东风,海棠铺绣,梨花飞雪。  丁香露泣残枝,算未比,愁肠寸结。自是休文,多情多感,不干风月。





※※※※※※※※※※※※※※※※※※※※※※※※※※※※※※※※※※※※※※


《武陵春》

四十八字或四十九字,双调,平韵。又名《武林春》《花想容》等。
●四十九字体,除最后一句五字变六字(有人认为是衬字)外,与四十八字正体完全一样。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武陵春》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十八字正体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武陵春》宋•辛弃疾
  桃李风前多妩媚,杨柳更温柔。唤取笙歌烂熳游。且莫管闲愁。  好趁春晴连夜赏,雨便一春休。草草杯盘不要收。才晓便扶头。

●四十八字变体,下阕首句用“(平)平(仄)仄平平仄”还可能有其它的变法。
    《武陵春》宋•张先
  秋染青溪天外水,风棹采菱还。波上逢郎密意传,语近隔丛莲。  相看忘却归来(一作来时)路,遮日小荷圆(一作家在柳城前)。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


《酒泉子》

有二体,一体见于《花间集》,四十至四十五字,另一体见于敦煌曲子词,四十九字,又名《忆余杭》,
●四十九字体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换仄)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换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下阕第二句最后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酒泉子》宋•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行忽惊起。别来闲整钓鱼竿,思入水云寒。





※※※※※※※※※※※※※※※※※※※※※※※※※※※※※※※※※※※※※※


《西江月》

五十字,双调,一、二句,五、六句例用对仗! 又名:《步虚词》《江月令》《白蘋香》《双锦瑟》《晚香时候》《玉炉三涧雪》等。唐五代词本平仄韵异部间协,宋以后均为上下阕各两平韵一仄韵,例须同部。另有《西江月慢》,一百○三字,例用入声,与此调无关。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 ‖
    《西江月》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西江月 》宋•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西江月 》宋•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


《少年游》

又名《玉腊梅枝》《小阑干》《少年游令》等。双调五十至五十二字,平韵,各家所作,字数、句法以及用韵,颇有参差。《钦定词谱》以晏殊(芙蓉花发去年枝)为正体(柳永体与之同,最早)。在下共见到十体。又张先有《少年游慢》,八十四字,双调,仄韵。
●正体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少年游》宋•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栖。夕阳岛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少年游》宋•晏殊
  芙蓉花发去年枝,双燕欲归飞。兰堂风软,金炉香暖,新曲动帘帷。  家人拜上千春(一作秋)寿,深意满琼卮。绿鬓朱颜,道家装束,长似少年时。

●变体不再详述!

《词律新编》——小令 第八卷

〖醉花荫〗〖南歌子〗〖浪淘沙〗〖鹧鸪天〗〖鹊桥仙〗〖玉楼春〗


※※※※※※※※※※※※※※※※※※※※※※※※※※※※※※※※※※※※※※


《醉花阴》

五十二字,双调,仄韵。
●正体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下阕第二句可以是上一下四或上二下三,上一下四时第一字必须用仄!上下阕后四句同调。
    《醉花阴•重九》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


《南歌子》

有单调双调两种体,单调二十三字或二十六字,平韵;双调五十二字,平韵、仄韵两体,以平韵为正体。又名《南柯子》《凤蝶令》《春宵曲》《水晶帘》《碧窗梦》《十爱河》《宴齐云》《醉恹恹》《断肠声》《望秦川》《悟南柯》等。
●正体五十二字,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上下阕前二句多用对仗,第二句暂未见到“仄平平仄平”的用法。
    《南歌子》宋•欧阳修
  凤髻金泥带,龙纹玉掌梳。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  弄笔偎人久,描花试手初。等闲妨了绣功夫,笑问鸳鸯两字怎生书。

●单调二十六字体即双调的一半。

●单调二十三字体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南歌子》唐•温庭筠
  懒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熏。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


《浪淘沙》

五十四字,双调,平韵。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过龙门》《龙门令》《曲入冥》《炼丹砂》等。原有小曲二十八字体,即七言绝句,分平起、仄起两种,首句均入韵。南唐李煜始作《浪淘沙令》,五十四字,后人多用之。另有《浪淘沙慢》,柳永体一百三十五字,周邦彦体一百三十三字。与此调无关。
●正体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浪淘沙令》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鹧鸪天》

五十五字,双调,平韵。又名《思越人》《思佳客》《思远人》《半死桐》《醉梅花》《千叶莲》《锦鹧鸪》《于中好》《鹧鸪引》《剪朝霜》《避少年》《骊歌一叠》《第一花》《禁烟》《看瑞香》《洞中天》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注:上下阕末句不能犯孤平!
    《鹧鸪天 》宋•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鹧鸪天》 宋•赵鼎
  客路那知岁序移?忽惊春到小桃枝。天涯海角悲凉地,记得当年全盛时。  花弄影,月流辉。水晶宫殿五云飞。分明一觉华胥梦,回首东风泪满衣。





※※※※※※※※※※※※※※※※※※※※※※※※※※※※※※※※※※※※※※


《鹊桥仙》

五十五字,双调,仄韵。又名《金风玉露相逢曲》《广寒秋》《梅已谢》《忆人人》《蕙香囊》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注:上下阕末句三字豆可以用“平仄仄”、“仄仄仄”、“仄平仄”,没有见到“平平仄”;
    《鹊桥仙》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玉楼春(木兰花)》

《玉楼春》和《木兰花》本是二调,宋人混而为一。五十六字,双调,仄韵。又名:《惜春容》《西湖曲》《梦相亲》《玉楼春令》《归朝欢令》《满朝欢令》《木兰花令》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   •
    《玉楼春》宋•辛弃疾
  三三两两谁家女?听取鸣禽枝上语:提壶沽酒已多时,婆饼焦时须早去。  醉中忘却来时路,借问行人家住处。只寻古庙那边行,更过溪南乌桕树。

●变体多种,有首句变“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有上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平仄仄”的,有次句变“平平仄仄平平仄”的……《木兰花》早期格式也与后来不同,且有换韵,《减字木兰花》即从《木兰花》减字而成,并继承了换韵的格式。


《词律新编》——小令 第九卷

〖虞美人〗〖南乡子〗〖一斛珠〗〖踏莎行〗〖小重山〗


※※※※※※※※※※※※※※※※※※※※※※※※※※※※※※※※※※※※※※


《虞美人》

五十六/五十八字,双调,上下阕均两仄韵转两平韵。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玉壶冰》《忆柳曲》《巫山十二峰》《宣州竹》等。
●正体五十六字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
    《虞美人》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一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还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变体五十八字上下阕末句九字变十字
“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   * •   •





※※※※※※※※※※※※※※※※※※※※※※※※※※※※※※※※※※※※※※


《南乡子》

分单调和双调,单调二十七/二十八/三十字三体,先用二平韵,后用三仄韵;双调五十六/五十四/五十八字,以五十六字为正体,均平韵。又名《莫思乡》《仙乡子》《好离乡》《蕉叶怨》等。
●正体,双调五十六字
‖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   • *   * • * *      • *   * •
    《南乡子》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单调三十字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   •
《南乡子》五代•李珣
乘彩舫,过莲塘,棹歌惊起睡鸳鸯。游女带香偎伴笑,争窈窕,竞折团荷遮晚照。

●单调二十八字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 * *   •   • * *   •
    《南乡子》五代•欧阳迥
  路入南中,桄榔夜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单调二十七字,第四句比二十八字体少一字,“平仄”。
    《南乡子》五代•欧阳迥
  岸远沙平,日斜归路晚霞明。孔雀自怜金翠尾,临水,认得行人惊不起。





※※※※※※※※※※※※※※※※※※※※※※※※※※※※※※※※※※※※※※


《一斛珠》

双调五十七字,仄韵,多用入声。又名《醉落魄》《醉落托》《醉落拓》《怨春风》《章台月》等。
●正体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 •
注:上下阕后四句相同,上阕末句有人用拗句“(仄)仄(仄)仄仄”。
    《醉落魄》宋•苏轼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变体下阕首句变“(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斛珠》南唐•李煜
  晓(一作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


《踏莎行》

五十八字,双调,仄韵。又名:《柳长春》《喜朝天》《惜余春》《阳羡歌》《思牛女》《度新声》《芳洲泊》《江南曲》《平阳兴》《芳心苦》《晕眉山》《踏雪行》《踏云行》《题醉袖》《潇潇雨》等。又有《转调踏莎行》,双调六十四/六十六字,仄韵。
●正体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 *   • * *     * *   •
  《踏莎行》宋•姜夔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


《小重山》

五十八字,双调,平允。又名《小冲山》《小重山令》《柳色新》《群玉轩》《璧月堂》《玉京山》等。
●正体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
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   • *       • * *   •  *  *   •
上下阕后五句同调。
    《小重山》宋•岳飞
  昨夜寒蛰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一本作“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新韵的其他部分因版权问题,兼手软就不再搬来了。呵呵,喜欢就到下面的地址去自己翻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2 02:01 , Processed in 0.02108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