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43|回复: 8

醉里飞花令·初心《散文——从我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初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1-6 11:3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林慧妮 于 2019-1-7 09:11 编辑

                                                 从我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初心
                                                                  作者:邵玉田   


      
文学,离我很远,又似乎很近


       说其远,我原本没有文学功底,更没有接受过正式的培训。
       说其近,我读过军旅作家王愿坚的许多作品。比如,小时候课文中的《七根火柴》,还看过他的作品改编的电影《闪闪的红星》、《四渡赤水》等。
       20世纪50年代,王愿坚写过很多关于红军题材的文学作品,而本人却没有参加过长征。他只读了半年的初中,15岁参军,在部队宣传队写过小剧本。后来成长为随军记者、报社编辑。
      我兄弟姊妹多,家庭生活所迫,初中毕业就出来工作。
      文革期间,参加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演过角色,也写过小剧本,甚至获得过县文艺汇演的小奖。我的一篇散文《桃花红李花白》里面的文字,就是我在那个岁月、那种生活状况的陈述。
     相似的经历,又让我觉得离文学很近。
      当然我不能够与那些大家们比肩。我是说,年轻的时候,也就是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就与文学有了一种结缘。
      好比在哪个时候,种下了一粒种子,它虽然浅薄,但到了一个适当的时候、适当的环境,它终于发芽了。这应该是,我从岗位退下来走向文学创作道路的一种内在联系,顺其自然的结果。
      我的创作激情,源于自己对与生活的体验,加上多年来对生活哲理的思考。怎样的人生才是智慧的人生,我   以为,最主要的是“豁达”两个字,放得下,不纠结,心胸敞亮了,心灵则得以安然。
      这么多年,一路走过,磕磕碰碰,觉得慢有意思的,想写、想抒发,即有了表达的欲望。
      思考好了,怎么写,写什么,不写什么,也有挣扎。
      目的是充实退休后的生活,从愉悦自己,快乐写作这个角度,我给自己确定了一个必须坚守的原则。
      有了目标和方向,背起行囊,就义无反顾地出发了。

      
诚实地面对写作


       这是我的另一个原则性的坚守。
       我有“四写、西不写”,即为了应景的不写,假的空的不写,针对时弊的,涉及他人是非的不写。写唱响时代的、愉悦心情的、新人新事的、文化传承的。
      我们处在一个文学繁荣的时代。真实性,对于文学的重要性不是降低而是上升。
      说到写作,我的另一个优势,我有一些工作实践。
      这么多年,在多个岗位上历练下来,说理的能力与说事的能力应该是我的强项,而且我有很勤奋的记笔记的习惯。详实的笔记,一是体现了做事的诚实,二是可以用以不断总结和反思所做的事情,从中获得经验与教训。
      好在有了这些笔记,放在家里有些累赘,但却为我的写作,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刚退下来的那一年,我用写回忆录来练笔。几个月时间,二三十万字,一气呵成。都是亲身经历的事,而且具有现场感。有个报社的编辑看了,说,按照标题,分类拆开,就是一篇篇小散文。
      果然如他所言,文稿投出去,很快有了回应。许多外省外市的报刊也是如此。最多的一年,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作品有七八十篇,十万多字。许多人遇见我,比较一致的说法——我的文章贴近人的思想和生活,仿佛就是每个人平常生活中绕不开的那些话题。
      也曾经有人问,你写作从哪里得来这些素材?
      其实,真的幸亏有了那些笔记。加上,在某个时候,或者是某个现场,突发灵感,我的一篇散文,便顺手拈来了。
      那些笔记本里的文字,从生活实际中来,蕴涵着叙述的真实。
      因此,在后来的散文创作中,我坚持这样去做,将原来实践中的思维能力、理性非常圆满地转化到了我的文学作品里去。
      孔子说:“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人而达人。”
      文学来源于生活,带有作者的思绪和创造性。著名作家孙犁曾经说过:“作家的品质决定作品的风格。”
      唯有自己诚实地面对写作,才能体现文学作品的品质。
      2010年,被批准加入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同时加入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读书,占据了我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


      我年轻时有多种爱好,除了读书,会拉二胡、弹琴、喜欢写毛笔字,也能画一些简单的水墨画、水粉画和油画。到了行政机关后,就没有时间顾及这些了,所以,知道我有这些爱好的人并不多。
       我退休后的写作,是先从读书开始的。刚刚二线时,读书占据了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
       安徒生国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曹文轩教授曾经对他的妹妹曹文芳说过:“三分写作,七分读书”。军旅作家  王愿坚也说:“看书慢是种本事。”可见认真读书对于写作,何等之重要。
      我把读书作为生存和生活的一种伴随,写过一篇《书店情缘》的那篇散文,说的就是我读书写作的真实感受。
      我读书,不舍昼夜。那种状态,谈不上如饥似渴,孜孜不倦,但也算得上认认真真、用心用工、毫不懈怠了。
      也许是多年形成的习惯。因为工作中我看文件,非常仔细,职责所在,不容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唯有吃透了精神,全盘掌握,才能落到实处。
      所以,退休以后,这种习惯又延续了读书上面来。我读书,非常“慢”,是细嚼慢咽的那种。
      这样的习惯,对于写作,也是恰到好处。汉字博大精深,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含义,不同的读音。我的书架,备有许多字典词典,除了辞海、现代汉语词典,还有典故词典、古文鉴赏词典、世说新语词典、名言警句词典、哲学词典和简明科学词典等有十多种。
      在选读精品佳作,或者写作的时候,这些字典词典,起到了重要作用。我的基础虽差,但我认真地查找用字、用词的依据,仿佛原来阅读文件和审定文稿一样,果然效果很好。
      我写作,学会一种“养文”的习惯。一篇散文写好,不轻易出手放在那里“养”它一两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内,一直沉浸在那篇文章里的思考里,如果觉得有一点点不踏实的,总是要查找资料,直至确认完全妥了,满意了,才松手。
      我要求自己:读书,必须要读到心里。真正领会,汲取其中的营养,做到融会贯通。
      阅读得来的东西,变成了自己的东西,才能为我所用。
      读书,让我进一步坚定了写作的信心。因此而得出了结论:“基础”不是主要的,“基础”通过后补,可以不断地去筑牢它。
      我读书,也是有选择的。但是,“选读”和“杂读”并不矛盾。
      首先,杂读,是必须的。如果你所读的书,面过窄,知识的面也就窄了。杂读,一般是作为休闲的读物。因为,杂读,主要是扩大视野、扩大知识面,唯有如此,才能够博采众长。
      然而,选读,也是必须的。始终记得《三字经》里“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这十二个字的蕴涵。这样的道理,用在学习写作上,也是一样。
      既然写散文,那么精品散文,肯定是我的选项。必须要精读、细读、用心读。否则,写作进不了那个状态。
      当然,对于散文的概念,现在也是众说不一。铁凝曾经说过“散文河里没规矩”。其实读了她的那篇文章以后,   我所领会的——说它“没规矩”,偏偏又是“有规矩”。就像世界万物自由地生长,却各有各自的生长规律一样。
       当今的文学分类,已经步入了一个界线模糊的时期。
       越是如此,越要坚持以文学性审美性为前提的散文观。
       这也是我一直坚守——将文学刊物作为阅读首选的原因之一。

      
拒绝快餐一样速成的文字


       我听说过,高原上有一种花,叫“普雅花”,一百年,开一次花。
       用百年的煎熬,换来一次惊天动地的绽放。让人肃然起敬。
      普雅花,经得起时光缓慢的磨砺,开出了璀璨的花朵。
      当然,我的这种比喻,不是说我现在的作品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怎样的水平。我的意思,写作,同样在乎知识的积累和积蓄这样的一个过程。
      积蓄的过程,需要耐得住寂寞和艰辛的考验——等待灵感,像花开一样降临,然后,妙手成诗。
      另外,写作如有一颗诗心,需要岁月的缓慢滋养,需要生活的点滴积累。
      我清楚的意识到,我的写作,一直与功利无关。
      无意于稿费,更无意于功名。我从来不在发表文章的多少上去争高下,而很在乎文章发表的层次上去作出努力。常常是,不知天高地厚,会将自己文章寄往北京某个征文赛事。
      这样做,是想借此来拓宽一下自己的视野,能够接触到那些文学大家,并且能够“身临其境”,亲耳聆听他们的“肺腑之言”。
      还好,果然受益匪浅。曾经发表在《盐阜大众报》·丹顶鹤和《盐城晚报》·登赢副刊上的很多文章,比如《大家风范》、《朴实之美》、《真诚二字》、《读懂散文》和《放飞你的感动》等等,就是我一次一次在北京笔会上学习心得追忆的阐述。
      我经常读一些著名作家的散文特辑,了解他们创作的经历,学习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命的坚韧,发现了美的挣扎,并用文学的方式呈现出其中的过程。渐渐地,在我的作品中,有了生活的质感、泥土的味道、情感的肌理、明显的辨识度。。
      我以为,年纪大,不是理由。必须让自己的文学语言充满着青春的气息、时代的气息。
      对于游记散文随笔,也是这样,必须在事前(或者事后)做好备课,出发的目标一旦确定,要阅读大量的资料,将其历史文化的底蕴挖掘出来。
      这样进入景区,结合所见所闻,看那些现场的景物,能够寻找到自己表述的意象。从一草一木,从哪些具体细节启程,沿着诗文的曲径幽通,这样的文字,便可直达读者的心灵深处。
      所以,两度被《散文选刊·下半月》聘为签约作家。
      2017年成为两个刊物《散文选刊·下半月》和《海外文摘·文学版》的签约作家。

      
乡愁是我无法回避的话题


      乡愁,是我的作品中无法回避的话题。
      故乡哺育了我,故乡的变迁时刻在牵动着我的心。
      我希望通过我的作品文字的呈现,让故乡慢慢沉睡在寂静的夜空下,不要被时间所吞噬。
      我的两本散文集中,“乡愁”占有了很重要的分量。
      第二本散文集《大河之舞》“写在前面”,其中有一段话:“我的故乡,在苏北里下河的一个小镇。镇的前后横卧着两条河,一条叫朱沥沟,一条叫蟒蛇河,且连接着西南十几公里的大纵湖。河与湖,相应而生,相依为命,也将民族文化融汇其中……那就是海盐文化和江淮文化的繁荣。”
      家乡是水乡,河湖即乡愁。从水环境的恶化,到不惜一切代价花大力气进行了有效的整治……天变蓝了,水变清了,地变绿了,环境美了,人们的脸上笑容更灿烂了。我抓住“乡愁”这个主题,到乡村实地去,到施工现场去,到那些怀揣“上善若水”的宏愿,昼夜不停奋斗在第一线的水利战士、指挥员的人群中去。
       虽然年逾古稀,却是精神矍铄。这样去写“乡愁”,觉得自己不再是一个旁观者,同样成了一名保护“生态环境”的战士。
      “有人做过实验,水也是爱听古典音乐的。比如水的结晶,会根据不同古典音乐优美的旋律,释放出不同的个性,形成了如诗如画的图案。”
      水,是我的生命之泉,也是我的创作之泉。
      就这样断断续续,形成了我的这些文字。
      有些文章或文字,已被收入中国水利志。

      
散文是“灯”


      有人说,散文是自己的事,个人的事,灵魂的事。
      灵魂的事,谁能说得清楚?
      对于散文,我始终心存敬畏。
      读过巴金一篇叫《灯》的散文,里边的文字“只有一点微弱的灯光,就是那一点仿佛随时都会被黑暗扑灭的灯光,也可以鼓舞我多走一段长长的路”。之后,再读他的《随想录》,忽然明白,念念不忘他心里的那“一点灯光”。正是这“一点灯光”,才使得巴金老人能够顽强地活着。由是释然。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博导林非老先生说:“散文是流入内心的情感,可以提高人的灵魂。”
      如此说来,我想,散文应该是“灯”。它既照亮了自己,也照亮了他人;既温暖了自己,也温暖着他人。
      著名作家小说家刘庆邦先生还说:“散文表达的是真情。它是本真的、质朴的,是心中流淌着的一种感动。这样的散文,若干年以后再读它,仍然会让人眼湿。”
      受到大师大家们的循循善诱,我的散文渐渐有了真情的流动。
      从2003年开始,直至今天,我已经在全国各地省市以上报刊发表的作品,约900多篇,近150多万字。香港《大公报》、《澳门日报》以及美国纽约的《侨报》也多次用过我的散文随笔。且获得过全国性的年度散文(包括纪实散文)征文大赛多个奖项。这些文章被收入各种文集,有的还被编入中小学作文教材或示范。
2010年、2014年已分别出了《此岸彼岸》、《大河之舞》两本散文集,第三本散文集《出发与回归》也即将付梓。
      因此,我觉得,对散文的衡量,是真情的衡量,是从我血液里流淌出来的初心。
     (作者: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楼主| 发表于 2019-1-6 11:4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林老师帮我编辑一下,我在上面操作不起来。比如题目居中、小标题加深(或者变色)
发表于 2019-1-6 21:15: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经验谈
发表于 2019-1-7 09: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邵老师的这篇文章看后,让人深有感触,能坚持到邵老师这样的人,真是不多哦
发表于 2019-1-7 09: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邵玉田 发表于 2019-1-6 11:47
请林老师帮我编辑一下,我在上面操作不起来。比如题目居中、小标题加深(或者变色)

已经帮您重新排版
发表于 2019-1-7 16:11: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邵老的散文写作风格,已成一体,已为大家。
发表于 2019-1-7 16: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轻易的成功!身邵老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9-1-9 11: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各位关注!
发表于 2019-1-9 16:1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知灼见,敬佩邵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3 07:54 , Processed in 0.020990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