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69|回复: 2

回家迷了路【编号:138】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18 15: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思翠 于 2012-5-19 08:09 编辑

回家迷了路
  今年“五.一”小长假,我们没有外出旅游。同城的兄嫂说,回趟老家看看父亲的麦子吧,也算作是一次踏青旅游,更为满足老父临终嘱咐:常回家看看。老家坐落于苏北里下河平原西乡——学富镇联戚村。而小妹家住学富镇时杨中学校区内。
  一早,我们的小车从常州新北区出发。坐在车里,倚靠车窗,一边听着音乐,一边观赏风光。因为高兴,有点另类的我,看到一排排高大耸立的绿树冠上,一只只如此熟悉的喜鹊窝,仿佛看到了自己孩时温暖的草屋。于是,从江南数到江北,喜鹊窝就有不足150个!数着数着,不知不觉,约莫三时,便抵达故土。蓦见公路牌上赫然写作:学富境地。不禁想起那年回家的夜晚,同样是这个与义丰交界地段。前不着村、后不着店,一片漆黑的它,曾友好地将我们的车拽住“歇宿”。如今,满眼都是青一色高楼住宅和装有灯饰的柏油马路,还有那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地。如果没有路牌,真的分不清那是那了。进入故土,便嗅到“母亲”的气息,暖暖地渗透着每一根毛孔,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意境。尽管我们几乎每年都要回老家一趟,但依然有那种归心似箭的惬意;尽管我们的父母都去了另一世界,但那块热土依然是我们最牵挂的地方!
  车拢时杨中学,带小妹一同回老家戚庄。目睹眼前美轮美奂的教学楼,诗情画意的生态环境,美若花园的装饰景点,油然而生幸福、感动、流泪之感!想当年,这所年已60岁的老中学,只有几栋旧平房的教室,晚自修常要自带煤油灯,吃茶要到街上冲。但那时,她是乡村孩子最奢侈的学校。也是我们兄妹四人吮吸知识的“摇篮”,给我们少年时代留下了最美好的梦想与足迹。路过繁花似锦的学富街道,不禁怦然心跳!谁都不敢相信,当年仅为东、西一条青砖路,从这头望到那头,两边灰蒙蒙房屋的学富小街,如今四面扩展成为“市级卫生镇”、“市级环境优美镇”,有望成为“省级生态镇”。并享有“建筑之乡”、“医疗用品之乡”之美誉。小镇建设已达市级新型小城镇的硬化、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建设要求。前年,学富镇又合并了中兴镇,成为盐都西乡一个响当当的令人刮目相看的大镇了。
  沿一条无比熟悉的宽广水泥路往东直通老家戚庄。车上多了个小妹老师更热闹了,她一会儿将我们当做她的“学生”,而高谈阔论;一会儿将我们当做外地“游客”,大侃学富巨变。正陶然于一片绿色田园风光里,洗耳恭听小妹栩栩如生的演讲。女驾驶员忽然叫开:耶?怪事!这路走过好几趟了,咋越走越不对劲呢?我们大吃一惊,如梦方醒!停车,人人伸出颈脖张望:哇!什么地方啊?似曾相识,可又不对!明明是那么熟悉的路道,怎么会搞错呢?大家的目光一齐投向小妹老师。老师这下脸红了,说平时没事也不常回老家的,但路道应该是对的呀。哥下车一问,人家说早过了,现已到了另一乡镇——中兴。倒车回转,像搞“车试”。好不容易调转车头,往前开了一阵。可一看,仍不对劲。下车复问,人家说走错路了,应该从那绕过去转弯向南……我与小妹不约而同哈哈大笑,说,今日周游乡村美景,实乃一大快事!岂料,话刚出口,嫂嫂朝我俩挤眉弄眼。她悄声说这位苏南女司机有点怪,最不爱看人笑。我俩一听,更忍不住哧哧直笑……
  原来,自修筑231省道后,学富周边多出好多马路,什么人民路,富康路,学勤路,杨斌路,曙光路等,四通八达。尤其于田间出伸出纵横阡陌水泥路无数。无论走到那,到处是青一色的别墅、楼房、马路、水泥路,还有碧绿的庄稼。与城里比之,就是多了大片大片的绿色天地。这,或许就叫做准“农村城市化”吧。
  到了老家,直奔父亲的田地。目睹生机勃勃、碧波荡漾一望无垠的麦田,婆娑缠绵、结满玉荚头戴星黄“花冠”的油菜地,还有埂边那袒露出毛茸细嫩豆角的肥矮的蚕豆。恍惚间,见父母就在这浓稠的绿色里,像孩时跟我们“捉迷藏”。他们一会探出笑脸,一会向我们招手,一会突然不见……不,父母都走了哇!我那含辛茹苦的父母,就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在这千锤百炼的老屋里,成天像忙碌疲惫的燕子,衔泥啄食,一口一口地将我们喂大,自己却常饿昏在田头菜地。待我们一个个会“飞”时,他们却一一离去。                                                                    
  亲爱的父母,您们现在在哪呢?麦子抽穗了,再过一月就“开镰”了,您们就忍心抛下不管?抚摩这块长势喜人的麦子,为何与众不同呢?尽管是他人代种,却毫无逊色,并出类拔萃!是父母在天之灵的保佑,还是因了那些乡邻们的深切呵护呢?我想,二者兼之。哦,忽然明白了!父母虽不在了,可这儿是生养我们的故土,有一种 “打断骨头连着筋”的亲情呀!这儿的一水一土、一草一木,都与我们情同手足,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心里永远装着她!更有那些可亲可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是多么的朴素无华而仁慈厚道!一只土鸡,两斤鸡蛋,半袋绿色蔬菜,足让我们泪流满面!
  是啊,我们并没有失去“家”,家乡永远是我们的家!我们是应该“常回家看看”,看看家乡的变化,看看父老乡亲。这样,才不至于忘根忘本,更不会迷失“回家”的路。
发表于 2012-5-20 09: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棵无根的树是不会成活的!拜读,问好!
 楼主| 发表于 2012-5-23 0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陈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7 10:37 , Processed in 0.01214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