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2-9-22 10:29 编辑
我这50年
1963年,我出生于穷得出了名的江苏盐都西乡。深埋心底的童年印象是:屡修还漏、破烂不堪的土墙草顶的旧房子门口,有几块祖传的“宝贝”小青砖,用来雨天踮脚去厨屋,常怕被偷!在屋里充满着各种“危机”:黄鼠狼、蛇、鼠、壁虎、蟑螂等虫随时侵袭!父辈们总吊着一副哭丧脸,无奈地瞪着一群面黄肌瘦,仿佛永远吃不饱的“饿死鬼投的胎”的孩子!似乎没有(除老大)穿过一件新衣,通常是:新老大,旧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老四老五光屁股!我的衣服还不错,都是上海大我一岁的表姐的旧衣!读书更成问题,入学的路好像遥不可及!在好心的老师三番五次登门“劝学”下,带着亏欠上了学。临期末,拎两斤鸡蛋或捉只鸡送给老师,以抵偿书钱,学费一律减免。
1972年,逢“文革”后期。担任生产队队长的小小芝麻官父亲,被关进牛棚,母亲神志恍惚,爷爷一气病倒,我亦病瘫辍学。那时的我,竟自内心生出一个“梦”,还不知天高地厚地给伟大领袖毛主席写了11张纸的信,欲为父亲平反昭雪。后来,初中毕业,尽管父母丝毫未打算让我读高中,但开学的一天,在几位热心同学的帮助下,凑足9元钱,还有1.5元床铺费是有同学出个点子:与她合床睡!我感激涕零地与她们一同走进时杨中学的校门。然而,每周末回家要4.5斤大米、1.8元(与同桌合订一份菜3.6元)的伙食费,给积劳成疾的母亲又增添了一块心病!爷爷刚病故,大哥要成家,二哥得复习,妹妹还小……而家里负债累累,吃了这顿没下顿!
1981年,历尽艰辛的父母,辗转托人,让我进了令人羡慕的社办厂。每日早出晚归,徒步十几里。此年,改革的春风才真正吹进我们村,农村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核心的体制改革,父亲一下子承包了3亩水藕田,不仅还清了以前的债务,还将土墙换成了红砖墙。那年,我们家分得两亩多地,秋收,家里第一次出现了余粮。假日,一家人第一次团在一起吃上第一顿纯白米饭。4年后,我们家的房子,又变成了高高大大的青砖红瓦房,还奇迹般地亮起了电灯!翌年,工作6年后的我,又如梦似幻地进城读了三年书!
1991年,初为人母的我,已在城里拥有一个小小温暖的家。虽租住于一家低矮的只有八平方米的厨屋里,烧饭在门廊一角搭了个只容下一炉一人的小厨,但终算在城里有个食宿之地,一个同样有着人间烟火与家庭气息的人家。对老家人而言,我已属于城市人。而对城市人来说,我只是个乡下人。所以,我一直徘徊于城乡之间,属于那种半城半乡之人。这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1985年以税费为核心的农村分配关系的改革,给广大农民带来更大的惊喜!老百姓逐步有了自己的粮囤和存款,父母的脸上早露出了满足的笑容。可喜的是,翌年,于单位,我们终于分得一间公房与小厨。那时,我才真正有了家的感觉。
2000年,半老徐娘衣食不愁的我,忽然想起儿时的梦,心里像春虫似的在萌动。于是乎,如痴如醉啃书本,偷偷摸摸“爬格子”,慌慌张张去投稿,做起什么“作家梦”。可梦刚开始,先生怒目圆瞪:“别做梦!半截都下土了……”还搬来病中老爷子训我:“丫头呀,你命是捡来的……你不送老子一站路的话,就好好过日子吧!”惹得众人像看外星人样目视我。想想也是,一个毫无底气的农村黄毛丫头,一个庸庸碌碌的家庭妇女,竟不务实,自不量力地做那不着边际的文字梦!岂不贻笑大方?自那起,我收敛,但不弃。
一晃,竟半百退休之人。50年,对人生而言,可谓不小数字!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生只有一个50年。50年,说慢也慢,说快也快。回顾50年,感慨有余。咀嚼50年,五味杂陈。现如今,身居江南的我,虽不富,但知足。因我不仅拥有高高大大的套间房,还有拥有自己的书房、电脑房。最重要的是先生向我“投降”了!吃着“皇粮”打着工,闲来不忘“文字梦”。十指翻飞文思涌,陶冶情操又益脑。偶见小文登上报,那种感觉太奇妙!优哉游哉,不亦乐乎!
俗话说:人生如梦。其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在圆自己的梦。有人梦想成真,有人梦想破灭,有人永远活在梦中!我应该属于后一种吧。活在梦中,感觉真美。人活一天,梦就依存。
2012年8月20日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腾龙苑47-甲-601戚思翠
邮编213031
电话:0519-8119196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