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07|回复: 0

(冯刚)到范公堤上走一走[092]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11: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4-8-15 15:51 编辑

到范公堤上走一走
冯刚
范公堤是位于苏北盐阜地区的一道长堤,它蜿蜒在黄海岸边,治水利民,它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它给今人以遐思。
范公堤的前身,是唐大历年间淮南节度判官李承奏请修筑的常丰堰。1021年,范仲淹到西溪(今江苏东台)任盐仓监官,见常丰堰失修旷久,海潮泛滥淹没盐灶农田,于天圣元年(1023年)向上司江淮制置发运副使张纶建议重修捍海堰,张纶支持并“上表三请”。朝廷任命范仲淹为兴化县令,调集通泰楚海四州4万余民工,开工修筑捍海堰。不期大潮袭来淹死百余人,朝中责难纷纷。朝廷令淮南转运使胡令仪究其可否,胡令仪急驰至海边,察看后力主修堤。张纶则自请兼知泰州组织保障。天圣四年(1026年)八月,大堤复工。范仲淹因母亲去世离职,丁忧,张纶接手直接指挥。至1028年,全长150里的捍海堰筑成,2600多户难民返乡复业,堤区盐业农业重兴。范仲淹去世后,人们称此堰为“范公堤”。
自古公道在人心。老百姓最朴实,也最有智慧,他们有自己的评判和选择的标准,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唾弃该唾弃的,谁也无法改变。刻意求名、华而不实的往往被人遗忘,不图虚名为民干事的反而声名远播。解除百姓疾苦,为百姓造福的人,老百姓才会把他留在记忆里,铭记在心坎上
然而,反观如今一些党员干部,有的人占据高位,饱食终日,无所用心,无所作为,留下的是一片苍白。有的忙于立竿见影的“政绩”,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大上项目、搞“大手笔”,结果竭泽而渔,留下的是负债累累的烂摊子。有的把持权柄,一手遮天,编织圈子,留下的是江湖习气。有的讲排场、摆阔气,贪图享受,骄奢淫逸,留下的是“花花公子”的坏形象。有的以权谋私,为官一任,刮地三尺,留下的是贪官污吏的骂名。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当领导的口碑是好是差,政绩是优是劣,都会有个说法——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从这杆秤上,可以识民心之向背,判官品之高下,检政绩之盈虚。为官一任是有所建树还是碌碌无为,是造福一方还是祸害一方,不论自己在位时如何标榜,也不管哪一级领导如何评定,离任后干部群众的口碑是最真实、最可靠的评判。他在任时“自我感觉良好”,不足为凭;他在任时接踵而至的溢美之词,也不能算是定论。唯有他离任之后,干部群众对他的评价,才是最客观、最公正的打分。这正应了一句新民谣: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
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理应用它来为人民服务。为公、为民是为官从政的根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戴上了“乌纱帽”,就要把人民利益高高举过头,就要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为官一任留美名,留下心系百姓的好作风、造福百姓的好基业、风清气正的好传统、功利长远的好前景。
当下,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各级党员干部不妨到范公堤上走一走,想一想,扪心自问: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深刻反省自己,身居其位,是否像范仲淹那样想百姓所想、急百姓所急,为百姓办了实事,为后人留下了福祉?从而切实增强群众观念、坚定群众立场,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为民的精神,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之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5 14:27 , Processed in 0.012131 second(s), 12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