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03|回复: 43

北方的河(张承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6 16: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北方的河》              


             张承志                


  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而深刻的认识来为我们总结的:那时,我们这
一代独有的奋斗、思索、烙印和选择才会显露其意义。但那时我们也将为
自己曾有的幼稚、错误和局限而后悔,更会感慨自己无法重新生活。这是
一种深刻的悲观的基础。但是,对于一个幅员辽阔又历史悠久的国度来说,
前途最终是光明的。因为这个母体里会有一种血统,一种水土,一种创造
的力量使活泼健壮的新生婴儿降生于世,病态软弱的呻吟将在他们的欢声
叫喊中被淹没。从这种观点看来,一切又应当是乐观的。       


             第一章                


  他一直望着那条在下面闪闪发光的河。那河近在眼底。河谷和两侧的
千沟万壑像个一览无余的庞大沙盘,汽车在呜呜吼着爬坡,紧靠着倾斜的
车厢板,就像面临着深渊。他翻着地图,望着河谷和高原,觉得自己同时
在看两份比例悬殊的地图。这峡谷好深哪,他想,真不能想象这样的峡谷
是被雨水切割出来的。峡谷两侧都是一样均匀地起伏的黄土帽。不,地理
书上的概念提醒着他,不叫“黄土帽”,叫“梁”和“峁”。要用概念描
述。他又注意地巡视着那些梁和峁,还有沟和壑。这深沟险壑真是雨水冲
刷出来的。他望着黄土公路上的小水沟想。早晨下了一场透雨,直到现在
水还在顺着那些小沟,哗哗地朝着下头深不可测的无定河谷流着。汽车猛
地颠了一下,他紧紧握住车厢板,继续打量着底下深谷里蜿蜒的无定河。
那浑黄的河水在高原阳光的曝晒下,反射着强烈的光。天空又蓝又远,清
澄如洗。黄土帽——梁和峁像大海一样托着那蓝天。淡黄的、微微泛白的
梁峁的浪涛和天空溶成了一片。他觉得神清气爽,觉得这大自然既单纯又
和谐。“蓝格莹莹的天”,他哼了声民歌,心里觉得很舒服。解放牌大卡
车载着他好像在沟壑梁峁的波峰浪谷里疾飞前游。          

  他对着高原,竭力想把视野里的景观记住。他皱着眉头,回忆着《中
国自然地理》中那些专门概念的内容。“曲流宽谷”,突然一个概念跳了
出来,他不禁微微笑了。书上把他正在卡车上穿过的这条无定河大河沟叫
作“曲流宽谷”。有意思,难道“曲流宽谷”和“拐弯大沟”有什么严格
的区别么?不过,在试卷上要是写上“拐弯大沟”或是“老黄土帽中的拐
弯河大深沟”,考研究生的事就保险告吹。似乎那本书上还有些更严格的
条条框框,但他想不起来了。不过他总算记住了一个曲流宽谷,而且是对
着地图和大地记住了它。曲流宽谷,他又嘟囔了一声,然后转过身来,随
即用手牢牢地握住车厢板。                    

  满满一车老农民。他瞧着车里不禁又微笑了,今天他的心情特别好,
就像跳高运动员在春季运动会的早晨看见了一个晴朗无风的好天气。一车
老农民在解放牌车厢里颠着晃着哪。打盹的打盹,说话的说话。说话的用
粗嘎的陕西腔吼着,满不在乎马达的轰鸣和呼呼的风吼。他估计这些农民
全都是从自由市场得胜回乡的。早晨在绥德车站买票时,他亲眼看见那个
扎蓝边白毛巾的老头口气蛮大地呐喊:“加车,加个大轿子么!咋——加
个‘解放’!”可这会儿那老头正稳稳地靠着驾驶室后窗坐着:一面扯着
嗓子说着什么,一面警觉又故意不露声色地环顾着车上的动静。那个红脸
青年可嫩多啦:两手紧紧捏住一个小黄挎包,一声不吭地背着众人独坐。
后挡板外面翻滚的黄尘一阵阵吞没了他。“枣子!河畔枣子!”他记得这
青年昨天在绥德城关这样瓮声瓮气地叫卖。全是农民。朴实的、小康的、
可爱的、自有主意的农民。他们从绥德老城卖了货,挣了钱,现在回来了。
那两个白胡子和花白胡子老汉不会是卖货的,应当是串门走亲戚的。他们
全回来了。从陕北名城绥德回到他们的无定河两岸上下的窑洞里和庄户院。
婆姨和娃娃正轧好了[食合][食合],扫净了炕席等着他们。他心里觉
得踏实。从学校里一出来他就觉得踏实,不管黄土从后挡板上面卷过来时,
他怎样呸呸地吐着嘴里的沙子,他还是觉得踏实。这条浑浊的河,这片无
边无际的黄土山帽和这蓝得质朴的天,都使他踏实。         

  他看见车厢左前角站着一个女的。他打量了几秒钟以后就断定,这是
个北京人。她背对着他默默站着,他感到这女的有意避着他。两个插队出
身的北京学生一眼就能彼此认出来,他猜她准是早就发现了自己。卡车歪
歪地闯过一道楞坎,满车农民被颠得东倒西歪,但是那女的还是僵直地站
着,坚持着一动不动。这是个和我差不多的、老插队出身的北京姑娘,她
在避着我哪。他觉得挺有意思,他不由得又望了望她的背影,他觉得这背
影很够味儿。                          

  他愉快地吹了声口哨,把手翻转过来握紧车厢板,重新面对着荒莽的
黄土高原。当卡车颠得蹦起来的时候,他开心地回头瞟着车里。在那些农
民当中他最佩服那个红脸青年。那个棒小伙严肃庄重地坐在车尾,根本不
理睬倒卷来的黄土。好后生,他用陕北式的口气自语着,满怀兴趣地端详
着那小伙儿安静老实的模样。真是个安分的朴实后生,浑身肌肉鼓鼓的。他
不由得展开手掌,然后又轻易地把车厢板握牢。他觉得他的手很有劲,老
破卡车蹦一米高也不会使这双手松开,他心里很愉快。等停车吃饭的时候,
他盘算着,我要用陕北话和那后生攀谈一番。“清涧的石板瓦堡的炭,米
脂的婆姨绥德的汉”,所以这后生的婆姨应当是米脂人,她这会儿也许正
给这小伙儿纳鞋底呢。这一路的高原河水、风气人物都和黄色的梁峁一样
让他感受清新。对,他心里说,挑选这个专业是对的,地理科学。单是在
这样的大自然和人群里,就使他觉得心旷神怡。汉语专业无论怎么好,也
不能和这个比,这才是个值得干的事业。我就选中这些河流作为研究方向,
他暗暗地下着决心。                       

  上星期毕业典礼时,教语音学的秦老师最后地对他苦口婆心了一番。
而他说,不,秦老师,我还是说实话吧,这一行不对我的心思。论文得个
五分,并不能说明我就是搞汉语语音学的材料。我想挑个更对我口味的专
业干它一辈子。我很感谢您,真的,老师。我觉得这四年汉语学得很值。
将来谁能离得开语言呢?                     

  幸亏颜林他爹是搞自然地理的。没想到当年我和颜林拥着一床皮被在
阿勒泰南坡露宿,居然成了今天为一生从事的专业作出选择的机缘。他回
想着以前回北京去颜林家串门玩时的情景,那时老头经常坐在一个破沙发
上对他畅谈地理知识。那干瘦老头居然能从青藏高原扯到海南岛,从太行
山扯到黄果树瀑布。他挖空心思想打败老头,于是亮宝似的把自己串联去
过的地方一个个说出来。而老头随着他不安分的思路,如数家珍地大讲那
些地方的地质成因、地貌特点,以及有什么河,河拐什么弯,夏天有多大
洪水,冬天结多厚的冰。这还不算,连山上有什么岩洞,树上长什么叶子,
老百姓种什么庄稼,老头一清二楚。每次他离开颜林家时都暗暗称奇。哦,
没想到,他想,原来那时听的故事已经在我心里扎根发芽啦。     

  他极端尊重秦老师的语音学,特别是方言调查理论。他在写毕业论文
的那段时间里,不仅真真切切的触到了科学的冰凉而坚实的质地,而且有
些天他几乎被这种不苟一音的、规律强大的领域迷住了。可是,当他熬到
半夜,最后把三千字的一节删得只剩下二百来字的干货,终于扔掉笔,卷
了一根烟点燃,靠在下铺同学的被子上以后,他又觉得不对劲。他惊奇地
感到自己胸膛里的那颗心正慢慢苏醒过来,一层层重新滋润,一下下不安
地敲打着他的胸肌。那颗心就好像小时候的二宝,热情地爬上他家窗台,
邀他上哪儿去疯玩胡逛。这可不行!他害怕了,语音学要用三倍的安静、
十倍的细致,循着铁轨一般的规律默默地干。这行当不太照顾他这颗小兔
子般的心脏。那天晚上他失眠了,辗转地考虑了大半夜。后来他曾经拐弯
抹角地找过起码一打教授和副教授,打探各种专业的底细。后来有一次颜
林的老爹出差来新疆,到他们学校看他,他问道:“一个有四年制汉语专
业本科生基础、一门半外语、六年插队新疆的历史,具有一定热情和干劲,
身体条件良好的三十多岁老青年——究竟选择什么职业最好?”瘦老头斩
钉截铁地回答:“地理。毫无疑问,只有地理。”          

  他不禁苦笑了,眼睛还出神地盯着那个红脸后生。没想到这些话当了
真:还有三个月,也许是两个月,他就要走上人文地理学研究生考试的考
场。如果能参加人文地理学的考试,他就不用害怕自己的文科出身和高等
数学的威胁。而据颜林他爹说,北京有位姓柳的老教授,几十年一直研究
人文地理,目前正要大开山门,物色门徒。一切信号都是绿色,一切迹象
都像这陕北高原的气息一样,显示着生机和美好。他在毕业前那阵乱哄哄
的日子里啃完了一大堆地理系的讲义、小册子和一本《地表水》,并且刚
刚把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Richthofen)的名著《中国》日
文版第一卷借到了手。现在,天空晴朗湛蓝,风儿正吹满蓬帆,他朝着亲
自选定的那个目标启碇开航了。                  

  促使他最后斩断了种种迟疑的是毕业分配。“计划生育办公室”!他
气得火冒三丈。秦老师惋惜地说,这是照顾你家在北京,只有这么一个名
额啦。他铁青着脸什么也没有说,他知道秦老师也很不舒畅,因为这个结
果对她谆谆开导他的那些方言调查理论也是一个大嘲笑。等秦老师端着饭
盒走开以后,他突然狂怒地把两个饭碗砸在水泥地上。他踩着粉碎的白瓷
片,撞开拥塞的人群,一直冲出了食堂。他当天就去图书馆借来了地理系
的讲义。                            

  那个红脸膛的陕北小伙儿突然站了起来,朝他憨憨的一笑。满车赚足
了钱的农民都拍打着身上的黄土——卡车正慢慢地停住。他吃惊地朝车外
一望:                             

  青羊坪——三个白粉大字一下映入了他的眼睛。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一下车就觉得眼花缭乱。眩目的阳光直射着这个河岸台地上的小镇。
一点儿也回忆不起来啦,他惊奇地想。他完全回忆不起当年这里有些什么
建筑和什么景物。那时我急得心火上蹿,因为我连自己被大卡车拉到了哪
里全都不知道。他感慨地走在一条土巷子里,默默地想着。那天,为了避
免暴露扒车者身份,他只是查对着一本薄薄的《革命串联地图》,猜测着
卡车前进的方向。他只猜对了一点:这车从绥德东关一钻出来,就根本没
有去什么军渡或宋家川,而是一头向东南扎下去,顺着无定河的大深沟,
顺着“曲流宽谷”。                       

  他追了两步,赶上那个红脸小伙子,在他肩头上拍了一下:“后生。
”那小伙儿朝他转过晒得红红的脸来,清澈单纯的大眼望着他。“吃饭嗑
么,后生?”他问。那次来陕北,他一共学会了三句陕北话:嗑、解下、
相跟上。前两句一个是“去”,一个是“懂”,第三个和普通话意思一样,
因为这说法又淳朴又文雅,所以他也一并记住了。这时他兴致勃勃地试验
了第一句。                           

  那后生又憨憨地笑了,赤裸的粗脖颈闪着健康的黑红色。“嗯,”他
不好意思地答道。                        

  “相跟上——咱们一块儿去吧!”他只说了半句陕北话,库存就空了。
“我的话,你解下解不下?”他干脆把最后一句也抛了出来。幸好那后生
宽容地说:“解下了。”于是他俩相跟上顺着土巷子往前走。     

  街巷上小饭棚、小客店鳞次栉比。他和那后生买了些白荞麦面皮的、
包着粉条、菜和一点清油的馅饼。那饼炸得又黄又脆,他香甜地边走边吃,
和那后生攀谈着,不断地使用“嗑、解下、相跟上”三个陕北词。当他们
会钞时,他瞥见了黄帆布书包里露出来一捆鲜艳金红的毛线。给婆姨的么?
他逗那后生说。后生红着脸又憨憨地笑了,清澈的大眼躲着他。他想像着
那个将要用这金红的毛线织成毛衣的陕北女人的模样。那女人的样子他知
道。他猜得出,那一定是个象蓝花花或者李香香一样的,黑红又健美的女
人,见了人羞得抬不起头,束着条蓝花布缝成的围裙。        

  “混纺的么?”后生红着脸把那金红毛线推了过来,请他鉴定。  

  “嗯。不——这种比混纺的还好。”他夸奖地说。毫无疑问,蓝花花
和李香香穿上尼龙混纺的毛衣也会爱她们卖河畔枣、拦老绵羊的哥哥的。
他在新疆插过六年队,他懂得,他解得下这个。快开车了,他们俩收拾好
毛线,朝那辆风尘仆仆的卡车走去。他俩相帮着爬上车。我们已经成了朋
友啦,他心里感到非常清爽。                   

  接着这卡车将要开到黄河边去,顺着无定河最后的一段河谷一直开到
黄河西岸。这辆解放牌卡车马上就要登上那段路程。那段路他曾经饿着肚
子走了整整一个下午。他觉得有些心跳,有种苍老的、他觉得不是自己该
有的慨叹般的情绪在堵着胸膛。当卡车在山嘴上头换了挡,发出一种均匀
的吼声时,他的眼睛亮了:他认出了这个地方。           

  真是这里,他默念着,真是这条路。我全认出来啦,我想起来啦。十
几年前,他就是从这个山嘴转过来,一步步踏上被暴雨冲得沟渠纵横的道
路的。他把最后一块白荞麦粉条馅饼塞进嘴里,用两只手握牢车厢板,开
始专注地望着渐渐向前方倾斜下去的高原。瞧,这些山沟和老黄土帽,朝
着黄河倾斜下去啦,朝着黄河,整个陕北高原都在倾斜。他出神地想,这
陕北高原对黄河的倾斜是默默的,不露痕迹的,就像红脸后生对他的蓝花
花婆姨一样。这不像你,他嘲笑自己说,你现在是强忍着激动。你从新疆
大学校门到火车站,曾经给同学吹了一路,吹你对这条河的向往。   

  “喂,喂!”他听见一个女人的声音在唤着他。他转过身来。原来是
她,她一直背着车厢站着,“喂,你是去河底村么?”那女的轻轻问他。
他觉得她满口典型的北京知识青年腔。               

  他和她互相谈了一会儿。她告诉他自己是某小报的摄影记者;他也介
绍说,他是新疆大学的应届毕业生。                

  他觉得和这姑娘谈话很不自在。她身上什么味儿使他有点手足无措。
他有点烦,就劈头插上一句:“你原来是哪个学校的?”       

  “女附中,”她微微一笑,“你呢,原来是插队的吧?”     

  “嗯,在新疆。听说过阿勒泰这个地方么?”          

  “我原来在北大荒。”她主动说,“我记得,北京学生那会儿不去新
疆,都是去山西、陕西、内蒙……”                

  “我自己跑去的,”他说,他发现自己在和这个姑娘聊天了。她准有
事儿要去河底村,他想,她是发愁那地方人生地不熟。不然她不会走到车
尾来,她一直避着我。这回是因为实在想找人帮忙,才找我来了。他诚恳
地说:“你别担心,河底村是个好地方。老百姓特好,不会欺负人的。”

  她的脸红了,“我怕那儿没有招待所,”她小声说。       

  “放心,”瞧她脸都红了,她准还没有结婚呢。“没有招待所有店,没
店有生产队,有老乡窑洞。”到底是个女的,他想,尽管也去过北大荒。
他不禁看了一看眼前这个姑娘,女附中的,只有她们这种北京学生才会穿
这种又不起眼又不入俗的女上衣,烫这种好像没烫过的发式。     

  “我想拍几张新鲜点的黄河照片,”她解释说,“就上了这趟车。河
底村那儿的黄河和无定河相汇,我想可能比壶口啦,风凌渡啦,三门峡啦
新鲜点。”                           

  “放心。用得着的时候,我会帮你忙。”他结束了谈话。跟女的少那
么饶舌,他训了自己一句。就那么回事呗,到时候把她领着和红脸后生相
跟上,找蓝花花或李香香去就是了。                

  他又转身抓住车厢板。就是这条路,可是现在看着却这么陌生。岁月
真能消蚀一切哪,饿着肚子走了半天的路,居然也会被忘掉。那时你才二
十岁,衬衣口袋里只有不足十块钱。你从青羊坪小镇子下了车就走上这条
土路,不但没吃白荞麦面的素馅饼,而且从清晨就滴水未下肚。你走了那
么久,翻过一架又一架黄土老帽,见一个人就问一句“嗑黄河还有多么远?
”陕北的里程和阿勒泰草原的里程一样,越走越大,一会儿一个数。从三
十里到四十里,从二十里又到四十里。现在看来可能是一共四十里,因为
你走了半天整。你的球鞋里灌进了细细的黄土末,你一路喝清亮些的渠水。
后来你在一个山梁上看见一个老汉在毛棚下卖西瓜,你咬咬牙掏出五毛钱
买了一个。你和那老汉聊天,说你从延安来,还到过延川和延长的油矿。
老汉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三延的女子没人看,”你觉得蔫了半截。
不过那瓜真甜。后来你一路摘没熟的枣子吃,因为这种枣沿着黄河西岸长,
所以叫河畔枣。那红脸后生在城关集上卖河畔枣,所以你马上就猜他是河
底村的。那时节的河畔枣又青又涩,吃得你肚子发胀,可是你一点儿也不
饿了。你快活得唱着“横山里下来些游击队。”那时你像一只鸟儿一般轻
捷,敢从高高的山崖上跳下去抄近路。你还追赶过一只野兔子,那青灰色
的兔子在这黄土世界里显得鲜明而刺眼。可是你没追着,累得满头大汗地
躺在又干又烫的黄土上喘气。等到你爬一座大山时你累了,那段公路又稣
又软,上面结着开裂的硬皮儿,下头是软陷的松土。你咬紧牙往上爬,白
花花的毒日头晒得你嗓子冒烟。你后悔没有省下半个瓜带着。可是那时你
的生命像刚点燃的一簇火,你的四肢都弹性十足。你知道你的心脏特别健
康,脉搏又沉又稳。所以你赌了一股狠劲儿要和那座黄土山比一比,你决
定不停步一口气爬上山顶。你信心十足地踏住龟裂的黄土硬皮,然后有力
地蹬直膝盖的关节,一步步地攀登着。后来,后来——在爬上山顶的那个
时刻,你看见了黄河。                      

  他突然听见那姑娘尖叫起来:                 

  “快看!黄——河!”                    

  他浑身一震,忙转过头来。解放车正登上山顶。这一定就是那座黄土高
山,你全忘啦。他轻轻地责备着自己,屏住了呼吸。陕北高原被截断了,
整个高原正把自己勇敢地投入前方雄伟的巨谷,他眼睁睁地看着高原边缘
上一道道沟壑都伸直了,笔直地跌向那迷朦的巨大峡谷,千千万万黄土的
山峁还从背后像浪头般滚滚而来。他激动地喃喃着,“嘿,黄河,黄河。
”他看见在那巨大的峡谷之底,一条微微闪着白亮的浩浩荡荡的大河正从
天尽头蜿蜒而来。蓝青色的山西省的崇山如一道迷朦的石壁,正在彼岸静
静肃峙,仿佛注视着这里不顾一切地倾泻而下的黄土梁峁的波涛。大河深
在谷底,但又朦胧辽阔,威风凛凛地巡视着为它折腰膜拜的大自然。潮湿
凉爽的河风拂上了车厢,他已经冲到了卡车最前面,痉挛的手指扳紧拦板。

  这个记忆他可没有遗忘。这个记忆他珍存了十几年。他一直牢牢记着,
一个乳臭未干的毛头小伙子目瞪口呆、惊惶失措地站在山顶,面对着那伟
大的、劈开了大陆、分开了黄土世界和岩石世界的浩莽大河的时刻。他现
在明白了:就是这个记忆鬼使神差地使他又来到这里,使他一步步走向地
理学的王国。“我一定要考上!”他低声地发誓说。         

  “什么?喂,你说什么?”他发现自己原来和那姑娘并肩站在一起,抓
着车厢前挡板。                         

  我说,我一定要考上!河面上吹来的长风呛得他说不出话来,他觉得
那条大河像在低低地吼。“晋陕峡谷”,他激动地又想起了一个新名词。
这个名词是多么难以咀嚼和消化呵,我将在将来要写的一切论文里,把“
晋陕峡谷”四个字都改成“伟大的晋陕峡谷”,这么干才值得。滚它的宣
传科小干事吧,我要干这一行。他发觉自己在这一刹间为自己的一生做了
坚决的选择。                          

  “喂!你是要考研究生吗?”他听见那姑娘对着他的耳朵喊,她的几
丝纷飞的鬓发似乎触着了他的脸颊。“我一定能考得上!”他吼叫着,他
有些发怒,但又满心痛快。他感到这个姑娘的身上散发着一道光彩,这光
彩鼓舞着他想倾诉一番。我当然会考上的,我已经做了准备,读完了地理
系的自然地理讲义。大学四年我一直选修历史系的考古讲座。我有一门半
外语,我还有语音学、方言调查和全部汉语专业的训练。按我们汉语专业
的标准,连大块头的社论也是病句连篇。我插过六年队,我也见过这些年
的各种热闹事儿。我懂得考研究生的关键:我首先要让自己的外语不出毛
病,也要把其它大路货的课考好,连试卷也写得整整齐齐。我已经读完了
地理系那本讲义,我会把那些“曲流宽谷”背得滚瓜烂熟,我一共有一百
来块钱,加上毕业时发的派遣报到费一共将近二百块。我要利用这个暑假和
这笔钱跑几条河流,增添感性知识。我要从新疆一直跑到黑龙江,调查北
方的所有大河。临上考场前,我要狠踢一顿足球,让脑子清清醒醒。我将
用我记熟的准确概念和亲自调查来的知识轰炸那张考卷。我将调动我的看
家本事,用严格的语法和讲究的修辞使这场轰炸尽善尽美。所以我一定能
考上。等我考上了人文地理学的研究生,我就可以用研究生津贴过日子,
我用不着去那家计划生育宣传科领工资。我一定会在这个世界上找到我最
喜欢的那个位置。                        

  他忍不住地把这些想法一古脑儿告诉了她。她眨着眼睛听着,觉得又
新鲜又有趣。这男的真神,她想,和他作伴去河底村挺有意思。她不由得
打量着他的侧面,打量着他粗硬的头发和眼睛。她觉得那双眼睛灼灼逼人。
她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说着。小心点,她轻轻警告着自己,男人要比你想象
的成熟。你毕竟第一次见到他啊。                 

  这时,解决牌卡车驶进了巨谷底部。汽车猛地往右一拐,把无定河的
浅滩浊水甩开,朝着一片浓绿的树林驶去。黄河平稳地向南迅速滑行着,
仿佛凸起的水面白茫茫的。对岸山西的岩山仍是一片青蓝。红脸后生胸有
成竹地站了起来,拍拍身上的尘土,握紧了黄帆布包。他从那后生憨憨的
表情中知道:河底村到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来到了河边上。他一出了红脸后生的窑洞就大步流星地在前面疾
走。等他走到了浊浪拍溅的河漫滩上,才回头看了看那姑娘摇晃的身影。
真象一根杨柳,他想,给她的照相机压得一弯一闪。他沿着黄河踱着,大
步踏着咯响的卵石。河水隆隆响着,又浓又稠,闪烁而颠动,像是流动着
沉重的金属。这么宽阔的大峡都被震得摇动啦,他惊奇地想着,也许有一
天两岸的大山都会震得坍塌下来。真是北方第一大河啊。远处有一株带有
枝叶的树干被河水卷着一沉一浮,他盯准那落叶奔跑起来,想追上河水的
速度。他痛快地大声叫嚷着,是感到自己已经完全融化在这暄腾声里,融
化在河面上生起的、掠过大河长峡的凉风中了。           

  她刚刚给照相机换上一个长镜头,带好遮光罩,调整了光圈和速度。
她插着汗喘着,使劲地追赶着前面的他。她看见他这时正站在上游的一个
尖岬上,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喂!”她快活地招呼着。她轻轻扣好相机快门上的保险,
她已经拍了第一张。她相信河水层次复杂的黄色,对岸朦胧的青山,以及
远处无定河汇入黄河的银白的光影会使这张柯达胶片的效果很好。河底村
小小的招待所很干净,现在她一点儿担心也没有了。         

  “你说话呀,研究生!”她朝旅伴开起玩笑来了。        

  “全想起来了,”他开口道,“我早知道,一到这儿我就能想起来。”

  “想起来什么?地理讲义么?”她兴致很高地问,她挺想和这个大个
子青年开开玩笑。                        

  “不,是这块石头。”他说,“十几年前,我就是从这儿下水的。”

  “游泳么?”她歪着头瞧着他。他默默地站着,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告
诉她么?“我上错了车。喏,那时的长途班车正巧就是辆解放牌卡车,”
他迟疑地说,“我去延川看同学,然后想回北京。从绥德去军渡然后才能
进山西往北京走,可是我上错了车。那辆车没有往北去军渡,而是顺着无
定河跑到这儿来啦。而且,路被雨水冲垮了,车停在青羊坪。在青羊坪我
听说这儿有渡船,就赶了四十里路来到了这里。”他凝视着向南流逝的黄
河水,西斜的阳光下,河里像是满溢着一川铜水。他看见姑娘的身影长长
地投在铜水般的河面上,和他的并排挨着。告诉她吧,他想道。“在这里,
就在这儿我下了水,游过了黄河。”                

  她静了一会儿,轻声问:“你为什么不等渡船呢?”       

  那船晚上回来,八天后才再到河东去。当时他远远地望见船在河东岸
泊着。他是靠扒车到各地同学插队的地方游逛的,他从新疆出发,先到巴
里坤,再到陕北,然后去山西,最后回北京。他想看看世界,也看看同学
和人们都在怎么生活。                      

  姑娘又补充说道:“我是说,游过去——太冒险了。你不能等渡船么?
”                               

  “我没钱,”他说,“我在村子里问了:住小店,吃白面一天九毛钱,
吃黑面一天六毛钱。那时候我住不起,”              

  她感动地凝视着他。“你真勇敢,”她说。           

  他的心跳了一下。你为什么把这些都告诉她?他的心绪突然坏了。他
发现这姑娘和他的距离一下子近了,她身上的一股气息使他心烦意乱。今
天在这儿遇上这个女的可真是见鬼,他想,原来可以在黄河边搞搞调查、
背背讲义的。本来可以让这段时间和往事追想一点点地流过心间,那该使
他觉得多宝贵啊。可是这女的弄得他忍不住要讲话,而这么讲完全像是吹
牛。                              

  “游过黄河……我想,这太不容易了,”他听见那姑娘自语般地说道。
他觉得她已经开始直视着他的眼睛。你这会儿不怕没有招待所啦,哼!他
忿忿地想。她在放松了戒备的神经以后,此刻显得光彩袭人。这使他心慌
意乱。他咬着嘴唇不再理睬她,只顾盯着斜阳下闪烁的满溢一川的滚滚黄
河。                              

  她举起照相机,取出一个变焦距镜头换上。这个小伙子很吸引人,浑
身冒着热情和一股英气。他敢从这儿游到对岸去。上游拂来的、带着土腥
味儿的凉风撩着她的额发,抚着她放在快门上的手指。这个可不像以前人
家介绍的那个。那个出了一趟国,一天到晚就光知道絮絮叼叼地摆弄他那
堆洋百货。那家伙甚至连眼睛都不朝别处瞧,甚至不朝我身上瞧,她遐想
着。而这个,这个扬言要考上地理研究生的小伙子却有一双烫人的眼睛。
她想着又偷偷地瞟了他一眼。瞧人家,她想,人家眼睛里是什么?是黄河。

  “坐下歇歇吧,”她建议说,并且把手绢铺在黄沙上,坐了下来。黄
河就在眼前冲撞着,倔犟地奔驰。这河里流的不是水,不是浪,她想,“
喂!研究生!你看这黄河!”她喊他说,“我说,这黄河里没有浪头。不
是水,不是浪,是一大块一大块凝着的、古朴的流体。你说我讲得对吗?
”她问道。                           

  一块一块的,他听着,这姑娘的形容很奇怪,但更奇怪的是她形容得
挺准确。一块块半凝固的、微微凸起的黄流在稳稳前移,老实巴交但又自
信而强悍。而陕北高原扑下来了,倾斜下来,潜入它的怀抱。“你说的,
挺有意思。”他回答道,“我是说,挺形象。”           

  “我搞摄影。这一行要求人总得训练自己的感受。”       

  “不过,我觉得这黄河——”他停了一下。他也想试试。我的感受和你
这小姑娘可不太一样。他感到那压抑不住的劲头又跃跃而来了。算啦,他
警告自己说。                          

  “你觉得像什么?”她感兴趣地盯着他的脸。他准是个热情的人,瞧
这脸庞多动人。她端起照相机,调了一下光圈。“你说吧!你能形容得好,
我就能把这感觉拍在底片上。”她朝他挑战地眯起了眼睛。      

  “我觉得——这黄河像是我的父亲!”他突然低声说道。他的嗓音浊
重沙哑,而且在颤抖,“父亲,”他说。我是怎么啦?怎么和她说这个。
可是他明白他忍不住,眼前这个姑娘在吸引着他说这个。也许是她身上的
那股味道和她那微微眯起的黑眼睛在吸引着他说这个。他没想到心底还有
个想对个姑娘说说这个的欲望。他忍不住了。            

  “我从小……没有父亲。我多少年把什么父亲忘得一干二净。那个人
把我妈甩啦——这个狗杂种,”他恶狠狠地骂了一句,然后牢牢地闭上了
嘴。对岸山西的青灰色岩山似乎在悄悄移动着,变成了黛色。瞧,这黄河
的块,她静静地凝望着黄河想,它凝住啦。唉,人的心哪。      

  “我多少年一直有个愿望,就是长成一个块大劲足的男子汉。那时我
将找到他,当着他老婆孩子的面,狠狠地揍他那张脸。”他觉得自己的牙
齿剧烈地格格响着。他拼命忍住了,不再开口。这种事姑娘猜不到,她想
象不出来这种事的。可是我有一个伟大的妈妈——告诉你,那些所谓的女
英雄、女老干部、女革命家根本不配和我妈比。我有了她,一生什么全够
了。我从小不会叫“爸爸”这个恶心词儿,也没想过我该有个父亲。他颠
着手指划亮一根火柴,点燃一支香烟。可是,今天你忽然间发现,你还是
应该有一个父亲,而且你已经给自己找到了一个。他喷出一团烟雾,哦,
今天真好,今天你给自己找到了父亲——这就是他,黄河。他默默想着,
沉入了自己的感动。但当他看到旁边那对充满同情的黑眼睛时,他又感到
羞耻。你太嫩啦,看来你是毫无出息。你什么都忍不住,你这么轻易就把
这些告诉了她。你,你怎么能把这样的秘密随便告诉一个女人?!他的心
情恶劣透了。他忍着愤怒从沙滩上站了起来,朝河边的尖岬大步走去。他
想躲开那个女的,他甚至恨那个女的,是她用那可恶的黑眼睛和一股什么
劲儿把他弄得失去了自制。他走到黄河边上,河水拍溅着他的脚,他觉得
含沙的夏季河水又粗糙又温暖。他忘记了背后那个姑娘,他感到眼前的大
河充满了神秘。                         

  哦,真是父亲,他在粗糙又温暖地安慰着我呢。“爸—爸,”他偷偷
试着嘟囔了一声,马上又觉得无比别扭和难受。远处的河水不可思议地凸
起着摇荡着。你告诉我一切吧,黄河,让我把一切全写上那张考卷,让那
些看卷的老头目瞪口呆。那将不是一张考卷,而是一支歌,一首诗,一曲
永恒的关于父与子的音乐。老头们的试卷真能容纳下它么?他问自己。不
可能,他又回答自己。这是写不出来的。也不应当告诉别人的一个秘密。
你原来那么傻,他嘲笑着自己,你忘了那次横渡黄河时究竟有没有什么神
示或者特殊的感觉。你活象只快活的小鸭子一样,相跟着一个陕北老乡,
把衣服和鞋塞进油浸的整羊皮口袋里,就大模大样地下了水。你不买票扒
了车,走了四十里沟壑梁峁的黄土路,只吃了些西瓜和青涩的河畔枣,命
催着似的跑到这儿来游黄河。你游过去了,当天赶到了山西。难道没有神
助么?难道没有什么特殊的东西在保护着你么?你游水时的感觉和平常在
游泳池,在水库,在京密引水渠里的感觉一样好,轻松又容易。你把那个
抱着吹足气的羊皮油口袋的老乡甩在后面。你的两腿和手臂不仅没有抽筋,
而且那么有力和舒展。你横渡了这条北方最伟大的河,又赶了二十里山西
的青石头山道,当晚赶到了柳林镇附近的一个小村。第二天你拦卡车到了
介休,又扒上“三八红旗白拉线”的火车,一直到了北京。后来你对同学
们讲了游黄河的事,而二宝和徐华北他们挤眉弄眼地说,他们也游过来了,
而且是游蝶泳过来的。——这一切中的每一步,在今天几乎都不可能。合
理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答案你今天自己找到了:黄河是你的父亲,他在暗
暗地保护着他的小儿子。                     

  他抬起头来。黄河正在他的全部视野中急驶而下,满河映着红色。黄
河烧起来啦,他想。沉入陕北高原侧后的夕阳先点燃了一条长云,红霞又
撒向河谷。整条黄河都变红啦,它烧起来啦。他想,没准这是在为我而燃
烧。铜红色的黄河浪头现在是线条鲜明的,沉重地卷起来,又卷起来。他
觉得眼睛被这一派红色的火焰灼痛了。他想起了梵·高的《星夜》,以前
他一直对那种画不屑一顾:而现在他懂了。在梵·高的眼睛里,星空像旋
转翻腾的江河;而在他年轻的眼睛里,黄河像北方大地燃烧的烈火。对岸
山西境内的崇山峻岭也被映红了,他听见这神奇的火河正在向他呼唤。我
的父亲,他迷醉地望着黄河站立着,你正在向我流露真情。他解开外衣的
纽扣,随即把它脱了下来。                    

  她踉跄着冲过来,一把抓住了他的手臂。            

  “你干什么?”她气喘吁吁地喊,“你要下水?”        

  他回过头来,困惑地望着姑娘。                

  “不行!太危险了!”她坚决地摇摇头。好骄傲的男人呐,他以为我
怀疑他那段英雄史。“我知道你能游过去……你已经游过去啦,”她紧紧
抓住他的手不放,“不过现在没有必要这样,这太危险了!”她喊着,想
使自己的声音压住河水震耳的轰鸣。                

  他谨慎地抽出了手,打量着她。这姑娘怎么啦?看来男子汉在关键的
时候,身边不能有女人。她们总是在这种时候搅得你心神不宁。她们可真
有本事。                            

  “别游了,太危险,”她仰着脸望着他说。“咱们不如聊聊天。要不,
我再照几张照片,你对着黄河温温功课。”带着变焦距长镜头的相机沉重
地在她胸前晃动着,他觉得她那长长的脖子快被那机器坠断了。他挺想帮
她托着那台金属的大相机。                    

  “你去照你的相吧,上那边转转,”他嘎哑着嗓子,不高兴地嘟哝着,
“我有点私事,你最好走开点。”                 

  “不!”她喊起来,“这是黄河!你懂吗?”她把两只小手攥成可笑
的拳头晃着。                          

  我不懂,难道你懂么。他被深深地激怒了。谁叫你那么愿意和姑娘往
一块儿凑?瞧她狂的。你懂,你大概只懂怎么把头发烫得更招人看两眼。
他恨恨地咬着嘴唇,几乎想骂出一句粗话。             

  “喂,你听着:我不认识你。你不是已经找着招待所了吗?”他尽量
有分寸地说。                          

  她怔了一下,然后退了两步。他看见她脸上的神情先是凝固了,接着
就渐渐褪尽。“好,随你吧,”她小声说道,双手扶住胸前的相机。他看
见她的眼睛里充满了痛苦和责备的神情。              

  他吃惊地望着她。她这会儿显得真动人,简直像尊圣洁的雕像。你们
真行,姑娘们。怪不得我一下子就吐出了心底的秘密,这秘密我从来没向
任何一个人说过。他抱歉地搓搓手,“对不起,”他说,“我有个爱发火
的坏毛病。”                          

  “你太凶了,”她伤感地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别人呢,我已经看透
了:在最深的意识里,他们都一样。“真难得,刚才你还算诚恳些。我以
为——”                            

  “刚才我是在瞎编,”他打断了她的话。我为告诉了你那个而羞耻呢,
他想。“你别当真。”                      

  “不!人应该学得真诚些!”她激烈地反驳着,“而且——”而且你
也用不着那么骄傲。讲人生滋味,也许我尝得比你多得多。她涨红了脸,
突然颠声说:“我也没有父亲,我也好久好久没有喊过爸爸这个词儿,而
且……我也一想到这个词就难受。”                

  “哦?”他吃了一惊。                    

  “他在一个中学传达室工作,当打钟的工友。他们说,他在解放前当
过国民党的兵,是残渣余孽。一九六六年,他们把他打死了。就在那个传
达室里。那一年我十二岁,小学六年级。”她平静地说着,眼睛一直凝视
着他。                             

  “我懂了。”他冷峻地迎着她的目光,“你骂吧!我在那时候也是一
个红卫兵。”                          

  她疲惫地摇摇头,叹了口气:“不,我不骂。而且,我一眼就看得出
来,你和那些人根本不一样。那些人——”             

  “狗东西!”他从牙缝里恶狠狠地咒骂着。           

  “你太粗野了,”她忧郁地说。他从她低柔的声音里感到一种距离很
近的信赖。                           

  “后来呢?”他阴沉地问。                  

  “我母亲有病,青光眼。医生说她一急就会失明。所以,我……”她
的头低下去了。他看见她的黑头发在风中颤抖着。“我就一个人跑到那个
传达室,给爸爸洗身上的血。”                  

  “好了,别说了,”他轻声打断了她。             

  “我用一块毛巾给爸爸洗身上的血。那血,那血——”      

  “别说了!”他转过身去。                  

  她微张着嘴,安静地望着他的肩膀,接着就颓然坐在沙滩地上。被高
原的烈日烤了一天的粗砂子舒服地烙着她。她感到心情非常宁静。是呵,
别说啦。他全明白。像他对我一样,我也把一切都对他说啦。     

  他默默地面对着黄河站着,风拂着他裸着的前胸。我不能想象,小妹
妹,他想。他的确不能想象,这个眼睛黑黑,身材柔细的姑娘,心里怎能
盛着那么沉重的苦难。                      

  这时,黄河,他看见黄河又燃烧起来了。赤铜色的浪头缓缓地扬起着,
整个一条大川长峡此刻全部熔入了那片激动的火焰。山谷里蒸腾着朦胧的
气流,他看见眼前充斥着,旋转着,跳跃着,怒吼着又轻唱着的一团团通
红的浓彩。这是在呼唤我呢,瞧这些一圈圈旋转的颜色。这是我的黄河父
亲在呼唤我。他迅速甩掉上衣,褪掉长裤,把衣服团成一团走向那姑娘。
“不,太危险了,”她仰着头恳求着他。他又清楚地听见了这声音里的那
种信赖。他感动得心里一阵难受。“拿着,等着我,”他低声说,“你看
那渡船泊在对面呢,我回来时坐渡船。”他望着那姑娘的黑发在风中漂拂
着,他使尽力气才忍住了想抚摸一下这黑发的念头。时间不早了,他想,
他又看了一眼那姑娘的头发,就急匆匆地朝着那片疾速流动的火焰奔去。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她站了起来,紧抱着他脱下的乱糟糟的衣服。这衣服上带着一股强烈
的男人的汗味儿和烟草味儿。糟糕,我好像爱上他啦,她惊慌地想。但她
马上赶跑了这个怪念头。一丝冷静的神色慢慢地浮上了她的黑眼睛。她缓
缓地端起了沉重的相机,那团衣服一下子落在沙滩上。她迅速地顾盼了一
下视野左右,冰冷的目镜轻轻地、稳稳地抵住了她的眉梢。她不出声地拉
动着照相机镜头上的变焦环,沉着地分析着目镜中的画面和她心中闪过的
感受。                             

  她看见了一幅动人的画面:一条落满红霞的喧嚣大河正汹涌着棱角鲜
明的大浪。在构图的中央,一个半裸着的宽肩膀男人正张开双臂朝着莽莽
的巨川奔去。                          

  她嘴角泛出了一个紧张的笑纹。当那男人纵身扑向黄河的一刹,她稳
稳地按下了快门。                        

  他垂直对准着河对岸的山。他双臂均匀地划着水。我就这样游,注意
手臂推水时别太猛,两腿后蹬时也要用劲均匀,你总喜欢用力过猛。记得
那次我就是这样,游蛙泳,但头不埋进水里。要用眼睛瞄着从上游打来的
浪。绝对不能抽筋。他觉得浑身被温暖的河水浸得很舒服,但他的每一根
神经都绷紧着。那回你登上山西的河岸时,激动得跳着喊了一声“万岁”,
可是你不知道有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在用毛巾擦着父亲尸体上的血污。“你
真够浑的,”他说出了声,一个浪头哗地打在他脸上,使他把后半句咽了
回去。今天我才明白,你是仗着黄河父亲的庇护和宽容才横渡成功。这时
他停了一瞬,河水浮力很大,他感觉着身躯被浑重的河水托住的滋味。真
的,黄河在保护着我呢,他想。他心里有掠过一阵激动。接着他笔直地对
准了山西,对准了雄伟的吕梁山脉。他在浪头打来时吐气,在浪峰上吸气。
他瞥见自己肩头的肌肉上水珠滚动。我感激你,小姑娘,你使我得到了宝
贵的修正,而且你还给了我那样的信任。你居然看得出来。是的,那时我
是个地道的红卫兵,但是我没有打过人,更没有打过你那当工友的爸爸。
不过,我愿意也承担我的一份责任,我要永远记住你的故事。他觉得自己
心情沉重,但他也觉得自己的心变得丰富了。他全神贯注地游着,这时,
他看见了河的中流。                       

  一下跌入中流,他就吃惊地发觉黄河正疯狂地搂着他飞跑。一条小鱼
碰了他的大腿一下,他觉得那鱼像是对他闪电般地一刺。接着他又碰上了
几条,每碰上一条都像挨了清晰地一击。他还仿佛听见了鱼群的叫声。不
过中流的水面平稳极了,像凝固的一块在滑走。他想起了那姑娘对黄河的
形容。我愿对你承担责任,十二岁的小姑娘。他想,既然当时我像只小鸭
子一样毫无顾忌地跳下河水,既然我那时不懂得关心和感受世界上的痛苦。
他发现他正被中流的河水抓着迅速向南滑翔着,他赶快对正河岸,努力游
着。黄河,他默默地唤着。今天我已经不是那只肤浅的小鸭子啦。黄河轰
轰地应声响着,对岸壁立的悬崖已经很近了。这石壁已经近了,他想,这
石壁在动呢,像是移动着向北走,他深吸了一口气,更专心地游着。  

  渐渐他觉得两臂上的三角肌发酸。我累了,他警觉地想。上一次我一
点儿也不觉得累,记忆中只有轻松活泼、满心舒畅。这回刚游了一半你就
累了,而且这回你没有走那四十里路,肚子里是白面荞麦馅饼而不是青枣
子。伙计,你在衰老。他突然觉得满心凄凉。十几年流逝得像这黄河水。你
还没有长成人,你的肉体就已经开始要背叛你。可是我的青春别想背叛!
“妈的,我活着就不让你背叛!”他又骂出声来。他划上一个浪峰吸了一
口气,脸颊仿佛在发烧。他记起了那姑娘的责备。你总在讲粗话,十几年
来,你变野了。可是十几年来我经历过多少啊,我变野了也变文明了。我
受过汉语专业本科训练,我还将是地理学的研究生,我可不是不会文质彬
彬。不过别再当着那姑娘说粗话,他嘱咐自己。十几年来不知她变没变。
她那惊人的坚强和眼光不知道是不是背叛过她。应该对她温和一点,十二
岁就有过那么一段经历的姑娘,应该多得到些温暖,包括语言。他使劲地
游着,这时他渡过了块状滑行的中流,看见了速度慢得多,但是浪头很大
的东侧的浅流。                         

  他的心激动地跳了起来;河岸已经近在眼前啦。他的喉头哽住了,呼
吸有些急促。哦,黄河父亲又一次护卫了我,剩下的这二百米我可以稳稳
游过去。肉体也没有背叛,三角肌忍住了疲乏,严格地服从了青春指挥。
我还没有衰老,我不会衰老的,他高兴地想。我可以帮那姑娘的忙,找到
那个带头毒打她爸爸的恶棍,把那个贵族味儿十足的恶棍揍一顿。“狗东
西!”他又骂了一句。这时他冲出了中流。河水的流速骤然减了下来,他
又开始瞟着上面打来的浪头。不过,教训贵族的事儿应当留给她的男朋友
或是丈夫干,我呢,我可以请她吃一顿。吃饭地时候,我给她唱一个额尔
齐斯河边的哈萨克情歌,让她觉得世上好人多,让她觉得没有看错人。然
后我就去专心地研究人文地理学。                 

  他在激浪中游到了离河岸十几米的水面。眼前粘满青苔的岩壁飞快地
移动着。这水流得太快啦,他想。就在这时他瞥见一块从河底伸出的巨石
正朝他冲来。他蜷起身子,双脚拼命地蹬了那石头一下,巨石在水里半隐
半现地一掠而过。流得太快了,这水把我冲下去啦,他有些惊慌。他奋力
扬起臂膀,鼓足力气,用爬泳对准山西的石壁冲刺,他觉得石崖上的绿苔
已经伸手可触了。可是河水抓着他仍然向下飞流。闪过的石壁上的纹理裂
缝晃得他睁不开眼睛。两条手臂突然瘫软了,他感到肩头上沉重如铅,酸
疼难忍。河水拥着他贴着石岸滑下,他看见又一块狰狞的巨石朝他驶来了。
他低哑地从喉头里吼了一声。他蔑视这块礁石,他知道自己已经胜利。他
用尽全身力气扑向河岸。当他看见陡崖上的一个棱角闪过眼前时,他一把
攫住了它。他的身体立即被河水冲得横了过去。他的身躯翻转了,右臂被一
股强力重重地拉了一下。他死死抓紧了右手攀住的那个石棱,感到急流正
在他的两个肩头和两只脚掌那儿哗哗地激起浊白的浪花。       

  他心满意足地闭上了眼睛。温暖多沙的水流抚着他的肉体滑过,朝着
他的身体指着的方向继续向前。浑黄的浪头激烈地推撞着他,在他四周响
成轰轰的一片。黄河父亲,他想道,我感激你。接着他逆着水流收起双腿,
然后牢牢地踏住了坚实的石岸。                  


    (第一章完)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9:0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章               



  他出神地凝视着车窗外的黑暗,手指间夹着一支闪着红光的烟。列车摇
晃着,黑暗中的树林、山岗和大地都在玻璃外面成了流动的黑色。原来列
车也是一条河。他默默地吸着纸烟,在横贯陇海又猛折向北的河道上奔流,
亮着灯光,鸣着号角,掀起着轰隆隆的巨响。列车上的人呢,就是河里的
水和浪。他看见玻璃上映着一点烟头的红亮,列车也是一条河啊,他吐出
一口烟。这样干地理学可真不错,走向河流,沿着河流,连我自己也像一
条河流。他又吸了一口烟,看着乌蒙的玻璃上又亮起一点红光。    

  那次也是这样:车厢里挤满了串联的学生,他坐在联结两节车的冷嗖
嗖的过道里。地上是一块冲出防滑钉的铁踏板。那铁板也像现在一样摇晃
不停。                             

  那是你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投进一条汹涌的河。他缓缓地吐出烟雾。
那时你当然不会吸烟,更不会喝酒、骑马、在阿勒泰山的雪坡上拖走一根粗
大的圆木。那时你在这块灰蒙蒙的玻璃里只看见一张娃娃脸,看见一双幼
稚明亮的闪闪的眼睛。那时你没有和红脸后生交朋友的本事,也没有拥抱
过和粗鲁地亲吻过姑娘。你只是揣着一颗小兔子般活泼的心,被大千世界
的风雨世面激动得坐卧不宁。那时你还是个孩子呢,就不假思索地跳下了
这条河。                            

  后来你穿州过府,风尘仆仆地和社会、和政治、和大自然、和那么多
复杂的人往来比试。你敢在人头攒动的会场上大声疾呼,敢在空旷恐怖的
荒山里大唱大喊地走夜路。你从马背上栽下来,翻滚的马从你稚嫩的身子
上压过去。你不相信道路,用指北针计算着,倔犟的朝挡路的大山攀登。
后来你爱上了边疆,就一直跑到准噶尔,跑到阿勒泰,跑到伊犁。你回来
时装着一副大人气,鄙夷那些只到过大城市的同学的娇气,你绷着晒脱了
皮的黑红的脸,昂着头像一阵风走过他们身旁。你不知道,你根本不可能
知道——有个十二岁的小姑娘在编着完全不同的故事。你那时不懂得眼泪,
不懂得代价,你不知道历史也有它的痛苦。             

  他看见那扇乌蒙蒙的玻璃上映出一个修长的黑影。他回过头来,“还没
睡么,”他问道。                        

  她微笑着端详着他。天不亮车就要到达北京啦,他就要和我分手,去找
他那些地理资料了。“你去睡一会儿吧,研究生。”她说,“我和列车员
说好了,卧铺车厢开着门呢。”                  

  “我不去,这儿挺好。”他说。                

  “去吧,你还能睡几个小时。”她劝道,“一个卧铺,轮着睡嘛。”

  “我不想睡,”他说,“这儿凉快。车里又热又闷。”      

  那么我也不去。和他一块儿再呆几个小时吧,她想,只有几个小时了。
天一亮,等他们走出拂晓时的北京车站,这个游黄河的小伙子就要离开她了。
唉,人就又要各自东西啦,“说会儿话吧,”她说着坐了下来,把一本书
垫在冰凉的铁踏板上。                      

  他们默默地抱着膝坐着,想着心事。摇晃不停的列车抽动着铁踏板,他
们的肩头时而碰在一起。这么近,我这么近地挨着一个男的坐着,她暗自
想道,也许这是段挺值得珍惜的友谊呢。而且互相说了那么多,我和他都
讲了关于父亲的事,我还亲眼看着他游过了黄河。走廊间的灯突然熄了,他
们之间只有那只香烟在一下下明灭。而以前那个,哦,我已经忘记那人的
名字啦,她想。那一个和我来往了那么久,也没有这么接近过。    

  他望着玻璃外面黑[鬼戊][鬼戊]的原野,默默地吸着烟。河流真是
神奇的,从那时你就爱上了河。在阿勒泰插队的时候,你总是尽量找和额
尔齐斯河有缘分的活儿干。你抢着去沼泽里寻找丢失的挽马,顺着河岸的
土路运送粮食。六月的时候野花开了,你迫不及待地下河游泳,后来你习
惯了那冰水般刺骨的激流。你曾经和三个布尔津城来的打鱼人在冰水中拽
着一张拖网,打上来一条二十公斤重的大鲇鱼。探亲回北京的时候,你上
瘾似的见一条河就横渡一条河,后来——完全是命里注定,你横渡了那条
黄河。那时你崇拜勇敢自由的生活,渴望获得击水三千里的经历。你深信着
自己在脱胎换骨,茁壮成长,你热切地期望着将由你担承的革命大任。那
时你偏执而且自信,你用你的标准划分人类并强烈地对他们或爱或憎。你
完全没有想到另一种可能,你完全没有想到会有一个十二岁的小姑娘为你
修正。                             

  他突然转过脸对她说:“喂,有件事别忘了:我要请你吃一顿饭。你爱
吃什么?”                           

  她故意歪着头逗她说:“我爱吃莫斯科餐厅的西餐。”      

  “好吧,”他说。他回忆起在黄河中流自己的决定,这件事我要记住,
他想,别在忙碌中忘记了。还有几个小时他就要回到北京,他非常清楚在北
京的这几十天他该干些什么。他轻轻地吁了一口气。决心斗一场吧,他想。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黄河边上红脸后生的窑里,她曾经打听他下一步去哪里。他说,他打
算沿着交通线调查几条河流的地貌和风俗、经济,然后回北京。“回北京,
”他说,“我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家啦!”             

  姑娘犹豫着说,她在青海省还有一点工作,她也想顺便再拍几张黄河支
流的风光和风俗片子,希望他能和她一块去。他笑着回答说,对不起,摄
影家。既然连河底村这样的对方都有招待所,他就更用不着陪同她采访了。

  她脸红了,分辨地说:“不,我是说,你也可以调查那里的河。那儿有
一条河,叫湟水。”                       

  他叹了口气:“你那个湟水我知道。前年,我们班在那儿搞过汉语方
言调查。不过,南猿北辙——”                  

  “啊,太好啦!”她高兴地嚷了起来,“一块去吧!你熟悉情况,我正
发愁……”                           

  “我是个穷学生,”他打断了她。“我从新疆来,去北京。我不能从陕
西回头再去逛青海。我一共只有一百多块钱资本,我还要去黑龙江一趟。
”黑龙江,他想,调查黑龙江,是我这一趟最压台的节目。黑龙江是我的
最后一站。它在北方的那一个尽头呵。               

  “咱们可以想想办法嘛,”她说,她不太打算就这么快地和这个人分
手。他头发上的水珠还没有干呢,在她的心目中,那个走向夕阳晚照中的
黄河的男人的画面实在太动人了。我的那张片子一定拍得非常出色,她想。
“比方说,我可以雇你当向导。我是因公出差,在那些地方可以雇向导,这
样可以解决不少费用……”她继续只顾编造着刚刚出现的念头,“只是路
费难些……”                          

  这时她发现他神色专注地听着。“好办法,”他考虑着说,“我也真
想跑一条黄河上游的支流呢。”                  

  三天后,他们两人已经站在湟水之滨。             

  他们顶着高原上紫外线强烈的阳光,朝一个名叫高庙子的小镇走去。
在一片浓郁的绿荫上头,他们看见一个金灿灿的琉璃庙顶在阳光中闪耀。

  路边的田里长着碧绿的青麦子,整齐地随风摇曳。他们登上一段坡道,
渐渐地看见了黄土台地和浅山夹着的湟水河滩。铁灰色的河滩上也有些棋
盘般方正的绿麦地,一溜蹲成并排的一串花头巾在麦浪上蠕动。那是青海
妇女在拔草呢,他给她讲解说,这个地方男人不会拔草。妇女们拔了草,
用篮筐子挎回家去喂羊。羊多草缺,所以麦地里没有杂草。他们停了下来。
望着湟水下游的弯曲长滩,几道黄土浅山的背后,云雾隐隐罩着一线银霞
般的雪山。那边过去就是西藏,他继续为她指点着,咱们现在正站在青藏
高原的边缘。“你听!”她突然举起手止住了他——         

      青枝呀绿叶展开了                  
      六月的日子到了                   

  那排成一线的戴花头巾的妇女们唱起来了,咿咿哑哑的嗓调一跌一扬
地起伏着。“这是《少年》,青海民歌的一种,”他解释说,“听说过《
花儿与少年》么,《花儿》也是一种民歌。”她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我
还以为《花儿与少年》是指的姑娘和小伙子哪,她想,这儿的老百姓真有
意思。多浪漫的名字呀,花儿与少年。她感到心情非常舒畅,这样轻松的
、舒畅的心情她已经好久没有过了,而这青海的黄土浅山和开阔的湟水河
滩,这碧绿的青麦子,这隔断着远方西藏秘境的隐隐雪峰,还有这扎着花
头巾排成一线拔草的妇女的民歌,都使她沉入了一种安宁恬静的心绪中。

      哎哟哟,西宁城街里我去过              
      有一个当当的磨                   
      哎哟哟,尕妹妹跟前我去过              
      有一股扰人的火                   

  那些拔草的女人还在无顾无忌地随心唱着。她听着他解释的歌词,脸
上微微地发烧了。你这家伙也有一股扰人的火,跟着你跑,又累又心神不
定,她悄悄地想。他的节奏太快了。从河底村出发,先截住一辆拖拉机,
半路上在青羊坪又换了一辆卡车。第二天夜里赶到铜川,拂晓就坐上了开
向青海的列车。她觉得应接不暇,她总想扯住他歇一会儿。她眼看着湟水
在脚下流去,自己仿佛在梦中一般。在这弯曲的湟水河滩、绿绿的青麦、
雪山、浅山和花头巾,还有这抑扬有致的纯朴民歌中,她觉得微微有些晕
眩。她感到安定又觉得倦怠,她想倚着什么稍稍闭上眼休息一会儿,忘掉
这马不停蹄的奔波,忘掉无定河的深谷和晚霞中的黄河,忘掉那张她命名
为《河的儿子》的出色的片子。她需要定下神来,歇息一下疲惫的身心,
使自己明白和确认自己已经到达青海,到达了湟水边上。她很快就要咬紧
牙关,耸起每一根神经去捕捉这湟水的独特气息,在千钧一发之瞬把一切
色彩、心绪、气息、画面、花儿与少年都收在她那张柯达公司的彩色幻灯
片上。                             

  他领着姑娘走进了高庙子小镇,径直朝那座黄琉璃瓦顶的庙宇走去。这
一带他非常熟悉,前年秦老师曾经带领新疆大学中文系的一个方言调查小
组来这里实习。他在这片湟水滩上的大小村庄里学到了很多东西。他参加
了细致的语音调查,收集了几十首《少年》。“瞧这座庙,”他像个导游
一样给他介绍说,“这种庙顶叫盔顶,你看它像不像顶钢盔?”他欣赏地
打量着那残旧的黄琉璃双曲线。幸亏我一直听历史系考古专业的课拿学分,
人文地理学的一半我可以用汉语方言的知识和考古学文化的知识来垫底。
另一半自然地理,我可以猛攻那些讲义和书籍。他又觉得对将到的考试充
满信心。“一会儿我们去找一个老头。那老头就住在这庙后面的河漫滩上,
”他对她说,“那年那个老头挖了一条渠,引来一股湟水浇他种的一片青
杨树。”他瞧了瞧金黄的庙顶旁边的树林,仿佛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
他那些树,不知道长得多高了。”                 

  她放下照相机,审视地盯着那黄琉璃庙宇,摇了摇头。构图不理想,
也没有意思。“走吧,”她轻轻推了推他。在哪儿都有这种古建筑的,这反
映不出湟水的风格。“走吧,咱们去看你那个种树浇水的老头儿。”她甩
了甩滑下来的黑发。她觉得自己安定下来了,恢复了那种随时可以端起相
机,反应敏捷地按下快门的状态。现在可以随他去哪儿乱逛,我已经全都
准备好啦,她抚着冰凉的相机想。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迈开大步走着。前年夏天他独自来高庙子的时候,认识了这个姓高
的老汉。他走进一座干打垒的土墙庄院,朝那个老汉要水解渴。高老汉在
廊子下摆开一张小木头桌,在桌上放上一只杯,一把壶。一个扎着红头绳
的小闺女从屋里捧出个大托盆,上面码着四个大得吓人的馍馍。那白馍上
有星星点点的紫红色斑点,他问了才知道是掺了自家种的玫瑰花瓣。他第
一次见到有人用玫瑰花瓣和面蒸馍馍,心里又惊叹又新鲜。后来那老汉提
着锹出门去了,嘱咐小闺女给他续茶水。那小闺女生得水灵灵的,踮着脚
尖小心翼翼地为他添茶。他喝饱了带些咸味的茶水。走出了那座到廊后厦
的小庄户院。不远的湟水河滩上,他看见高老汉独自在烈日下站着,他走
过去给老汉道谢时,看见一弯哗哗的渠水正被老汉用铁锹引导着,淌进一
片小青杨林。在渠水灌饱了那一小片茂盛的小嫩树林以后,高老汉告诉他
说,这些小树顶个儿子。他问为什么,老汉说,尕娃,我无后哇。孤老汉,
拖累着个小孙女。等十年,这片树林子成材了,卖了是钱。等动弹不得的
日子到了,就免得说些难心的话。他记得当时他久久说不出话来,只顾愣
怔怔地盯着那片青枝绿叶的小树林。那青杨树又细又嫩,在一片娑娑声中
摇曳。后来他走开了,老远回过头来,还看见那老汉佝偻着腰,提着锹寻
寻觅觅地踱着,独自侍弄着那片小树。               

他们出了高庙子小镇,走向湟水河滩。这里视野很开阔,全部湟水河
谷的庄稼、村落和自然环境都展现在他们眼前。           

  这是第一级台地。瞧见了吗,他给姑娘分析着地貌。那长着庄稼的是
第二级台地,它们在过去都曾经是湟水的河床。河流冲刷着向下切割,后
来原先的河床就变成了高高的台地,她眯着眼睛仰望着高处绿得刺眼的庄
稼,“真不能想象,”她说,“那是什么庄稼呀,长得那么高。”他告诉
她,那是墨西哥品种的小麦,“不能想象的是以前那儿是森林,”他指着
曝晒在阳光里的秃秃的黄土浅山。“自然地理讲义和历史地理书上都说,
湟水流域的浅山以前都是原始森林。”他停住了,专注地端详着绵延在前
面的远山。真静啊,这里静得让人感到神秘。            

  她把照相器材从肩上摘下来,提在手里。他准能考上研究生,她想。“
喂,我说,你准能考上研究生。”她朝他说。            

  “嗯,我也这么打算呢,”他回答,“我已经预备了不少功课了。”

  倒不是因为这个,她心里想,“哎,你看!”她停住脚步惊叫起来,“
你看,这是什么?”                       

  他看见一条水沟里满满的堆着彩陶的碎片。           

  她俯身拾起一只破碎的彩陶罐子,“真漂亮呀!瞧这花纹!”她喊叫
着,“真可惜,可惜碎了!”                   

  彩陶罐子的下半截已经没有了,鼓鼓的腹截断在一条锐角鲜明的线上,
陶器质地又细腻又结实,通体施着橙色的薄衣,他摸摸那断碎的碴口,觉
得陶胎烧得又匀又硬。罐子腹上一个布满密网的大圆圈里,有一个粗放的
黑彩勾画的怪人。那人形朝着他们手舞足蹈着,辨不清五官的脸孔上似乎
凝着一种静默的、神秘的表情。                  

  他长久地望着那图案上神秘无言的象形人。           

  “你瞧呀。这是森林,”她用手指抚摸着罐子颈部的一排塔松般的黑
色三角纹,“一棵挨着一棵,尖尖的松树。你说对啦,这里以前一定是森
林。”                             

  两个人弯下腰,在河沟里的陶片堆里一块块翻找着,试着把陶片对上
罐子的断口。一块块陶片天衣无缝地对上去了,彩陶罐渐渐地复原着。“
啊,对上啦!又对上了一块!”她欣喜地悄声喊着,她已经深深地被这件
彩陶吸引住了。                         

  最后,只缺腹部的一块找不到。光洁流畅的线条从陶罐的肩部流到底
部,只是中间残缺着黑洞洞的一块。“你瞧。多美啊,”她低声喃喃着,
“可惜碎了。”世上的事情多么拗人心意啊,生活也常常是这样残缺。“
可惜碎啦,”她重复地说。                    

  这彩陶是四千多年前的,他想起了在历史系听的新石器时代考古课。
四个大圆圈对称着,颈部排着三角形锯齿纹,像森林一样。这是马家窑文
化的马厂类型,一种非常古老的原始文化。他抬起头望望静谧的湟水河谷
和远山,怪不得这个世界显得那么神秘。森林变成了光秃秃的浅山,河床
变成了高高的台地。雨水冲垮了山上的古墓葬,于是,顺着小沟,彩陶流
成了河,他皱着双眉思索着,真的,在湟水流域,古老的彩陶流成了河。

  他找到了那座干打垒院墙的小庄户院。在北房的廊子下面站着一个戴
着蓝格子头巾的女孩子。那女孩子长得很壮实,手里撑着一把铁锹。“俺
阿大——没了,”——后来,她只说了这么一句,就扭过脸抽泣起来。那
姓高的老汉死啦,他想,可是青杨树才栽上两年。          

  他走到了宽阔的河漫滩上,走进了那片用石块围起的小树林。银灰色
的叶子在微风中抖动着,树根上浸着汨汨的渠水。他看见湟水在这儿拐了
一个弧形的弯,浑黄的浊流哗哗淌着,冲溅着河心的一簇巨石。你死啦,
自然而平和。你没能指望上这片小树林子。彩陶片汇成了一条河,青杨树
却还很细嫩。你早忘了曾经对一个尕娃讲过你的心事,你就这样悄悄地死
啦。但我相信你一定非常宁静,因为此刻我的心里一片宁静。看这湟水,
虽然它冲刷着黄土的陡崖,拍打着河里的石头,但我觉得它也充满了宁静。

  他在额尔齐斯河边插队的时候,曾经认识一位哈萨克的老母亲。那老
人从年轻的时候就死去了丈夫,独自抚养着一个独生儿子。后来这个儿子
娶妻生子,她又抚养着她的孙子们。他插队落户时参加了老母亲的一个孙
子的婚礼,后来他又看着那白发苍苍的老人抱着孙子的胖婴儿。老人辞世
的时候,已经有整整一个家族为她送葬。他曾经目送着那支马队从草原上
走过,里面尽是饱经风霜的妇女和骠悍勇敢的男人。         

  他沿着湟水漫步走着,打量着眼前的种种河流地貌。牛轭湖,河漫滩,
干流和支流,浪涛击打的河岸。他抬头记忆着湟水两侧浅山下的台地形状,
注意辨认滩地上的植被和土壤。他一步一步地踏着松软的湿地,他的心情
沉着而平静。后来那戴蓝格子头巾的女孩子跑来叫他们去家里喝茶,他望
着女孩健壮的身子,不禁微微地笑了笑。              

  他在廊子下面的小方桌前坐了下来。桌上放着一把壶,两只杯,托盘
上码着四个大馍馍。他看见她正香甜地吃着,注视着他的动作。馍馍上掺
洒着紫红色的碎玫瑰花瓣,他接过她掰下的一块,大口嚼了起来。他伸手
取茶壶时,右肩的三角肌突然钻心般地疼了一下。他怔了一怔,活动了一
下肩头,然后默默地吃起来。                   

  当他们走出那个小庄户院的时候,他们远远地看见一幅蓝格子头巾正
在河滩的青杨树林里闪动。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3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她醒了。列车正在颠簸的气浪里驶过一个隧道。原来我睡着了,她舒
服地揉着眼睛想,靠在这车门旁边的大过道上,居然比在卧铺上睡得还香。
她歪过脑袋想看看他睡着没有,结果又看见了烟头的红光。      

  “研究生,喂,”她唤道,“你一直没睡么?”         

  “唔,”他回答,“我不困。”                

  “你就一直抽着烟么?”她问,“那烟,真能解困吗?”     

  他的脸上突然被灯光照得雪亮。列车正冲过一个灯炬齐明的小站。她
静了下来,让那雪白的光柱一下一下地把自己的这个小角落变得忽明忽暗。
这个角落呀,她懒懒地遐想着,真象一个黑暗中的战壕。我们都蜷着身子
在这儿小憩,等着到黎明时再去冲锋。她想到黎明时列车就会开进北京,
想到冲洗胶卷、交代工作和争取发表自己作品的事,心情变得沉重了。她
拂了拂额上的头发,驱走了那些烦人的心思。“喂,研究生,”她问道:
“你回到北京以后,打算干些什么?”               

  他停了一会儿,然后低声说:“我要写一首诗。”        

  “诗?”她诧异地抬高了声调。                

  “这些天我一直在写,写了好几个开头,可是写得乱七八糟,”他自
语般地说道,“不过……我相信能写出来。”            

  她明白了。“哦,我想,是关于河的。”            

  他没有回答。在黄河里游着的时候我就想,这不仅仅是河流地貌,也
不是地理学。这是一支歌,一曲交响乐,是一首诗。在湟水边我又在想。
人文地理是科学,它有它的办法和路子。可是我除了科学还需要些别的。
河流地貌不会关心青杨树是怎样长大的,描述性再强的地理著作也不会写
到黄河浪头那种神秘的抚摸。还有那些彩陶片,暴雨冲垮了台地上的古墓
葬,陶器在激流中撞得粉碎,接着,那彩陶片就流成了河。      

  “那专业呢?还考试么?”她问。               

  “当然。不但要考上而且要好好干。不过——难道你不觉得,那河还
有好多别的内容么?”                      

  她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她知道,那个不安分的精灵又附上了这个年
轻人。我们都一样,她想,我们都不愿庸庸碌碌地了此一生。你自己不也
是一样么,你绷紧每一根神经,背着沉重的摄影器材翻山涉水,追逐着百
分之一秒的瞬间,你忙得筋酸骨散,靠着这车门旁的硬墙也能呼呼入睡。
你不是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暇回顾么。                

  她转过脸对他说:“在湟水边上,我拍了一张静物。就是咱们复原的
那只彩陶罐。它可惜是碎的,象生活一样,”她小声说,“背景是那片小
青杨树。我觉得,这是我这次拍得最成功的作品之一。”还有一张,她想,
那是一个男人扑向奔腾的大河,我这一趟只有这两张作品拍得成功。“你
知道的,青杨树林刚刚长起来,可惜罐子是破的,像生活一样。”她忧伤
地摇了摇头。                          

  他从嘴角取下熄了的纸烟,专注地望着姑娘。          

  “你不是很坚强么?”他问,“你十二岁就见过那么多。”    

  她苦笑了一下,双手搂住膝盖,等待他擦燃火柴,把那半支烟点着。
“你们还有一支烟。在太冷、太寂寞的时候让它作伴。而我们女的,啊,
那种时候真难呵。”                       

  他笑了。她在黑暗中似乎看见了他白白的牙齿。“你的男朋友呢?”
他问道,“怎么,难道你还能没有位漂亮的骑士么?”他开起玩笑来了。

  “别提了。总算受完了洋罪。一共谈了三个月——吹了。”她厌烦地
说。                              

  “为什么?”他问。                     

  她费劲地想着一个比喻,“这么说吧:和他坐在一间屋子里,屋里就
像有两个女人。不,一个女人,一个唠叨老婆子!”         

  他放声哈哈大笑起来,笑得前仰后合。瞧他美的,她气恨地想,他倒
自信得很呢。难道你的本质里就没有那种东西吗?我还没有告诉你那家伙
以前的几个呢,有自私鬼,有小市侩,有木头人,还有一个是臭流氓。她
忿忿地打断了他的笑声:“连小说上都说,男子汉绝迹了。你不知道?”

  “真的吗?”他止住了笑声,注视着她。“我现在就可以给你介绍几
个。个个都货真价实。只怕不对你的胃口。”他嘲笑地扔掉了烟头。  

  “你说吧!姓名?”                     

  “牛虻,马丁·伊登,保尔·柯察金,还有……”还有一个是我,他
想。他不禁微笑了。“还有一个那家伙名字很古怪,我想不起来了。” 

  她黯然地呆呆坐着。“都是虚构的啊!”她说。         

  “不,”他反驳道,“现实生活中也有。只怕你认不出来。女同胞,
只怕你们见到了也认不出来。”                  
 楼主| 发表于 2009-8-6 16: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他们都沉默了。他发觉这最后一句话使他们两人的心绪都变坏了。列
车正轰鸣着开过一架铁桥,车门上的把手、铁踏板和乌蒙蒙的玻璃窗都在
震响着,他们的肩头也在随着晃动着。他这最后一句话使她听了心里难受,
她想起了在北大荒时在一个农场里干活的一个康拜因手。那小伙子总是在
快活地笑着,在秋天金黄一片的大田里,他总是喜欢穿一件油污的坦克兵
夹克,整天都吹着一支口琴。有一次在麦子地里午休,曝烤着平原的太阳
晒得满地升腾着麦杆的味道。她高傲地、鄙夷地回绝了他。她眯着眼睛眺
望着一望无际的金黄麦海,心里满是不以为然,甚至是不能容忍的心情。
那小伙子踩着地上的麦茬踱回他们那群康拜因手那里,她听见整个中午那
儿都响着一支单调的口琴曲子。后来康拜因手去了大庆油田。“我们这儿
有八十万产业工人!我们这儿正出现着一个伟大的奇迹!”她听见知识青
年们在念他写来的信。“到大庆来吧!这里过的才是真正的生活。”他在
信里热烈地向朋友们呼吁着。她听着,仿佛听见一阵热情快活的口琴曲,
她怅然若失地坐了好久。后来她常常回忆起那个快乐的小伙子,特别是在
她机械地和人们介绍来的对象问答的时候,她有时会感到听见了一丝口琴
声。她疲乏地靠住了车厢的硬壁,闭上了眼睛。           

  他也想起了一个姑娘——海涛。他已经好久没有想起海涛了。在额尔
齐斯河边的那片苜蓿地上,在那个肮脏荒僻、地窝子盖得东倒西歪的小村
里,海涛和他度过了多少美好的日子呵。海涛不仅仅是他的初恋,海涛那
时和额尔齐斯河的流水一样,已经成了他习惯了的生活的颜色。他至今对
那个脉脉含情的姑娘记忆犹新。不知你今天怎样了,海涛。他想,也许你
已经又离开了那个工厂。我们一块沿着额尔齐斯的陡岸奔跑、追赶着汛期
流水冲下的大片漂浮的野花。我们曾一直跑到离布尔津城不远的那片沼泽。
我到今天还记得那天的情景——额尔齐斯河在戈壁滩前舒缓地滑过,沼泽
里芦苇长成一道道曲折的屏障。有牛群,也有野鸭子和别的水鸟停在沙洲
上,那片从上游阿勒泰山南麓冲下来的野花,在钢蓝色的水面浮成斑斓的
一层。那天有一种青色的暮霭弥漫着沼泽和四野,连翻滚的波浪也涂着青
青的光。只有你的脸颊红润新鲜,海涛。他又轻轻擦亮了一根火柴,然后
把烟咬在嘴角。我觉得你那红润新鲜的脸颊一直在滋润着我的心,鼓舞着
我的热情。                           

  他吸了口烟,略微活动了一下肩膀。右肩的肌肉还在隐隐作痛。恐怕
就是在游到黄河东岸的时候,他暗暗想,我用一只手抓住了石头,那急流
把肌肉拉伤啦。那时的我多年轻啊,我在额尔齐斯的冰水里也能又叫又嚷
地拉网捉鱼,而且肌肉也没有拉伤。今天的我也许已经衰老了,他想。他
又稍稍活动了一下肩膀,瞟了一眼旁边姑娘的影子。         

  这是个挺好看的姑娘,他想。可是海涛长得更漂亮。当海涛离开小村
的时候,没有一个知识青年答理她。他们全都愤愤地谴责海涛,仅仅为了
调回内地,仅仅为了当一个农场加工厂工人的前途,就背叛了爱情。但是
他从人们的脸上看到了另一种表情,那是觉得被戏弄和被遗弃的表情。是
呵,他想,海涛长得太漂亮了,干得又太不漂亮了。人们都觉得这矛盾的
现实难以接受。其实人们是在为自己打抱不平,他们觉得海涛也抛弃了他
们。他觉得只有他做得好。他从一户哈族老乡家里借来了一辆轻便的单马
双轮车,拉开女知识青年住的地窝子房门,帮助已经无人理睬的美丽姑娘
收拾了行李,然后为她把小马车一直赶上大道。在路上他跳进沼泽,用肩
膀顶出了陷在泥里的车轮。后来他拉着马缰,车轮吱吱地辗过那片白色的
流沙,最后驶过了额尔齐斯河上的大桥,到了布尔津城的长途汽车站。但
是,在那个人影寥寥的长途车站门口,他冷冷地推开了她递过来的一张照
片。                              

  你干得不坏,伙计。他默默地想着,大方地给年轻时代的自己打了个
五分。原来你可没打算那么干,原来你曾经打算撞进那间地窝子揍她一顿。
你喝醉了酒,听见有谁悄悄说到海涛这个名字就跳了起来。你一声不吭地
提着空酒瓶子往外冲,咽喉里烧得冒火。可是后来你害臊了,因为你忽然
觉得应该有点男子汉气度。醉醺醺地跑去打一个女孩算什么好汉?你想着,
一扭头改变方向跑到了河边,望着那条稳稳前进的大河。额尔齐斯,那也
是一条河啊,他想,那是全国唯一的流向北冰洋的外流河。整个阿勒泰山
脉南坡的流水都向它倾注,它串通着一串串沼泽和湖泊,胸有成竹地向着
真正的北方流淌。那是一条被酷暑严寒的哈萨克草原养育得自由自在的大
河啊,原来它把喝过它水乳的人都悄悄地改变了。他把烟头在车厢铁踏板
上按熄,又从口袋里掏出一支拿着。今天看来,你和海涛分手时的一举一
动都是由于额尔齐斯河的缘故,那条自由而宽阔的大河重新塑造了你。 

  外面灯光密集起来。快到北京了,他想,夜行的列车也象一条河。辨
不出首尾,辨不清源头和前途,只觉得一股劲奔腾向前,把两岸的灯火远
留背后。这样的河跟河流地貌、自然地理并没有关系啊,所以我要写一首诗。
我要描写这样的,从大自然和人心里流过的河。           

  超员的车厢里一下子喧嚣起来,扛着大包小包的旅客挤到这块窄小的
空间里吵嚷着。“收拾一下啦,就要到北京了,”他对她说道,随即站起
身来。                             

  人们继续朝这车门挤来。扁担、硬纸箱和装得满满的大旅行袋在眼前
晃来晃去。他们两人被挤得紧紧贴在那扇车门上,颜色发紫的雪亮站灯疾
速地一闪一闪流过。她目不转睛地凝望着他的脸庞,一句话也没有说。 

  前方出现了一个大水闸似的建筑,拦腰横跨在铁道上。他觉得列车像
河水一样正对准这个水闸冲去。“哦,北京,”他小声地自语道。   



  (第二章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2 14:09 , Processed in 0.02383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