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932|回复: 1

[原创] 寂静中,守护你的心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13 14:36: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满天下跑了半个月,突然闲下来时,觉得周遭分外安静。又是细雨濛濛的夜,泡上一杯家乡的绿茶,静静地盘坐着,一切便都寂静下来。    

惟当寂静的夜,身外身内俱寂,你才分明觉受到那颗心的存在,你才能静静的返观自己的心境——一天中让尘劳尘嚣弥漫着的心境,此时开始沉静清明起来。惟有此时,你的心,才回到身内、回到心位上,而平日里呢,你心不在焉,心驰在外,总随尘劳烦恼而流转,你意识不到心位所在,你迷失了自己的心。不是吗?你喜欢上一个人时,你的心神粘上了对方;生意场上挣扎时,你的全身心都陷在筹谋算计之中;尘欲激荡时,你会心神失主、忘乎所以。那个时候,你的心,全然随波逐流而不能自制;岂止是不能自制,连心之所在也迷失了,更谈不上心的自观与自觉。    

惟当寂静的夜,身心一如时,心,回到了家。你以你的心,找到了心中的家、家中的心。这时,你才意识到:你的心,因平日里的迷失,失去了你的呵护,你让它随缘随俗地动乱着、烦恼着,嘻笑怒骂,跟着发生,恶缘恶习跟着萌发,还自以为这就是个性、风格、成就……自己的生活越丰富、越成熟,你离你的原真心越遥远,你的心地已不是原初的真实模样,那里越来汅浊杂乱,如同垃圾与病毒充塞的电脑,当你提起“观心”的念头时,你看到的只是积淀如山的垃圾尘垢,而远非你心地真实模样!    

由此,我们才知道,无论你身处何处,让自己知道心的存在、心地的所在,这很重要的。惟有如此,你才能时时让这颗心超脱于尘劳俗欲之上,保持心地的纯与真;惟有如此,你才能时时意识到呵护照看自己的心地,如《金刚经》所说的“善护念”。其实,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个呵护的本能,我们可以无微不至的去呵护我们的肌肤、亲人、朋友,甚至于关心帮助一个素不相识的可怜人。然而,我们却时常不知道如何来呵护自己的这片心地。当我们的心中有了烦恼、有了寂寞、有了苦楚,我们总寄望于别人的关切、寄望于环境与境遇的变迁,殊不知,心地上的事,惟有自己最明了,惟有自己的心,才能真正介入其中。外人、外境、外缘的化导资助,如隔袍挠痒,如抓灰掩屡,只能聊得慰藉,细毫不能解决心地的真疾。    

所以啊,我们就要认真地、尽力地,让自己学会静下来,找回心之所在、心地之所在,然后,悉心去照看它,呵护它。    

大多情形下,没有绝对宁静的环境,只能是闹中取静。寂静的园中也有活泼喧闹;沉寂平和的心中,也还得盛下一件又一件琐事。在忙碌与烦扰之中,让我慢慢学会了守护心田、维护心地清静的方法 ——    

拿起要做的杂务时,专心、尽力去完成它,做不好没关系,对自己的心说声“我尽心尽力了”,这样,你就不会牵挂于功利心与悔憾事。    

放下事端的时候,心地就让它静静地坦露着,千万别让心地封闭起来。破除心地的围墙,让心地完全对自己坦示着,即使是最阴暗的部分,也让它明明朗朗,然后,你就象旁观者般,对着你的心地。

你还要学会,对自己杂乱的心相,要尽量宽容,如慈祥的老人面对一个幼稚的玩童,无有忌讳地直观这块心地里的一切,美的、不美的;善的、不善的;真的、不真的,一任它坦示着,不评价、不取舍、不生好恶,静静地、带着微笑,如同对着境子看自已,你笑了,镜中的我也会笑。这时,你会察觉,你的心境慢慢澄清起来,那些烦恼汅浊如烟雾般散开,只剩下赤裸裸的思绪与微细杂念沉沉浮浮。你若想就地灭去这些思绪杂念,却是不可能的,如同水面之波,这一线沉下,那一线必涌起。这时,你不妨闲置它,任它在那漂浮变幻着;你也可以将这些思绪与杂念通过手与笔,或键盘与电脑,与别人分享,分享的过程中,它们会如细流般,涓涓流走。如此让心安顿,让心地清静起来,你会察觉心底里变得空荡荡的。    

这时,你就千万别让心地空着。空着,就会落寞无聊,就会无中生有,就会无病呻吟,继续敞开心地,让清风进去,让月光进去,让诗情画意进去,让宽厚博大的爱进去——这一切都是无质无形的,不会充塞你的心地,相反,会让你的心地,更宽广、更空灵、更宁谧。    

……    

当你欲求逃避世事尘劳的时候,当你自我封闭于某种环境与某种境界的时候,当你陶醉于自我独善、自我欣赏的时候,你的心量会变得很狭隘、很阴暗。你在割据于事世人群之外的同时,你也将自己置于心地的对立面。狭隘的心灵中,看似很容易自我觉照,但这样的心灵,是无法自我呵护的。因为,心地的真相,是无边无垠、圆融无碍的。狭隘与自私,那不是真心,这样的心当然无法了达心地的真相!    

于是啊,我明白:红尘中的我,我的心量,是需要在尘劳与奉献中自我拓展的,在磨难、困苦与操劳中,我体验了忍辱、坚韧、意志、宽容、豁达、豪放——而这些,正是拓展心量的利器。    

心量毎扩展一分,你与你的心地便靠近了一步。    

当心量达到无限时,你便会与你的心地合而为一。    

那时,身与心、心与境、心与心地,无二无别,你已由凡入圣!    

那时我明白:不曾拿起,何有放下;真能放下,又何惧拿起?    

拿起来,去扩展你的心量;放下去,来腾空你的心地。    

这样地,拿起与放下,不就是一心一念之间的事了么?    

 楼主| 发表于 2007-8-13 14:36:2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真能将世间的一切,归于一心之中的事,你又何必在乎静与闹、闲与动、得与失、成与败,随心随缘,去做就是,去劳作就是。那日,有佛子问我何为清静,我如是回答:清静,是在忙碌间隙的刹那放下,我们要善于抓住那一个一个刹那,使之渐渐能打成一片,那时你才知道,生活的一切时,动与静、烦恼与宁静都伴生着。放下烦恼的一头,清静的一头当下显现。    

从记事的那一天开始,我一路走过来,看似不断拥有、不断负赘着,我的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父亲的儿子与儿子的父亲;公司的职员与员工的老板;艺术的创造者与艺术的欣赏者——每一程所谓的进步,其实只是重复的换位而已。    

这样的重复换位,如同原地踏步般,由起点,终又回归起点。    

但,你又必须这样地去交替踏足,否则,双腿终将僵硬而不能自支,你会因此麻木而倒或昏沉入眠。    

难道生活的原理,原本竟就是“换位”?!    

不是吗?穷人想挣钱,以为有了钱就可以闲逸无事了,殊不知有钱人却总想挣更多的钱,结果比穷人还忙;静坐时只想入静,结果静中思绪飞扬,比平常里更烦乱;隐修多年的行者终于有了高深的境界,然有一天师父却这样劝诫他——你尚须回到尘世间销磨业障苦根!    

地球是圆的,所以你一直朝前走,终将回到起点。    

生活是圆的,得失互济,祸福相倚。    

人生是圆的,来自虚空,还于尘土。    

当你尝试永久静止不动时,你会欠债,你会挨饿,你会肌肉萎缩,你会耐不住要活动。    

当你试图要让思想停滞时,你会发现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你的意识是清明的,念头总是一个连着一个,如水流相续。即便是到了所谓的“定境”,也还是有一个持续的“一境性”心相在。    

于是,你不要奢想着,让自己一味纯粹地静下来,了断一切尘缘。世间缘可了,可心中的尘劳,焉能一了了之!    

那日,在丽江黑龙潭幽静的光碧楼上,我记下了“借境而暂安的心相,是靠不住的”感悟。    

那日,我想起了师父暮年时常常告诫我的那句话:钝根须锋刃断,利剑自糙砺出。    

那日,我终于了达人生、责任、义务、奉献,与修身养德之不二关系;我终于领悟到了,孟夫子的“天任”、佛陀的“精进”、瑜珈导师奎师那的“使命”、中国禅门大德的“保任”,百指一的,说的都是一个道理啊!    

那日,我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何妨让心,随身纵抑,随境沉浮,随风飏止,随缘触离;若没有这样的对照参证,又如何起观,如何以心知心、以心觉心、以心明心?    

呵呵,禅门大师马祖的“平常心是道”,说得何等直截了当——一个平常的人、一颗平常的心、一番平常的生活,直入不凡的体证!    

这就是修行。    

这也是平凡的生活。    

当你意识到——即便是一个痛下道心的行者,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热爱生活、融入生活、奉献人生的平凡的人——的时候,你便与常人一样,勇敢荷担起家庭、社会、世间、人生的责任与使命;你便会在这个使命与修行之间、愉悦与烦忧之间、宁静与动乱之间,乃至得与失、苦与乐、爱与恨、生与死之间,寻得一种平等无碍的永恒,这便是恒常的、无时无处不在的,如此夜、此时、此地一般的,寂静!    

有缘的人们,祝愿你们:在如是静寂的雨夜里,心境清和,而不寂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3 02:39 , Processed in 0.033492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