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6715|回复: 38

[原创] 随笔:山水之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27 19: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松飚 于 2011-11-5 10:26 编辑

山水之爱


文/松飚


山水之乐,人皆爱之,无论凡夫俗子、仁人志士、帝王将相、墨道儒佛等,概莫能外。而山水之爱,或耽于耳目,或托于情志,或根于心性,雅俗有别,深浅不同,境界殊异。


耽于耳目者,乃山水之过客。芸芸众生,熙熙游人,组团也罢,单遛也罢,但凡风风火火赶集般奔驰于名山胜水之间,急急匆匆竞走般跟逐于导游领队之后,忙忙碌碌取证般劳顿于拍照留影之中,偷偷摸摸作贼般留迹于崖岩壁树之上者,皆属此列。此类游客着意于山山水水之形貌,醉心于到此一游之风光,以一睹为快,以经历为荣,以猎奇为乐,吾谓之“形游”。


托于情志者,视山水为朋友。世事纷争,有志者不胜其烦;人情寡淡,重义者不堪其悲;鸡毛蒜皮,风雅者不耐其俗……惟山水自在,不受其扰,百代千载,泰然处之。故仁人志士、才子墨客、英雄豪杰、帝王将相失意落寞之时,多会寄情山水,以畅胸臆,循迹人文,以遣情怀。此等游客,见风云怒号、浊浪排空而生悲怆之意,闻溪泉叮咚、鸟鸣啾啾而发怡然之情;览山雄水奇、碧海晴空而起凌云之志,赏樵声渔歌、燕语呢喃而思烟火之乐;观悬崖深谷、烟霭浩渺而有不测之慨,憾虎啸狮吼、鹰唳马嘶而萌杀伐之心;看弱草掀石、碧水穿崖而坚不懈之求,听松飚雄浑、潮声浩远而畅旷达之怀……情随景迁,意合物移,俨然视自然万象为心声、山水名胜为知己,吾谓之“意游”。


根于心性者,与山水如手足。手足者,血脉相连,意气相合,心性相通,乃一体之分身也,无需界定而自为一类,不必磨合而天然相融,即便分离而仍为一体。世间有一类人,不论其凡身处于何境、心志用在何处,其心性皆与山水同宗同源、同声同求、同振同应,污之不秽,曲之不能,更之不移,非言语而可备述矣。此等人未必皆是仙风道骨,却必有清朗之气,能洞察人心者方能感悟其与常人之不同。此类人游历山水,不为耳目之娱,不为遣兴寄怀,不为遁世疗伤,如在家园闲庭信步,如回故里复温童心,如遇手足聊叙相思,极致者与山水心心相印,不需言语而自闻其声,不用察颜而自会其意,不假声色而自知其心,不必留影而自居其中,虽有人物之别,却无沟通之碍,如身与影之不可分、正与反之为一体、呼与吸之相呼应,吾谓之“神游”。神游山水者未必居于深山、藏于老林,或混迹凡尘,或静守雅阁,或修学科研,或为政济世,或隐于深寺……一切皆有可能,惟非同类、高人而难识见,所谓无缘对面不相识也。此类人即便耳目不见山水,而山水自在心中矣!


以吾“三游”之论观照游历山水之人,无论工农商学、墨道儒佛、达官显贵亦或先贤圣哲……其山水之爱俗雅之分别、深浅之不同、境界之高低昭然若揭,岂因其身份之异、文水之别、时代之差、地域之分而有偏颇耶?然则复视古今中外诸多因循之说、成见之论,明眼之人可见其谬乎?  

(因发现“文章屋”网站未经本人同意,将此文用于做广告,特声明:未经作者同意,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引用。)

                                  (2011年6月22日凌晨3:35于家中)

发表于 2011-10-27 20:3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一篇散文,我从中很难找出“的地得”,看见作家的文字功底。

其实与文字一样,也是理想化的展示。

游山玩水,通俗说就是自己从活腻的地方到别人活腻的地方看看。还有就是我还没有看到桂林与丽江出现大作家把本地山水写得永垂不朽。

文中三境,可能有人一境也没有!


建议此文精华,请斑竹考量!
发表于 2011-10-28 07: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1-10-28 07:50 编辑

非常了得。赞一个。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0:3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戚涤尘


    谢涤尘、茂华两位版主抬爱!
发表于 2011-10-29 11:0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精华所付,实至名归!
       我仿佛看到到了现代版的“醉翁亭”!
发表于 2011-10-30 01: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些话。
     松飚网友:
      我读了您发在这个论坛上的所有文字,同时也非常欣赏您的个性!
     目前有人动不动就把一些行为上升到理论高度。仿佛理论无所不能,仿佛理论能解决一切问题。
     有些人在地方小报或是不入流的杂志上发了几篇文字,就以为自己是理论家了,动不动就给人家讲理论。并且听不得任何不同意见,听不得任何批评之音,您说这样的人不是挺可悲吗?
     还有些人,连最起码的中国话都说不好,满嘴的白话,满嘴的胡言乱语,写的东西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云山雾罩。却也以文学家、以作家、以诗人自居,我们不禁要问这些人,你配吗?  
    笔者长期在高校从事教学活动,不客气地讲,形形色色的学者、专家、作家见得多了。如果说在一个小城市里,博士、硕士凤毛麟角,在高校当中,哪怕是不太入流的高校当中,博士、硕士也比比皆是(我们经济系数学教研室15位教师中,博士5位,硕士8位)尤其近些入校年轻教师,大部分都是硕士和博士。
    现在,博士也好,专家也好、作家也好、学者也好,有真本事的寥寥无几,能够独立思考问题的寥寥无几、有率真性格的寥寥无几。他们中间很多人之所以“闻名”,完全是靠乡党之间的相互吹捧,相互抬举。
    我始终这样认为:如果你是搞理论研究的,你写文字大众读不懂,或许还有情可原。但是如果你是搞文学创作的,你写的东西让大众读不懂的话,那么你写东西就是垃圾!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1:18: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松飚 于 2011-10-30 16:58 编辑


回复 [url=] face=微软雅黑>href="http://www.9000xp.com/redirect.php?goto=findpost&pid=409341&ptid=162228"

斜阳老师:

非常感谢您的真诚点评,也非常欣慰能在坛里遇见您这样眼界宽广、性格率真、既有真知灼见又能平等待人的老师!   

您的看法,我非常赞同。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文学虽然已被边缘化,但仍有众多的爱好者,前者是文学的悲哀,后者是文学的欣慰。在众多爱好者中,无论名人大腕,还是普通文友,既有诚实写作、坚守本真、只为爱好者,也有喜欢炒作、追风跟潮、实为名利者,而喧嚣尘上、虚张声势、狂妄自大、盛气凌人乃至拉帮结派的往往是后者。对此,明眼人看得很清楚,但囿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很少有人愿意点破,而敢于说真话的往往容易遭到棒子的围攻,被另类视为“另类”。我也是个俗人,平日行事低调,大体遵守中国人通行的处事哲学,但由于对于居高临下、盛气凌人的说话方式的反感,和对于侮辱我智商的措词的不能接受,偶尔多说了几句、说过了一点,自知已经得罪人,这样做或许对于论坛和文友有利,但对我个人却是不“划算”的,因此已经决定吸取“教训”,悬崖勒马,回头是“岸”。对于写作,我只是个业余人士,10多年前,常有些文学类的稿子见于大报小刊,后来调到党委部门工作,由于工作特别繁忙,也是为了前程生计,也就不写文学类的稿子了,直到去年调到新单位,工作相对轻松,才又从去年6月份开始写些文学类的文章,主要是诗歌和随笔,写的不多,虽然大多数已经在省市级报刊发表,但我自知才情和功力有限,与坛中各位版主和部分文友相比,仍是小巫见大巫,需要不断努力和潜心学习。真正的大鱼是沉底的,最近我翻了一下《1978-2008年盐城文学专辑》(诗歌卷),发现其中大部分作者都不在坛中,如阜宁本地的张大勇,我是比较喜欢他的诗歌的,但在坛里却从没见到他的影子,还有的作者虽然是坛友,但也是偶露峥嵘,像刘炜那样有实力且来得多的是少数,由此我知道自己不过是个傻冒,在一个不该说话的地方说了不该说的话,做了一回蠢事。但我对于“坚持用听得懂的语言写看得懂的诗”的观点是不变的,也是这样实践的。诗要有内涵,要有深度(我指的是思想、情感、感受等),要有咀嚼,但一定要让人看得懂(当然不是篇篇让人人都懂,也不是让人人都懂得一样多、理解一样深,因为各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如果连大学以上学历且语文肯定不是不及格的人士甚至是其他诗人、大学教授、专家学者都读不懂的诗,我认为肯定不是好诗,只是个人的梦呓,不必迷信世间真有超人存在。我这样的认识也是逐渐形成的,其实我在10年前写的东西也有不太好懂的。举个例子说,2001年我写了一首较长的诗《旁白》,这是一首自然喷发、一气呵成的诗,并未刻意运用什么技巧,写成后也极少修改,现状即是原貌,贴到当时的“扬子江诗刊论坛”上,子川(很少评帖)、杨柳依依(可能后来改名东篱)、蓝马等人都作了评析,子川观点之一认为吸取了“赋”的写法,杨柳依依说“表层意思句句好懂,深层涵义似懂非懂”,不少文友也说这首诗“有味”,版主老铁将其收进了“精华区”;但是由于天津一位擅长诗评的文友对诗的内涵所作的解析与我的写作本意相去甚远,由此使我产生怀疑:这样的写作路子对不对?尽管在当时来说,这首诗绝对要算“好懂”的诗。自此以后,我写的诗都力求好懂,绝不人为地制造阅读障碍,但也有文友至今还说,其实《旁白》那首诗的风格挺好的,应该保持下来,对此我本人至今也吃不准那样的风格好还是不好,应不应该保持和发展。今天难得遇到斜阳老师,马上我把这首诗贴在后面,请老师指教,也欢迎文友们各抒已见。目前,诗歌写作在各种文体中流派是最多的,很难说谁好谁坏,但是诚实的写作者不应盲从,而应通过自己的探索确立写作的方向。

今天星期天,时间宽裕,拉杂写了这些,就教于斜阳老师和各位版主、文友。祝诸位心情愉快!文笔风流!


附:拙诗《旁白》

旁 白


松飚


题记:虚幻比真实更真实,

真实比虚幻更虚幻。


华灯  细雨  五千年长街

空旷而迷

一柄墨布伞

踽踽独行

像一个持戈游弋的古代士兵


有一个人  落在后边

不是影子

那是我

我落在我的后边

我  目光暧昧地看着我

独自前行


像一个持戈游弋的古代士兵


他要捍卫些什么呢

他护卫过武王伐纣的车驾吗

或者  手持的不是兵器

而是一管硕大的狼毫  为孔子伴游

孔子用过狼毫吗  他是

七十二贤中的哪一位呢


不  也许他在寻找什么

瞧  他低着头

是在寻找失落的金币

还是枯萎的玫瑰  还是




——就在你的身后啊

你不是多少次想丢下我

去寻找快乐吗

为什么又不让我离开


拐过街角

趁霓虹一闪  我想溜走

我不忍心看着你

我的主人  我的奴仆啊

像行尸走肉

多少次  趁你大碗喝酒的时候

趁你疯狂奔跑的时候

趁你失神凝眸的时候

我想溜走  想飞(像蝴蝶一样)    
            回

        到         
   玫瑰盛开  白莲飘香  竹影摇曳的家园

可总是走了一半

又折回来  扶着你

回到我们寄居的那间宿舍

那间——镶着蓝玻璃的集体宿舍


可是今晚

你要走到哪儿呢

扛着那么大的一管狼毫  一件兵器

就算绵绵细雨是上等的好墨吧

就算大地如街道是一张闪亮的白纸

你能改写或者捍卫历史吗

一个人的历史

一颗心的历史

一个民族的历史

一个时代的历史

一种生物宿命、一粒宇宙尘埃的历史

也许  你只能留下

一个小小的标点  或者

一声短短的叹息

走进一条长街的历史

(像一个小小的雨滴)


要不  还是回去吧

我的主人  我的奴仆

回到  我们寄居的

镶着蓝玻璃的

集体宿舍  那儿有

结实的铁架床

和永不凋谢永不变色的

塑料玫瑰  以及

挂在墙上的春天

2001.10.23晨5:29于三村宿舍)



发表于 2011-10-30 11:3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写文字才6个多月,不过跟在各位后面学得不少。我懂得少,但我用我的眼睛看。现在还是只敢说两个字,学习。
发表于 2011-10-30 16:2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人生在世,最难的恐怕就是能够准确地判断自己真正追求的是什么,需要放弃的又是什么。松飚先生所说的山水之“神游”,倦客理解即四字:返璞归真。即人生第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样的境界,倦客认为并非与生俱来,而必是在其经历好奇、诱惑、迷茫、彷徨、挣扎后所达到的理性、洞察之境界。
    文章思路清晰,浑然天成,是难得的佳作!精华实至名归。
    先生所贴之诗,倦客浅陋,难领会其一二,斗胆说句自我感受:作者写作此诗之时,内心并不澄澈,心里有矛盾,有挣扎,所以也许并未达到作者所要表达的高度。
    另先生跟帖言什么话说错了地方,倦客不完全理解。非近期不见张大勇或者某某某必坛中无知音,坛非一日,潜者众多,不回帖者未必不看帖,不注册者未必不关心,管他大鱼小鱼,爱我所爱,无怨无悔。另告知,张大勇在坛中所贴文字不少,只是近期工作繁忙不能至,他的注册名有两个:张大勇、冬桦,先生可进入论坛高级搜索看到他的文字。
    总而言之,看到先生的作品,倦客欣喜,感谢,问好,祝福!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0 16:4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天涯倦客


    不愧坛主也!虽非句句赞同,但心悦诚服!关于对《旁白》的看法,我暂不发表意见,避免影响他人观点,将来我会与你或更多文友交流,包括自我解读。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2-5 02:50 , Processed in 0.01911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