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陵园的秋晨 徐卫凤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这个时节,烈士纪念日即将到来,忽然觉得要去县烈士陵园看看,看看那些为国捐躯的忠魂,也看看如今人们在这座园子里的活动情况,因为确知,在这座园子里,牺牲的烈士和如今的人们是和谐共处着的。 清晨,走进大门,远远地望见高高耸立的烈士纪念塔,上面由陈毅亲笔题字的“立德立功永垂不朽”几个大字耸入眼帘,整座塔安放在青松翠柏丛中,庄严肃穆,走到这里,不由得表情严肃起来,在烈士塔面前,我怀着崇敬的心情,顶礼,膜拜。塔的背面是由邓子恢题字的“英名不朽,浩气长存”。为保卫这片土地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是当得起这些题字的。 犹记得中学时代,每年的清明节都要来到这里祭奠烈士,那时,通常全体同学肃立,由学生代表致悼念词,懵懂少年们,心中对烈士是崇敬景仰的,但远没有今天作为成人理解深刻。那时的陵园里满是青青翠竹,祭扫烈士墓又兼踏青,一个清明节过下来,满园被踩得乱七八糟。但我们的心情是快乐的,因为那时的烈士陵园不仅承载着祭奠瞻仰烈士的重任,在文化载体远没有今天多的年代里,陵园似有承担阜宁公园的作用。 在阜宁这片红色土地上,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留下光辉的足迹。革命战争年代,这里经历过大小战斗千余次,先后有3000多名仁人志士在这里牺牲,其中阜宁籍就有1800多名。 我慢慢浏览,在中心路两侧烈士英名墙上,就嵌刻着1854名阜宁籍革命烈士的姓名,其中土地革命时期4名,抗日战争时期392名,解放战争时期1292名,建国后166名。革命战争年代由于条件所限,上千名烈士只能安葬在乡间田野。 县烈士陵园是在1959年初建成的,当时安葬入54名烈士,从此县城有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告慰先烈,激励来者,2009年,县委县政府实施“慰烈工程”,把848名散葬在全县各镇的烈士迁移安葬到县烈士陵园、益林和芦蒲烈士陵园,其中县烈士陵园迁葬574名烈士,至此这里一共安葬了革命烈士628名。有名的和无名的烈士都回到了亲人、战友的怀抱里,他们不再孤单。 如今的烈士陵园与以前相比,前面多了一个占地186亩的铁军广场,这是我县2008年建成的又一民生实事工程,陵园里东面又建了个铁军纪念馆。 烈士们的英魂一点也不寂寞,因为在陵园里活动的人很多。早晨,在陵园西边寂静的水杉林里休闲的人们三五成群,围着桌凳打牌的中老年人较多,但没有喧哗的声音,也许大家都知道尊重这里的烈士们。在有棚顶的花廊下,有两处唱歌的人们,一处在唱革命歌曲《梦驼铃》等,好似唱给烈士听的;一处在唱乡土淮调。还有英姿飒爽打太极拳的。也有人站在烈士墓丛边的小道上锻炼的。这里绝没有乡野墓地的荒凉恐惧感,因为这里安息的是忠烈英魂。这里,生者和逝者是那么地和谐共处,也许先烈们听到看到后来人的幸福生活,在九泉之下也会含笑吧。 数年里我曾经很多次穿过这座园林,但没有详细地看过每一座墓碑,这个早晨,我认认真真地阅读每一座碑上的文字,瞻仰每一个铭刻的英名。这里团体烈士墓有7座,分别是七烈士墓、潮河战斗三十二烈士墓,蒋顾战斗六十二烈士墓,单家港战斗二十二烈士墓,广伏桥战斗十八烈士墓、茭菱战斗十七烈士墓、益林战役二烈士墓。这里还有新四军华中区特务团阜宁狙击战纪念碑,立独立醒目墓碑的有单家港战斗中牺牲的童世明副团长,还有姜继洲烈士。这些大墓碑的北面是有具体姓名烈士的小的墓穴。黑色的一块一块大理石墓碑铺陈在大地上,让人肃然起敬,在烈士墓前,你不由得觉得自己矮小了。 1946年新四军华中区特务团阜宁狙击战中,全营伤亡170余人,其中有19名身负重伤的同志落入敌军之手,面对严刑拷打,个个英勇不屈,誓死不降,最后被穷凶极恶的国民党反动派敌人割下头颅悬挂在阜宁城南门示众,敌人退走后,才由当地慈善人士集中掩埋在阜宁城西门外射阳河边的乱坟堆里。为缅怀先烈,教育后人,特立此碑。也就是说,只能树碑立传,这些烈士的遗骸早就无处可寻。 读到此碑文不由泪濡双目,站在墓地肃穆的环境里,认真地去读每一块碑文,才能更深刻地认识到,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多少烈士舍生忘死抛头颅洒热血,才有今天的人们在这座园子里安静闲适地休闲漫步!在今天的社会里充满正能量的人很多,但也有为数不少的人成为和谐社会的蛀虫,这些人应该经常到烈士墓前来看看,然而很多人忘本了,这些人喜欢大把奢侈地消费人民币,却从不曾想想为人民和社会做了哪些正确的事。当他们站在烈士墓前一定会羞愧的低下头。 我久久地驻足在那些一个个有着具体姓名的烈士墓碑前,读着他们的名字,仿佛看到了他们冲锋陷阵在枪林弹雨中,仿佛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就在我眼前,他们是我们的先辈,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为我们的祖国立下了丰功伟绩,为我们家乡后辈留下了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成为这片土地永远的精神食粮。 我还会来这里祭奠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