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550|回复: 3

[原创] 关于晏殊曾否在西溪当过盐官的一些认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5 10:0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将这一篇读史笔记贴在醉坛,是希望和同样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文友们交流。选择“古韵流觞”,则因这话题涉“古”。谢谢版主,谢谢朋友们,鸡年将至,祝大家发财长精神!


关于晏殊曾否在西溪当过盐官的一些认识

  因为要鼓捣相关文字,所以进行了一些专题的学习和探研,本文所记,便是在此过程中形成的一些认识,也算是我的读史笔记。

  1
  最近,我正在写作以东台“西溪出三相”为主题的一篇散文。
  假如我的记忆没错,“西溪出三相”这么一种说法,问世的时间不算太长。在北宋那么一个朝代里,西溪的地面上居然先后有过三位后来位居朝廷宰相(或副宰相)的人(晏殊、吕夷简、范仲淹)在此工作过,这实在是令人称奇的。我当然相信西溪是有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但这种说法是否准确呢?——早在当初,我的心里便有着这么的一种疑虑。
  尽管如此,我却没有不认可的道理。因为那应该是东台(或其他)的历史文化学者们研究、挖掘并经过官方认证而后支持的一项成果吧。所以,我在以后涉及盐城地域历史文化的文学创作时,一直也愿意加以引用。比如我在《盐城赋》一文中,有“盐官出三宰,晏、吕、范”句;我在《串场河赋》一文中,有“西溪出三相,实亘古一奇”句等。
  我一直就有为之写一篇专题散文的念头。酝酿已久了,直至最近才进入了实操阶段。真正动笔了,又有了一种隐约的担心——我是一直秉持“文人为文须当心,史家作史当谨慎”观点的——写作涉及历史的文字,必得先行研究具体一些史料。倘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与“西溪出三相”的提法有出入的情况,又该怎办呢?现在,我担心的事儿还是“疑似”出现了——在于“三相”之一的晏殊晏大人是否真的在西溪上过班的问题。

  2
  ⑴、《宋史》,“以卷帙浩繁著称”,元末丞相脱脱等主修。《宋史》的修撰,几乎贯穿了整个有元一代,脱脱等正是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最终完成的。对于正史,从来都被公认为最根本、最权威的志书,何况《宋史》经历了近百年时间的推敲和修整过程。“晏殊”传记在《宋史》“卷三百一十一·列传第七十”,全文1300多字。其中,除列出了晏殊的基本介绍之外,特别对他仕途的升迁、贬谪,甚至“丧父……夺服起之”、“丧母,求终服,(帝)不许。再迁……”等都有详细记载。可惜的是,无有晏殊在西溪任盐官一点点影子。
  ⑵、《资治通鉴》是记载的北宋之前的历史,故和晏殊无涉。而梁启超对之评价甚高的《续资治通鉴》则涵盖宋元——查得涉晏殊记载十余处,均未发现有晏殊在西溪任盐官的一点点记载。
  ⑶、网上搜寻“晏殊年谱”(晏殊、晏几道父子年谱)多处,尤其注意东台西溪“三相阁”展板上所说晏殊“廿岁,在西溪兼署盐政”的“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前后的记载。亦无有晏殊在西溪任盐官的一点点记载。
  ⑷、我以我个人手头资料,试图能搜寻到晏殊本人涉及西溪的诗文,亦令我很是失望。
  据此,“晏殊曾在西溪任过盐官”的疑点明显上升。
  但我心中清楚,历史上的事情往往非常复杂,历史人物及事件未见正史记载而事实存在的案例也不少见。即使正史有记载,也难免不发生漏记或错讹的事,以至梁漱溟这样的大家对《史记》这样的巨著也发出抱怨——“《史记》乃多不可信”(不知此语会不会把已经长眠2000余年的司马公呛醒!)因而,尚不能据此就认为晏殊不曾在西溪任过盐官。

  3
  稍后,我在网上发现了泰州程越华《北宋宰辅任职泰州考》一文(西溪旧属泰州,泰州旧属扬州),兹选摘其中部份文字如下:

  ……
  现今人们所见有关晏殊任职泰州西溪盐监的记载,一为《泰州志》,另一为《广陵览古》。《道光•泰州志》有关记载见“秩官表•杂曹”栏:“晏殊,抚州人,官泰州西溪,有传,府志据雍正府志列入知军,误。”《广陵览古》相关记载见卷七:“晏殊,字同叔,抚州人。尝官泰州西溪,故溪亦以晏名。本镇有书院,有南风亭,皆殊所(建)也。范仲淹居政府时有诗云:‘谁道西溪小,西溪有大才。参知两丞相,曾在此中来。’仲淹与殊俱尝官 此,故云。”上述二书有关晏殊曾任泰州西溪之说,不仅缺乏文献依据,也经不住推敲。
  首先,综合欧阳修《观文殿大学士行兵部尚书西京留守赠司空兼侍中晏公神道碑铭》,《宋史》晏殊传……等文献资料,……36岁前,他一直在京城任职,更不可能到泰州担任西溪盐监这样一个职位卑微的杂曹了。
  ……
  综观晏殊一生,大部分时间在京城任职,虽然曾三次降谪,并不像苏东坡那样被贬谪到边远之地……(晏殊降谪)均在邻近京都的富饶大州任知州一类的实职……《道光•泰州志》及《广陵览古》二书所载晏殊任职泰州西溪之说不足信,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说明:
  《道光•泰州志》、《广陵览古》均为清代文献资料,而有关晏殊任职泰州西溪之说不见于此前文献……王象之《舆地纪胜》、祝穆《方舆胜览》这二本地志类文献,辟有宦游官吏专目,以宋朝人记宋朝人、事,不仅详尽,而且较为可靠。二书在述及宋代曾任职泰州官吏时,举有曾致尧、张纶、韩琦、赵抃、吕夷简、范仲淹、滕宗谅、刘攽、吕本中、岳飞……多人,其中注吕夷简、范仲淹即为监泰州西溪盐税,却只字未提及晏殊。像晏殊这样在当朝位极人臣的名人,如确实曾任职泰州西溪,是不可能被上述诸籍忽视的。
  至于《广陵览古》所称与范仲淹诗所述,西溪书院(亦称晏溪书院)、南风亭二处古迹,《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二书皆不载,可见当时尚无此院、此亭。据元大德五年(1301)《泰州西溪书院榜文》及延祐二年(1315)《泰州重设书院中书省咨》等文献资料,西溪书院本系宋代西溪乡人为纪念范文正公所立祠堂,因年久颓圮,元大德间由邑士姜国英请于官,经中书省送礼部议:“旧有祠堂,委系前贤,合设书院,宜从所请。”成为后来的西溪书院,并非晏殊所建(见《范仲淹全集•褒贤集》卷二,凤凰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广陵览古》所引范仲淹“谁道西溪小”一诗,《范仲淹全集》、《全宋诗》等均无收录,疑为后人伪托之作。


  在此文中,程越华先是摆出了“晏殊任职泰州西溪盐监”记载的出处(一为《泰州志》,另一为《广陵览古》),接着便以具体记载晏殊仕途升迁、贬谪的诸多史料来加以对照;而后拿出南宋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和祝穆的《方舆胜览》来和《泰州志》及《广陵览古》来比较,强调了前者比之后者更加接近于北宋。特别点明二书提及了所谓“西溪三相”中的另二位——吕、范,而并无晏殊。最后,作者还对“晏溪书院”“谁道西溪小”等作了自己的推断。
  客观地看,程越华老师此文有着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自然也反映出一名历史研究者对某一专门课题进行深入挖掘的严谨态度。同时,因为言之有据、言而成理,所以是具有一定说服力的。疑问也有,主要是:就“晏殊任职泰州西溪盐监”,除了《泰州志》《广陵览古》,就不会还有其它(或和《泰州志》《广陵览古》份量相当)的出处?

  4
  这期间,我又有幸先后拜读了盐城师范学院陈钧的《北宋三相与东台西溪》,以及东台“三相文化研究苑”吉家林的《北宋三相在东台西溪的论证》两篇考证性文章。可以看出,陈、吉两位老师的文章都是在做了较多考证的基础之上作成的。虽各有特点,又有着明显的共识与共性。
  两文全都认可:“晏殊在西溪任职的事,《宋史》没有记载,他本人的著作也未见反映。”但又指出“地方志和一些相关著作还是留下一些说法”。以后,两文都分别列举了较多的史料。陈文的最后结语是:“从仕历来看,他担任西溪盐官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大中祥符四年到大中祥符六年丧父以前的二三年间。”(这个时间和西溪“三相阁”内关于晏殊的展板上所注晏殊“在西溪兼视盐政”的时间一致。)
  对于陈钧老师(及“晏殊展板”上)的这个结语,我仅提出一点疑问吧:
  就“大中祥符四年至大中祥符六年丧父以前的二三年”来对照:《宋史》“卷七·本纪第七”载:(大中祥符三年十一月),“集贤校理晏殊献《河清颂》”;夏存焘《唐宋词人年谱·晏殊年谱》载:“宋大中祥符三年庚戌(1010)二十岁。为集贤校理。十二月庚戌,献河清颂。迁著作佐郎。”〖“集贤校理”,北宋官名,为“集贤院下属文职散官”。《宋史》“卷四百四十一·文苑三”:“(刁某)集贤校理,衣五品服”;“著作佐郎”,北宋官名,为“秘书省”下属文职散官。“掌修纂日历”(《宋史》“卷一六四·志第一百一十七·职官四”)〗。对于这些史料,大约是不会发生争议的。
  由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晏殊在大中祥符三年所担任的“集贤校理”及“著作佐郎”的职级大约在五品左右?而由我们目前已知的若干资料,“西溪盐仓监”(或如“三相阁”展板所称“兼署盐政”)是个什么职级的官儿呢?则应该低于一般知县的七品或以下(比如范仲淹,便是任西溪盐仓监在先,因发运副史张纶荐,“知兴化县事”在后,显为被提拔)。于是,我的问题来了——若是晏殊真的在大中祥符四年(或左右)到西溪来当盐官,则是由五品(左右)忽而七品(或以下),那就不是“平调”,也不是只降一级,而至少是降了两级。那么,就注定是一次贬谪。说到“贬谪”,本是发生在封建官员身上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文人官员身上表现尤其突出)。我要说的是,晏殊若是真的在大中祥符四年(或左右)由京官下派西溪来当盐官,那么他人生遭遇的贬谪就不是现在已知的次数。于是,正史漏记的可能性则更小。因官场失意,晏殊自己也一定会在诗文上留下痕迹。而这些,我们目前还一直没有发现。
  由此一点可以清楚看出,所谓晏殊在东台西溪当过盐官一说,实在疑问不小。(关于这些,希望有机会能得到陈钧、吉家林两位老师的指点。)

  5
  我当然知道,对于历史上的某些问题,学术上出现争议本不是一件稀罕事。但发生在晏殊身上毕竟非同一般。就近打个比方——同在西溪古镇,还有“董永和七仙女文化园”。其实,据我所知,眼下在国内便有多处“董永故里”。即使有争议,也不会有个结果。其原因在于多方面,此处就不去多谈它了。而晏殊则不同,晏殊既是一位位极人臣的名相,同时在中华文学史上又有着显著的成就和突出的地位。换句话说,他是一位透明度甚高的“公众人物”。因而,他的人生足迹就不是哪一家能够轻易增删的了。话虽如此,也注定不会有一个“史实仲裁法庭”能对晏殊曾否在西溪当过盐官一案作出最终“裁定”,所以此争议将会长期存在。
  小结:
  ⑴、晏殊在东台西溪当过盐官之说,并非空穴来风。但其证明力,尚不能和正史及份量相当的其它史料典籍记载相比。我个人在认识上,倾向于认为晏殊并没有在西溪当过盐官。
  ⑵、“三相阁”毕竟为西溪方面所立,并且已对东台、盐城文化界产生了各种影响(比如,2012年建成的盐城市新图书馆就在接待大厅设置了反映西溪三相晏殊、吕夷简、范仲淹的人物浮雕)。为了证明“晏殊曾在西溪任过盐官”这么个立论是对的,祈望东台西溪方面能够提供出更为可信、更加确凿的史实依据(包括西溪地下的考古发现等),以为持不同意见者释疑解惑。
  ⑶、回到牵涉我写作的话题上来——只要“三相阁”仍然矗立在东台西溪的地面上,那也是现实中的一种存在。以这个“存在”为依托来写作相关文字,大约也不能算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只能如此了。



2017年1月10日午前第一稿写成
2017年1月13日上午,改定。
发表于 2017-7-31 17: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24 11:27: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您!
发表于 2017-8-24 13:0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是真,到是各胜古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16 13:36 , Processed in 0.032106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