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41|回复: 0

沈社国:麦秆剪贴中的人生追求(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6-3 09: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麦秆,在普通人眼中只能被当做废料,但在沈社国的一双巧手下,麦秆成了艺术品。今年70岁的沈社国是大丰市南阳镇人。自1978年开始学习创作麦秆剪贴画,他凭着30多年不懈追求,使自己创作的艺术品不仅在国内受到人们的肯定,还让崇尚艺术的法国人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来到沈社国的家中,仿佛徜徉在麦秆剪贴画的世界:画案上铺着加工后的麦秆和未制作完成的麦秆剪贴画,墙壁上悬挂着一幅幅精美的麦秆剪贴画,整个屋内弥漫着淡淡的麦秆清香。

    沈社国从小酷爱美术,做过农民,也当过兵。退役后,他在镇上做了一名小学教师;退休后,他依然没有放下手艺,一如既往地进行艺术创作。

    “最近做了很多有大丰本地特色的作品,像麋鹿、大丰港等,找我下订单的人很多,每天的生活很充实。”6月15日,说起与麦秆剪贴的缘分,沈社国立马打开了话匣子,“上世纪70年代,我在报上看到一篇介绍麦秆剪贴画的文章。当时,我就对麦秆如何做成画感到十分好奇。于是,我向文章的主人翁江可凌老师写了一封信。过了一个星期,老师回信介绍了麦秆剪贴画制作的过程以及一些基本技法。”

    沈社国对麦秆剪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尝试,但总是达不到想要的效果。于是,他决定去上海当面向江可凌老师请教。“1979年寒假去的上海,学了一个星期,掌握了一些基本技巧。”

    “麦秆剪贴制作工艺复杂,过程漫长而艰辛,对制作者的耐心、毅力以及审美能力等都是一种考验。”沈社国说,首先要选择合适的麦秆,一般采用每枝麦秆中最有光泽的部分作为材料,再小心剖开,然后用刀片慢慢刮平,按需要切割成细丝,有的甚至比动物的毫毛还要细,然后根据创作构思把麦秆片粘贴到画板上。

    “老虎的制作特别费功夫,要个把月的时间,它身上的毛是黄色和黑色混杂,要用一根根麦秆穿插张贴而成,往往一幅就要用几万根细丝。再比如孔雀,也很费工夫,身上的羽毛都是用麦秆做成的,要做得颜色的明暗深浅不同,才能富有灵气。”沈社国说。记者走近一看,画上的孔雀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很难想象到原材料只是一根根普通的麦秆。

    “过去做的麦秆剪贴画大多是平面的,所以我想能不能做成立体的?有了这个想法后,我做了很多实验,终于解决了这个问题。”沈社国说,其实方法很简单,在制作好一幅画后,在后面由大到小层层叠叠贴上一些厚的纸板,然后再把这个做好的画贴上去,就产生了非常好的立体效果,所以现在制作的很多麦秆剪贴画都是浮雕式的。

    “在制作《红楼梦》时,遇到了很多困难,其中一个是配色。由于麦秆本身有非常强的光泽度,不容易染色,一般情况下,我们染一次色要4个小时。为了把这幅画做好,单染色的时间就花了10多天。”沈社国说,2005年,他用了6个月的时间,制成彩色麦秆剪贴画《红楼梦》。这幅作品长2.44米,宽0.9米,里面共有68个红楼梦人物,荣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

    经过30年的刻苦钻研,沈社国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他成为了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1990年,沈社国创作的麦秆剪贴画《松龄鹤寿》在江苏省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优秀奖。1999年,《南京长江大桥》在“第二届世界华人艺术大奖”中获国际荣誉金奖。2000年,巨幅麦秆剪贴画《九龙壁》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展出,这幅画长3.6米,宽0.38米,整整用了100天的时间才制作完成。2007年,他在法国举办个人画展,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勋章。2011年,世界教科文组织联合协会授予他“世界华人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5-1-24 19:22 , Processed in 0.01477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