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依然 (阜宁)周为龙
这个春天,是顾骧先生近年第二次回故乡。 盐阜地区,是顾骧的家乡,也是他参加新四军文工团的地方,比起其他游子,他又多出一份厚重的情感,当年新四军驻扎阜宁,他从抗日联中的教室里毅然放下书包,走进了新四军行列之中,成为一名新四军文工团的战士。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他和他的战友一面为部队演出,鼓舞士气,一面和文工团战友参加战斗,他目睹了战友牺牲在敌军扫荡的枪口下,亲手掩埋过战友的遗体。 今天他回来了,要看油菜花,要品尝家乡的小鱼咸菜,要吃家乡的豆腐百叶。但是每当举起筷子,他的眼里都滚动着泪水,不停地叙述着当年盐阜老乡养育了新四军的情景:家里一个子女送上前线,缸里一把米省给新四军当军粮,房内一块门板送到营房做担架。他也曾经历陈毅军长托子阜宁老乡的过程。一位新四军女干部生子后要参加战斗,雇请当地老乡用担子挑着跟随部队行军打仗,一头担着新生儿,一头担着哺乳的母羊,孩子饿了就喂着羊奶。孩儿起名叫羊羔,这些情景仿佛就在顾老的眼前。同样,新四军官兵用年轻的生命和热血保卫着这片土地上的人民。顾老回忆,当时所说的铁军情,就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以血换血,生命互换着。 顾骧已是八十多岁高龄的新四军老战士,但他记忆非凡,口齿清晰,声音洪亮,只是走路比起年轻人稍慢点。四年前他回阜宁时,独自一人提着一个行李箱,从北京火车站坐一整夜的车到了老家。我们听说顾老回来了,忙着安排接待,顾老对此表示不悦,他说,我是回来看看的,已经退下来了,是个闲人,不要惊官动府,更不能让忙着的人陪着我,只要有个人带带路,把过去的老地方找着就行了。就这样,他走在家乡的田野里,呼吸着盐阜土地上清新的空气,喝着农家的菜粥稀饭,由衷地感到满足。他去了杨集小学,寻找当年新四军文工团所在地,他拜访师生共同回忆当年文工团的情景,赠送几百册书籍给师生们表达自己的心意。 顾骧先生都喜欢春天回来。今年春天,他从苏州讲学结束后,又回到阜宁。还是一个人,一只手提箱,轻车从简。到了县里就提出一个要求,能否找个农家住下来,去看看战友的坟墓,看看地里的油菜花。先生是全国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在文学界可算上个大家,但与老家的文友相聚,却是一见如故。慈祥的面孔,学者的风度,都写在脸上,让你感到亲切和温暖。当然,对于这么大年纪的故乡游子回来,有关部门还是安排了宾馆居住,顾老说,住这里心里不安,至多住一两个晚上,到哪里看看,就在哪里吃农家饭。喻口小街是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踏青玩耍的地方,当他又一次走进小街时,一家家地串门聊天,问长问短,如自家人一样。喻口老人中有人认识这位老人,知道就是顾老先生,私下议论这老人还是当年的风采,乡音未改,模样未变。 谈起对家乡的感情,顾骧先生说,故乡是我生命中的情人,我们祖辈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许多新四军战友安息在这块土地上,我一生的情与这里维系着。 顾骧先生在这个春天里回到故乡,还有一个心愿,就是要把自己多年的藏书捐献给家乡人民。他说,我没有多少财产给家乡,就把这些“古董”奉献出来。一扎扎捆着红线的书,从他手中传递给家乡人民。他笑了,笑得那么开心。 江苏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赵恺先生曾这样描述顾骧:先生学识渊博,举止稳重,言谈中肯,本色如一。我与顾骧先生谈起赵恺的评价,先生坦然一笑说,做人就要宽厚,共产党人要一辈子保持本色。凝望着顾老先生,真切地感受到他本色依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