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120|回复: 3

2013年中考作文前瞻及相关文体知识必备要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6-6 15: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梦角 于 2013-6-6 16:11 编辑

2013年盐城中考模拟作文题
一、        中国梦(系列):
《我的梦想》
由“个人”→“国家”(振兴) →“民族”(复兴)
“心愿”《心灵是一颗会开花的树》、《收获》
二、        美丽的家园(系列)
1、切入点要小:(放大自己积极向上、阳光无限的真情实感)
如《一辆小车》

爷爷:小推车

父亲:自行车

如今:小轿车
2、家乡的变化:
如《路》

羊肠小路

泥路

砂石路

柏油路

立交路

3、《那人•那桥•那河》
三、        环保(系列)
命题要吸引人:如《“我”要有个家》
                  --喜鹊忧思录
《门前那条小河》(环境污染问题)
四、        亲情(系列)【或“友情”】
以具体事,写具体人,体现具体主题。如《一缕阳光》、《一路同行》

五、        节约(系列)
节约从“头”开始。如:《舌尖上的“舞蹈”》

六、        感恩(系列)[可以写感恩老师、父母、曾经帮助过我的人或感恩社会等]
《敬畏》(亲情感恩)《那一缕阳光》》、《-------也是一种财富》、《——让我心中充满阳光》
七、        成长、成功(系列)
《成长的烦恼》、《我终于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一路彩虹》
《阳光总在风雨后》
八、        青春(系列)
如《召唤》


九、宽容(系列)
    《心灵的小憩》、《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学会宽容》
    《那一抹心痕》
十、幸福(系列)
     《最终•••••• 》《快乐的一刻》《温暖的时刻》《因为有你。。。。。。》、《幸福的回味》


几种文体知识复习要点
(一)说明文
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
说明文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概说)——分(具体)”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式、递进式等。
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程序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从特殊到一般、由现象到本质等。
常用说明方法的作用是:
1、举例子:         
具体、真切的说明了……的……特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更有说服力。
2、列数字: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特点。
3、作比较:通过比较,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
        鲜明突出的强调了……的……特点。
4、打比方:形象生动的说明了……事物特征(特点),增强了文  
              章的趣味性。
(《中国石拱桥》“石拱桥的形状就像虹”形象生动地说明了石拱桥的
形状特征。)
5、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分门别类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下定义: 准确严密的说明了……的本质特征。
7、列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让人一目了然,            
              容易理解。
8、引资料:引用……,具体详实的说明……的特征,增强了文章
              的说服力。
9、摹状貌:对……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0、作诠释:对……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 语言准确性:
考点:加点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 答题技巧:
不能删,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原意,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正面、反面说明它)
(《中国石拱桥》“几乎与河面平行”“几乎”说明桥面与河面平行的程度,去掉意思变为桥面与河面完全平行了,与实际不符)
☆ 说明语言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格式: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
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二)小说
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描写的方法:
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
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㈠小说常用的开头
?? 1、设疑法(悬念法):提出疑问,然后在行文过程中或结尾才回答疑问。作用是造成悬念,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把小说读下去。
?? ①引起读者的思考。②引出下文的情节。③突出人物形象。 ④揭示小说的主题。
?? 2、写景法。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㈡小说的结局
?? 1、分析出人意料的结局。(思维方向)好处:
?? ①从结构安排上看,它使平淡的故事情节陡然生出波澜,如石破天惊,猛烈撞击读者的心灵,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 ②从表现手法上看,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 ③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
?? 2、分析令人伤感的悲剧结局。
?? ①从主题上看,能更好地深化主题。②从表现人物性格看,能更好地塑造人物性格。
?? ③ 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 3、分析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 这种结局符合人们的阅读心理。人们阅读小说,目的是要得到快乐;因为真实的人生,如同月亮一样缺多圆少,所以才希望文学的梦境结局是圆满的,以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喜剧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耐人寻味。
?? 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看,喜剧性的结尾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出的美好人性超越了战争,反映出人类向往和平美好生活的愿望。
??4、分析戛然而止,留下空白的结尾。它留下了 “空白”给读者想象,让读者进行艺术再创造。
㈢常见表现手法的分析
?? ①铺垫。②衬托。③细节描写。④对比。⑤象征。⑥渲染气氛。⑦制造悬念。⑧照应。
?? 除上面介绍之外,还有抑扬法、虚(联想、想象)实法等。
㈣小说的环境描写
??1、自然环境描写作用。
?? ①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烘托人物感情,表现人物性格。 ③衬托主题。
?? ④渲染气氛。 ⑤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2、社会环境(人物活动、事件发生发展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描写的作用:渲染气氛、为情节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突出小说主题。

㈤小说的情节(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断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展开、发展的过程)。
?? 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 2、情节安排评价
?? 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
??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 3、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
?? 4、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人物性格. (答题思路:按顺序归纳情节,然后指出性格)
?? 5、看情节的发展如何表现主题. (答题思路:先归纳情节,后点出主题)
㈥小说的人物形象
?? 1、分析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2、分析故事情节,把握人物性格。
?? 3、分析塑造人物的方法,把握人物性格。
??  ①抓肖像;②抓语言;③抓动作(所做的事);④抓神情;⑤抓心理;⑥抓人物之间的关系。
?? 4、人物形象表述的方法:(答题思路: 是一个怎样的人+性格、品质特征+形象的意义 )
?? 5、人物形象描写的方法。
?  ?①直接表现:肖像、语言(对话/独白)、动作、心理、细节。
??  ②间接表现(侧面描写):如正衬、反衬等(以人衬人、以景衬人、以场面衬人)
㈦小说的语言(有表现力、感染力) ①描写要如见其人、如听其言 、令读者仿佛亲临其境。 ②人物语言个性化,即显示性格。 ③叙述语言要简洁、传神。④语言风格:幽默风趣、典雅庄重、含蓄凝练等。
㈧小说的主题(写作目的)1、主题的评价:以小见大,立意深远。 2、归纳主题的方法 ①抓人物形象;②抓情节发展; ③抓写作背景。
(四)记叙文
(一)
1、定   义: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3、记叙的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原因、经过和结果。
4、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三个要素,是记叙文的主体部分,内容的展现,人物的塑造,中心的表达,就是通过这些来实现的。
5、阅读记叙文要能明确这三个要素,即使不要求准确概括,也须达到能大体将这三点说出来的地步。
6、把握六要素技巧,即:什么时间?什么地点?谁?干什么?
7、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8、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贯穿全文
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        技巧:注意题目、文中多次出现的字眼、议论抒情的句子。
(二)叙述类型:
1、        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如:《一面》,文章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和鲁迅的见面经过,表现了鲁迅关心劳动人民、关心进步青年的思想,并突出了“一面”给我的鼓舞。
2、        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如:《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文章的开头一句,它开宗明义,落笔点题,用追叙的手法,再现了两年前作者终生难忘的往事。
3、        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现实引出回忆,其中很多回忆又与爸爸的话语有直接联系,内容丰富而不拖沓,事件交错而不零乱。
4、        记叙顺序作用:
顺叙:按时间发展,有条有理。
倒叙:1、强调。  2、制造悬念。3、情节富于变化,吸引读者。
插叙:1、补充内容,丰富情节。2、照应上文,或为下文铺垫。
(三)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①点明题旨的句子;②描写、议论、抒情的句子;③总结全文的句子;④引用的句子;⑤起承转合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及思想倾向等。
(四)文中某句话的某个词可以换成另一个词 吗?
        动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准确、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        形容词:不能,因为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对象……所以……
        副词:不能,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对象……的情况(程度、限制、时间、范围),换了之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把握文中的关键语句
        首先要从本句入手,注意修饰限制成分;
        其次要看句子所在的语段,注意与这相邻的上下句和与之对应的解说句;
        第三,结合段意理解句子,准确性更高。
        总之,要注意句子所处的具体语言环境。
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
        比如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的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        议论文中的记叙则往往起例证的作用.
        说明文中的描写或起再现说明对象的特征的作用,或起点染作品使之更生动的作用。
        以上方法都应结合句子所处的具体环境灵活运用。
(六)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作用
        技巧:作用要从两方面考虑
        一从结构上:
  常起A承上启下过渡、B总领下文或C总结上文的作用、D设伏笔、E作铺垫
        二从内容上:
  常有A开篇点题、B深化中心、C点明主旨(画龙点睛)
(七)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内容上(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
         结构上(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
2、文中:结构上(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领上文)
3、文末:内容上(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或画龙点睛、)
         结构上(首尾照应, 结构完整。)
(八)划分段落层次方法(不同的依据可有不同的划分法)
        1)按时间推进划分(时间词语为标志)
        2)按空间变换划分(地点词语为标志)
        3)按感情的变化划分
        4)按选材角度或内容的变化划分
        5)按逻辑关系划分(总分式、层进式、并列式)
        划分段落层次技巧:
        简单说就是合并同类项,把相同内容的合为一层,把不同的分开来。找中心句,注意段首句、段尾句.
(九)归纳层次大意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二是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三是选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遵循基本的原则:一是力求完整,不能以偏概全;二是力求简洁,不要过多复述;三是力求明确,不能笼统含糊。
(十)把握中心思想的原则是:1、必须从整体上去把握感知,立足于整体和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2、在抓住本质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精确、完备的概括。
(十一)概括记叙文的中心常用的格式:
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        举例: 《背影》通过写车站送别,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挚的爱,抒发了作者对父亲深切的思念。
(十二)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
有三种: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叙述的为第一人称,这个“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
        第一人称使人感到亲切自然,与读者没有距离用;
第二人称记叙,最贴近读者,使人感到特别亲切。
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
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叙述的角度比较灵活、自如。
(十三)分析文中描写、议论和抒情的作用。
描写是记叙文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之一,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
        A、人物描写及其作用:
        类型: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描写
        人物描写方法作用:描写+对象+特征(性格)
        B、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         1、暗示时代背景。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性格、心理。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十四)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十五)记叙文中的抒情
分类: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
一种是寓情于景或托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十六)标点的作用
        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        破折号作用: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三)议论文
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
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
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
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

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
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

议论文论证方法
①、比喻论证,其作用是将抽象的道理寓于具体的形象之中,使道理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容易被人接受。

②、类比论证,通过讲故事、打比方的办法将相类似的两件事进行比较,从而由此及彼,自然地得出新结论的论证方法。作用以浅寓深,以近比远,形象鲜明,有很强的说服力。

③、举例论证,用确凿典型的事实来证明论点,作用:事实胜于雄辩,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④、对比论证,运用正反两方面的事例或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鲜明的对比,观点分明,是非曲直明确,给人印象深刻。

⑤、引用论证,具有权威性,论证有力。言特征:生动(趣味性)、准确(科学性)
发表于 2013-6-16 16:44:08 | 显示全部楼层
盐城今年中考作文题是:放慢脚步
这道题我们有练过,还有学生习作发表了呢:http://blog.163.com/fncuiweisong ... 232012101993350909/
 楼主| 发表于 2013-6-23 11: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高兴的事
发表于 2013-9-23 10: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受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4-27 01:47 , Processed in 0.018297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