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34|回复: 4

【醉里飞花令·国庆征文】垛田的衣食住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5 22:06: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顾林 于 2019-9-16 09:48 编辑

垛田的衣食住行
              
              文/(兴化)顾林

       衣食住行,是人类基本的生存需求。由于人们的居住环境,经济文化的差异,不同的地区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自然会形成相对独立的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垛田人的生活习俗在“衣食住行”方面大致有如下这些演变过程:

一  穿戴   
       俗话说“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旧时垛田人的衣服多是自家用麻纺织的麻料,俗称“麻布衣裳”,又称“夏布衣裳”,都是由家庭主妇亲手缝制而成的。麻布要染色,颜色也是用田里长的名叫“蓝靛”的植物草沤制而成的。
       过去人们的穿着比较单一。20世纪50年代后,市面上出现了咔叽、灯芯绒、府绸等布料;70年代后,面料出现了化纤制品“涤确良”、“涤卡”、“全毛”,还有混纺布料。人们选择布料的空间进一步的扩大,同时缝纫机逐渐普及,裁缝店不断増多,人们开始到布店买布料,将布料交给裁缝店缝制中山装、青年装、西服来穿。在“文革”期间,与其它地方一样,军装成了垛田人的“时装”,男的穿、女的也穿,“一片绿”一度成为村头巷尾的一道风景线。男人的草帽,女人的方巾,在那时成了垛田人劳动的一大特色。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都逐步去服装成衣店选购衣服,款式、颜色、质地各取所好,百人百衣、形形色色。
       除了穿衣戴帽,垛田人穿鞋子的种类也各有蹊跷。由于年龄和性别的不同,平时和劳动的不同,季节、晴天和雨天的不同,人们所穿的鞋子也有不同。过去男人们穿方口或圆口松紧布鞋,妇女们则穿尖头滚边鞋,大姑娘穿双边绣花鞋,小孩子则穿虎头鞋。春、秋季劳动时穿旧布鞋,后来穿“球鞋”,人们在雨雪天穿上了胶皮“套鞋”或“雨靴”。如今,人们平时都穿上了皮鞋、运动鞋、耐克鞋及各种各样的休闲鞋,建国70年来,老百姓在服装、鞋类穿着上发生了惊人、惊喜的变化。

二 饮食
       过去垛田人的日常饮食,大都是“两粥一饭”,即中午米饭,早、晚稀饭,也时有“菜粥菜饭”度日。在20世纪60年代的困难时期,垛田供应粮每人每天只有四两,民间有云:“吃四两、晒太阳,吃半斤、慢慢混。”后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消“计划供应”后,垛田人家多为“两饭一粥”,即早上稀饭,中晚白米饭。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早餐增加了鸡蛋面条和“四大金钢”,讲究的人还会到茶馆喝茶吃早点。四大金钢即“黄烧饼、油条、馒头、粢饭”。垛田人下午因为要下田劳动,中饭菜较简单,晚上收工回家、家人团聚,一般人家会烧上二荤二素,男人们喝酒、吃饭,女人们打打“牙祭”。
       在垛田,大凡人们婚丧嫁娶,生儿育女、砌屋上粱、“贺搬”、贺寿,都要设宴请客,招待亲朋。过去早餐通常有煮鸡蛋、面条、肉圆粉丝,午餐有“六大碗”、再烧个青菜什么的汤,酒肯定是要喝的,酒多为乡村“糟坊”酿制的大麦酒,高粱酒和家庭酿制的“糯米酒”等。后来待客的早餐提高了,要吃“茶头”、吃点心、煮干丝、有的客人还会喝一点酒。中、晚餐时有冷盘、有炒菜、有烧菜、大菜中会有长鱼、毛鱼、甲鱼、俗称“长毛甲”,酒吃到最后,还要上果盘、罐头、甜品,喝酒要喝“沱牌大曲、洋河大曲”。
       现在进入21世记初以来,垛田人的宴席上有了巨大变化,从过去的“自家宴”,请家人跑忙“打公馆”到近年来请“家宴”上门服务,再也用不着家人去跑忙了。今天人们大都高调办酒席,有的人家直接将宴席摆到了大酒店里,喝酒也由过去的几元、几十元一瓶到如今的上百元一瓶,配之红酒、饮料,大快朵颐。如今酒宴令人们更方便,更省事了。

三 住房
       “垛田的垛、随便住”,这是垛田人流传的一句口头禅。这句话的本意是说垛田的垛子高,随便找个地方都能够建房居住。确实,过去垛田人的住房建设得比较松散而凌乱,四处都是住房,东一座,西一隅,想怎么建就怎么建,难怪一些村庄被人们形容为“麻花炸的庄子,水蛇游的巷子”。虽然看上去庄不成庄子,巷不成巷子,但是垛田人的住房,无论是平房,还是楼房;无论是有巷子的、没巷子的,还是住在巷子边的;也无论是近水的,还是庄中的,他们住房的正门方向一概面南而居,向阳而建。   
       垛田自古以来地少人多,过去大多数人家住的都是又矮又小的泥墙草房,也有两间“丁头府”的。“丁头府”是由于地形的限制,建成的一种南北长、东西短,屋门依然向南的房子。一般是土墼墙、、篱笆门、茅草盖顶,一家老小只能挤在一间屋里。冬天的时候,用一小木板挡着门,屋内    光线十分昏暗;夏天时,一家几口人热得无处藏身,只得用一张芦篚到外面去过夜。很多人家的锅灶也安在靠大门口的一侧,每到烧饭时刻,满屋子都是呛人的炊烟。从20世纪80年代起,“三间一厨房,洋瓦砖头墙”成为垛田主流居住模式。“三间一厨房”就是正屋三间,外建一厢房式厨房;“洋瓦砖头墙”是指用砖块砌墙、洋瓦盖顶,屋架多为木料七架粱,也有人家七架九砌,外带周门廊檐,属于砖木结构的人字形平顶房。现在不少人家都建起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楼房,上下两层,每层二到三间,,上盖琉璃瓦坡形屋顶。   
       有人总结垛田人住房的变迁史,说是:“60年代,方垡根基土墼墙,毛竹做梁草盖房;70年代,砖头根基土墼墙,洋瓦倒檐草在上;80年代,砖头墙、洋瓦房,三间一厨房、外面带院墙;90年代,外贴瓷砖内粉墙,家家都有大走廊;进入新世纪,更是大变样,不少人家住洋房”。

四 出行
       什么地方造什么路,什么时代走什么路。垛田人的出行,也与时代同变迁,与社会同发展。垛田地貌独特,垛与垛相隔,水与水相连,而且湖荡密布,水网纵横。过去在垛田,出行就坐船,无船难成行。船,成了当时垛田人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垛田的船不像江南的乌篷船那样两头翘,船底窄,垛田的船是平直的,两边有帮(船胘)、底部较宽。过去垛田的船是用木板制成的,一般分大船、二舱船和小船三种。大船长有4米、宽约2米,可装载四五吨货物,多用于罱泥扒苲、出门卖货等;二舱船的船体略小,但数量较多,是交通出行、生产运输的主力军;垛田最多的还数小船,只要是庄户人家,家家户户都有。小船虽小,仅能坐四、五个人,但轻便、快捷,是下田干活、来往交通的“鱼雷快艇”。过去,大船小船都是用杉木板制成的,后来由于木材紧俏,有人便发明制造了钢筋水泥船。现在垛田水面上行驶的大小农船,主要都是水泥船。
       过去垛田的每个规模稍大的村庄,几乎都有“帮船”。帮船用于接送村民进城购物、办事,它都由大型农船改装而成,船舱上方一般都有用竹篾或用木板制成一个弧形的或长方形的篷顶,用于遮风挡雨。每天一大早,开帮船的老板会扯破喉咙喊叫或吹哨子吆喝客人,早上进城,下午返回。起初帮船还是划桨或搖橹,靠人力行驶,后来有了小型柴油机,有了农用挂桨机,都改为机班(动)船了,速度快了,节省了时间,靠近城边的乡村,往往一天开上十几个来回。帮船是当时城乡交流、贸易沟通的唯一桥梁。
       说到出行,垛田人要比其它地方的农民多一种行为,那就是“出门卖青货”(蔬菜)。卖青货出门前也有忌讳,不得从杆秤上、扁担上抬脚跨过。开船之时,要用竹篙在船前来回划三次水,意在一帆风顺、一切顺利。如果这次途中出门顺利,青货卖出好价钱,回到家就会轰轰烈烈、大放鞭炮,热闹庆贺敬菩萨。
       如今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垛田这个出脚就行船的地方处处修筑了公路,公路四通八达,船不再是垛田人出行的唯一途径了。人们进城也好,旅游也罢,先是有了自行车,后来有了摩托车、电瓶车、机动三轮车,出行可以打“的士”、坐汽车、火车,卖青货再也不要出门行船了,而帮船也早已退出了垛田人出行的“舞台”……
   

发表于 2019-9-16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衣食住行最能体现岁月的日新月异。
发表于 2019-9-16 16: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的衣食住行真的是以前人不可想象的,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0: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春华 发表于 2019-9-16 08:58
衣食住行最能体现岁月的日新月异。

谢谢夏老师留评,问候秋安!
 楼主| 发表于 2019-9-18 10:2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慧妮 发表于 2019-9-16 16:58
如今的衣食住行真的是以前人不可想象的,呵呵

是呀,惊喜巨变!问好林超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醉里挑灯文学网 ( 苏ICP备15038944号-1 )

GMT+8, 2024-11-22 22:17 , Processed in 0.04272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