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897|回复: 2

古诗中的炎炎夏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10 10: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炎夏天气人容易心情焦躁,心思不宁,此时读读古诗词,倒也是一种度夏的情趣。
古人对四季节气非常敏感,从描写夏天的古诗中可以看出孟夏、仲夏、季夏的明显区分。


古以农历四月为正阳。晋代傅玄《述夏赋》中讲:“四月维夏,运臻正阳。和气穆而扇物,麦含露而飞芒”,孟夏时节,万物枝长叶茂,青翠欲滴,田野里犹如有人在摇扇生风,麦芒飞舞。此时节,草木繁长,嫩笋遍地;春花落地,夏荷浮翠;绿槐高柳,莺啭燕语。白天尚有几丝清风,晚上睡觉时还觉得凉快,这是夏季最美妙的天气喽。有诗曰: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晋·陶潜《读山海经》)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池荷初贴水,林花已扫园。(唐·韦应物《始夏南园思旧里》)
“清风首夏夜犹寒,嫩笋侵阶竹数杆。”(唐·刘商《早夏月夜问王开》)

农历五月,天气开始炎热起来对仲夏的描写。陶潜和庾信各有诗句作了讲述:“蕤宾五月中,清朝起南飔”,“五月炎蒸气,三时刻漏长”。“蕤宾”系农历五月别称,“三时刻漏长”指夏至后白天时间开始长了。

这时候,人们犹如坐在蒸笼之上,屋柱下的石墩都湿透了,树林里的蝉也热得受不了,疯狂一般地号叫着。有诗曰:


“五月困暑湿,众谓如蒸炊。”(宋·郑刚中《书斋夏日》)
“吴中五月暑犹微,竟日南堂坐掩扉。绿树露香莺独语,画廊风恶燕双归。”(宋·陆游《夏日》)
“红葵有雨长穗,青枣无风压枝。湿础人沾汗际,蒸林蝉烈号时。”(宋·晁补之《仲夏即事》)

大约在阳历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

三国时魏国的繁钦《暑赋》讲:“暑景方徂,时惟六月。大火飘光,炎气酷烈”,王粲《大暑赋》也讲:“患衽席之焚灼,譬烘燎之在床。起屏营而东西,欲避之而无方。仰庭槐而啸风,风既至而如汤”,此时节,你看,日神以六龙驾车周行天上,奔驰着从不停息;身上的汗水如同滂沱大雨,人就像坐在蒸笼里一样。卧席睡床像被大火炬点燃一般灼热,在庭院里仰头盼望风快点吹来,却不料风即使来了也犹如火烧一样滚烫。有诗曰:

“六龙鹜不息,三伏起炎阳。寝兴烦几案,俯仰倦帏床。滂沱汗似铄,微靡风如汤。”(南朝梁·萧纲《苦热行》)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无因羽翮氛埃外,坐觉蒸炊釜甑中。”(宋·陆游《苦热》)
“赫赫炎官张伞,啾啾赤帝骑龙。安得雷轰九地,会令雨起千峰。”(宋·范成大《剧暑》)










纵观古代诗词中关于夏天的描写,可以看出诗人们对夏天的态度似乎还是很洒脱浪漫的,有的还近乎欣喜欢快。故而,几千年来,古代诗人们歌颂夏日美景的诗词歌赋数不胜数。为什么使人难以忍受的伏暑酷热的节气,还会受到古代诗人们的赞颂呢?



中国古代是农耕自然经济农业社会,农民特别看重节气。立夏后是农忙季节,是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早稻大面积栽插的关键时期。


古诗云:“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夏季南风的温暖,可以缓解老百姓的忿怒;南风合乎时令,可以增长老百姓的财富。


“浦夏荷香满,田秋麦气多”(骆宾王),“夏季百果繁,兔葵亦成实”(晁补之),“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羹,处处菱歌长”(陆游)。

这些诗歌反映了农家夏忙的情景和心情。最极端的要算是戴复古的诗了:“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万物此陶熔,人何怨炎热?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人们为什么要怪怨夏天的炎热啊,你看秋天收获的百谷,不是在这暑天成熟起来的吗?!

另外,今天的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我们所处的生态环境远远不如唐代宋朝那个年头。今天,生活在城市“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怎会享受到诗人笔下“草木繁长,嫩笋遍地;春花落地,夏荷浮翠;绿槐高柳,莺啭燕语”的景色?!即使现在的农村,由于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也已经很难寻觅山清水秀、天蓝云白、林深树茂的古时胜景了。

更主要的是古代诗人们对待夏炎酷暑的心态比我们好多了。古人深明“烦夏莫如赏夏”之意,调整好心态来应付炎炎夏日。


白居易《消暑》诗云:“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他们避暑的办法甚多,如纳凉,从自家的庭院楼阁到附近的水榭凉亭。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水亭凉气多,闲棹晚来过”(孟浩然),“避暑高楼上”、“人歇树荫中”(姚合),“无数山蝉噪夕阳,高峰影里坐阴凉。石边偶看清泉滴,风过微闻松叶香”(徐玑),“一川佳景疏帘外,四面凉风曲槛头”(蔡確)等等。


再如午睡,这是夏日里一大惬意之事。永日一敧枕,故山云水乡(杜牧),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苏舜钦)。再如吃冷饮,和现在人一样其乐无穷,但在当时那只有在高官显贵人家才能享受到的。“散发披襟,纨扇轻摇。积雪敲冰,沉李浮瓜,不用百尺楼高(刘秉中)“青杏园林煮酒香。浮瓜沉李雪冰凉(张可久)。还有当然是读书,这自然是读书人消暑之法。南窗梦断意索莫,床头书卷空纵横(惠洪),书千卷,文百家。坐苍苔,度长夏(王景文)。


当然,我们不得不指出,诗人笔下的夏季景象未必真实反映了当时农家的生活状况。诗人们衣食无忧,不事耕作,自然容易乐观洒脱。柳公权、李昂居然如此唱道:“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熏风自南来,殿阁坐微凉”。所以,如戴复古看到农夫夏作之苦自责:“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农夫方复耘,安坐吾敢食?”在当时实为凤毛麟角之诗了。




发表于 2013-9-30 09: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是小说《水浒传》第十六回中,白胜扮作挑酒桶的汉子所吟唱的诗作。
发表于 2014-7-19 1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总结的好~欣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2-5 03:15 , Processed in 0.01914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