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70|回复: 7

【醉里飞花令.命运】地坛寻踪思铁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10-31 09:5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慧妮 于 2018-10-31 10:45 编辑

  “这块草地,史铁生来过吗?”在地坛的一处草地上,我心里这么想着,就随意坐下来发一会儿呆。
  “这条长椅,史铁生也许是坐过的。”我就坐在了上面,闭上眼睛,晒一会太阳。转念一想,他1972年之后常来的地坛,还是个几乎废弃的公园,怎么可能有椅子呢?
……
  来北京参加朋友女儿的婚礼,三天里,只有这天——2014年11月2日,是个难得的大晴天。朋友告诉说,前阵子雾霾严重,北京人戏说遛狗时只见绳子不见狗。莫非这晴天就是为了让我与史铁生有一场神往已久的约会?利用行程中仅有的半天闲暇,我来地坛,就是为了寻访、追忆和怀念史铁生。
  “地坛在我出生前四百多年就座落在那儿了,而自从我的祖母年轻时带着我父亲来到北京,就一直住在离它不远的地方——五十多年间搬过几次家,可搬来搬去总是在它周围,而且是越撤离它越近了。我常觉得这中间有着宿命的味道:仿佛这古园就是为了等我,而历尽沧桑在那儿等待了四百多年……”只身坐在草坪上的我,完全漠视周边熙熙攘攘的游客,拿出手机,再次重读曾读过多次的《我与地坛》,仍能一下子把我的心紧紧抓住。
  《我与地坛》是史铁生的散文代表作,是他连续十五年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果,其中饱含了他对人生的感悟,对亲情的讴歌,朴实的文字间洋溢着他心灵深处的情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作品。史铁生仅大我3个多月,相同的成长年代和社会环境,让我在情感上、心灵上都觉得与他特别亲特别近。1972年,年仅21岁的他,是在大病导致双腿瘫痪后,产生种种失望、绝望的心境下,来到地坛的。他说:“地坛的每一棵树下我都去过,差不多它的每一米草地上都有过我的车轮印。无论是什么季节,什么天气,什么时间,我都在这园子里呆过。有时候呆一会儿就回家,有时候就呆到满地上都亮起月光……”他以这样的姿态和方式在地坛呆了多久?从文字上看,是十五年。但事实上,他从未长久的离开过地坛,直到他2010年12月31日突发脑溢血离世。可以认为,他在地坛呆的时间持续了近40年。
  读到这儿,我忍不住从草地上站起身,开始在地坛里不停的行走,因为我知道,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史铁生的印记,走在这片土地上,就是在与他进行穿越时空的沟通和对话。
  在方泽坛、皇祗室、宰牲亭、斋官、神库等这些史铁生当年开着轮椅根本不可能上去的古建筑面前,我索性也不上去了,就这么在园子里一直走啊走的。园子占地仅560多亩,略大于天安门广场。这么一比较,大家对园子的面积大小就有比较直观的印象了。我从西门走到北门,从北门走到东门、南门,然后又回到西门,再从西门走到园子中间。我就近找了个长椅坐下歇会儿。喝水时,我突然想起应当有种仪式来祭奠一下铁生,索性就以水当酒吧。我拧开瓶盖儿,把水缓缓洒向周边的草地,我在心里默默地念叨着:“铁生兄,我看你来了。虽然生前不曾有缘见到你,但你的音容笑貌印在我心里呢;你的作品我读过,很多人都读过,大家都喜欢你,你活在广大读者心中呢。你该欣慰……”
  此刻,身在地坛读铁生,面对他不止一次的追问:“一个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当年,他在命运面临绝境时,怎能不探究是否还有活着的意义?一个人,看不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路径,甚至连一丁点儿希望也看不到之时,到底还有没有必要活着?正是在地坛这个地方,他对“生与死”的问题思索了很久很久。那个经常出现在他视线里的小女孩,从远处看,也许只会看到她的可爱和美丽,可当知道她是弱智时,是否为她可叹惋惜?但正是这个小女孩活着,在她的身上才体现了美的意义,如果她死了,便一切意义都不存在了,包括她与生俱来的美。虽然在她的人生中承受了苦难,但一个人能活在这个世上也就很不容易了。他紧紧围绕着人应该怎样面对苦难这一中心主题苦苦思索,终于以自己的灵魂与行动,为超越苦难、超越自我作出了最好的诠释。我以为,这正是《我与地坛》自1991年在《上海文学》发表之后,受到读者长久喜爱和追捧的最主要的原因,没有之一。用如今时尚的语言来说,正是其传递出来的正能量,使之成为了经典。
  望着面前那些过往的游客,《我与地坛》中史铁生描述过的那些人,仿佛一个个鲜活生动地出现在我眼前:多次来园子里找儿子而又不愿露面的自己的妈妈(49岁就英年早逝了)、一对散步的老年夫妇、酷爱歌唱的青年人、总是倒霉的长跑者、酒不离身的老者、优雅的女工程师等等。人群中是否会有他们的身影?他们知不知道自己曾经出现在一位作家的笔下?游客中会有多少人知道史铁生这个名字?是否也有像我这样专门来寻访史铁生的“铁粉”?这些,我都不得而知。但能肯定,人群中不分男女老少都会有史铁生的读者;我更知道,命运虽然没有给史铁生足够的长度,却给了他特有的厚度、深度和宽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命运待他并不算薄。而总是抱怨命运对自己不公者,与史铁生比比,汗颜不?惭愧不?
  就我个人的阅读体验而言,只有对生命精细观察的人,才能有如此敏锐的感情触角;只有深爱生活的人,才会以如此温馨的笔调描摹如此细微的生命搏动。史铁生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与感悟,给一代一代读者留下的印象无疑是深刻的,而他对生命的感悟正是在地坛这个特殊环境和背景中完成的。因此,在地坛里东游西逛的我忽发奇想,是否可以在地坛,哪怕是在最不起眼的小角落,为史铁生塑造一尊雕像,以供人们怀想和悼念?那样,不仅是对史铁生的一种认同和褒扬,对地坛公园的品位也无疑是一种文化意义上的提升。只是这愿望不知道有无实现的可能?
  暮色四起,雾霭弥漫。从西门入院的我,遵友人之嘱,从东门出院,打的赶赴他设宴为我送行的地点。晚上7:43的返程火车,容不得我再留连了。站在院门口,回望地坛,我内心充满了依恋和不舍,我在心里默默地与铁生作别:
  “铁生兄,有生之年若再来北京,每次,我都会来这儿看你、陪你,绝不失言……”

发表于 2018-10-31 10:0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在微论坛上看到11月飞花令主题,刘老师的命题佳文就贴出来了,真是快枪手!悄悄问一句,莫非刘老师有未卜先知的功能
发表于 2018-10-31 10:4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十几年前去过地坛,却没能在那里静静地思索,路过,不留一丝云彩,有些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1:4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顾林 发表于 2018-10-31 10:06
刚在微论坛上看到11月飞花令主题,刘老师的命题佳文就贴出来了,真是快枪手!悄悄问一句,莫非刘老师有未卜 ...

个人文库中稿件多了,找出对上号的不就行了?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1: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慧妮 发表于 2018-10-31 10:47
十几年前去过地坛,却没能在那里静静地思索,路过,不留一丝云彩,有些惭愧

那时他还健在呀,怎么会想起来专门去留连呢?不奇怪。
发表于 2018-10-31 16:35: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创作多多,所以么,总见文友飞花令命题佳作早早。
发表于 2018-11-1 09: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命运的探索和醒悟无人能超史铁生。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 12: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眨眼,整整四年过去了。当年吃喜酒的那位新娘子、我朋友的女儿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这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四年前今天的次日,我前往地坛缅怀史铁生,那个下午刻骨铭心,难以忘怀,命运似乎捉弄了史铁生,让他身体残缺的生命绽放出别样的精彩,为中国文学留下了经典,这也是命运的一种安排;从北京回来后,我立即着手写这篇文章,写好后投给《江苏邮电报》,让我始料未及的是,几分钟后,周玉波总编辑在收到稿件的第一时间就打来电话,对文章赞赏有加,并表示来年一定申报省报纸副刊奖,这位严苛总编辑的褒奖,并不是容易得到的,似乎也是一种命运的安排;次年本文果然先后获得省专业报副刊二等奖、省报纸副刊三等奖,这也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新人结婚是新生,面对地坛的是史铁生的死,向死而生,我在写作本文时并未刻意这样谋篇布局,只是率性而写,纯属巧合,却浑然天成,而今再看,这何尝不是命运的一种安排和对我的一种眷顾?命运无所不在,命运无所不能,有时真的让人不服不行,不信也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3 11:25 , Processed in 0.015459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