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300|回复: 0

(沈平)常怀愧疚感[09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8-15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戚涤尘 于 2014-8-15 15:52 编辑

常怀愧疚感
沈平
抗战时期,滨海县的东坎和八滩素有“金东坎银八滩”之称。1943年3月,新四军第3师决定发起攻击,端掉盘踞在八滩地区的日伪据点。战斗前夕,根据作战需要必须拆掉八滩镇上的部分民房,不给日伪军藏身之地。时任新四军三师师长的黄克诚在动员群众拆房时允诺,今天拆了个银八滩,以后还个金八滩。
上世纪70年末,新四军老战士、江苏省委书记韩培信去北京看望黄克诚。谈话中,黄克诚问道:“我们当年曾说‘‘拆了个银八滩,还个金八滩’,现在还得怎样?”韩培信愧疚地说:“还是还了一点,但还要继续努力……”黄克诚说,这件事我常挂在心上,总有愧疚感啊。
1984年,时任盐城市委书记张九汉去北京看望黄克诚,向他汇报盐城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黄克诚又一次提及当年在八滩的承诺,当他听说八滩镇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面貌一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迅速提高时,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里闪着泪花,在场的同志无不为之动容。
这两则旧闻,今天读来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与上世纪60、70年代相比,我国社会已发生巨大变化,民生问题尤其是农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根本解决。但是,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条件如何改善,关心群众疾苦、体恤民情始终是一个永恒不变的话题。
应当说,当前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应该看到,有的干部只看重权力,不重视责任,对群众的疾苦和合理诉求,漠然置之,无动于衷。有的干部对群众做出的承诺不兑现,做错事或者未尽到责任却心安理得。明明决策失误,总结工作时毫不惭愧地说成“探索”。工作造成损失不管主观责任有多大,反正都叫“交学费”。有的干部争名于朝,争利于是市,老觉得组织上亏待了自己,职务未提、工资未长,却从不扪心自问:对党、对人民做出多少贡献,心中有没有愧。
常怀愧疚感的人才能善待百姓。百姓是公民的主体,百姓的辛勤劳动支撑着共和国的发展,提供了各级干部的薪金,没有理由不善待他们。干部绝大多数是平民子弟,既是公仆,也是老百姓的直系“血亲”。善待百姓就是善待自己,就是善待父母家人,就像树木善待赖以挺立的土壤。善待百姓,是一项最起码的良心要求。怀有愧疚之心的干部,才会在思想上产生爱民之心,工作上实践富民之行,作风上形成亲民之举。
常怀愧疚感的人才会换位思考。他们时常想到“假如我是群众,假如群众是我”,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群众作想,站在群众的角度看待问题、处理问题。这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工作方法,只有把群众的疾苦当成自己的疾苦、把群众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才会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心和紧迫感,才能激发起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常怀愧疚感的人才会自我批评。他们经常想一想自己的缺点、错误和不足,时常反省自己是否背离了党的教育,是否有失德、违德的行为,谦虚谨慎,廉洁从政,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作风民主,办事扎实,生怕有“闪失”,愧对党和人民。
是否有愧疚感,说到底就是对群众的感情问题。我们应时刻牢记:民情不能忘,民心不可欺、民意不能违,把老百姓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增强自警和自省意识,不断激励自己心系群众、敢于担当,有所作为。
当然,仅有愧疚之情还远远不够,更要有弥补愧疚、造福群众的实际行动。踏踏实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群众服务,不仅脸好看,更要事好办;不仅“为官不易”,更要“为官有为”。常怀愧疚之感,还要坚持“吾日三省吾身”,认真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这“四面镜子”,接受精神的洗礼,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心中的信念,真正明白入党为什么、当官干什么、身后留什么。秉正气,养清廉,守公道,重实干,多勇毅,就能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民的成绩。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各级干部更当有这样的情怀;“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各级干部当有这样的抱负。我们要以黄克诚同志为榜样,常怀愧疚之心,牢记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连心,诚心诚意地为群众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在人民群众中树立好形象,赢得好口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7 09:55 , Processed in 0.01692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