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戚思翠 于 2012-5-8 16:22 编辑
在祖国母亲的怀抱里
“长相思,长相依,相思相依我爱恋着你,隔千山隔万里,千山万里我呼唤着你,无论我走到哪里,我们永远不能分离。当你在那大地上站起,我就在你的怀抱里……”每每听董文华大姐唱这首歌时,没有一丁点儿音乐细胞的我,总会情不自禁地跟她一起哼唱,唱出我的心声,唱出我的幸福,唱出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声和幸福:祖国啊,母亲,我们沐浴在您温暖的怀抱里快乐地成长,我们永远爱着您!
我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初,祖国正似一青涩少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百折不挠,刚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的磨砺。打我记事起,常听祖母讲解放前中国人如何受“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讲毛主席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如何呕心沥血率领穷人闹翻身的,讲无数革命先烈如何抛头颅、洒烈血用生命换来今天平安幸福日子;讲在1949年10月1日,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英姿勃勃、顶天立地站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啦!中国人从此站起来啦!到了晚上临睡前,母亲总教我们唱: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呀,他是人民大救星……
那时,我的家乡很穷。童年印象是:屡修还漏、破烂不堪的土墙草顶的旧房子门口,有几块祖传的“宝贝”小青砖,用来雨天“踮脚”去厨屋,常怕被偷!屋里充满着各种“危机”:黄鼠狼、蛇、鼠、壁虎、蟑螂等虫随时侵袭!父辈们总吊着一副“哭丧”的脸,无奈地瞪着一群面黄肌瘦,仿佛永远吃不饱的“饿死鬼投的胎”的孩子!似乎没有(除老大)穿过一件新衣,通常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读书更成问题,入学的路好像遥不可及!在好心的老师三翻五次登门“劝学”下,带着亏欠上了学.临期末,拎两斤鸡蛋或捉只鸡送给老师,以抵偿书钱,学费一律减免。对此母亲却十分满足地说,你们命真好,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日子平平安安,还有书读,多幸福啊!
1978年,刚刚历经“文革”洗礼后的祖国,百废俱兴,方兴未艾。那年我初二毕业入高中,家里颇寒,10.5元的书钱学费是几个要好的同学凑给我的。我感激涕零地与她们一同走进时杨中学的校门。然而,每周末回家要4.5斤大米、1.8元(与同桌合订一份菜3.6元)的伙食费,给积劳成疾的母亲又增添了一块“心病”!爷爷刚病故,大哥要成家,二哥得“复习”,妹妹还小……
1981年,历尽艰辛的父母,辗转反侧,“找人”让我进了令人羡慕的社办厂。每日早出晚归,徒步十几里。此年,“改革”的春风才真正吹进我们村,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体制改革,父亲一下子承包了3亩水藕田,不仅还清了以前的债务,还将土墙换成了红砖墙。81年,我们家分得两亩多地,秋收,家里第一次出现了余粮。假日,一家人第一次团在一起吃上第一顿纯白米饭。3年后,我们家的房子,又变成了高高大大的青砖青瓦房,还神奇地亮起了电灯!
1986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85年以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的改革,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大的惊喜!老百姓逐步有了自己的粮囤和存款,父母的脸上亦露出了笑容。一日,父亲忽然对我说,大丫头,他们(兄妹们)都上了大学,我也要让你进城读书!我摇头苦笑,书本丢了五六年了,还读什么书!或许这年我的人生到了转折点,还真的考进了城里一所化工学校读了3年书,一切恍如梦中!1989年毕业的我,居然在城里工作、安家,过起了城里人的生活!
一晃,我成了退休之人!吃着“皇粮”, 安坐电脑旁,优哉游哉,随心所欲,敲着键盘,恣意涂鸦。闲时回老家转转,与可爱的乡亲们聊些家常。他们总喜形于色争着对我说,现在农村的日子多好啊,吃的穿的住的用的跟你们城里人差不多,这多亏小平同志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啊!你看看,种田全靠机械化,多轻松!不但不缴税,还补贴,义务教育,看病还报销……这,这日子过的真是睡着了还笑醒了呢!
现如今,我又来到常州这座繁华似景的都市安居,我每天享受着陌生的温暖,陌生的爱时,我就情不自已,甚至泪流满面!忍不住吟唱:祖国啊,母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