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9686|回复: 162

和茂华网友聊聊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4-18 11: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醉里挑灯以下文字,是即兴文字。是对茂华网友在《如令梦》跟帖中,对我跟帖进行评价的答复,欢迎大家拍砖!
醉里挑灯
茂华网友:醉里挑灯
醉里挑灯
    在图书馆能不能读到最好的散文,这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图书馆。有些社区、街道、为了活跃文化气氛,弄些从地摊上搞来的旧书,再放上几本杂志,几摞报纸,也美其名为图书馆。在这样的“图书馆”内您当然看不到“最好的散文”。醉里挑灯
    如果我没说错的话,您可能根本就没有进过像样的图书馆。(我这样说绝就没有瞧不起您的意思,相反倒是很敬重您了,因为您从初中一年级就失学了,能通过自学到现在这样的水平,实属不易!)就拿我们学院的图书馆来说吧,藏书120多万册,至于各地的报刊和杂志,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料差不多都能找到,另外我们图书馆还和国内的很多大专院校保持着业务上的联系。就这样,我们学院的图书馆在高校资源评比中,才属于刚刚及格的水平。即使如此,在这里能“读到最好的散文”也应该是最起码的要求。醉里挑灯
     其实我和您一样,也不是科班出身,但是我现在住的这栋楼是我院中文系的教师楼。中文系的老师们常常拿我这个数学老师开玩笑,这样呢业余的时间和他们接触就相对多一些,再加上自己从上学时就喜欢练笔,所以把“中文专业”当成了第二职业。尽管这些年也写过不少东西,但大都上不了台面,纯属“雕虫小技”。无论写作手法,或是思维模式,行家一看就知道不是“行货”。醉里挑灯
     我这个人非常的倔强,用我爱人的话来说,就是:凡事太爱计较。但是倔强归倔强,计较归计较,我做事情动机很纯。用句现代网上的流行语来讲就是:对事不对人。即使再反对你的观点,但我绝对尊重你说话的权利!比如这篇《如令梦》我就是看不懂。这完全可能是我的水平还没有达到读懂这篇文章地步。但是,我绝没有“棒杀”这篇作品。再说了,如果真是好作品,我也“棒杀”不了!醉里挑灯
      图书馆我常去,除了查阅一些本专业的新资料外。大多是为了放松心情,比如浏览一些各地的报纸,读一些大众文字等,感觉挺逍遥。醉里挑灯
     任何人,不管学什么专业,也不管知识底蕴多么深厚,在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中,都会有他的知识盲点,都会有我们一时搞不懂,甚至终身搞不懂的东西,这些毫不奇怪,因为我们的认知水平总会受到这样或是那样条件的限制。再有,我们的思维能力往往不能完全展现我们应该具有的“第六感觉”,逻辑的运用也往往不能跳出“自我欣赏”的小圈子。醉里挑灯
     我说不要盲目的迷信名家,因为名家也是人,名家之所以成为名家,是因为名家在某个特定的时期,他的脉搏跳动顺应了历史的频率,他把握住了时空的框架,早于他人答完了社会考卷。这是我们这些非名人永远比及不了的。但是名人也有“过渡期”,高峰过去了,他也就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这样的例子太多了,举不胜举。名人就如同一座北京的四合院,曾经一个时期很是辉煌,很是实用。但现在不行了,在众多高楼大厦面前,他是那么的孤单,尤其是在耕地严重短缺的形势下,就更没了它立足的必要。但它毕竟辉煌过,毕竟为我们的上一辈带来过“安身”之福,所以我们记住它就是了,把它放进我们思想中的博物馆有什么不好呢?醉里挑灯
     记得醉里有位网友说过这样的话:山珍海味,鸡鸭鱼肉都是上等佳肴,但是对于不爱吃它的人来说,它们绝对算不得好菜肴。我就喜欢吃窝头咸菜,窝头咸菜对于喜爱它的人来说就是佳品,难道不允许吗!名篇也是如此,我们个人觉得好,但未必大家喜欢。如果大家都不喜欢,都读不懂,我看这样的名篇,也就空有虚名了。名篇大都是出于名家,但是名家的作品大都不是名篇,有些名家就是靠着“名家”二字生存,这不能不说是名家的悲哀。醉里挑灯
     目前在网上有些人,并且这样的人还不少,连起码的写作技巧都没掌握,写的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逻辑混乱,但却故作姿态,故作高深,这样很不好。作文如同做人,对于有些方面的东西,懂就是懂,不懂就是不懂。不懂说明我们水平不够,还需要学习,千万不要不懂装懂,那样就要让人笑话了!醉里

[ 本帖最后由 斜阳 于 2009-4-18 13:23 编辑 ]
发表于 2009-4-18 12: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完全赞同斜阳的观点。
另外标题应为:“和茂华网友聊聊天”
发表于 2009-4-18 12: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文人应该有包容的心态,不过分崇古,要知道,最辉煌的永远在后面。
茂华兄的经历可能对作品造成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09-4-18 12: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的帖子

谢谢!
发表于 2009-4-18 21:39: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过的散文,它们给我留下了印象,也影响了我。

鲁迅的《朝花夕拾》《夜草》。

梁实秋《雅舍小品》。

周作人散文。

张爱玲散文。

徐志摩散文。

冰心散文。

 沈从文散文

林语堂 

钱钟书散文

巴金散文。

《古文观止》。

唐 宋 八大家散文

朱子清的散文。

俞平伯散文

.郭沫若散文

汪曾祺散文

贾平凹散文

余秋雨散文

夏坚勇散文

李存葆的散文

余光中

.三  毛

.丰子恺

.王小波   

史铁生
  
孙  犁  

王蒙

.卞毓方

还有一些名字可能要漏掉。但这些人的散文作品优秀量不多。
发表于 2009-4-18 22: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要谈谈风景:

  写得最好的俄罗斯作家。像屠格涅夫的文字, 蒲宁的文字,契诃夫的文字,普里什文的文字。

     巴乌斯托夫斯基,冠有抒情散文大师称号。作品洋溢着诗人的浪漫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人与自然是他作品的一个重要主题,他笔下的草木、动物和人和谐地融为一体,流露出一种原本的美。名人回忆也是他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笔下的高尔基、契诃夫、列维坦、格里格等艺术家的生活片断,精准地描绘出其人的特质,成为一幅幅不可多得的人物肖像。主要作品有《金蔷薇》、《北方的故事》、《一生的故事》。
,曼德尔施塔姆的文字,赫尔岑的文字,还有写《白轮船》的那位。

    在历史坐标上搜寻俄罗斯散文,我们很难说其传统多么悠久,但是,令人惊奇的是,在几百年的嬗变过程中,俄罗斯散文始终保持了其绵延不绝的历史谱系。

   俄罗斯散文是这样一个具有包容性的文体:无论作者身份如何,年龄悬殊如何,时代相隔多久,风格差异多大,它们共同展现了俄罗斯的气质,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如同光学玻璃凸而上反映出的风景砥”,纯净、清澈而优美。

    只有那些人,即心灵是由纯粹俄罗斯元素化合而成的人,以俄罗斯为故乡的人,心灵的构造细密、能够理解外表平淡的俄罗斯歌曲和俄罗斯精神的人,才能够完全理解这些作品。别林斯基如是评论酱希金,而这也是对作为通俗文体的俄罗斯散文——俄罗斯精神表征的评价。

           我一直深深喜爱流亡的约瑟夫·布罗茨基的作品,无论是他的诗歌还是他的散文。也许,阅读布罗茨基的作品与阅读其他俄罗斯诗人相比唯一不同的是,当你阅读的时候,不仅仅是阅读而已,会不断遭遇到其他的人,比如奥西普·曼德尔施坦姆、比如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宗崇茂有文记录和思考),比如安娜·阿赫马托娃,比如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这是一道闪光的散文金链,这是独特的俄罗斯文化在世界大地不同角落生长扎根的见证。布罗茨基面对他的身后不断闪现的身影。

        布宁的《乡村》的确令人惊叹折服。”
  布宁在国外的生活可谓举步维艰。但他仍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诠释着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怀。《寒冷的秋天》的主人公在临终前说到:“回想起自己走过的一生,我常常自问,我这一生中有什么可让我刻骨铭心的呢?答案是:只有那个寒冷的秋夜让我魂牵梦萦。它就是我的一切,其它的不过是过眼云烟”。
  

[ 本帖最后由 吴茂华 于 2009-4-19 08:43 编辑 ]
发表于 2009-4-18 23:0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讨论,在这样的讨论中至少说我们已增长了知识。
发表于 2009-4-18 23: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年读过的有点印象的散文

  
《黑暗中的阅读与默诵》夏榆

《山居心情》韩少功 

范曾的《趋近自然》

朱增泉的《春秋四方混战(上)》

韩小蕙的《岳茔享堂、三碗清水及其他》

王充闾的《良言美语》

王岳川的《世纪老人的十个瞬间》

黑陶的《中国册页》

李锐的《烧梦》

叶多多的《那时的爱情》

江子的《周家村笔记》

夏立君的《时间之箭》

塞壬的《转身》。

庞培的《海鸥》《西藏的睡眠》

谭延桐《用黑亮的声音去填补空白》

江少宾的《倦鸟》

格致的不少散文

刘亮程的不少作品

凹凸的文字

冯唐的《浩浩荡荡的北京》

雷平阳《我的云南血统》

于坚的很多作品

北隐的散文《孔子到底离我们有多远》

阿贝尔的《火车四周的风景》

梁衡  不少大气的文字

季羡林《九十述怀》

谢宗玉散文  

周同宾《饥饿中的事情》

祝勇《衙门》

李木生《圣地三女性》

马力《走吕梁》

冯秋子《我跳舞,因为我悲伤》 《白音布朗山》 

《音乐履历》张承志

《惊蛰》苇 岸《大地上的事情》

刘烨园作品

王英琦作品

《读莫扎特与忆乡村》 耿 翔

〈〈半个父亲在疼〉〉·庞余亮

〈〈五道梁落雪 五道梁天晴·〉〉王宗仁

〈〈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
发表于 2009-4-18 23:4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个都没看过
发表于 2009-4-19 00: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图书馆能不能读到最好的散文,这要看你去的是什么图书馆。有些社区、街道、为了活跃文化气氛,弄些从地摊上搞来的旧书,再放上几本杂志,几摞报纸,也美其名为图书馆。在这样的“图书馆”内您当然看不到“最好的散文”。

  我最早是在县图书馆看的书。
  后来,在盐城市图书馆看的书。
   在南京图书馆也找过书。
  等经济允许的情况下,我一般是把能买下来的书买走。盐城的书店的部分工作人员还认识我呢。
   还是钱的关系,我更喜欢在地摊上买书。便宜啊。《金蔷薇》《白轮船》《圣经》《世界经典散文》(德语卷)《鲁迅日记》,还有五毛钱一本的《散文选刊》,人家一般为我留着呢。

   在网上,一些好的文学网站上的散文,特别是精品文字,我下载研读。

  在一些狭路的书与报纸上也能读一二好的散文。

  读书,和官员赴宴一样,腻烦。眼光更是挑剔。因为读一般的文字,提不起精神。

  我现在主要写诗歌,没什么时间去写散文。

  等有空,还是要写散文的。等有时间和钱,我还要去国家图书馆,还有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对于作家来说,我想,世界上最好的职位就是博尔赫斯的职位,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

  阅读的视野要开阔,要有自己的选择,要有提高和升华的感悟!

[ 本帖最后由 吴茂华 于 2009-4-19 01:02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4 12:30 , Processed in 0.033273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