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分析家

感觉日本(梁晓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抵抗”悄悄发生,就在日本



    日本“新生代”中的女人当然并没全变成不会害羞的古怪动物。对性的羞耻
感之消弥不等于作为人的羞耻感的彻底消弥。羞耻感的消弥也并不就意味着不会
害羞了。如果说生育是女人的第一天职,那么害羞便是女人的第一本能。事实上
日本的年轻女性都很容易害羞。甚至比其它国家的,尤其中国的女孩儿们更容易
害羞。包括那些热衷于参予电视“女性专题节目”之娱乐的日本女孩儿。她们在
电视摄像机前脱光自已的衣服不害羞,但是当她们恋人脉脉含情地注视着她们,
她们依然不禁地会羞态有加。
  一天我们走在路上,路旁有两个女孩儿向人们奉送什么。免费奉送。我已经
走过去了,但是她们追上我往我手中塞。李准(老作家李准)正巧走到她们跟前
,向她们要,她们却摇头不给。
  我看时,方知是妓女自己替自已做的广告。一打装在塑料袋里的餐巾纸。夹
着她们几乎全裸的玉照,印着电话号码和住址。
    我反身走回去,先对李准说:“前辈,她们不给你,是看你太老了!”
  将她们给我的,塞还给她们,同时从兜里掏出一打餐巾纸,表示我并不缺餐
巾纸。
    我见她们都刷地红了脸。
    我的动机很恶劣──是想以那一种方式试探一下,看她们是否会害羞。
    她们害羞了,我却整个下午都在谴责自己不应该……
    日本的男青年们也绝非都是些专善踏花折柳的“浪荡公子”。事实上,“新
生代”们大多数远离色情业。他们似乎更喜欢聚会、旅游、带着“相好”在节假
日去住便宜的“情人旅馆”。虽然,他们的情人可能是常换的。这符合那样一条
规律──生活中不限量的东西,便不再是人们贪婪没够儿的东西了。我至少向五
六个人了解过。他们中有日本人也有中国人。有中年人也有青年人。有男也有女
。我了解时的态度是很郑重的。他们的回答也很郑重。我是以他们的回答为根据
的。我相信他们的回答不但是郑重的,而且是诚实的。相信他们并未掩饰什么。
    有天下午我接连逛了几家书店。每家书店都陈列着色情刊物及色情影带。有
些明摆着。有些封在黑色的塑料套里。而地下室售音碟音带。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留意观察,见青年男女们在一进来,十之五六是径直就奔地下室的。我顿
有所悟──为什么日本青年男女中“发烧友”多,“追星族”多。当色情文化裹
携在大众文化之中,泛滥地包剿着他们和她们,而他们和她们又厌倦了,腻歪了
,相比而言,做“发烧友”和“追星族”,倒意味着是心理“卫生”心理健康的
选择了。否则,他们和她们又用什么去充填精神呢?希望他们和她们,大众文化
的消费主体,都变成所谓“精英文化”和“学者文化”的追随者鉴赏家,不是有
点儿过于浪漫了么?
    他们和她们感兴趣的书是各国的传记文学。历史人物,当代名流,各国政治
家实业家影星歌星的传记,都是他们和她们会拿起来翻一翻的。日本青年,似乎
对大厚本的,揭秘战争事件政治内幕的书,普遍的不太关注。关注的是中老年人
。我没发现一本中国作家的日文书。一本也没有。没有当代的,也没有近代的。
有《红楼梦》和《三国》,被冷落地陈列在那儿。不是陈列在角落,而是陈列在
最显眼处。分明的,书店方面是巴望着尽快售出的。但在半个小时内,没人去碰
一下。看来,并非像我们的某些媒介所宣传的──中国文学在日本怎样怎样,也
许十年前怎样怎样过一阵子,现在早就不怎样怎样了。对于中国文学、中国影视
在日本,包括在其他各国的发行境况,我们国内的宣传,往往是夸大其词到了令
人震惊的程度的。有时是作家、导演编剧的自夸,有时是媒介偏爱式的代夸。
    最多的是言情小说,一小本一小本的。崭新,便宜。翻的人照样廖廖无几,
买的人更少。
    还有许多刚出版发行的“人体写真集”。其人自然是女人,其体自然是裸体
,标价在二干五至三千日元之间。青年翻的不多。偶有中年人拿起翻看一阵,往
往只翻看,并不买。在日本,那不属于“色情画刊”,冠以“写真艺术”。
    毫无疑问的一个事实是──日本当代青年,尤其当代男青年,对色情文化所
持的态度几乎是不屑的,色情文化在日本不再是有丰利可图的“文化商品”。即
或色情描写细腻到“官能小说”的地步,也还是望青年而兴叹。
    为了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判断,又一日下午,我请翻译陪我到一家电影院去,
同一影院有四五个小放映厅。我请翻译在放映前五分钟,引我到放映最色情的一
部电影的放映厅门旁。票价二干五百日元。他以为我要看,不好意思他说他没带
多少钱。我笑了。我说我不是没带,而是自己根本就没有日元。我说的是真话。
导演谢铁骊借给了我一万日元,我当然不想花掉一半看一场色情电影,何况时间
也不允许。我说我只想看看看电影的人──直至放映厅的门关上,我和翻译共同
统计的结果是──大约一百五十人中,三十岁以下者十人。二十岁左右的六人,
包括在十一人内。青年女性二人,包括在六人内。她们是结伴而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问翻译为什么中年以上的男人们反而要看色情电影?
    他说这很自然啊!他们都有了较稳定的职业、地位、家庭了,是些为人夫且
为人父的男人了,去红灯区要消费太多的钱,带女人去住“情人旅馆”怕被老婆
知晓。看场色情电影,无伤大雅嘛!年轻人在性方面较为自由,又何必看什么色
情电影呢!
    另一个毫无争议的事实是──色情电影挽救不了正在坠入低谷的日本电影业

    这一点与我们中国的情形刚好相反──我们的某些导演、编剧,磨拳擦掌的
,似乎正打算靠了“色情”二字加强一部电影的所谓“卖点”。
    而我们的观众,似乎也正虎视眈耽地瞪大了双眼期望者,仿佛有点儿望穿秋
水,很不耐烦了。
    第二天我们观摩的日本电影,是一位青年男导演的处女作。一部纯情的,内
容“乾净”得连拥抱和亲吻镜头都没有的青春片。通过两个同名的女青年的交叉
回忆,刻画一个男中学生对女同学的隐藏得极深极深的单恋……
    这样的电影,据说还是日本当代男女青少年乐于一看的。
    性的自由和解放,使情进而在现实的“爱”中,成为至可宝贵的元素了。故
他们和她们。对“情”,尤其对“纯情”,倒似乎更“情有独钟”了。这又应了
那样一条规律──缺什么,本能地补什么。
    日本当代青年,正是靠了这种本能,“抵抗”日本色情文化和色情业的包剿
。一种低姿态的默默的“抵抗”,一种“温软”方式的“心理革命”。
  总而言之,日本“新生代”中的男青年,并不纨绔,身上也绝无痞气。“嬉
皮士”极少,“雅皮士”更少。或曾时髦过,但早已不时髦。他们只不过有点儿
颓废,但并不糜烂。除了在工作中尚要表现得精神抖擞,必须振奋,此外他们不
知还需为别的什么那样?似乎也只有颓废点儿,才能找到点儿与日本当代生活不
至发生冲突的自在感觉,那是一种于自己无损,于社会无害的颓废……
    至于普遍的女青年,撇开由于性羞耻感的消弥,有时在我这样的中国男人看
来,显得“二百五”,显得“十三点”不谈,其他方面,倒也不失可爱。
    我在国内时。曾听到有同胞说:“一个中国男人,最好是拥有美国的绿卡和
房产,拥有日本的汽车和老婆。拿这两个国家任何一国的工资,但是一定要在中
国上班。”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国“绿卡”身价高,美国住房宽敞有花园,而且买房优惠条件多;日本汽
车便宜实用,日本老婆温顺而对丈夫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往往采取无为而治的夫人
政策;美元和日元都是坚挺的硬通货;而在中国上班最可以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吊二郎当……
    我在日本的十天内,曾听有同胞说:“我们的一些好女孩儿,到日本后,反
而变坏了,厚额无耻了,与在国内时判若两人了;我们的一些坏女孩儿,到日本
后,反而变好了,出息了,争气了,也与在国内时判若两人了……”
    我不知同胞的话有多少根据。我想那话中一定有这样的意思──你若内心向
往堕落,日本可使你堕落诱你堕落的方面太多太多;你若渴求自强和成功,只要
你比周围的人付出的大,日本也会提供给你相应的机会。某些所谓“好女孩”,
在国内放纵和堕落的机会与条件太少了;某些所谓“坏女孩”,在国内证明自已
实现自己的机会与条件太少了。所以她们到了日本,就都会朝她们内心向往的方
面一头扑去……
  这么一想,则觉得同胞的话未必毫无根据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人性的“返朴归真” 还是人类的“文明后”预兆?



    离开日本前一天晚上,几名中国男女留学生来看我,在我的房间里侃侃而谈
,此前我并不认识他们。他们说的多,我说的少。不管他们谁说,也不管发表对
日本的哪方面的见解,我一概洗耳恭听。
    一位脸庞白白净净,戴精美眼镜的女留学生说──日本当代青年的活法,是
一种“返朴归真”的活法。只有一件事是值得认真的,那就是挣钱。有钱花了,
其他一切方面,包括性,自自由由,随随意意,跟着感觉走,由着情绪来,挺棒
的活法儿!不就是我们中国人常喋喋不休的“返朴归真”么?
    我听出“返朴归真”四字,她其实是专指性事而言的。
    我当然与她的观点有歧义,但也并没反驳,姑妄听之而已。何况当时我很困
,靠吸烟撑着,奉陪着。
    其中一人学位最高,正攻读“博士后”。
    我忽而由“博士后”想到了“文明后”──物质相对丰富了,社会严密地秩
序化了,社会矛盾大面积地消解了,性也最大限度地公开化了,自由化了,构成
“人格”的含意大部份嬗变了,人的精神冲动整体上减弱了……
    人在这一种“文明后”的阶段会如何呢?日本似乎向我提供了种种预兆。
    但是我没想得太深,也就没将自己“文明后”的看法说出,唯恐引起讨论,
客人们迟迟不走,我迟迟睡不成觉……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言还休的日本人



    同是“二战”的祸首国,日本的结局与德国有所区别。与意大利尤其有所区
别。意大利的法西斯头目,是被他的本国人民吊死的。墨索里尼成为希特勒的“
生死弟兄”,在最大程度上并不能代表他的国民们。他自己要上希特勒的法西斯
战车,于是也将意大利人民拖在了法西斯战车后。他们吊死他,意味着是对他的
惩处。一个国家的人民以最严厉的方式惩处了他们的元首,证明了他们与他“划
清界线”的态度是极为鲜明的。
    希特勒死不投降。某些将军预见到了德国必败,企图暗中与盟军议和,但是
被送上了军事法庭。另一些人企图暗杀他,为德国争取到一个较体面的投降机会
,但是却一次次都没成功。尽管希特勒对他的国民不断采取欺骗手段,德国必败
的心里阴影,却早已在苏美两军攻克柏林之前,就扩散于军队和民众之间了。可
以这样说──德国人对于德国必败是心理有所准备的。对于德国人,“保卫柏林
”不过是“垂死挣扎”。军队明白这一点。民众也明白这一点。挣扎也败,不挣
扎也败,总之注定了必败,也就只有由希特勒做最后的“谢幕人”。
    而日本的战败,却是五十年前的普遍的日本人始料不及的。在中国的东北,
他们还有几乎整整一百万精锐的关东军啊!这一尚未受挫的军事实力,使日本只
为自己保留了两种选择──或者较量到底,或者,以势均力敌的不屈不辱的姿态
,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至于投降,天皇根本没想过。东条英机根本没想过。普遍
的“大日本皇军”的将士们根本没想过。普遍的日本人也根本没想过……
  五十年前,在日本广岛和长崎遭到美国原子弹轰炸前,政客也罢,军中首脑
也罢,普遍的日本民众也罢,有哪一个日本人的头脑中,暗暗产生过投降的主张
么?
    由于深受军国主义宣传的影响,五十年前的普遍的日本人,他们的军队,即
使有厌战情绪,也绝无反战心理。他们又怎么会反对他们的“子弟兵”所进行的
“东亚圣战”呢?父母们当然会巴望他们的儿子回到身边。妻子们当然也会那样
巴望。但是在他们的想象中,他们的儿子或丈夫。应该是“解甲荣归”。在政客
和军中首脑们的想象中,如果不得不在停战协议上签字,落笔之前,日本是要与
苏美坚决地讨论日本在亚洲的“合法权力”的……
    广岛和长崎就在这些前提下升起了蘑菇云……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子弹的蘑菇云使日本懵了。天皇懵了。东条英机懵了。政客们和军中首脑
们懵了。天皇的普遍子民们懵了。正如当年日军偷袭珍珠港使美国懵了一样。只
不过后者的程度比前者巨大百倍以上。
    日本似乎什么都考虑到了。
    唯独没考虑投降。
    更没想到在付出人类战争史上最为惨重的代价后,以最屈辱的姿态投降!
    即使在天皇宣布投降诏书之际,还有那么多政客和军人主张在日本本土“决
一死战”,还有百余名军人剖腹于皇宫外,企图以死唤起全日本男女老幼的“战
志”……
    然而日本已只有投降。此外别无选择。
    “二战”的结束,对于意大利,有点儿“自己解放自己”的意味儿;对于德
国,有点儿被从法西斯统治之下“解放”的意味儿;对于日本,却是彻底的无条
件的投降,仅仅意味着是投降。再什么都不意味。
    一方面,日本是“二战”的祸首国之一;另一方面,又是地球上唯一的原子
受害国。二十余万口本人死于倾刻!
  侵略战争,使日本遭到的灾难,比它带给别国,首先是中国的灾难,似乎更
具有恐怖性。
    而且,半个世纪以来,任何一个国家,都找不出一条哪怕是相对成立的理由
对日本表示较由衷的同情。
    日本只能长久以来暗暗怜悯自己。
    日本这一种自我怜悯,只要稍微过份,则就不免意味着是对“二战国际战犯
审判团”的公然挑衅。
    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首先是中国,都有最正当的权力提醒日本:别忘了日本
首先是祸首国!别忘了日本给他国带来的深重战争苦难!……
    日本对于“二战”,真真是有苦难言,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那么,便反省吧!但是,反省得越深刻,越意味着要承认──用中国人的话
说,承认“自作自受”。
    这是很大的勇气。
    这是很高的反省境界。
    对于一个人难能可贵。对于一个国更加难能可贵。对于日本这样一个民族自
尊心十分强的国,尤其难能可贵。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日本人已经这样难能可贵地做到了。包括一些当年的“皇军”。一些日
本人目前还做不到。因为要做到这一点,还须对死于原子弹的日本人有个过得去
的说法。他们基本上是平民百姓。他们无辜。他们死得惨。也死得冤。
    他们的死──归根结底,是由日本造成的。即使将当年的日本说成是日本军
国主义,以与今天的日本相区别,它也还是日本。一个国就是它的民众的国,怎
么叫都仍是那个国。其它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妨持这种观点。这么想这么表明态度
,都不至于有什么沉重的心理压力。但是一个日本人,设身处地理解,是会有心
理压力的。
  原子弹是美国制造,美国人投下的,死于它的威力的是日本人,他们的死是
日本造成的,是日本当年自作自受──这样的逻辑,符合“二战”的正统史观,
但又是多么难以符合一个日本人的民族情感啊!何况死者中,也许就有某一个日
本人的至爱亲朋。
    如果日本在“二战”中并没有侵略罪恶,那么日本今天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申
述自己的战争苦难,由一个“二战”祸首国变为一个“二战”受害国了……
    但是……
    但是日本当年对中国,对朝鲜,对整个亚洲,犯下了严重的侵略罪恶。铁证
如山,案是翻不了的。
    于是,一些日本人在日本当年的侵略罪恶和后来的原子苦难之间,尴尬地陷
入了半个多世纪的沉默。对前者他们欲说还休,对后者他们也只能欲说还休。他
们的尴尬,是人类最矛盾的尴尬之一种。他们的沉默,是人类最不心甘情愿的沉
默之一种……
    我以为,他们是可以被理解的。
    我这个中国人能理解他们,也愿理解他们。
    第三类日本人相当恶劣。他们乾脆企图否认日本“二战”时期犯下的侵略罪
恶。尤其企图否认日本的侵华罪恶。“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件”、“芦沟
桥事件”、“南京大屠杀”、日本的一切侵华阴谋和罪恶,他们一概的乾脆企图
否认。他们不顾铁证如山的历史事实,他们利用大多数西方人对日本侵华罪恶所
知甚少,尤其利用西方某些缺乏国际正义感的政客对日本侵华罪恶态度暖味这一
点,妄想将侵华战争说成是日本当年并不愿进行的一场战争。而且,似乎“谁打
响的第一枪”,还是一件有待澄清的事。他们的动机是十分明显的,如果西方世
界对日本当年的侵华罪恶保持心照不言,讳莫如深的沉默,则他们就敢更加公然
地放大胆量地进行翻案。仿佛历史事实是可以篡改的,只不过篡改之前要争取到
西方世界的默许。至于中国人民答不答应,他们似乎是不屑一顾的。山本五十六
当年曾留给日本後人们一句话──“我们得到了一个珍珠港,却激怒了一头狮子
”。他们的放肆,今天也等于是在激怒中国这一头狮子。他们似乎不明白,中国
人民一旦以怒而对日本,日本在亚洲在世界上,也是没什么美好前途的。至少他
们的美妙前途会投下巨大的国际关系的阴影。如果他们真的忘记了山本五十六的
话,那么中国人民也可以忘记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人民对日本予以的宽恕。是的
,中国虽有原子弹,但决不会往日本发射。中国人民首先会向日本重新索讨战争
赔款。中国人民一旦真的开始索讨了,那么是绝不肯看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脸
色的。日本倘不给一个说法,中国人民是绝不肯罢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类相当恶劣的日本人,是日本的某些又愚蠢又自以为高明的政客,及一
些民族主义、新军国主义、新法西斯主义分子,他们形成日本的一股极右势力。
他们在日本是极少数。所幸他们的表演,还不足以达到彻底激怒中国人民的地步
。故“所幸”二字,实在仅只是对日本和日本人民而言,对中国和中国人民,其
实倒是无所谓幸与不幸的。
    我的日本同行们,更具体他说,此次接待我们,任劳任怨地对我们尽地主之
谊,热忱坦率又认真地与我们进行研讨的日本电影编剧家们中,没有第三类日本
人。一个也没有。毫无疑问,他们都是中国人民的朋友,有的是中国人民的诚挚
的好朋友、老朋友。
    在会长铃木尚之先生家为我们举行的欢迎宴会上,理事长山内久先生致词时
,站起来情真意切地说:“最近,我的一位朋友的老父亲去世了。他的老父亲当
年是侵华日军中的一名军曹。近半个世纪以来,他时常深为日军和他自己在侵华
时期犯下的种种罪行而忏悔。他留下了遗嘱,将自己的全部遗产变卖掉,资金要
全部用来做些促进日中友好的事。我的朋友,由衷地按照他老父亲的遗嘱做了。
他组成了一个私人剧团,日夜赶排了一部揭露日军当年侵华罪恶的话剧。目前,
他正率团在中国的东北各省市巡回演出。他们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真诚欢迎。他在
长途电话里告诉我,每到一地,他都会被中国人民的宽宏大量感动得哭一次。现
在,我们在日本欢迎中国朋友,我的心情也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我不想客气地
称你们小姐们,先生们,请允许我代表日本电影剧作家们这样称呼你们──朋友
们……”
    面对这样的日本人,我们又怎么能不将他视为我们的,视为中国人民的朋友
呢?
    我们还观摩了山内久先生的编剧新作《沉默的海》。
    它讲述了半个世纪前,日本和朝鲜之间的一次历史事件──日本在一些鲜族
村虏捕了大量青壮年,为日军修筑工事。他们充牛做马,生死如草芥。日本投降
后,他们乘船回国,其船不幸沉没于日朝海峡之间,所有男女老幼,全部遇难…
…一名当年同情过他们,帮助过他们,替他们受过鞭罚的日本“劳工长”,从此
亦抛妻弃子,离家出走,沓无音汛。原来,在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他一直隐
姓埋名,当了一名灯塔管理工,每日遥望那一片沉默的海峡,为亡者的灵魂祈祷
,替日本的罪恶忏侮……
    这是一位日本编剧家,在今天所能做的,最有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事
啊!
    他已经是竭尽其能在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7 15: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我们和我们的日本同行中的某些人,在最后一天的讨论中,也几乎争论
了起来。我想,最终没有形成争论,是由于时间的关系。也是由于语言障碍的关
系。争论如果必须通过翻译,往往是不能真的唇枪舌剑起来的。翻译的“第三者
插足”,客观上截断了争论,缓和了冲突。
    争论是由中国电影《红樱桃》引起的。
    我们的朋友们首先提出一个纯“艺术观”的质疑──《红樱桃》中的女主人
,究竟是一个虚构的“艺术人物”,还是一个现实中的真实人物。他们觉得女主
人公只不过是一个“艺术人物”。如果是“艺术人物”,又怎么可以借助纪实手
法,打出字幕,告诉观众她于某年某月某日死于北京呢?这不是违反纪实原则的
么?
    平心而论,日本朋友们的质疑,是不无道理的。
    我们也当然知道,《红樱桃》中的女主人公,其虚构性远远超出了真实性,
整部电影的故事,显而易见的,取材于一篇虚构的小说《人皮灯罩》。
    我方的回答,便不免有些逻辑牵强。
    于是话题引到了《南京大屠杀》。他们曾要求观摩这一部影片。但是我们没
带去。据说,电影局的同志认为,友谊交流,还是以不带那样一部影片好。
    八十三岁的德高望重的日本老导演新膝兼人先生缓缓开口道:“为什么不让
我们看《南京大屠杀》呢?我不明白中国朋友究竟有什么顾虑。”
    中西隆三先生接着说:“原子弹,使广岛和长崎死了二十四万多日本平民百
姓。这个数字准确到个位。是以户籍本为普查根据的。每一个死者,都以生前户
籍本上的照片为证,注明当时的年纪,婚否,家庭情况,详细得无法怀疑。而南
京大屠杀事件,中方的死亡人数,又是根据什么统计出来的呢?在日本,目前有
四五个版本的揭露南京大屠杀事件的书。都是中国人写的。每一个书上的数字都
不一样,叫我们究竟该相信哪一个数字呢?……”
    我们中方成员中,除了我,没有谁较认真地研究过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资
料。
    我作了这样的回答:“朋友们,我不得不承认,日本对原子弹灾难造成的死
亡人数的统计,毫无疑问比中国对南京大屠杀造成的死亡人数的统计精确。但是
中国的统计也是不无根据的。只不过以前忽略了精确统计的必要性,给五十年后
的统计带来了困难。我更想告知朋友们的是──在日军侵华八年中,死于日本战
争责任以及惨遭日军杀害的中国平民百姓,约在三四千万之众。相对于三四千万
而言,南京大屠杀究竟有三十余万还是二十余万中国人遇难,真的对日本和日本
人具有什么特殊的意味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2 09:32 , Processed in 0.01636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