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565|回复: 1

(王铁根)永远的铁军情[115]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28 11: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永远的铁军情
(阜宁)王铁根

铁军精神、铁军文化,是盐阜地区宝贵的精神财富。她代代相传,养育着盐阜儿女。盐阜人民一直以新四军为荣,一直把铁军精神当作重要的精神食粮。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之际,我们组织了“抚今追昔铁军情”征文活动。自今年3月底始,历时半年,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人们深情地回忆起当年新四军在盐阜的情景。


    盐城,皖南事变后新四军重建军部所在地,曾被称作苏北的“延安”,是当年无数有志青年心向往之的圣地。新四军为民族生存,为百姓安宁,用奉献和牺牲谱写了军民同心抗敌的壮丽诗篇,盐阜老区人民更是以一腔热情和实际行动回馈他们。在盐城,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着这样的话,“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把红色火炬传承下去,发扬光大,早已成为一代又一代盐阜革命老区人民的共识。

    听党指挥,忠于人民,坚贞不渝的铁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百折不挠的铁的意志;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牢不可破的铁的团结;令行禁止,执纪严明,秋毫无犯的铁的纪律;勇猛顽强,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铁的作风。这就是铁军精神的内涵。

    铁军精神是盐阜地区历史文化核心内容,特别是铁军精神所蕴含的弥足珍贵的无私奉献精神,革命先辈的伟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在传承发扬中种下盐城人的道德基因。一段历史影响一方人。当年盐阜大地涌现众多拥军模范、支前模范、生产模范,秉承着优良传统,如今新四军的优良传统在盐阜大地上传承光大。我们生长在盐阜大地,时刻感受到铁军精神的力量,尤其是我到阜宁工作后,更加深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抚今追昔铁军情”征文启事发出之后,许多作家、作者深入城乡,调研采风,足迹遍布全市所有的县(市、区),他们采访了新四军老战士、党史研究专家,挖掘了一批珍贵的史料,他们采访机关干部、普通群众、青年学生,展现了盐阜老区人民新时期弘扬铁军精神的风采。他们带着感情采风,增强使命感;带着思考采风,扩大影响力;踏着足迹采风,体现实践性。

    此次征文稿件中,不乏精品力作。很多散文写得文采飞扬,慷慨悲壮,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极富感染力。许多随笔一事一议,紧扣群众路线活动主题,文采飘逸,议论风生,很有感染力、教育性。特别是,征文中充分反映了新四军的廉政文化建设。新四军在廉政制度建设上,从教育、监督、预防、惩处等方面,建立了一系列党内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军事制度。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许多文章以真实的事例、翔实的解读,生动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及其华中各抗日根据地党政军在坚持抗日斗争、巩固与发展根据地的同时,积极推行部队与根据地廉政建设的举措和成绩。这些征文读来,让人们感到亲切和震撼。

    征文期间,《盐城晚报》《阜宁日报》《醉里挑灯文学网站》持续推出征集来的文章,前后共发表稿件100多篇。我们将把这些文章汇编成图文并茂的《永远的铁军情》一书,让铁军精神、新四军老战士坚定的理想信念、严格的纪律观念、深厚的为民情怀,永远扎根在盐阜大地,扎根在干部群众的心中,以此为动力,推动我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奋力前行。

    铁军精神,将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楼主| 发表于 2014-9-29 16:41:23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系中共阜宁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7 10:03 , Processed in 0.01477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