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02|回复: 10

【范仲淹散文奖】天下淮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11 16: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毛秋水 于 2017-11-13 20:16 编辑

   少时不听淮剧,只因父亲爱唱。农闲节客时,喝上劣质白酒,心情好的父亲定唱几句。我觉得父亲粗俗,“佯狂唱曲”形态哪怕在乡野都显粗俗,乡邻们则笑父亲“洋而不蒯”。所以父亲生前没能在人间世留下好形象。
    父亲走后,守孝谈不上,蓄了段日子胡须。剃胡须那天,特地对镜端详自己憔悴容貌,大吃一惊,镜子里肖像竟隐匿着另一张怒气冲冲、不息的父亲的脸。我必须承认,越来越像父亲了。放在之前,永不能接受。
    来年,不及春暖花开那一天,临窗站立呆看一眼,青白玉兰初绽,春光乍泄。枯树繁花,所谓教诲:一下子许多后悔、忏悔事全静寂无声地心底涌来。翻然醒悟做子女的似乎误解了父亲,具体是什么误解了,当时并说不出。直至去年写文章,翻起淮剧资料,跟少时听父亲所唱一对照,再把腔调往脑海深里一回味,一股悲凉哀婉气霎时罩笼下来,仿佛父亲附体,叫人欲哭不能。欲哭不能呀,做子女误解的绝非淮剧,而是上一辈、祖祖辈辈苦难。
    我小儿子,父亲要比跟我一般年龄人的父亲大,至死粗俗垂老模样。父亲其实与作家三毛同龄,年轻而又孤独的三毛,高挑、长披发、携书和笔漫游世界永远的三毛。这么倒叙一段吧:70年代末,祖父母不是同年同日生却同年同日死,留下小儿女,父亲长兄如父。大集体时期,靠力气吃饭也罢,暴躁脾性得罪干部,吃不少苦;吃苦多也罢,但有使不完蛮力。50年代户籍严格固定苏北,历经一系列政治运动,安分无事贫农,差点打光棍,27岁才娶得我妈。民国三十二年出生,父亲童年一直随祖父江南逃荒。
    民国苏北(“苏北”这个词汇,因省籍观念不断强化,民国后期才频繁使用,并不同于现代政治经济学概念上苏北。当时习惯称为“江北”及“江北人”,吴语发声隐含歧视),地理上略等同于锅底洼里下河地区。而里下河地区,早先受海水倒灌盐碱之灾,常年水患加战乱。1931年又遭遇特大洪水一直延续到来年夏天,残存的惨不忍睹史料上祖先,悲愤欲绝。被迫背井离乡,你想象吧:他们走出死寂村庄,摇木船,水路过江,沿运河到江南;多数人往工业中心上海赶,从苏州河上岸。更远的则摇进黄浦江在其下游上岸,找地落脚,开枝散叶。为了生存,他们从事社会最底层工作,如码头工人、黄包车夫、纺织女工、三把刀。故而,我看谍战剧敌我双方喋血上海滩,并不担忧主角安危,反多看一眼被流弹击中的黄包车夫。因为这车夫极可能是我们一祖先,挽救他即挽救了他子子孙孙。更可能,他子子孙孙中有我谈笑风生,公园散步,K歌之王的朋友。
    若不是逃荒南下,那淮剧或仅是停滞于乡村的江北香火小戏。至于未发祥之前,香火戏啥样?我猜隔壁邻居高邮的汪曾祺老先生是见识过的,记得《大淖记事》里有这么一段:
    “除此之外,锡匠们的娱乐便是唱唱戏。他们唱的这种戏叫做“小开口”,是一种地方小戏,唱腔本是萨满教的香火(巫师)请神唱的调子,所以又叫“香火戏”。这些锡匠并不信萨满教,但大都会唱香火戏。戏的曲调虽简单,内容却是成本大套,李三娘挑水推磨,生下咬脐郎;白娘子水漫金山;刘金定招亲;方卿唱道情,……可以坐唱,也可以化了装彩唱。遇到阴天下雨,不能出街,他们能吹打弹唱一整天。附近的姑娘媳妇都挤过来看,——听。
    香火戏艺人必定要逃荒而来的,以阜宁(后析建阳)人居多。艺人们最初只能拉黄包车、码头杠包。后街头筷子击盘,坐地唱戏,在家乡人棚户区。街头唱戏慢慢发展到拉帷幕,有了简单的化装表演。渐有衣箱,流散沪上的苏北艺人便开始组合成班,向剧场演出靠拢。后来在上海站稳,几经吸收改造,传播,再创造,如徽班进京,穷淮班终创今日之淮剧。
    淮剧呀原来与父亲一样,是祖祖辈辈苦难的沿袭,苦难所铸就。原本,父亲唱淮剧即唱他自己,唱他自己苦难,唱他情怀,唱他自己时代。而它的老道义、老词汇,无所不在教化是留给子孙瑰丽的珍珠塔、朦胧塔。可惜,可惜子女醒悟迟了,茫然四顾,其实近中年。再听不到父亲唱,只自己老音初试了——
   一整晚小怜玉体横陈春夜,我敲打汉字,结构空白,一泻千里,写至枯笔,最后四字:天下淮剧。
                                 2017.3.10
发表于 2017-3-13 20:14: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下淮剧,百姓道琴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7:34: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碧云天下 发表于 2017-3-13 20:14
天下淮剧,百姓道琴

问好!
发表于 2017-3-18 01: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淮香氤氲,连绵不绝……
 楼主| 发表于 2017-3-22 20:07: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亭湖孙成栋 发表于 2017-3-18 01:20
淮香氤氲,连绵不绝……

问好孙老师!
发表于 2017-5-2 20:5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杨柳依依 于 2017-5-2 20:54 编辑

喜欢读秋水的文字,老淮剧的前世今生都在先生的文章里悠扬婉转地唱着。
发表于 2017-5-2 23:4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过不少淮剧名家的演出,乡土味很浓郁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22:0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杨柳依依 发表于 2017-5-2 20:53
喜欢读秋水的文字,老淮剧的前世今生都在先生的文章里悠扬婉转地唱着。

问好老朋友!
 楼主| 发表于 2017-5-5 22: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野舟横渡 发表于 2017-5-2 23:42
看过不少淮剧名家的演出,乡土味很浓郁

问好新朋友,淮剧是瑰宝!
发表于 2017-5-18 18:21:18 | 显示全部楼层
淮剧是地方的文化遗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5-1 00:00 , Processed in 0.042795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