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窥蠡测品庄子 笑问西风我是谁 寒江雪 早知《庄子》“艰深”,两年前粗略读过始知此言不虚,一方面由于当时读得不够认真,再加上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也无法深入,所以难以体会被誉为经典的《庄子》的妙处。 时过两年再读,大部分时候仍是不得要领、一头雾水。当我看到周予同先生的评价语“《庄子》在中国学术思想上占有重要地位,并且《庄子·天下》之文是天下最好的文章”时,当我游弋于文学论坛,看到我一直很尊敬的朋友极力推崇《庄子·逍遥游》时,我终于怀着神圣强迫自己静心阅读。 细读《庄子》最深的体会就是此书内容博大精深,包含了哲学、政治、伦理、美学、艺术、养生等多方面内容,若想多学科深入探讨无疑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酷爱文学,那么还是让我们从文学角度跨越数千年时空去静听庄子文学对后世文坛震撼的回音吧。 一、 总体看《庄子》一书既是哲学著作,也是文学著作,是我国古代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的优秀散文。庄子文章不仅汪洋恣肆,风谲云诡,富有想象力,而且能于荒诞不羁中流露出真情实感。以《庄子·逍遥游》一段来看: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庄子文章艺术性体现出许多浪漫主义,语言纵横跌宕,散韵交错,既奇肆又飘逸,极富感染力,其文学价值堪称我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 从庄子文章中不难看出庄子是一个身处乱世却博学多才,家境贫寒而又有志节的知识分子。庄子承继老子学说,他发展了老子关于“天道无为而自然”的哲学思想。他不赞成儒、墨两家,尤其与儒家的仁义学说格格不入,而他自己仕途却不得志,所以只好隐居不仕,拒绝与统治者合作。庄子内心是矛盾的,他的哲学思想是作为一个因愤慨之极由积极用世而走向消极应世这样心理转变的古代知识分子的必然。 庄子的艺术对后世文坛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阮籍、陶渊明、李白、苏轼等大文豪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庄子影响。 二、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之子,被历史上称为有名的才子,他在五言诗的发展中有相当的地位(阮籍通音律,自创琴曲《酒狂》为后世流传,作者曾在《把酒笑弈论纹枰》文引用此曲)。他旷达不羁,特别推崇老、庄。在他所写的八十二首《咏怀诗》中,几乎都贯穿着虚无出世、追求个人自由的精神实质,其中最典型的如第六首中的“膏火自煎熬,多才为患害,布衣可终身,宠禄岂足赖”,就是发挥庄子《人世间》的处世哲学,抒发了自身因怀才不遇而屡受迫害的愤懑,反映了阮籍不甘羁于仕途向往逍遥出世的思想。 陶潜生于“真风告逝、大伪斯兴”的晋代,他愤而辞官,退而隐居,后成了著名的田园诗人。不仅陶潜作品用《庄子》典最多,而且他的心态、精神与文章风格都与庄子接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这里除显现出诗人高洁的志向外,展示给人们的则是一种物我俱泯、天人合一、逍遥无为的人生理想境界,而这正是典型的庄子的人生观。 李白的诗歌具有雄伟的气魄和豪放的风格,获得卓越的艺术成就,主要是由于时代、家世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学修养这种种因素所造成的,但他却也从《庄子》中汲取了相当的养分。他的《大鹏遇希有鸟赋》显然脱胎于庄子的《逍遥游》。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把酒问月》等都展示了他想象丰富奇特、个性狂放不羁、蔑视权贵名利、追仙慕道的著名诗作。他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狂风吹我心,直挂咸阳树”、“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等传诵千古的名句,其思想和艺术都与庄子其人其书有着不可分割的关联。 苏轼的笔力雄健,气势磅礴,开一代豪放词风。然而他的词中有时也流露出一种超世的倾向而与其用世的思想发生矛盾,如“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这种慨叹人生、追求解脱的思想,固然是苏轼一生长期失意、仕途坎坷以及佛教对他的影响所致,但与庄子的思想也有着紧密的关系。再看东坡的诗《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以?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哪复计东西。”这首诗与他大气豪放的风格更是大相径庭,“雪泥鸿爪”的境界显然已深得庄子超然出世的精神要义。 三、 灯下掩卷,不禁陷入无边的茫然,而后便是一种痛苦的沉思。我知道能静下心来认真思考点什么绝对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种痛苦只有有意或无意去深入思考的人才可以体会。我想到了这些年的经历,想到了记录心路历程的文字。 还记得我曾经写过《和独步》“西子寻梅访林逋,再放轻舟拜李杜。子陵台下钓烟雨,东篱采菊忘归路。把酒歌吟醉渔火,踉跄相携呼独步。夜鸟不惊争随后,闲云几缕慢入庐。” 我惊然发现自己的文字竟然流露着也是庄子超然出世的思想。还有《魂之舞—冬夜煮酒》“……晚来雪纷纷/话梅煮花雕/抱定小火炉/独自乐陶陶/没有高人雅士的恬淡风骨/却品出了红尘之外的逍遥/没有叱咤风云的豪气/却饮进了百年的沧桑/千年的过往……”。再看《和江南素衣》“ 一书一剑一壶酒,一筝一箫一阙歌。寒风里且留我独自,大漠烟裂白马啸,醉醒生涯歌晚秋……” 这些文字里居然都是一种朦胧的出于对闲云野鹤般生活的向往。 在这里引用自己的文字显然不是想把自己与上面谈到的大文豪相提并论,这里面是一种自认为成型的价值观和潜在的处世观点在碰撞,我想我思考的痛苦也是由此而来的吧。 还记得读过一个朋友关于逍遥出世的文字,由于当时很不赞同他的观点,遂写道:“古之存大智而与隐士靠谱者众,大体有这么几种:一、有才华却决不与时世同流,严光子陵、林逋和靖是代表;二、有才华却在等待时机,诸葛孔明、姜尚子牙是代表;三、有才华也有成就却不为时容,苏轼东坡、陶潜渊明是代表;四、有才华有成就却可以功成身退隐居,贺知章是代表。 这些人中,除孔明、苏轼外,都成就了一段隐者佳话,原因是孔明、苏轼都官居宰相或曾经拜相,政治地位的显达掩盖了他俩曾经一段隐者的经历。而严子陵、林逋却是古往今来的大隐者。 不好评价是出将入相好,还是隐居于市好,因为我们没有处在他们那个时代,无法感同身受。 至于今,本人也经历过一些磨难,可是这点小磨难置之沧海却不及一粟,所以我没有理由消极遁世,消极那就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是软弱、无能的表现,换句话说我不是不向往逃离俗世纠缠,实在是“不敢”啊! 如果非要说出一点倾向来,那么我佩服贺知章,这样的人性格中便有大智慧,请看:“知章性放旷,善谈笑,当时贤达皆倾慕之。” 至于仙、道、神之类,更不敢妄自探讨这类话题,一是自己无此慧根,二是担心若不得成仙、成神,有走火入魔的恶果,再有就是觉得自己不是那年龄,总以为那是上岁数的人再没什么进取的念想才会对此感兴趣的事。 宗教的有些的确是精华,依我愚见,不如粗略地涉猎一些即可,丰富一下自己的世界观足矣,如果无形使自己对世界感觉困惑,无形使自己有了消极的可能,实在是得不偿失了。 一直有几句话珍藏着,拿来共勉:“不要在闷闷不乐时得出消极的结论,更不要在情绪很坏时做出重大的决定。”“虚空无所定相,无所不相,所以能成就其宽广;流水居高就下,不拘形式,所以能遍泽大地。” 现实中,我并非一个消极遁世的人,即使遇到困难,大多时候不会回避的,而是以积极心态去面对。每每看到有朋友说厌倦了这个世界,不断表达着对现实的不满或者凄苦哀伤,我总是会给朋友一些建议,婉言开导。其实仔细看自己的文字何尝不是在自相矛盾?我想我的文字是真实情感或者内心追求的流露,那么我现实处世的原则是不是很虚伪或根本站不住脚? 四、 庄子的著作的确可称为经(据流传,几千年以前曾经还有纬学,是对经学的补充,但大多是关乎神异的,因为越来越不被接受,逐步散佚了),其内容的博大精深,其思想、境界对后世的影响不是一段简单的分析可以说明白的。我想其文学作品表现的境界或许可以用一个“逸”字概括,大可直白地解释为飘逸、散逸、恬淡、超然脱俗之类。 曾经看过天津画家霍春阳先生花鸟画作品,其作品被圈子称为“逸品画”,画面轻灵旷远、淡远深合、简约宁静的意境让我感动的流泪。我虽不善丹青,但以我的理解,霍先生画作主要体现在“逸”字,这是灵性的,其细微处让我感动。好比几片槐花于夏日午后飘落,那感觉是不能表达出来的!又好比江南烟雨、大漠长河的意境,有几个文人不眷恋,有几个文人不向往? “自古文人相轻”、“文人轻狂”,我想我们对这样的说法似乎可以找到答案了。 五、 现代人也曾有人评价庄子,大体意思是说《庄子》应以辨证的方法去理解,不能全盘接受也不可全盘否定。但我想《庄子》应该是不朽的,如果没有《庄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似乎找不到根基,那么传统文化就无从谈起了。 当我想到现实与理想、工作事业与思想追求的差别时,我豁然。这段思考的痛苦也开始变得可爱了,身心愉悦起来。或许这就是一个蜕变的过程,当我破思想的茧羽化时,突然觉得我从来没有现在这样美丽。 庄子,你老夫子真是通神之人啊! 哈哈,我大笑一声出门去,从此烟海寄余生……
[此贴子已经被明月照人归于2007-3-9 22:19:03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