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22|回复: 0

三十年河东【编号00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14 15: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2-4-15 09:39 编辑

三十年河东
    父亲在世的时候常说:“穷没根,富没苗,人生在世,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之类的话勉励我们要刻苦学习,将来能有出息,过上好日子。书我是没读好,至今也没什么出息,但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巨大变化,我是深有体会和感受的。
    我的老家在盐都县马沟乡(现已划归潘黄镇),一条叫做马中河的河流纵贯南北,将乡境内的原野一分为二,当地人习惯将河东岸的地方称作河东,对岸则称为河西。1977年秋天,按照乡村统一规划,我们全家从一个称作刘家墩子的小村落搬迁到河东靠近集镇的居民点上。
    当时的农村条件非常艰苦,乡邻们的生活十分拮据。搬迁那年,父母白天到生产队上工,晚上披星戴月地脱“土脚”(作熟的泥和上轧碎的稻草放在木制的模子里制成方形的土块,垒墙用),没有木材,生产队就分给几家拆迁户几棵不成样子的洋槐树,父亲请人做了一副房梁,年底的时候,依河而建的居民点也就落成了。清一色的土墙,稻草盖的房顶,刚建成的房子既矮又小,而且阴暗潮湿,父亲找来一些石灰,用石灰将屋内的墙壁刷了一遍,光线倒是明亮了一些,就是石灰水的气味呛得人难受。那时,农村里还没有通电,我们放了学,要不就是趁天黑前将作业做完,要么就只能挤在昏黄的煤油灯下做作业,第二天早上洗脸,鼻孔里全是煤油灰。我们家由于人口多,劳力少,上有年迈的祖母,下有我们正在读书的四个姐弟,生活的窘迫可想而知,除了初一和十五或者家里来了亲戚,平时就靠喝掺了青菜、萝卜缨子的稀饭度日,很难吃上一顿饱饭。村子里有一条土路通往我们的学校,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途中还要经过一座小木桥,逢到刮风下雨,胆小的我只能爬着过桥,虽然时过多年,当时的情景我至今仍记忆犹新。
    后来,农村开展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分田到户等一系列的改革,农民们的日子一天天宽裕了起来,我们家也渐渐地有了余粮和余钱,1982年春天,父母张罗着把已经破旧不堪的房子重新修葺了一下,提高了房子的高度,扩大了面积,还建起了一间砖瓦结构的厨房,我们全家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我在这座房子里一直生活到长大成人。
    白云苍狗,岁月荏苒,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现在的河东已经成为全镇的经济、文化中心,一幢幢宽敞明亮的别墅鳞次栉比,宽阔的水泥马路四通八达,一座座高大的厂房拔地而起,偌大的农贸市场里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的村民们早已放下农具,穿着工作服成为每月领工资的产业工人了。今年五一期间,我把女儿从城里带到我当初居住过的老屋原址看了看,这里已经成为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看着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看着人来车往的繁荣景象,看着乡邻们脸上洋溢着富足而愉悦的笑容,闻着晌午时分空气中弥漫着的鱼香、肉香、酒香,我无法把她与当年的河东联想起来。我把曾经在这里生活的故事讲给女儿听,女儿睁着一双大眼睛,一脸惊疑的表情;是的,像她这么大的孩子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河东的样子了,假若父亲还健在的话,他肯定会由衷地感慨:这真是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哪……
通联:江苏盐城市亭湖新区伯乐达集团办公室主任、
盐城市亭湖区作家协会副主席
作者:刘汉江
电话:0515-88987361
邮编:22405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5 14:55 , Processed in 0.015323 second(s), 14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