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21|回复: 2

[转贴] 【诗词入门】讲座十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2-2 20:5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正文:

        



一、什么是韵,怎么押韵

        
      古人的诗词歌曲,没有不押韵的。但古人学“韵”,费力费时,远远不如我们现在容易。如今我们有了通用的汉语拼音字母,连小学生都学得透熟。所以,怎么押韵,也就容易掌握了。
        
      汉语拼音字母分声母、韵母。一个汉字,是用声母和韵母相拼而成的,声母在前,韵母在后。
        
      诗词中的所谓“韵”,就是韵母的发音,韵母相同的字,就是同韵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上,就是用韵。一般用韵,都在句子的末尾一字,叫“韵脚”,在某些句子的韵脚上用同韵的字,就叫“押韵”。
        
      我们在前几讲讲过,古体诗和近体诗的押韵规则——即隔句押韵。每隔一句,所用字尾的字的韵母必须相同。也就是说逢双句押韵。至于第一句是单句,它可押可不押。同时,律诗、绝句,必须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篇幅长的古风,中间允许换韵。
        
      押韵,有宽韵,也有窄韵。所谓“宽”韵,指同一韵母的字多,可以有较大的选择范围;那么所谓“窄韵”,便指同一字母的字少。哪些是宽韵,哪些是窄韵,看看汉语拼音字表,一目了然。
        
      押韵有时也可以“变通”。在律诗,尤其是排律中,为了准确地表意,同韵的字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允许押“邻韵”。所谓 “邻韵”,即改用邻近韵部的字。当然,这属于变例。那么,邻近的韵部是怎么回事?这就需要了解古韵书的古韵部。


二、古韵书和韵部

        
      古人作诗和填词,用韵皆依据韵书。韵书由朝廷颁布,称为 “官韵” 。
        
      汉语语音的发展,大致分为上古、中古、近古、现代四个时期。各个时期音韵不同。
        
      上古音韵,即先秦两汉的音韵,以《诗经》的音韵为代表。这种音韵距后世遥远,变化太大,早已没有人用,所以无韵书传世。
        
      中古音韵,是唐、宋诗人用韵的标准。隋代曾编有一本韵书,名叫《切韵》,以当时的洛阳音为基础,把所有的字按韵编排,共分一百九十三个韵部,供写诗选字用韵。但是,这本韵书早已失传。
        
      唐代以《切韵》为底本,增字加注,增订韵目,重新刊定后,改书名为《唐韵》而刊行。此书也已失传。
        
      北宋颁行一部“官韵”,全名为《大宋重修广韵》,简称《广韵》,是增广《切韵》的韵书,收字二万六千多个,分二百零六个韵部。这是迄今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韵书。因为它韵部繁琐苛细,使用很不便,便规定可把某些邻近的韵部通用。既然允许某些邻韵通用,可见把韵部分得这样繁细,是不合实际需要的了。收进许多冷僻字和不用的古字,对作诗选韵来说,也没有必要。所以,皇帝又命文臣们编《礼部韵略》,收常用字不到一万个,并一再修订,以应科举考试需要;与此同时,又编一部收五万三千多字的《集韵》,比《广韵》收字约多一倍。其实,《切韵》、《唐韵》、广韵》、《韵略》、《集韵》一脉相承。《广韵》是在《切韵》、《唐韵》的基础上增广的,《韵略》是《广韵》的精简本,《集韵》是《广韵》的增繁本。故而,它们和《广韵》一样分二百零六个韵部。
        
      南宋平水人刘渊撰《壬子新刊礼部韵略》,把《广韵》系统韵书所允许通用的韵部合并,由二百零六个韵部合并为一百零七个韵部。随后,金代的王文郁撰《平水新刊礼部韵略》,把刘渊未归并的“迥”、“拯”两部合并,则为一百零六个韵部,并长期流传了下来。这就是今天的《平水韵》。
        
      唐、宋的韵书,基本上反映中古时代的汉语语音实际,中古诗人依它们用韵,是符合当时通行口语语音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到近古,由于语音发展变化,平水韵与实际语音就有了差异。
        
      元代编《中原音韵》,以当时北方普通话语音为标准,只收五千多字。但它是曲韵(北曲)的韵谱。作诗的人并不用它,仍用平水韵。
        
      明初修纂的官方韵书《洪武正韵》,杂揉南北语音,分韵七十六部。但它也是曲韵(南曲)的韵谱,作诗的人也不用它,仍用平水韵。
        
      清代修纂的官方韵书,为康熙官修的大型韵书《佩文韵府》,仍按平水韵的韵目修订。“佩文诗韵”,是清人科举考试和作诗的用韵标准,它仍是以中古音韵为基础的平水韵。
        
      现代作律诗和律绝,仍依照平水韵。但有时遇到古今音韵的变化,会发生一些问题。


三、古音和今音


      古诗都是押韵的,可是我们现在读古诗,就会发现它有许多地方的读音不押韵。其原因就在于古今语音的变化。

      语言是发展的,上古语音到中古,已经有了变化;中古语音到近代、现代,又有了变化。这里举刘禹锡《乌衣巷》为例: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的韵脚是“花 、斜、家”三个字,其中“斜”字,现代普通话读为 xie,就与花 hua、家 jia不合韵,可是这三个字,在平水韵里同属“六麻”韵部,因为在中古时,“斜”字本来是读 xia音,是押韵的。

      再如李商隐的《登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这首诗的“原”、“昏”两个字,在平水韵里同属“十三元”韵部,也是押韵的。可是,用现代语音来读,“原” 是yuan ,“昏”是 hun ,就不押韵了。

      再如平水韵中的“一东”和“二冬”两个韵部,“东”dong 、“冬”dong ,发音完全相同;且在平水韵“一东”部一百七十四字、“二冬”部一百二十字,韵母都是 ong 。或许它们在中古的读音有所区别,但现代的读音却是同韵的。故,在使用平水韵时,就要注意区别。

     另,《中华新韵》是依据现代汉语规范化读音编写总结的一套新韵,即宽韵。  它令初学者写诗填词的用韵范围更加宽松,更加容易掌握。但在写作时,作品所采用的是新韵,还是平水韵,必须要注明。以免今古音韵的混淆。


四、如何区别平仄

        
      律诗和词都讲究每个字声调的平仄。要区别平仄,首先要得懂四声。
        
      这里的四声,是指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按传统的说法,平声是平调,上声是升调,去声是降调,入声是短调。过去有一首歌诀:“平声平调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
        
      平声这个平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为阴平(不升不降)、阳平(不高不低),即现代汉语拼音中的第一声、第二声。
      上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去声这个声调,在现代汉语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入声原来是个短促的声调,在现代汉语的普通话里,已经不复存在,变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里去了,只在南方和内蒙、山西的方言里,还保存着这个声调。
        
      能分辨四声,便能分辨平仄。在古汉语中,平专指平声,而上声、去声、入声则都是指仄声。区别平仄最简捷的要诀是:非平即仄。
      在现代汉语的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为平声;第三声、第四声为仄声。


五、关于入声字

      古典诗词在长期通行的平水韵中,入声字是常见的;在现代汉语规范的普通话中,入声字已经不存在。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入声字呢?        
            首先,有一个认识是相同的,入声字在古典诗词中是客观存在的。读古典诗词,研究古典诗词的韵律,首先要弄清楚哪些是入声字,否则,把已演化为平声的入声字错当平声,就弄不清这些诗词的平仄韵律。
        
      第二,应采用仍用旧韵写近体诗的人的主张:即写律诗就要严格按照律诗格式和旧韵,因此必须继续使用原来的入声字。
        
      第三,提倡用现代音韵写旧体诗的人的主张,可以完全按照现代音韵写近体诗,既然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音韵中已不存在,就可以废弃入声字。
        
      不过,有一种情况必须注意,那就是:填词必须要注重入声字。有的词牌要求用入声韵,如果不用入声韵,这样的词谱便不能填了。所以,我们还是需要掌握入声字的。
        
      了解哪些字是入声,除了翻检韵书以及读古典诗词时注意辨识之外,没有其他办法。入声字并不多,依平水韵所录,不过七百二十余字,其中还有至少一半是冷僻少用的字,常用字不过二百个左右。多看几遍,经常留意,便会记熟。
        

小结:
    1、学习古诗词的写作,首先要搞懂或掌握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区别,以免混淆。
    2、在区分平水韵和中华新韵的同时,尤其应该熟练掌握平水韵,以供赏析古典诗词。

      (网络)
发表于 2019-2-3 11:4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通俗明白,举例详实,一路看来,收获满满。好文章!
 楼主| 发表于 2019-2-3 21: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西风独自凉 发表于 2019-2-3 11:40
通俗明白,举例详实,一路看来,收获满满。好文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16 23:31 , Processed in 0.028648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