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751|回复: 0

[转贴] 【诗词入门】讲座十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 20: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文:

        《诗词入门》学习系列讲座之十八——排律和古风式律诗



    先谈谈排律。        

    律诗限定八句,超过八句,不论长短,都叫排律。排,是排比;排律,就是一直排比下去的律诗。所以,排律又叫长律。

    律诗每两句一韵,八句四韵。排律至少十句五韵,多则有超过二百句一百韵的,习惯于多用正数,为十韵、二十韵、二十四韵、三十六韵、四十韵、五十韵......直到百韵。

    排律多数是五言的,七言排律也有,但很少。古人诗歌分类不列 “七言排律”,少数七言排律也列入五言长律中。

    排律不论多长,必须遵守律诗的规则:

一、必须合于律诗的平仄粘对格式,否则,只能算是古风,不能称为排律。

二、必须要讲究对仗,不论多少韵,除了开头一联和结尾一联不用对仗外,中间无论多少联,都要必须对仗。

三、排律限用平韵;且不论多少韵,都必须是一韵到底,中间不得换韵。

    写八句律诗,对一般作者来说,已经不是轻松的事,写长律就更艰难了,所以写长律的人不多。杜甫的长律《敬赠郑谏议十韵》、《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夔府书怀四十韵》,都在诗题上标明韵数,用以有别于古风。元稹有《春六十韵》、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是最长的了。至于白居易的《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虽然诗题也标明韵数,因为不合上面说的长律的三个条件,只是一篇古风。

    下面再谈谈古风式律诗。
   
    这类诗,一方面有律诗的一些特点:每句七字,八句五十六字,隔句押平声韵,中间两联也有对仗(但不严谨);另一方面它又有古风格调:平仄不全合律,不讲究拗救,对仗不严格。因为它同时具有古风和律诗的一些特点,所以称之为古风式律诗。

    律诗是唐代创立并发展成熟的。在唐代前期,律诗诗体尚未完全确立,原有的古体和新兴的近体同时流行,诗人们大多运用各种诗体,它们互相影响,所以有些古风有时是大部分或一部分合律,也有些律诗没有完全摆脱古风的格调,这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把这些具有律诗的基本形式而又不全合平仄、粘对格律或不讲究对仗的诗,称为古风式律诗。


    王维、崔颢、李白这一批诗人,都生活在近体诗尚未完全确立的时代,他们都既写古体,也写近体。下面是崔颢的名篇《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写从黄鹤楼上眺望汉阳城、鹦鹉洲的绿树芳草并由此而引出的乡愁。岁月不再,仙去楼空,远眺只见绿树芳草,江上烟波,不见乡关,日暮欲归,不知归向何处。这首诗,前半首不合律:首联两处重字,为律诗之忌,颔联平仄失对,上句一平连六仄,下句两个三平夹一仄,且三、四句字词不成对仗,这也是不合律的。所以前半首是古风。但它立意高雅,意境深邃,气概莽苍,感情真挚,尽管它不合律,仍是千古传诵的不朽之作。严羽《沧浪诗话》评论说:“唐人七言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也写过合于规范的律诗。但这首诗,他以立意为主,不以词害意,在前半首就不顾平仄和对仗,而“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奇。”(沈德潜《唐诗别裁》)他在前半首写成古风不拘常规,下半首就整饬归正,先放后收,回到近体格律上来;所以这是一首古风式律诗。

    王维的五律有的格律严格,有的也是古风式律诗,如《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平仄仄仄仄   仄平平平平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仄平仄仄仄   仄仄平仄平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平仄仄平仄   仄平平仄平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仄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平

    这首诗具有五律形式,隔句平声韵,粘连,中间两联较为工整,但是,大多句子不是律句,不合平仄格式。

    李白有的律诗也未脱尽古风格调,五律名篇《听蜀僧濬弹琴》首联:“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出句是仄平仄仄仄,对句是平仄平平平“,都是古风句型。严格地看,按后来定性的律体来说,也应属于古风式律诗。

    在律体定型以后,有的诗人则有意地违反律诗的平仄规则而写古风式律诗。杜甫是写律诗的圣手,而他的《崔氏东山草堂》却是古风式律诗:

            爱汝玉山草堂静,高秋爽气相鲜新。
            有时自发钟磬响,落日更见渔樵人。
            盘剥白鸦谷口粟,饭煮青泥坊底芹。
            何为西庄王给事,柴门空闭锁松筠。

    这首诗除字数、韵脚、对仗合律,从第一句至第六句,每句都不合律句平仄,而且颔联失对,都是古风格调。

    苏轼的律诗大多极见功力,但也写过不遵从律诗平仄规则的诗,如《寿星院寒碧轩》:

            清风肃肃摇窗扉,窗前修竹一尺围。
            纷纷苍雪落夏簟,冉冉绿雾沾人衣。
            日高山蝉抱叶响,人静翠羽穿林飞。
            道人绝粒对寒碧,为问鹤骨何缘肥?

    这首诗的一、四、六、八句都是三平调,而且每句都不合平仄格律,并有一联失对、两处失粘,它只是字数、韵脚、对仗合律。古人把这种诗称为拗体。

    现代也有人写这类古风式律诗,如鲁迅《湘灵歌》:

            昔闻湘头碧如染,今闻香水胭脂痕。
            湘灵妆成照湘水,皎如皓月窥彤云。
            高丘寂寞竦口夜,芳荃零落无余春。
            鼓完瑶瑟人不闻,太平成象盈秋门。

    这首诗是律诗的字数,平韵,颈联有对仗,但对仗平仄不对,有三句是三平调,普遍失对和不合律句,押韵也有不合处。作者用了律诗的一部分形式,却未按律诗的平仄格式来写,所以这是一首古风式律诗。

    《红楼梦》里林黛玉教人作诗时说:“若是果真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讲格律,而必要时可以突破格律,这个主张当然是曹雪芹的主张。我们学写律诗,还是要先讲格律,必要时才可放开,但是应该能放能收。放开或突破,要首先懂得格律,不然就谈不到放开或突破了。如果根本就不讲格律,也就不必学写律诗。


小结:
    上面举出的杜甫、苏轼、鲁迅,都是格律诗功力深厚的行家,他们写点古风式律诗,只是偶一为之。我们却不可以效仿。

      (网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16 21:51 , Processed in 0.01273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